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耐磨损外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损外底,以及包括该外底的鞋类物品。
背景技术:
“抓地力”是用于描述鞋的外底抵抗在该外底所接触的表面上的滑动动作的能力的一般术语。例如,篮球、网球以及很多其他运动往往需要运动员进行快速侧向运动。在这样的运动员的鞋和比赛场地表面之间的牢固、非滑动接触由此是重要的。没有牢固、非滑动接触,运动员的脚可能会滑动。这样的滑动往往会影响运动员表现的质量并且甚至导致受伤。用于一些运动的鞋类物品可以使用防滑条、钉或其它表面贯穿机构以增加抓地力。然而,对于很多运动,在外底和比赛场地表面之间的摩擦是防止鞋滑动的唯一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抓地力需要增加在外底和使用该外底的鞋将作用的比赛场地表面之间的摩擦。通常,用于运动鞋类的外底由合成橡胶和/或一些其它弹性体材料形成。较软的弹性体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并提供较好的抓地力,但是倾向于在水泥地或其它坚硬表面上快速磨损。较硬的弹性体材料倾向于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并且提供较少的抓地力, 但是倾向于更加耐用。特定类型的比赛场地表面(例如室内硬木地面)可以相对平滑和非磨损性。因为这些表面赋予外底较少的磨损,较软的外底在这些表面上使用时可以不那么快速地磨损。 如果鞋仅在硬木或其他平滑地面上使用,它可以在实际中使用较软的外底材料来增加抓地力。其他类型的比赛场地表面(例如,水泥地)是更加磨损性的,且可以导致更加快速的外底磨损。如果鞋将在水泥地或其它磨损性表面上使用,具有较差抓地力的较硬的外底材料相对于太快磨损的较软的外底材料而言是优选的。然而,对于很多在两种类型的表面上玩特定运动的人而言,拥有两对运动鞋可能是不方便的和/或经济上不实际的。
发明内容
本综述被提供以介绍简化形式的思路选择,其将在下文的具体说明书中进一步描述。该综述并不意欲示出本发明的关键或实质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鞋类物品具有外底,其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一个接触区包括由由较硬的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周边区域,和由较软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多个抓地元件。在特定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在形状上可以是大致平坦的,且沿着该接触区的取向方向平行排列。 在处于未变形状态时,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从外底向外延伸超出接触区的周边区域。响应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剪力,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搁置在由周边区域限定的空间中。接触区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改变。一些接触区可以包括比其他区域更多的抓地元件,且在一区域和/或不同区域中的抓地元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改变。一个或多个区域的抓地元件可以沿与其他区域相关的取向方向不同的取向方向排列。
在所附附图中,一些实施例通常以示例性但非限定性的方式示出,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似的元件。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外底的篮球鞋的底部平面视图;图2A和2B是图1的鞋的外侧(lateral side)和内侧(medial side)视图;图3是图1的篮球鞋的外底的底部平面视图,该篮球鞋的不同区被标记以便于引用;图4是图3的外底的接触区的放大视图;图5和6是从图4所示的位置取的截面视图;图7是从图6所示的位置取的截面视图;图8是示出了在体育运动期间来自图1的外底的一部分的变形的截面视图;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外底的一部分的底部平面视图;图10是来自另一实施例中的接触区的插入件的截面视图;图Il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外底的底部平面视图;图IlB是图IlA的外底中的一区域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外底2的篮球鞋1的底部平面视图。图2A和2B 分别是鞋1的外侧和内侧视图。在鞋1的实施例中,外底2结合到中底4,而中底4结合到鞋帮3。在一些区域中(例如图2B中可见的内侧趾部区域),外底2还可以直接结合到鞋帮3。