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9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风机等吹风装置,详细来说,涉及防止与空气一起被吸入到内部的 毛发向电动机轴缠绕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缠绕的以往的吹风机,已知有日本国实开平5-88404号 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该吹风机中,与吹风风扇分开地将具有空转轴的叶轮 配设在吸入口与吹风风扇之间。由于从吸入口吸入的毛发卷绕于叶轮或空转轴,因此需要 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的缠绕。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与吹风风扇分开地设置叶轮,因此存在结构的复杂 化或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缠绕 的吹风装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具备具有吸入口及喷出口的主体;设置 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吹风单元,所述吹风单元具备风扇;具有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输出轴 的电动机;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整流单元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 所述输出轴的肋,在所述风扇上突出设置有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毂,在所述肋上设 有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所述轴毂及所述毛发捕集部沿所述输出轴重叠。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由于在整流单元上设有覆盖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肋,且在肋上 设有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因此相比较于与风扇分开地设置叶轮的结构,能够以更 简单的结构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的缠绕。另外,由于风扇的轴毂与肋的毛发捕集部沿输出轴重叠,因此能够沿轴向较长地 确保毛发捕集部,能够扩展可卷绕毛发的肋的范围。在此,优选,在所述毛发捕集部的所述风扇侧的端部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如此,由于在毛发捕集部的风扇侧的端部上朝外方延伸设置凸缘,因此能够防止 毛发向电动机输出轴的侵入,由此能够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的缠绕。此外,优选,所述凸缘的外周缘与所述风扇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如此,由于凸缘的外周缘与风扇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毛 发向电动机输出轴的侵入。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具备具有吸入口及喷出口的主体;设置 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吹风单元,所述吹风单元具备风扇;具有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输出轴 的电动机;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整流单元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 所述输出轴的肋,在所述风扇上突出设置有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毂,在所述风扇上 设有包围所述轴毂的外周壁,在所述肋上设有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所述毛发捕集部沿所述轴毂的周壁部延伸设置,从所述外周壁朝所述毛发捕集部延伸的突出片设置在所 述外周壁上。根据上述第二方式,由于毛发捕集部沿轴毂的周壁部延伸且朝毛发捕集部延伸的 突出片设置在风扇的外周壁上,因此相比较于与风扇分开地设置叶轮的结构,能够以更简 单的结构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的缠绕。在此,优选,所述突出片的内周缘与所述肋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如此,由于突出片的内周缘与肋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因此能够防止毛发向电动 机的输出轴的侵入,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的缠绕。在此,优选,在所述毛发捕集部的所述风扇侧的端部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所述 凸缘比所述突出片靠所述轴毂的基端侧设置。如此,由于在毛发捕集部的风扇侧的端部上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且凸缘比突 出片靠轴毂的基端侧设置,因此通过由突出片和凸缘形成的迷宫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毛 发向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侵入。


