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物推出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05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充物推出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出填充物而使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众所周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在该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当主体筒(容器前部)与操作筒(容器后部)相对旋转时, 螺合部和另外的螺合部的螺合作用共同起作用,并且移动体进行规定量的移动之后,当进一步相对旋转时,仅通过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而移动体进一步移动。在这种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在仅通过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而移动体进一步移动时,另外的螺合部作为卡合机构发挥作用,即,反复进行另外的螺合部中的外螺纹以及内螺纹(一对卡合突起)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并且产生卡合感。因此,实现使使用者感知相对旋转程度或移动体的移动程度。此外,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设置于容器后部的轴体内插于移动体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该移动体,该轴体与螺合部的螺合作用合作,作为使移动体移动的止转部发挥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39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这里,在上述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在确保移动体充分的前进量(输送量)的情况下,直至移动体充分地前进为止,有必要在旋转方向上使止转部卡合于该移动体。这方面, 在上述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如前所述,从涉及例如螺合部或卡合机构的构成上等理由来看, 止转部设置于容器后部是通常情况。因此,直至移动体充分地前进为止,使止转部卡合该移动体未必容易,存在确保移动体的充分的移动量困难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其课题在于在随着卡合感而使移动体可移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 确保移动体的充分的移动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在容器内具备填充物以及用于使该填充物移动的移动体,当容器前部与容器后部相对旋转时,一边产生卡合感,一边通过螺合部的螺合作用移动所述移动体,所述填充物推出容器特征在于包括前筒,配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前部;后筒,配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后部;以及卡合机构,具有一对卡合突起,通过该一对卡合突起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而产生所述卡合感;所述螺合部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后筒,同时所述螺合部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移动体;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前筒,同时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后筒;所述前筒具有旋转卡合部,所述旋转卡合部与所述螺合部的螺合作用合作,作为使所述移动体移动的止转部,并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移动体; 所述旋转卡合部以在初期状态卡合于所述移动体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筒中的所述卡合突起的一个的前侧。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具备螺合部和卡合机构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旋转卡合部作为止转部设置于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容器前部的前筒上,并且,该旋转卡合部以在初期状态卡合于移动体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于卡合突起的一个的前侧。因此,直至移动体充分地前进为止,能够使旋转卡合部作为止转部适宜地卡合于该移动体。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在随着卡合感而使移动体可移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可确保移动体的充分的移动量。此时,作为最适合发挥上述作用的构成,具体地说,可列举构成为所述一对卡合突起构成与所述螺合部不同的另外的螺合部,当所述容器前部与所述容器后部相对旋转时,在所述移动体通过所述螺合部和所述另外的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而进行规定量的移动之后,一边产生卡合感,一边仅通过所述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进一步移动所述移动体。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后筒具备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后部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径向具有弹性,并且在所述容器后部与所述后筒通过大于规定旋转力的旋转力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解除对所述容器后部的卡合。