从图1中可以看出,支撑元件5可以沿着鞋1的长度的一部分插置在外底2和中底4 之间。尽管未在图1-2B中示出,气体或液体填充的缓冲垫可以被包括在外底2和中底4之间在前脚和/或脚跟区域中。中底4可以由例如压缩乙烯乙酸乙烯酯泡沫(a compressed ethylene vinyl acetate foam(Phylon))、聚氨酯、TPU或其他材料制成。支撑板5可以由例如结合到聚合物树脂中的碳和/或玻璃纤维的复合物形成。鞋帮3可以由用于运动鞋鞋帮的常规材料形成, 由诸如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NO. 12/603,494(名称“复合鞋帮及其制造方法”,2009 年10月21日提交,其全部内容通常参考在此并入)中描述的结合网状复合材料(bonded mesh composite material)形成,或由其他材料形成。外底2的材料及其它细节在下文描述。外底2和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外底可以连接到任何类型的鞋帮,并且由此鞋帮3的其它细节不适于在本文中讨论。相应地,鞋帮3在图2A和2B中示出为简单的虚线轮廓。相似地,外底2和根据其它实施例的外底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中底和/或支撑板一起使用。实际上,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独立的中底和/或支撑板被省略的鞋类物品。因为中底4和支撑板5的其它细节不适于在本文中讨论,这些元件相似地用虚线示出。尽管鞋1是篮球鞋,其它实施例包括用于其它运动或非运动活动的鞋类物品。外底2和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外底的某些区域可以通过引用穿着具有该外底的鞋的人脚(当该鞋大小适合该脚时)的解剖学结构来描述。一个或多个以下限定的区域可以重叠。“前脚”区域大致位于穿着者的跖骨和指骨之下并延伸超过穿着者的脚趾到达鞋的最前面部分。“中脚”区域大致位于穿着者的脚的骰骨、舟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和外侧楔骨下方。“后脚”区域从中脚区域延伸到鞋的最后面部分并位于穿着者的脚跟下方。如本文所使用的,“外”方向是远离穿着者的脚的脚底的方向。“前”方向是朝向外底2的最前面部分的方向。“后”方向是朝向外底2的最后面部分的方向。“横向”方向是跨外底2的暴露的外表面的方向,且可以是向前、向后、向内侧、向外侧、或一些具有前(或后)和内侧(或外侧)两者分量的方向。为了增加抓地力同时还提高耐用性,外底2的各个实施例每一个都由具有不同硬度值范围的至少两种不同的弹性体材料的组合形成。为了方便,在描述外底2时,用于外底 2的任意实施例的两种这样的材料被称为“硬弹性体材料”和“软弹性体材料”。在外底2的任何具体实施例中,硬弹性体材料大体上比软弹性体材料更硬。如本领域公知的,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测量。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一种比其它材料更硬或更软(当根据相同的方法来测量)的材料被称为这些材料的相对硬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类型的合成和/或天然橡胶混合物可以被用作外底2的硬弹性体材料部分。这样的混合物的实例包括耐磨橡胶混合物(DRC),二烯橡胶混合物和诸如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7,211,611 (其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在此并入)中所述的橡胶混合物。表1提供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硬弹性体橡胶的物理参数。表 1
材料
硬度范围 (肖氏A硬度计)
拉伸强度(psi)
断裂伸长率(%)
拉伸模量,300% (psi)
抗撕强度Gbs./in.)
耐磨性(Akron耐
磨测试方法) 比重范围 相似地,各种类型的合成和/或天然橡胶混合物可以被用作外底2的软弹性体材料部分。这样的混合物的实例包括丁基橡胶混合物,和诸如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
6
(la)(lb)(Ic)
71-7768-7468-72
100-110140100
400400450
707060
506053
0.070.050.08
1.13-1.171.12-1.161.12-1.167,211,611中所述的橡胶混合物。表2提供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软弹性体橡胶的物理参数。表 2
材料(2a)
硬度范围52-58 (肖氏A硬度计)
拉伸强度(psi)70
断裂伸长率(%)400
拉伸模量,300%35 (psi)
抗撕强度(lbs./in.)40
耐磨性(Akron耐0.45
磨测试方法)
(2b)
42-54
70
300
