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9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风机(hair dryer)。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部和生成金属微粒子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现 有吹风机(日本国特开2008-23063号公报专利文献1)。离子产生部以及金属微粒子生 成部分别具有一对电极,通过电压施加电路在一对电极间施加高电压,由此产生离子、金属 微粒子。对离子产生部设置一个电压施加电路,对金属微粒子生成部设置一个电压施加电路。在上述的吹风机中,存在有下述情况,即,两个电压施加电路受到相互的电场的影 响,而不能对离子产生部、金属微粒子生成部施加规定电压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 产生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量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和金属微粒子生成 部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量的降低的吹风机。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所提供的吹风机具备筒体,其两端开口 ;风扇,其将从所述筒 体的一端吸入到所述筒体内的空气,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进行送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其 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第二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离子产生部,其通 过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产生离子;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其通过所述第二 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生成金属微粒子。在此,在将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中 心并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一垂线,将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中 心并与所述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二垂线,且从所述轴心线方向观察,以所述轴心线 为中心,将所述第一垂线的位置定义为0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垂线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 位于80度 280度的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一形态,由于相对于第一垂线(0度),第二垂线以轴心线为中心位于 80度 280度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 成部的金属微粒子的生成量的降低。在此,优选的是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 电路配置在相互相反侧。如此,由于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 配置在相互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相互干扰。 其结果,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的生 成量的降低。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提供的吹风机具备筒体,其两端开口 ;风扇,其将从所述筒体 的一端吸入到筒体内的空气,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进行送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第二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喷雾生成部,其通过所述 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产生喷雾;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其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施 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生成金属微粒子。在此,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 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相互相反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由于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于相互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第二电压施 加电路的相互干扰。其结果,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 部的金属微粒子的生成量的降低。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吹风机还具备主体,其内部具有所述筒体;和把手,其与所 述主体结合,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相对于所述筒体,配置在所述把手侧以及与所述把手 为相反侧的一方;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所述把手侧以及与所述把手为相反侧的另一方。如此,由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相对于筒体配置于把手侧,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相对 于筒体配置于把手的相反侧(或者相反),因此,使用者握持把手时作用于第一电压施加电 路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重力所引起的转动力矩(的力臂)能够较小。其结果,能够减 小作用于使用者的手的负荷。进而,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所述筒体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