因此,即使在因某些原因容器后部与后筒通过规定旋转力以上的旋转力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突起部作为转矩限制器发挥功能,可以防止由这样的旋转力而引起容器破损。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卡合机构具备以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相互卡合的方式施力于所述后筒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通过在所述前筒的后端部形成沿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的切口而成。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卡合机构的弹性部与前筒一体形成。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移动体呈截面为非圆形形状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柱状, 所述旋转卡合部具有插通所述移动体并且与所述移动体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的贯通孔部。这里,如上所述,在上述的现有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由于是止转部作为轴体内插于移动体的构造,因此,移动体的大小(特别是移动体的直径)需要为一定程度以上。 与此对比,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移动体插通非圆形形状的贯通孔部,从而旋转卡合部作为止转部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移动体,因此,没有必要使止转部作为轴体内插于移动体,因而, 能够使容器小型化。(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随着卡合感而使移动体可移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可以确保移动体的充分的前进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初期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图2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活塞前进极限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图3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操作筒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沿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图5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止转筒的主视图。
图6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止转筒的左视图。图7为表示沿图6的Vn-Vn线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螺纹筒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螺纹筒的主视图。图10为表示沿图9的X-X线的截面图。图11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体的主视图。图12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体的右视图。 符号说明1涂布用具(容器前部)2主体筒(容器前部)3操作筒(容器后部)4止转筒(前筒)5移动螺纹筒(后筒)6移动体8第一螺合部(另外的螺合部、卡合机构)9第二螺合部(螺合部)41a突起条(卡合突起的一个)44弹簧部(弹性部、卡合机构)44a 切口45贯通孔(贯通孔部、旋转卡合部)51内螺纹(螺合部的一个)52突起条(卡合突起的另一个)54突起条(突起部)66外螺纹(螺合部的另一个)100填充物推出容器M填充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或者相当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初期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图2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活塞前进极限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填充物推出容器100在将填充物M收容的同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能够进行推出和退回。作为填充物M可以使用以例如唇膏、口红、眼影膏、眼线膏、美容液、洗净液、清洁油、指甲釉、指甲护理液、指甲卸妆液、睫毛膏、防衰老液、染发剂、头发用化妆品、口腔卫生液、按摩油、角质放松液、粉底霜、遮瑕膏、护肤脂、标记笔等的笔记用品等油墨、液体医药品、泥状物等为主的液状、或包含胶状、凝胶状、浆糊状的混合状等的半固体或软固体等。如图1、2所示,作为外形构成,填充物推出容器10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筒2,在内部具有填充有填充物M的填充区域2x ;涂布用具1,安装于主体筒2的前端部,并且用于将从填充区域2x推出的填充物M涂布于皮肤上;有底圆筒状的操作筒3,可相对旋转地在轴线方向上连接于主体筒2的后端部。填充物推出容器100由涂布用具1和主体筒2构成容器前部,同时由操作筒3构成容器后部。并且,作为保护构件的盖10以覆盖涂布用具1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于主体筒2的前端侧。另外,所谓“轴线”是指沿填充物推出容器100的前后延伸的中心线(下面,相同)。 该填充物推出容器100在其内部大体具备止转筒4、移动螺纹筒5、移动体6以及活塞7。止转筒4在围绕轴线的旋转方向(下面,简称“旋转方向”)上和轴线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并且构成前筒。移动螺纹筒5可同步旋转地并且通过大于规定旋转力的旋转力可相对旋转地卡合于操作筒3,并且构成后筒。该移动螺纹筒5通过第一螺合部(卡合机构,另外的螺合部)8螺合于止转筒4。移动体6可同步旋转地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卡合于止转筒4,同时通过第二螺合部(螺合部)9螺合于移动螺纹筒5。活塞7安装于移动体6的前端部而形成填充区域2x的后端。