30
25
0.5
比重范围1.04-1.081.10-1.13来自表1的材料和来自表2的材料的每种可能的组合都可以用于外底2的至少一个单独的实施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底2的硬弹性体材料部分可以由材料(Ia)形成,而软弹性体材料部分由材料Oa)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硬弹性体材料部分可以由材料(Ia)形成,而软弹性体材料部分由材料Ob)形成,在又一实施例中,硬弹性体材料部分可以由材料(Ib)形成,而软弹性体材料部分由材料Oa)形成,等。来自表1的材料和来自表2的材料的每种可能的组合还可以用于不同于外底2的外底。可不同于外底2的其它实施例的外底的示例性方式在下文中描述。此外,表1和2中所述的材料仅仅是可以用于诸如外底2这样的外底或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外底的弹性体材料的实例。大量其他材料也可以 (或替代地)被使用。例如用于一些实施例的软弹性体材料可以具有在35和60之间的肖氏A硬度计硬度。用于一些实施例的硬弹性体材料可以具有在55和75之间或60和95之间的肖氏A硬度计硬度。尽管外底2由两种弹性体材料形成,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由多于两种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外底。例如,根据其它实施例的外底可以包括由较硬第一弹性体材料形成的一些部分、由硬度稍低的第二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其他部分、由硬度更低的第三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其他部分,等。可以理解,在鞋1的穿着者参与篮球比赛或其他活动时,外底2的大量区域将接触比赛场地表面。为了进一步有助说明,图3是外底2的底部平面视图,其用虚线界限标识出了各个接触区。例如,接触区7通常位于鞋1穿着者的趾部下方。接触区8-12和19-23大致位于鞋1的穿着者的中脚和前脚区域下方,并且从接触区7刚好延伸到弓部区域M的前方。接触区13-18大致位于穿着者的后脚区域下方,并且从弓部区域M向后延伸。接触区 7-23的其它细节在下文提供。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说明那样,图3中所示的接触区的数量、尺寸、形状和配置仅仅示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接触区的尺寸、数量、形状和
配置可以显著变化。外底2具有由硬弹性体材料形成的主体33。接触区7包括形成在主体33中的相对粗糙的人字形踏面图案,且是单材料接触区。特别地,接触区7仅在其暴露表面包含硬弹性体材料。当鞋1在体育运动中被穿着时,与比赛场地表面接触的接触区7的各部分都具有在与硬弹性体材料相关的硬度值范围中的硬度值。接触区8-23是双材料接触区。特别地,每一个区域8-23包括硬弹性体材料元件和软弹性体材料元件两者。当鞋1在体育运动中被穿着时,区域8-23中每一个的硬和软弹性体材料元件的暴露表面可以接触比赛场地表面。在外底2的实施例中,每一个区域8-23包括形成在主体33中的腔体。每一个腔体被主体33的硬弹性体材料的周边区域所围绕,且包括软弹性体材料插入件。每一个这些插入件包括多个具有相对较短长度的抓地元件,且特定插入件的抓地元件彼此平行。在特定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的每一个大致在平行于主抓地轴线的方向可弯曲性较高,而在平行于副抓地轴线方向上可弯曲性较低。图4是外底2的包括接触区9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位置取的接触区9的截面视图。在图5中和随后的图中,硬弹性体材料用剖面线示出,而软弹性体材料用点画示出。尽管在图3中清楚地示出接触区的各种差异,并且将在下文中讨论,接触区9的很多特质可以与其它接触区的相应特征相同(或非常相似)。接触区9包括形成在主体33中的硬弹性体材料中的腔体32。周边区域30形成围绕腔体32的壁并且为主体33的一体元件。接触区8和10-23的每一个都相似地包括形成在主体33中的腔体。这些腔体的形状和横向尺寸可以显著变化,但是这些腔体每一个都具有类似于腔体32的深度。这些腔体每一个都相似地被周边区域所围绕,该周边区域是主体 33的一体元件并形成腔体壁。此外,如图5所示,软弹性体插入件34连接到主体33并搁置在腔体32中。插入件34的基部35被结合到腔体32的内表面44和腔体32内壁的相邻部分。插入件34包括八个集成的抓地元件31,其从腔体32向外延伸。每一个抓地元件31从插入件34的其他抓地元件31分隔开。在插入元件31之间的每一个分隔距离可以,但并不必须,是相同的。在插入件34端部处的抓地元件31还从腔体32壁的内面分隔开。区域9的两个端部分隔距离可以,但并不必须,是相同的。如下文说明,每一个抓地元件31大致在平行于主抓地轴线 A的方向可弯曲性较高,而在平行于副抓地轴线B方向上可弯曲性较低。每一个接触区8和10-23相似地包括软弹性体材料插入件。