置在直线上。如此,由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筒体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直线上,因此, 使用者握持把手时作用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重力所引起的转动 力矩(的力臂)能够更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于使用者的手的负荷。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吹风机还具备连接多个分割体而构成的并支撑所述第一电 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壳体;所述分割体的一个支撑所述第一电压施加 电路,所述分割体的另一个支撑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由此,由于支撑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分割体和支撑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分割体不 同,因此,即使由于各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场的影响而导致分割体分别带电,也能用分割体的 接缝来抑制该电荷的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 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的生成量的降低。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吹风机还具备主体,其具有所述筒体;把手,其与所述主体 结合;和充电部,其配置于所述把手,所述离子以及所述金属微粒子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 性;所述充电部保持人体的表面电位,以使所述离子以及所述金属微粒子连续被人体的表 面所吸引/吸附。由此,由于将充电部配置在把手,因此能够使把手的重力平衡良好,容易把持把 手。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吹风机还具备送风部,其具有所述筒体以及所述风扇;过 滤单元,其过滤吸入到所述筒体的空气;和一对锁扣部,其相对于所述送风部装卸自由地来 卡止所述过滤单元,其中,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上下地排 列,并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方向观察,所述一对锁扣部隔着所述筒体而配置在左右。如此,由于上下地排列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从筒体的轴心线方向观察,一对锁扣部隔着所述筒体而配置于筒体的左右,因此,能够使吹风机的重量平 衡良好,更容易地握持吹风机。另外,通过有效利用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 路之间的筒体周边的空间,能够使吹风机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的吹风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是所述吹风机的正面图。图3是所述吹风机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以及喷雾(mist)生成部的放大平面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所述吹风机的过滤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1的VII-VII线的截面图。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喷雾生成部的离子产生特性图。图10是比较例的喷雾生成部的离子产生特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吹风机1具备由使用者的手所握持的把手la、和在与把手Ia交叉的方向 上与把手Ia结合的主体lb。吹风机1在使用时,把手Ia和主体Ib呈现T字状或L字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T字状)的外观。从把手Ia的端部,导出有电源线(cord)2。另外,把 手Ia被分割为主体Ib侧的基部(base) lc、以及握柄(grip) Id。基部Ic和握柄Id通过连 结部连结为能够转动。握柄Id能够折叠到与主体Ib平行的位置。构成吹风机的外壳的壳体3是连接多个分割体3f、3g而构成。在壳体3的内部形 成有空洞,在该空洞内收纳有各种电气部件。在主体Ib的内部,形成有风洞4。风洞4沿着主体Ib的长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 向),从一侧(右侧)的入口开口如直到送风口 4b而形成。通过收纳在风洞4内的风扇5 的旋转,形成空气流W。S卩,空气(空气流W)经由入口开口如从外部流入到风洞4内,通过 风洞4内,从送风口 4b排到外部。在壳体3的外筒3a的内部,设有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内筒6。空气W在内筒6的 内侧流过。在内筒6的内侧,从上游侧起依序配置有风扇5、用于驱动风扇5的电动机7、作 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8。若由电动机7驱动风扇5,则从内筒6的一端将吸入其内部的空气 输送到另一端,从另一端进行送风,将空气流W从送风口 4b送出。在使加热器8工作时,从 送风口 4b吹出暖风。内筒6和风扇5以及外筒3a —起构成送风部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8沿着内筒6的内周卷绕带状或波纹板状的电阻体 进行配置,由此构成。但是,加热器8的构成并不限于上述的构成。在壳体3和内筒6之间形成的主体Ib内的空洞9中,收纳有作为金属微粒子生成 部10、作为离子产生部的喷雾生成部11、和对喷雾生成部11施加电压的第一电压施加电路 12等。