在该填充物推出容器100中,当主体筒2和操作筒3向作为一个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移动螺纹筒5进行一定量的前进,并且当移动体6随着移动螺纹筒5而前进时,同时,相对于移动螺纹筒5也单独前进,并且活塞7前进。当移动螺纹筒5到达前进极限之后,主体筒2和操作筒3进一步向同方向相对旋转时,移动体6单独前进,并且活塞7 前进。另一方面,当主体筒2和操作筒3向作为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的另一方向相对旋转时,移动螺纹筒5进行一定量的后退,并且当移动体6随着移动螺纹筒5而后退时, 同时,相对于移动螺纹筒5也单独后退,并且活塞7后退。如图1所示,主体筒2由例如PP (聚丙烯)成形,构成圆筒状。在主体筒2的前侧, 涂布用具1以一体的方式安装。涂布用具1由例如硅酮橡胶形成,呈前侧闭塞的有底圆筒状,同时其前端面相对于轴线方向形成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角度面。在该涂布用具1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多个作为使填充物M出现的贯通孔的排出口。另外,例如作为涂布用具1, 也可以使用通过压缩成形或注塑成形而成形的软质材料或硬质材料、发泡构件等,此外,也可以采用捆扎合成纤维的刷子状、刮铲状等各种形状。即,作为涂布用具1,能够使用所有的涂布用具。此外,在主体筒2的筒孔的后端部上设有通过台阶面2p而扩径的扩径部2a。在扩径部2a的内周面上,缝孔(rollet)2b设置于前侧,该缝孔2b作为在旋转方向上卡合止转筒4的部件,通过多个凹凸部并列设置于圆周方向上并且该凹凸部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长度延伸而形成。另一方面,在扩径部2a的内周面上,环状凹部2c设置于后侧,该环状凹部 2c用于可相对旋转地在轴线方向上卡合操作筒3。图3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操作筒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沿图3的IV - IV 线的截面图。如图3、4所示,操作筒3由例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合成树脂)成形,构成附带台阶的圆筒状,并且具备后侧的外径大径部3x以及通过台阶面3p而位于其前侧的外径小径部3y。在外径大径部3x的内周面上设有缝孔31,该缝孔31作为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移动螺纹筒5的部件,通过多个凹凸部并列设置于圆周方向并且该凹凸部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长度延伸而形成。在外径小径部3y的外周面上,环状凸部33设置于后侧,该环状凸部33用于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
该操作筒3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臂部3a、以及设置于臂部3a的前端部的突出部北。臂部3a以夹持轴线而相对向的方式在外径小径部3y中的环状凸部33的前侧设置一对。该臂部3a在外径小径部3y上形成二字状的切口,通过以其基端侧为中心而向径向弯曲,从而将由于其材料产生的径向的弹性力赋予突起部北。突起部北为用于对主体筒2 与操作筒3的相对旋转赋予一定的滑动阻力的部件,与主体筒2的后侧的内周面抵接并且进行滑动。突起部北在径向外侧呈凸状,并且由于臂部3a的可弯曲性,因此,具有径向的弹性力。如图1、3、4所示,在操作筒3中,通过其外径小径部3y内插于主体筒2,并且其台阶面3p碰上主体筒2的后端面,同时环状凸部33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的环状凹部2c,从而可相对旋转地在轴线方向上连接并安装于主体筒2。此时,操作筒3的突出部北可滑动地抵接主体筒2的内周面,同时通过其弹性力而向径向外侧对主体筒3的内周面施力。因此,在主体筒2与操作筒3相对旋转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感。图5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止转筒的主视图,图6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止转筒的左视图,图7为表示沿图6的ΥΠ - ΥΠ线的截面图。如图5、7所示,止转筒由例如POM(聚乙缩醛)成形。该止转筒4呈在后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S卩,止转筒4构成为包括圆筒状的筒部41、以及设置成闭塞该筒部41的前端的圆板状的前板部42。在筒部41的内周面上,在从前端至规定长度的后侧位置,作为构成第一螺合部8 的内螺纹的突起条41a设置多个。这些突起条41a沿内周面呈螺旋状延伸,同时邻接的突起条41a、41a的端部彼此在轴线方向上相互错位而分开。此外,突起条41a间隔地设置,使得在轴线方向所视为相互不重叠。该筒部41包括以覆盖其前端侧外周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锷部43。在锷部43的外周面上,作为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的缝孔2b的部件,沿轴线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的突起条43a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此外,筒部41的锷部43的后侧形成作为在轴线方向上可伸缩的弹性部(所谓的树脂弹簧)的弹簧部44。弹簧部44以第一螺合部8螺合复位(screw-return)的方式对移动螺纹筒5施力, 并且通过将沿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并且连通内外的切口 4 形成在筒部41上而设置。另外,这里的“螺合复位”是指外螺纹直至抵接内螺纹的螺纹牙的侧面为止而返回的阶段(下面,相同)。如图6、7所示,在前板部42的轴中心位置,作为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合移动体6的旋转卡合部,形成插通移动体6的贯通孔(贯通孔部)45。S卩,在止转筒4上,贯通孔45设置于第一螺合部8的突起条41a的前侧。在将止转筒4、移动螺纹筒5 以及移动体6组装于主体筒2内的初期状态时,该贯通孔45卡合于移动体6的前端部(详细如后述)。如图6所示,贯通孔45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同时从轴线方向所视呈与移动体6的截面形状对应的非圆形形状。具体地说,贯通孔45的缘由相互相对向并且以直线状延伸的一对直线部45a、以及以连接于这些直线部45a的方式呈圆弧状延伸的圆弧部4 所构成。