图1是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各实施方式 中包含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对同样的结构要素附加共通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 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吹风机(吹风装置)1。吹风机1具备使用者用手握住的把手Ia ;与把手Ia沿交叉方向结合的主体Ib ; 配设在主体Ib内部的吹风单元2。吹风机1在使用时由把手Ia和主体Ib呈现T字状或L 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T字状)的外观。从把手Ia的端部导出电源线2。而且,把 手Ia被分割成主体Ib侧的基体Ic和握持部Id。基体Ic和握持部Id通过连结部Ie连结 成能够转动。握持部Id能够折叠到与主体Ib平行的位置。构成吹风机1的外壁的壳体3将多个分割壳体组合而构成。在壳体3的内部形成 有空洞,在该空洞内收容有各种电气部件。在主体Ib的内部形成有风洞4。风洞4沿主体Ib的长度方向(图1及图2的左 右方向)从一侧(右侧)的入口开口 4a(吸入口)形成至出口开口 4b(喷出口)。通过收 容在风洞4内的吹风单元2的风扇5的旋转,形成空气流W。S卩,空气流W经由入口开口如 从外部流入风洞4内,通过风洞4内而从出口开口 4b向外部排出。在壳体3的外筒3a的内部设有圆筒状的内筒6。空气流W在内筒6的内侧流动。 在内筒6的内侧,风扇5、具有驱动风扇5旋转的输出轴7a的电动机7、作为加热机构的加 热器8从上游侧以该顺序配置。加热器8的动作模式由设置在主体Ib上的开关23切换。
4使加热器8工作时,暖风从出口开口 4b吹出。不使加热器8工作时,吸入的空气直接作为 冷风从出口开口 4b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8将带状且波板状的电 阻体沿内筒6的内周卷绕而构成。然而,加热器8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在内筒6的上游侧设有整流单元25。电动机7由整流单元25支承。整流单元25 具备圆筒状的筒体2 和电动机座25a。在筒体2 与电动机座2 之间架设有多个叶片 部25d。电动机座2 通过叶片部25d由筒体2 保持。如图2所示,筒体25e的下游端与 内筒6的上游端卡合,空气流W所流动的风洞4从整流单元25形成至内筒6。电动机座2 具备圆形状的底壁2 和从该底壁2 的外缘与电动机7的输出轴 7a平行延伸设置的周壁25c。从筒体2 突出设置的叶片部25d与电动机座25a的周壁 25c结合。为了不使从入口开口如流入的空气流W的流量下降,将叶片部25d沿周向隔开 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三个叶片部25d等间隔配置)。叶片部25d还具有整理空气 流W的紊流的功能。而且,在底壁25b的中央设有供电动机7的输出轴7a插通的孔25f。 以使输出轴7a从孔25f突出的方式插入到周壁25c而将电动机7固定。在整流单元25中,从电动机座25a的底壁2 延伸设置有圆筒状的肋26。肋沈 覆盖电动机7的输出轴7a。肋沈为了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而设置,且 具备能够卷绕毛发的圆筒状的毛发捕集部26a。毛发捕集部26a沿风扇5上突出设置的轴毂fe的周壁部恥延伸。轴毂fe及毛 发捕集部26a沿输出轴7a重叠。优选将毛发捕集部26a重叠在不会对风扇5的旋转造成 障碍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毛发捕集部26a相对于轴毂fe沿轴向重叠7毫米。由于圆筒状的肋沈的毛发捕集部26a设置在对电动机7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25 上,因此能够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另外,由于轴毂fe及毛发捕集部 26a沿输出轴7a重叠,因此能够沿轴向较长地确保毛发捕集部^a,能够扩展卷绕毛发的肋 26的范围。另外,在毛发捕集部^a的风扇5侧的端部设有凸缘^b。凸缘26b朝包围轴毂 5a的风扇5的外周壁5c向外方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26b在周向上隔开间隙分 割多个。凸缘26b的表面与风扇5的间隙为0.5毫米。凸缘^b的外周缘与外周壁5c的 间隙为0. 3毫米。由于覆盖输出轴7a的肋沈在毛发捕集部26a的风扇5侧的端部具备凸缘^b,因 此能够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因此,能够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 其结果是,能够延长吹风机1的寿命。内筒6具有筒体6a、支承肋6b (在图2中仅图示一个部位)、凸缘6c。支承肋6b 从筒体6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并沿周向每隔规定间隔配置。凸缘6c经由支承肋6b与 筒体6a连接,并向与筒体6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在筒体6a与凸缘6c之间形成有间 隙gl。空气流W的一部分被分支而经由间隙gl流入空洞9内,形成分支流Wp。需要说明 的是,成为分支流Wp向空洞9内的导入口的间隙gl位于风扇5的下游且加热器8的上游。 因此,分支流Wp是被加热器8加热之前的比较冷的空气流。在壳体3与内筒6之间形成的主体Ib内的空洞9中收容有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 或雾生成部(未图示)等。