即,在壳体3内收纳有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另外,在把手Ia的基部Ic内的空洞13中,收纳有对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施加电压的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 以及用于切换动作模式等的开关15。进而,在把手Ia的握柄Id的空洞中,收纳有进行电源 的接通/断开、动作模式的切换等的其他的开关16。这些电气部件彼此通过以绝缘性树脂 覆盖金属导体等芯线的导线17而相互连接。另外,开关15、16通过操作壳体3的表面所露 出的钮18、19,来切换内部接点的开闭状态。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如图1以及图4所示,被配置在 内筒6的外侧。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使内筒6介于它们之间来 进行配置。具体而言,将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相对于内筒6而配置于把手Ia的相反侧,将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相对于内筒6配置于把手Ia侧。在此,将通过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的中心且与内筒6的轴心线y垂直的垂线定义 为第一垂线xl。另外,将通过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的中心且与内筒6的轴心线y垂直的 垂线定义为第二垂线x2。进而,从轴心线y的方向观察,以轴心线y为中心,将第一垂线xl 的位置定义为0度。此时,如图4所示那样,以轴心线y为中心,第二垂线x2位于80度 280度的范围内。S卩,在图4中,以第一垂线xl为基准的角度ζ (0 < ζ彡360度)成为80 度< ζ < 280度(180士 100度)。另外,优选在直线上配置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内筒6、以 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 (z = 180度参照图1以及图4)。进而,优选使内筒6介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之间,在 相互相反侧配置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即,特别优选使第二垂线 x2以轴心线y为中心,位于160度 200度的范围内。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由壳体3等支撑。具体而言,如 图4所示,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由与内筒6 —体形成的支撑部件23和分割体3f支撑。另 一方面,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隔着支撑部件24,由分割体3g支撑。即,支撑第一电压施加 电路12的分割体3f和支撑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分割体3g不同。内筒6具有筒体6a、支撑肋6b (图1中仅示出1处)、法兰部6c。支撑肋6b从筒 体6a向直径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在周方向上按规定间隔进行设置。法兰部6c隔着支撑肋 6b与筒体6a连接,在与筒体6a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伸出。在筒体6a和法兰部6c之间 形成间隙gl。空气流W的一部分分支,经由间隙gl流入空洞9内,形成分支流Wp。另外, 作为分支流Wp向空洞9内的导入口的间隙gl,其位于风扇5的下游且位于加热器8的上 游。因此,分支流Wp在由加热器8进行加热前是比较冷的空气流。另外,如图3所示,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连接的导线17a、和与喷雾生成部11连 接的导线17b优选相互不交叉且尽量分开距离地进行配线。如此,能够抑制由于流过导线 17a、17b的电流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不能在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或喷雾生成部11获得希 望的电压、或者电压不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沿 着内筒6的周方向分开距离而配置。另外,导线17a在空洞9内,沿着上述的周方向,配线 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一侧(图3的上侧)的区域。另一方面,导线17b在空洞9内, 沿着上述的周方向,配线于另一侧(图3下侧)的区域。如图2所示,壳体3中,在空洞9的成为送风口 4b的位置形成有椭圆形的贯通孔 北。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作的封盖20塞住贯通孔北。在封盖20上形成有金属微粒子 排出口 20a和喷雾排出口 20b。为了抑制由于金属微粒子或喷雾引起的封盖20的带电,优选封盖20具有比壳体3要低的导电性。若封盖20带电,则由于该电荷,会导致变得难以从 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和喷雾生成部11放出带电荷的金属微粒子和喷雾。另外,在该部分 中,封盖20构成吹风机1的外壳。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具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的放电极IOa以及接地电极 10b。若在放电极IOa和接地电极IOb之间,由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施加高电压而产生放 电(电晕放电),则由于该放电效应,从放电极IOa和接地电压IOb等放出金属微粒子(金 属分子或金属离子等)。由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生成的金属微粒子从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放出到吹风机1的外部。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具备箱状的框体10c。在固定于框体IOc的基台(印刷基板 等,未图示)上,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来固定放电极10a。放电极IOa是极细的线材。线材的宽度(直径)为10 400 [ μ m](优选为30 300 [ μ m],更优选50 300 [ μ m])。