此外,在前板部42上,从轴线方向所视呈圆弧状延伸的切口 46形成于贯通孔45 的径向外侧。在将止转筒4进行树脂成形时,为了成形涉及突起条41a(参照图7)的部位, 切口 46使塑孔栓(core pin)通过。由于例如前板部42的制造方面以及强度方面等因素,该切口 46优选设置在圆周方向上三等分的位置。如图1、5_7所示,止转筒4内插于主体筒2,并且其锷部43的前端面与主体筒2 的台阶面2p碰上,同时该突起条43a旋转地卡合于主体筒2的缝孔25。因此,止转筒4在旋转方向上卡合安装于主体筒2。另外,在止转筒4的锷部43的后端面与操作筒3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可抑制操作筒3相对于主体筒2的相对旋转被止转筒4阻碍,并且可防止这样的相对旋转变慢(重)等。图8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螺纹筒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螺纹筒的主视图,图10为表示沿图9的X-X线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 移动螺纹筒5由例如POM成形。该移动螺纹筒5构成附带台阶的圆筒状,并且包括前端部 5x、与前端部切相比具有大径外形的中间部5y、以及与中间部5y相比具有大径外形的后端部5z。如图10所示,移动螺纹筒5的内径从前方到后方相应于外径以台阶状扩径。在前端部切的内周面上,构成第二螺合部9的内螺纹51设置于从前端以规定长度延伸到后方的区域。另外,这里的第二螺合部9的螺距比第一螺合部8的螺距细,并且第一螺合部8的导程(主体筒2与操作筒3的相对旋转的每一旋转的推进量)设定成大于第二螺合部9的导程。作为构成第一螺合部8的外螺纹的突起条52设置于该前端部切的外周面上。在外周面上,这些突起条52设置于夹持轴线而相对向的一对相对向部分。即,间隔地设置成仅在这样的相对向部分上形成螺旋状并延伸。后端部5z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臂部53、以及设置于臂部53的前端部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突起条(突起部)54。臂部53以夹持轴线而相对向的方式设置一对。在后端部5z上,该臂部53形成二字状的切口,通过以该基端侧为中心而向径向弯曲,从而将由于其材料产生的径向的弹性赋予突起条讨。突起条M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操作筒3的缝孔31 (参照图4),由于臂部53的可弯曲性,因此,具有径向的弹性力。如图8所示,突起条M在径向外侧呈凸状。具体地说, 突起条M中的圆周方向的一侧(当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与缝孔31 抵接的一侧)的侧面Mb以垂直于外周面的方式进行交叉。另一方面,突起条讨中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当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方向相对旋转时,与缝孔31抵接的一侧)的侧面Ma以呈山形的方式倾斜于外周面。如图1、8_10所示,该移动螺纹筒5通过从止转筒4的后侧内插于该止转筒4,并且该突起条52螺合于止转筒4的突起条41a,从而通过第一螺合部8安装于止转筒4。此时, 在移动螺纹筒5中,其中间部5y以及后端部5z之间的台阶面5p碰上止转筒4的后端面, 同时通过由于止转部4的弹簧部44的缩小(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力,总是向轴线方向后方施力。因此,特别是在移动螺纹筒5进行规定量的前进而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被解除时,移动螺纹筒5被向后侧施力,使得第一螺合部8螺合复位(详细如后述)。另外,当移动螺纹筒5由于弹簧部44的弹性力总是向轴线方向后方被施力时,止转筒4自身也由于其反作用总是向轴向方向前方被施力。因此,止转筒4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主体筒2,同时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主体筒2,其结果是止转筒4以形成一体的方式安装于主体筒2。此外,移动螺纹筒5通过从操作筒3的前侧内插于该操作筒3,并且该突起条M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操作筒3的缝孔31,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操作筒3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被安装。此时,由于突起条54在径向上具有弹性,因此,在操作筒3与移动螺纹筒5通过规定旋转力以上的旋转力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对操作筒3的缝孔31的卡合被解除(详细如后述)。图11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体的主视图,图12为表示图1的填充物推出容器的移动体的右视图。如图11、12所示,移动体6使活塞7向前方推出而前进,同时向后方退回而后退。该移动体6由例如POM成形,并且具备在轴线方向 上延伸的柱状的轴体61。轴体61具有与止转筒4的贯通孔45的形状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的截面形状。具体地说,轴体61形成在圆柱形状的外周上将两平面部61a、61a相对向设置的较长的轴形状。在除了该轴体61的两平面部61a、61a以外的外周面上,构成第二螺合部8的外螺纹66设置于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此外,移动体6作为用于在轴线方向上卡合活塞7的部件而具备设置于轴体61的前端部的圆形状的锷部62。在该锷部62的外周面的前端侧上设有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于活塞7的环状凸部67。如图1、11、12所示,移动体6通过内插于移动螺纹筒5,并且其外螺纹66螺合于移动螺纹筒5的内螺纹51,从而通过第二螺合部9安装于移动螺纹筒5上。与此同时,在移动体6中,通过其截面为非圆形形状的轴体61内插于止转筒4的贯通孔45,从而可同步旋转地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止转筒4。这里的移动体6以在初期状态下其轴体61 的前端部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止转筒4的贯通孔45的方式安装。