如图3所示,在壳体3中,椭圆形的贯通孔北形成在空洞9的 出口开口 4b侧。在堵塞贯通孔北的绝缘性的罩20上形成有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和雾排出口 20b。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及雾生成部的动作模式由把手Ia的根本部Ic上设置的开 关18等切换。需要说明的是,把手Ia的握持部Id上设置的开关19是主电源开关。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及雾生成部都相当于离子发生部。需要说明的是,雾生成部 也可以搭载将水加热而产生水蒸气的水蒸气产生机构。而且,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也可以搭 载使金属溶液雾化而生成金属微粒子的金属溶液雾化机构。另外,如图3所示,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的孔径小于雾排出口 20b的孔径。艮口, 通过雾排出口 20b容易进行雾生成部的维护或状态的确认等。而且,能够抑制手指、道具等 误插入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的情况。此外,吹风机1具备发光部21。发光部21具有配置在空洞9内的LED(发光二 极管)等光源21a ;对光源21a的光进行引导的由丙烯酸等透光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导 光部件21b。如图3所示,在金属微粒子排出口 20a与雾排出口 20b之间形成有纵长圆状的 孔20c。导光部件21b的与光源21a相反侧的出射端21c嵌插在孔20c中而向罩20外露 出。因此,光源21a的光由导光部件21b引导,从出射端21c向罩20外射出。在使用吹风 机1时,出射端21c朝向使用者的头部。发光部21能够被用作吹风机1的动作模式的显示机构。例如,在加热器8吹出暖 风的状态下为红色,在不使用加热器8而吹出冷风的状态下为绿色,在通过金属微粒子生 成部10排出金属微粒子的状态下为黄色,在通过雾生成部11排出雾的状态下为蓝色等,根 据动作状态而改变发光部21的颜色。这种情况下,安装多个与各色相对应的光源21a,控制 电路控制所述多个光源21a的发光。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使光源21a闪烁 或控制闪烁间隔或使发光强度变化。并且,此种发光方式还可以对应于各种动作模式进行 设定。另外,通过来自发光部21的光能够给予人体规定的效果。例如,使用波长415[nm] 的高亮度LED作为光源21a时,能够得到从光源21a射出的蓝色光产生的杀菌效果、或者毛 孔的缩小或皮脂的分泌下降等产生的粉刺的预防效果等。而且,使用波长630 [nm]左右的 高亮度LED作为光源21a时,能够得到从光源21a射出的红色光产生的促进血液循环或血 管新生产生的新陈代谢的活性效果、或者骨胶原或弹性蛋白的生成促进效果。此外,反复进 行红色光的照射时,能够获得小皱纹、斑点、暗淡、开大毛孔等的光老化皮肤的改善效果或 粉刺后的疤痕的改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效果因人而异。此外,发光部21能够被用作照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或雾生成部11的照射机 构。如此,能够得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10或雾生成部11的状态的视觉辨认性提高效果或 进行扫除等维护时的视觉辨认性提高产生的作业效率提高效果。以上,如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吹风机(吹风装置)1中,在具有入口开口 4a(吸入口)及出口开口 4b (喷出口)的主体Ib的内部设有吹风单元2。吹风单元2具备 风扇5 ;具有驱动风扇5旋转的输出轴7a的电动机7 ;对电动机7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25 ; 设置在整流单元25上的肋26。所述肋26覆盖电动机7的输出轴7a,且具备能够卷绕毛发 的毛发捕集部26a。因此,相比较于与风扇5分开地设置叶轮的结构,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 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另外,由于风扇5的轴毂5a及肋26的毛发捕集部26a沿输出轴7a重叠,因此能够沿轴向较长地确保毛发捕集部26a,能够扩展卷绕毛发的肋26的范围。另外,由于在毛发捕集部26a的风扇5侧的端部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26b,因此 能够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能够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另夕卜,由于凸缘26b的外周缘与风扇5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 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吹风机100中,吹风单元2的风扇5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5的结 构不同。具体来说,在风扇5A中,朝肋26的毛发捕集部26a延伸的突出片5d设置在包围 轴毂5a的外周壁5c上。无论如何也无法防止毛发从入口开口 4a经由风扇5的间隙的侵入。因此,在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中,其目的在于通过使覆盖输出轴7a的肋26的毛发捕集部26a与风扇5的 轴毂5a重叠,使更多的毛发卷绕于毛发捕集部26a而减少维护次数。