另外,能够采用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截面的各种 线材。另外,放电极IOa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尖端的针状。接地电极IOb相对于放电极IOa的前端侧,与放电极IOa分开距离而设置。接地 电极IOb是与放电极IO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环状的板材。放电极IOa由过渡金属(例如金、银、铜、钼、锌、钛、铑、锇)等的单体、合金或镀有 过渡金属的部件等构成。在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放出的金属微粒子包含金、银、铜、锌等 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基于该金属微粒子的抗菌作用。另外,在金属微粒子中包含钼、锌、钛等 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基于该金属微粒子的抗氧化作用。另外,已知钼的微粒子具有极高的抗 氧化作用。另外,不放出金属微粒子的部分(接地电极IOb等)能够使用不锈钢、钨等构成。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也可以是使得由放电效应产生的离子(负离子,例如N02_、 NO3-等)与放电极10a、接地电极10b、其它的金属材料或包含金属成分的部件等发生碰撞, 来生成金属微粒子。即,也可以是用上述的包含过渡金属的材料来构成接地电极IOb和上 述的其它部件,从它们来放出金属微粒子。喷雾生成部11具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的放电极Ila以及接地电极lib。在 放电极Ila和接地电极lib之间,由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施加高电压,产生放电(电晕放 电)。具体而言,将放电极Ila形成为针状。另外,接地电极lib相对于放电极Ila的前端 部,与放电极Ila分开距离而配置。接地电极lib是环状的板材。喷雾生成部11还具有冷却板11c。冷却板Ilc从作为冷却机构而发挥作用,其由 珀尔帖元件(未图示)以及热传导性部件(金属部件等)。在有珀尔帖元件进行了冷却的 冷却板Ilc的表面,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结露水。供给的水(即结露水)通过放电效 应而被微粒化,生成纳米尺寸的非常细小的喷雾(包含负离子的带负电的喷雾)。由喷雾生 成部11生成的喷雾从喷雾排出口 20b排除到吹风机1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珀尔 帖元件的冷却板Ilc相当于水供给部。在此,喷雾生成部也可以搭载对水进行加热而产生蒸气的蒸气产生机构。另外,金 属微粒子生成部也可以搭载将金属溶液进行雾化来生成金属微粒子的金属溶液雾化机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的孔径比喷雾排出口 20b的孔径要小。即,能够容易地经由喷雾排出口 20b来进行喷雾生成部11的保养或状态 确认。另外,能够抑制手指、异物等误进入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
8
进而,如图1 图3所示,吹风机1具有用于照亮作为离子产生部的金属微粒子生 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的发光部21。通过发光部21,能够获得在进行金属微粒子生成 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的扫除等的保养的情况下的作业效率提高的效果。发光部21配置于进行并列设置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的中 间,配置为距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距离相等。即,发光部21位于金属微 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的中间位置的假想中立面上。发光部21同时照亮金属 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发光部21位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放电极IOa 以及接地电极IOb的附近,且位于喷雾生成部11的放电极Ila以及接地电极lib的附近, 特别要照亮这些电极。另外,除了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以外,发光部21 也照亮它们的周围。具体而言,发光部21具有配置于空洞9内的光源21a、用于引导光源21a的光的 导光部件21b。导光部件21b由聚碳酸酯、丙烯酸等的透光性合成树脂材料或玻璃等形成, 具有板形状。如图2所示,在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喷雾排出口 20b之间,形成有纵长圆 状的孔20c。导光部件21b的与光源21a相反侧的出射端21c嵌插于孔20c,并露出到封盖 20之外。因此,光源21a的光由导光部件21b引导,从出射端21c出射至封盖20之外(吹 风机1的外部)。此时,导光部件21b将光源21a的光出射到送风口 4b的空气的送出方向 上。即,导光部件21b除了作为被照明对象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以 外,还将光源21a的光出射到该吹风机1的外部的其它的被照明对象。在使用吹风机1时, 能够将出射端21c朝向使用者的头部。光源21a能发出多种颜色的光。光源21a发出由开关(钮23a,参照图2)所选择 颜色的光。具体而言,光源21a具有多个LED (发光二极管),照射对应于发光的LED的组合 而选择的颜色的光。例如光源21a依照光的三原色,具有红色LED、绿色LED、以及蓝色LED。 通过红色LED、绿色LED、以及蓝色LED出射的光混合,由此,能够照射任何颜色的光。开关(钮23a)设置于接近主体Ib的把手Ia的位置。开关具有控制发光部21的 控制电路,通过导线将开关和发光部21连接。开关具有露出在壳体3的表面的钮23a。使 用者操作钮23a,由此切换开关的内部接点的开闭状态。开关依据钮23a的位置,进行光源 21a的点亮/熄灭的切换以及颜色的切换。另外,通过来自发光部21的光,还能够对人体赋予规定的效果。例如,在使用波 长415 [nm]的高亮度的LED作为光源21a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基于从光源21a出射的蓝色 光的杀菌效果、缩小毛孔和降低皮脂的分泌所带来的预防粉刺的效果等。