返回图1,活塞7由例如PP、HDPE (高密度聚乙烯)、UHMW-PE (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LLDPE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成形。在凹设于活塞7的后端面的凹部7a的内周面上设有环状突起部7b。该活塞7通过外插于移动体6的前端侧,并且其环状突起部7b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于移动体6的环状凸部67,从而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长度可移动地安装于移动体6上。如图1所示,在组装如上构成的填充物推出容器100时,首先,从止转筒4的后侧将移动螺纹筒5内插,同时将作为移动螺纹筒5的外螺纹的突起条52螺合于作为止转筒4 的内螺纹的突起条41a。并且,一边使弹簧部44收缩,一边使突起条52移动,直至超过突起条41a的位置为止(即,突起条52从突起条41a的前端偏离,并且处于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被解除的状态),并且使移动螺纹筒5的前端抵接于止转筒4的前板部42。在该状态下,将安装有活塞7的移动体6的后端侧插入止转筒4的贯通孔45。此时,移动体6通过移动体6的两平面部61a、61a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止转筒4。并且,使移动体6的外螺纹66螺合于移动螺纹筒5的内螺纹52,同时使止转筒4与移动螺纹筒5向另一方向相对旋转,并且使第二螺合部9螺合前进,直至初期位置为止(内螺纹52螺合于外螺纹66的前端部为止)。因此,得到止转筒组装品。接着,从操作筒3的前侧开口将上述的止转筒组装品内插,同时使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4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操作筒3的缝孔31,得到操作筒组装品。接着,一边使操作筒3的突起部3b (参照图3)与主体筒2的内周面抵接,一边从主体筒2的后侧开口将上述的操作筒组装品内插,同时使操作筒3的环状凸部33在轴线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的环状凹部2c,得到主体组装品。并且,在上述的主体组装品中,通过填充机(未图示)等将填充物M从主体筒2的前侧开口以规定量填充至填充区域2x之后,从主体筒2的前侧开口将涂布用具1内插而进行组装,并且以覆盖涂布用具1的方式将盖10可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筒2的前端侧上,因此,完成填充物推出容器100。下面,对填充物推出容器100的动作的一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填 充物推出容器100中,在初期状态,在第一螺合部8的突起条 41a、52相互螺合的同时,在移动螺纹筒5的内螺纹51螺合于第二螺合部9的外螺纹66的前端部的状态下,止转筒4的贯通孔45卡合于移动体6的轴体61的前端部。此外,此时, 处于移动螺纹筒5的后端以及轴体61的后端抵接于或者接近于操作筒3的底部的状态。在这种初期状态的填充物推出容器100中,当使用者卸下盖10并将主体筒2和操作筒3向作为输送方向的一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4的侧面54b (参照图8)抵接于操作筒3的缝孔31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定(坚固地卡合),因此止转筒4和移动螺纹筒5进行相对旋转,由止转筒4的突起条41a以及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2构成的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通过与由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4和操作筒3的缝孔 31构成的止转部的合作,移动螺纹筒5与移动体6 —同前进。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体6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止转筒4的贯通孔45,因此,移动体 6与移动螺纹筒5相对旋转,并且由移动螺纹筒5的内螺纹51以及移动体6的外螺纹66构成的第二螺合部9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通过与由止转筒4的贯通孔45和移动体6的轴体 61构成的止转部的合作,从而移动体6前进。S卩,移动体6随着移动螺纹筒5而前进,同时相对于移动螺纹筒5也单独前进。因此,移动体6相对于活塞7前进,并且锷部6a与活塞7的后端面抵接而将活塞 7向前方推出,并且活塞7前进。其结果是填充物M向前方被推出而前进(被输送),并且填充物M从涂布用具1的前端的排出口出现。再者,当继续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时,移动体6进行规定量的前进之后,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2从止转筒4的突起条41a的前端偏离,并且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被解除,移动螺纹筒5到达前进极限。在该移动螺纹筒5的前进极限的状态下,由于移动螺纹筒 5通过弹簧部44的缩小的弹性力而向后方侧被施力,因此,在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作为退回方向的另一方向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2立刻进入止转筒4的突起条41a中的旋转方向旁的前端,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立刻起作用。接着,当进一步继续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时,第一螺合部8以螺合复位的方式一边被弹簧部44施力,一边仅第二螺合部9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并且移动体6进一步前进。 此时,如前所述,由于第一螺合部8以螺合复位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反复进行突起条41a、 52彼此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即,反复进行突起条41a、52相互抵接或分离),每次这样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给予使用者卡合感,并且使用者感知填充物M的推出。之后,如图2所示, 移动体6到达前进极限。