相对于此,在本实施 方式中,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突出片5b,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突出片5d从外周壁5c的出口开口 4b侧的周缘朝向毛发捕集部26a延伸设置。突 出片5d沿周向隔开间隙分割成多个。突出片5d的内周缘与肋26的毛发捕集部26a的间 隙为0. 3毫米。突出片5d例如通过焊接等与外周壁5c结合。通过使沿周向分割的突出片5d通 过沿周向分割的凸缘26b的间隙,能够使突出片5d与凸缘26b对置配置。另外,此时,凸缘 26b比突出片5d靠轴毂5a的基端侧配置。毛发捕集部26a沿轴毂5a的周壁部5b延伸设置,且从外周壁5c朝毛发捕集部 26a延伸设置的突出片5d设置在风扇5的外周壁5c。因此,相比较于与风扇5分开地设置 叶轮的结构,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防止毛发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7a的缠绕。另外,由于突出片5d的内周缘与毛发捕集部26a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因此能够 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能够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缠绕。此外,由于凸缘26b比突出片5d靠轴毂5a的基端侧设置,因此通过由突出片5d 和凸缘26b形成的迷宫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毛发向输出轴7a的侵入。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 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风扇的外周壁沿电动机的输出轴(平行 地)形成,但外周壁也可以形成为从入口开口侧朝向出口开口侧扩径的锥形状。如此通过 将外周壁形成为锥形状,能够使从入口开口侵入的毛发顺利地向风洞的下游侧流动,能够 进一步防止毛发向电动机的输出轴的缠绕。
权利要求
1.一种吹风装置,其中,具备 具有吸入口及喷出口的主体;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吹风单元,所述吹风单元具备风扇;具有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输出轴的电动机;对所述电动机 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整流单元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所述输出轴的肋, 在所述风扇上突出设置有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毂, 在所述肋上设有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 所述轴毂及所述毛发捕集部沿所述输出轴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其中,在所述毛发捕集部的所述风扇侧的端部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装置,其中,所述凸缘的外周缘与所述风扇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
4.一种吹风装置,其中,具备 具有吸入口及喷出口的主体;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吹风单元,所述吹风单元具备风扇;具有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输出轴的电动机;对所述电动机 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整流单元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所述输出轴的肋, 在所述风扇上突出设置有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毂, 在所述风扇上设有包围所述轴毂的外周壁, 在所述肋上设有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 所述毛发捕集部沿所述轴毂的周壁部延伸设置, 从所述外周壁朝所述毛发捕集部延伸的突出片设置在所述外周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装置,其中,所述突出片的内周缘与所述肋的间隙为1毫米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吹风装置,其中,在所述毛发捕集部的所述风扇侧的端部朝外方延伸设置有凸缘, 所述凸缘比所述突出片靠所述轴毂的基端侧设置。
全文摘要
在吹风装置的风扇上突出设置有对电动机的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毂。在对电动机进行支承的整流单元上设有覆盖电动机输出轴的肋。肋具备能够卷绕毛发的毛发捕集部。轴毂及毛发捕集部沿输出轴的轴向重叠。根据此种吹风装置,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防止毛发向电动机轴缠绕的情况。
文档编号A45D20/10GK102123627SQ20098013217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中川贵司, 伊东谦吾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