另外,在使用波长 630 [nm]的高亮度的LED作为光源21a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基于从光源21a出射的红色光的 血流促进和血管新生等所带来的新陈代谢的活性效果、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生成促进效 果。进而,在反复进行红色光的照射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对小皱纹、褐斑、暗淡、开大毛孔等 的光老化皮肤的改善效果、以及对粉刺后的疤痕的改善效果。另外,这些效果因人而异。发光部21能够用作为吹风机的动作模式的显示单元。例如,能够依据由于加热器 8而吹出暖风的情况下为红色,在不使用加热器而吹出冷风的情况下为绿色,在由金属微粒 子生成部10放出金属微粒子的状态下为黄色,在由喷雾生成部11放出喷雾的情况下为蓝 色等的动作状态来改变发光部21的颜色。这种情况下,在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相同的 基板上安装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能够依据动作状态来控制光源21a的发光。另外,也能由控制电路来使光源21a闪烁、控制闪烁间隔,或改变发光强度。也能够与各种的动作模式 建立对应来设定这样的发光形态。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吹风机1具备第二发光部25a。第二发光部2 按照 纵截送风口 4b的方式而配置在送风口 4b。第二发光部2 照射吹风机的前方。因此,在将 吹风机1朝向使用者的头部使用的情况下,第二发光部2 将光照射在使用者的头部。第 二发光部25a的光源为LED等。另外,如图1所示,吹风机1具备过滤被吸入到内筒6的空气的过滤单元沈。过滤 单元沈按照覆盖入口开口如的方式,装卸自由地安装于送风部25的上游侧端部。如图5所示,过滤单元沈具备第一过滤器^a、第二过滤器^b、以及支撑这些第 一过滤器^a以及第二过滤器^b的框架^c。在使第二过滤器^b比介于框架26c和第 一过滤器26a之间的状态下,卡止框架26c和第一过滤器^a。其结果,第二过滤器2 被 保持于框架26c和第一过滤器26a之间。如图5 图7所示,过滤单元沈通过左右一对的锁扣部28,而被装卸自由地安装 于送风部25。各锁扣部28由设于框架^c的接头(tab) 26e、和设于送风部25的弹性部件 27构成。在接头26e设有凹部^f,在弹性部件27设有凸部27a。弹性部件27固定于内筒 26。若将过滤单元沈压入送风部25的上游侧端部,则弹性部件27压住接头26e而弹性变 形,接头^e的凹部26f和弹性部件27的凸部27a被锁合。在取下过滤单元沈的情况下, 若从送风部25拔出过滤单元沈,则弹性部件27变形,凹部26f和凸部27a开锁。将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上下排列,并从内筒6的轴心 线y方向观察(图7),该一对锁扣部观隔着内筒6而配置于内筒6的左右。另外,如图1所示,吹风机1在把手Ia具备充电(charge)部四。充电部四用于 抑制由于使用者的带电而对来自喷雾生成部12的喷雾(离子)的放出、和来自金属微粒子 生成部14的金属微粒子的放出的妨害。充电部四具备第三电压施加电路和绝缘物(成型 品)lf。若由第三电压施加电路对绝缘物If施加电压,则绝缘物If带电。在此,通过喷雾 生成部12生成的离子以及通过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4生成的金属微粒子具有相同的极性 (例如负)。该充电部四带有与离子以及金属微粒子相反的极性的电荷(例如正)。若使 用者把持把手Ia而接触绝缘物If,则充电部四保持人体的表面电位,以使离子以及金属微 粒子连续被人体(使用者)的表面所吸引/吸附。即,充电部四是电位保持单元。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吹风机1中,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 被收纳于单一的空洞9内。若由喷雾生成部11生成的喷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则 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带电,由此电压或电场变化,有可能会导致金属微粒子的生成的不稳 定、以及导致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因水分引起腐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配置于喷雾生成部11 所生成的喷雾所通过的喷雾通过区域Ami之外。具体而言,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在相对于 喷雾通过区域Ami上的通过方向Dp而正交的方向Dn上,相对于喷雾生成部11,配置为与喷 雾生成部11分开距离。由于喷雾从喷雾生成部11向方向Dp流动,因此,难以到达在方向 Dn上相对于喷雾生成部11而偏置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因此,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难 以受到喷雾生成部U的喷雾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洞9内,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与金属微粒子排出口20a相对置,配置于比较近的位置。另外,喷雾生成部11与喷雾排出口 20b相对置,配置于 比较近的位置。而且,喷雾生成部11和封盖20的距离Dl比喷雾生成部11和金属微粒子 生成部10的距离D2短。进而,在空洞9内,从间隙gl流入的分支流Wp从金属微粒子排出 口 20a以及喷雾排出口 20b排除到外部。因此,通过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而生成的金属微粒子比较顺利地从金属微粒子 排出口 20a排出。另外,通过喷雾生成部11而生成的喷雾比较顺利地从喷雾排出口 20b排 出。即,通过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而生成的金属微粒子难以流到喷雾生成部11侧。另外, 通过喷雾生成部11而生成的喷雾,难以流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侧。另外,虽然分支流Wp 对金属微粒子以及喷雾的排出起作用,但即使没有分支流Wp,也能分别从排出口 20a、20b 排出金属微粒子以及喷雾。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空洞9内设置遮蔽壁,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了喷雾到 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部件21b、以及将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安 装到内筒6上的安装部件6d(参照图1以及图3)作为遮蔽壁而发挥作用。