另外,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由卡合以及解除卡合而产生卡合感的突起条41a、52 构成一对卡合突起,并且第一螺合部8以及弹簧部44构成卡合机构。另一方面,例如在使用后,当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方向相对旋转时,由于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4的侧面54a(参照图8)与操作筒3的缝孔31抵接而通过规定的卡合力在圆周方向上卡合,因此,止转筒4与移动螺纹筒5相对旋转,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并且通过与由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54和操作筒3的31构成的止转部的合作,移动螺纹筒5与移动体6 —起后退。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体6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止转筒4的贯通孔45,因此,移动体 6与移动螺纹筒5相对旋转而第二螺合部9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并且通过与由止转筒4的贯通孔45与移动体6的轴体61构成的止转部的合作,从而移动体6后退。S卩,移动体6随着移动螺纹筒5而后退,同时相对于移动螺纹筒5也单独后退。再者,当继续另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时,移动体6进行规定量的后退之后,移动螺纹筒5的后端面与操作筒3的底面抵接,并且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停止,移动螺纹筒5 到达后退极限。其结果是,在这之后,即使通过与第一螺合部8中螺合作用停止前相同的操作旋转力(指利用使用者的旋转力,下面相同)使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个方向相对旋转,主体筒2与操作筒3也不会相对旋转。但是,第一螺合部8中的螺合作用停止之后,例如当使用者以大于停止前的操作旋转力使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个方向相对旋转,并且在操作筒3与移动螺纹筒5之间施加大于规定旋转力的旋转力时,通过移动螺纹筒5的突起条M具有的弹性,该突起条 54向径向内侧弯曲,并且缝孔31滑动而越过突起条M的侧面Ma,并且操作筒3与移动螺纹筒5相对旋转(下面,称作“空旋转”)。其结果是,在第一螺合部8中的螺合作用停止之后,即使因某些原因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个方向强制地相对旋转,突起条M作为转矩限制器发挥功能,而操作筒3与移动螺纹筒5进行空旋转。因而,通过移动螺纹筒5的后退,能够抑制操作筒3的底面被向后侧较强地推出,并且能够防止主体筒2与操作筒3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被解除(主体筒 2与操作筒3被分解)等引起的容器破损。另外,在操作筒3与移动螺纹筒5进行空旋转时,由于反复进行突起条M与缝孔 31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啮合以及解除啮合),并且每次这样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给予使用者卡合感,因此,可以感知移动螺纹筒5的后退极限。上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填充物推出容器100中,通过螺合解除的第一螺合部8,能够一边产生卡合感,一边使移动体6前进。再有,在该填充物推出容器100中,贯通孔45作为第二螺合部9的止转部设置于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2的止转筒4,在该贯通孔45 上,在初期状态,以卡合于移动体6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螺合部8的突起条41a的前侧。因而,直至移动体6充分地前进为止,能够使贯通孔45作为止转部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该移动体6。换言之,与第二螺合部9的止转部设置于操作筒3的情况相比,即使移动体6较大地前进,也能够使这样的止转部卡合于移动体6 (即,能够使移动体6的前进极限伸长)。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随着卡合感而使移动体6可移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 100中,可以确保移动体6的充分的移动量。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止转筒4的后端部上,卡合机构的弹簧部44 通过形成沿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的切口 4 而设置。因而,可以将弹簧部44与止转筒4 一体形成。可是,在现有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存在第二螺合部9的止转部作为轴体内插于移动体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移动体6的大小(特别是移动体6的直径)需要为一定程度以上。在这点上,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轴体61的截面形状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的贯通孔45插通于该轴体61而在旋转方向上卡合,因此,构成了贯通孔45作为止转部。因而,没有将第二螺合部9的止转部作为轴体内插于移动体6的必要,能够使移动体6小型化,从而能够使填充物推出容器100小型化。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另一方向相对旋转,从而可以使活塞7后退。因而,例如通过在使用后使活塞7后退,从而在这之后的保管时,可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即,能够防止由于填充物M的温度变化或者混入填充区域2x 的空气的内压变化而从涂布用具1的排出口流出填充物M的情况。此外,在轴线方向上,当使主体筒2与操作筒3相互密接的力施加于主体筒2与操作筒3时,例如即使由于部件之间的间隙而移动体6略微前进,也能够防止填充物M流出。 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涉及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对发明内容所记载的要旨不进行改变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或者也可以为适用于其他情况。