导光部件21b为板状,其厚度方向沿着内筒6的周方向而配置。另外,导光部件 21b配置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以及喷雾生成部11的放出端(图3的左端)之间。导光 部件21b作为用于划分金属微粒子通过区域(图3中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左边的区 域)Ame、和喷雾通过区域(图3中的喷雾生成部11的左边的区域)Ami的遮蔽壁而发挥作 用。安装部件6d从筒体6a沿着直径方向朝外侧突出而设置。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 通过安装部件6d而被安装在内筒6。安装部件6d具有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向金属微粒 子排出口 20a延伸的遮蔽板6e。该遮蔽板6e为了设于安装部件6d上,必然地接近金属微 粒子生成部10而配置。因此,能够以比较小的构成来高效地抑制喷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 部10。另外,在遮蔽板6e和封盖20之间,设有间隙g2。通过间隙g2,能够抑制滞留在封 盖20上的电荷经由遮蔽板6e传导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若封盖20的电荷传导到金属 微粒子生成部10,则会妨害金属微粒子的生成。另外,也可以代替间隙g2,使低导电性或绝 缘性的部件介于安装部件6d和封盖20之间。如图3所示,导光部件21b以及安装部件6d作为相对于喷雾通过方向Dp进行平 行配置的双重的遮蔽板而发挥作用。因此,更加有效低抑制喷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吹风机1中,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 加电路14隔着内筒6 (筒体6a)而配置于相互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压施加电路 12和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的相互干扰,能够抑制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 电路14的施加电压的降低或不稳定。其结果,能够抑制喷雾生成部(离子产生部)11的喷 雾的生成量(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量的降低。另外,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相对于内筒6,配置于与把手Ia相反的相反侧。另夕卜,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相对于内筒6,配置于把手Ia侧。因此,使用者握住把手Ia时的作用 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的重力所产生的转动力矩(的力臂)能 够较小,能够减小作用于使用者的手的负荷。另外,优选将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内筒6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配置在直线上(特别优选配置在把手Ia的延长线上)。若如此配置,则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于第一电 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的重力所产生的转动力矩(的力臂),能够进一步 减小作用于使用者的手的负荷。另外,支撑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的分割体3f和支撑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的分割 体3g不同。因此,即使由于各电压施加电路12、14的电场的影响而导致分割体3f、3g分别 带电,也能够通过分割体3f、3g的接缝来抑制该电荷的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喷雾生成部 (离子产生部)11的喷雾生成量(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金属微粒 子生成量的降低。另外,由于将充电部四配置在把手Ia上,因此,能够使吹风机1的重量平衡良好, 更容易地握持吹风机1。另外,上下地排列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从内筒6的轴 心线y方向观察,一对锁扣部观隔着内筒6而配置于内筒6的左右。因此,能够使吹风机 1的重量平衡良好,更容易地握持吹风机1。另外,通过有效利用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之间的内筒6周边的空间,能够使吹风机1小型化。在此,如上述,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通过研究判明了 相对于第一垂线,将第二垂线 x2配置在80度< ζ < 280度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喷雾生成部(离子产生部)11的喷雾生成 量(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量的降低。S卩,判明了 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吹风机IA那样,相对于第一垂线,只要将第二 垂线x2配置在80度彡ζ彡280度的范围内,则也可以不用将内筒6介于第一电压施加电 路12以及第二电压施加电路14之间而在相互相反侧配置第一电压施加电路12以及第二 电压施加电路14。具体而言,在角度ζ为80度、90度的情况下,稳定地产生规定产生量以 上的离子,但在角度为70度、290度(80度未满、超过280度)的情况下,离子产生量低于规 定产生量。在此,所谓规定产生量是使用者能够感觉到由离子对头发带来效果的离子产生 量。另外,稳定地产生规定产生量以上的离子是指,如图9中的线a、b、c所示那样,产 生规定产生量I以上的离子。只要是规定产生量I以上,离子产生量发生变动也无碍。与 此相对,离子产生量低于规定产生量I是指,如图10中的线d、e、f所示那样,离子产生量总 是低于规定产生量I的情况,或离子产生量跨越规定产生量I而变动的情况。上面,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 式,能够进行种种的变形。例如,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以及喷雾生成部(离子产生部)的配置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相互替换来配置。另外,也可以使喷雾生成部的安装 部件和遮蔽板一体化。另外,虽然优选与壳体和封盖分体来设置排出口,但也可以将排出 口设置在壳体本身上。进而,虽然优选在外壳和遮蔽壁之间形成间隙来电绝缘外壳和遮蔽 壁,但也可以使绝缘部件介于外壳和遮蔽壁之间来进行绝缘。另外,发光部的光源并不限于 LED,也可以为灯泡等。另外,发光部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权利要求
1.一种吹风机,其具备 筒体,其两端开口 ;风扇,其将从所述筒体的一端吸入到所述筒体内的空气,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进行送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 离子产生部,其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产生离子;和 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其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生成金属微粒子, 在将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中心并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 一垂线,将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中心并与所述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二垂 线,且从所述轴心线方向观察,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将所述第一垂线的位置定义为0度的 情况下,所述第二垂线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位于80度 280度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相互相反侧。
3.一种吹风机,其具备 筒体,其两端开口 ;风扇,其将从所述筒体的一端吸入到筒体内的空气,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进行送风;第一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第二电压施加电路,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喷雾生成部,其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产生喷雾;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其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电压施加,而生成金属微粒子,隔着所述筒体,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相互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机还具备主体,其内部具有所述筒体;和把手,其与所述主体结合,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相对于所述筒体,配置在所述把手侧以及与所述把手为相反侧 的一方;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所述把手侧以及与所述把手为相反侧的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所述筒体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配置在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具备连接多个分割体而构成的并支撑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 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壳体;所述分割体的一个支撑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所述分割体的另一个支撑所述第二电 压施加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机还具备主体,其具有所述筒体;把手,其与所述主体结合;和 充电部,其配置于所述把手,所述离子以及所述金属微粒子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性;所述充电部保持人体的表面电位,以使所述离子以及所述金属微粒子连续被人体的表 面所吸引/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机还具备送风部,其具有所述筒体以及所述风扇; 过滤单元,其过滤吸入到所述筒体的空气;和 一对锁扣部,其相对于所述送风部装卸自由地来卡止所述过滤单元, 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施加电路上下排列,并从所述筒体的轴心 线方向观察,所述一对锁扣部隔着所述筒体而配置在左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吹风机,其具备对离子产生部施加电压的第一电压施加电路;和对金属微粒子生成部施加电压的第二电压施加电路。将通过第一电压施加电路的中心且与筒体的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一垂线,将通过第二电压施加电路的中心且与所述轴心线垂直的垂线定义为第二垂线。另外,从所述轴心线的方向观察,以轴心线为中心,将第一垂线的位置定义为0度。此时,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第二垂线位于80度~280度的范围内。根据上述吹风机,能够抑制电压施加电路的相互干扰。其结果,能够抑制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量的降低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量的降低。
文档编号A45D20/10GK102123626SQ20098013187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伊东谦吾, 山崎直树, 田中秀树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