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产生卡合感的卡合突起,具备第一螺合部8中的突起条41a、52。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具备不构成螺合部的突起,只要为以产生卡合感的方式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即可。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主体筒2与操作筒3向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构成为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同时第二螺合部9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第一螺合部8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之后,仅第二螺合部9的螺合作用发挥作用。此外,本发明也可以仅具有第二螺合部9。另外,上述的外螺纹以及内螺纹不仅是螺纹牙或螺纹槽,也可以是间隔配置的突起群,或者以螺旋状并且间隔配置的突起群,与螺纹牙或螺纹槽发挥同样的作用。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卡合机构的弹性部的弹簧部44与止转部4 一体形成,但是,该弹性部也可以与止转部4分体形成。此外,本发明当然可以用于将例如口红、唇膏、眼线膏、眼影膏、眉笔、唇笔、面颊颜料、遮瑕膏、美容液、染发料等为主的各种棒状化妆品、笔记用品等棒状的芯等作为填充物M 进行推出的棒状物推出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填充物推出容器,在容器内具备填充物以及用于使该填充物移动的移动体,当容器前部与容器后部相对旋转时,一边产生卡合感,一边通过螺合部的螺合作用移动所述移动体,所述填充物推出容器特征在于包括前筒,配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前部;后筒,配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后部;以及卡合机构,具有一对卡合突起,通过该一对卡合突起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而产生所述卡合感;所述螺合部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后筒,同时所述螺合部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移动体;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前筒,同时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后筒;所述前筒具有旋转卡合部,所述旋转卡合部与所述螺合部的螺合作用合作,作为使所述移动体移动的止转部,并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移动体;所述旋转卡合部以在初期状态卡合于所述移动体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筒中的所述卡合突起的一个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卡合突起构成与所述螺合部不同的另外的螺合部,当所述容器前部与所述容器后部相对旋转时,在所述移动体通过所述螺合部和所述另外的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而进行规定量的移动之后,一边产生卡合感,一边仅通过所述螺合部的螺合作用进一步移动所述移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筒具备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所述容器后部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径向具有弹性,并且在所述容器后部与所述后筒通过大于规定旋转力的旋转力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解除对所述容器后部的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具备以所述一对卡合突起相互卡合的方式施力于所述后筒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通过在所述前筒的后端部形成沿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的切口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填充物推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呈截面为非圆形形状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柱状,所述旋转卡合部具有插通所述移动体并且与所述移动体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的贯通孔部。
全文摘要
一种填充物推出容器,在随着卡合感而使移动体可移动的填充物推出容器中,确保移动体的充分的移动量。容器具备止转筒,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主体筒;移动螺纹筒,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操作筒;第一螺合部,具有构成卡合突起的突起条(41a)、(52),并作为通过这些卡合以及解除卡合而产生卡合感的卡合机构。第二螺合部的内螺纹设置于移动螺纹筒,第二螺合部的外螺纹设置于移动体,突起条(41a)设置于止转筒,突起条(52)设置于移动螺纹筒。止转筒以在初期状态卡合于移动部的前端部的方式,在止转筒的突起条(41a)的前侧上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于移动体的贯通孔。因而,直至移动体充分地前进为止,贯通孔作为第二螺合部的止转部适宜地卡合于移动体。
文档编号A45D40/04GK102293506SQ20111018026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谷仁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常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