其他接触区的插入件可以在尺寸、形状和横向尺度方面改变,且还可以在取向、长度和抓地元件的数量上改变。 然而,其他插入件的每一个可包括类似于基部35的基部,其以与基部35填入并结合到腔体 32的内部部分相似的方式填入(并结合到)到接触区腔体的内部部分。每一个这些插入件包括多个平行的抓地元件,其大致在平行于主抓地轴线的方向可弯曲性较高,而在平行于副抓地轴线方向上可弯曲性较低,尽管这些插入件的特定一个的主轴线可能不平行于插入件的另一个的主轴线。接触区8和10-23中的抓地元件的其他方面(其可以类似于区域9的元件31的各方面)在下文中描述。图6是从图4中所示的位置取的接触区9的另一放大截面视图。界定腔体32的周边区域30的两个形成大致被每一个抓地元件跨过的通道。特别地,插入件34的每一个抓地元件31具有从通道的第一内侧壁37分隔开的第一端,和从通道的第二内侧壁36分隔开的第二端。通过比较图5和图6可以看出,插入件34还包括一系列形成在抓地元件31 基部处的容器41。结果,从图6中可以看出,腹板42和43连接元件31的边缘。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每一个抓地元件31的大部分包括梯形部分,其从被腹板42 和43接合的部分向外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一些或全部区域中的抓地元件可具有梯形部分,该梯形部分可以是不对称的(例如抓地元件的一侧可以是直的,或各侧边可以相对于抓地元件的顶边缘具有不同的角度),或可以是简单正矩形,或可以具有其它形状。每一个元件31具有总高度H。每一个抓地元件31还向外延伸超过周边区域30的暴露表面51 一小距离。每一个抓地元件31具有总长度L。图7是从图6所示的位置取的抓地元件31 的截面视图,并示出了元件31的厚度T。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底2中的每一个抓地元件31可以具有约为3mm的高度 H,和约为2. 5mm的厚度T,且在区域8_11或19-23中一个的每一个抓地元件31可以具有在 9和15mm之间的长度L。在区域12和13中的一些抓地元件可以具有小于9mm的长度L, 且在区域14-18中的一些抓地元件可以具有大于15mm的长度L。本文中提供的高度H、厚度T和长度L的值都仅仅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这些尺度的实例。一个或多个这些尺度可以改变超出这些实施例中的示例性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底中的大部分抓地元件(即至少 50% )可以具有至少Imm的厚度T,和低于25mm的长度L。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本所有部分 (例如约75%或更多)可以具有至少Imm的厚度T和小于25mm的长度L。如图6或7所示,抓地元件31在具有腹板42和43上方延伸的梯形部分中具有相对较薄的矩形截面,其中该梯形部分形成平面悬臂梁。该截面允许元件31沿大致平行于主抓地轴线A的方向相对容易弯曲。相反,至少对于插入件34的抓地元件,其在大致平行于副抓地轴线B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抗弯曲性。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具有不同截面的抓地元件, 但是可以相似地在一个方向容易弯曲,而在一不同方向提供更大抗弯曲性。如前文指出,区域8和10-23每一个可以在很多方面相似于区域9。区域8和10_23 每一个可以包括形成在外底主体33中的腔体。这些腔体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类似于腔体 32的深度(图5),并且被主体33的硬弹性体材料的周边区域所围绕。软弹性体材料插入件可以结合到这些腔体的每一个中,其中每一个这些插入件可以以类似于插入件34在腔体32中的方式搁置在其相应的腔体中。这些插入件的每一个可以在结构上类似于插入件 32且包括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平行抓地元件,其中抓地元件在它们的基部处具有容器(类似于图5和图6的容器41)。对于每一个在区域8和10-23中的插入件,该插入件的抓地元件可以向外延伸超过相应周边区域的暴露表面,其方式类似于图6中所示的那样。还如上所述,各个接触区在一些方面不同。区域的形状和总体尺寸可以改变。例如,区域19-23的腔体和插入件可以是人字形的(chevron-shaped)。抓地元件的长度也可以改变。在区域15,16和18中的很多抓地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大致比区域9或其他区域中的抓地元件的长度L更长的长度L。在一些情况下,在单个区域中的抓地元件的长度可以显著改变。抓地元件的取向也可以在区域之间改变。这可以例如通过将区域15和16或通过区域15或区域16与区域8-12和19-23中任一个进行比较看出。在外底2的各种实施例中,且如图3所示,在前脚和中脚区域中的抓地元件可以大致被取向为大体上平行于前脚和中脚区域的长度方向。以这样的方式,且如下文更详细的描述,这些抓地元件的主抓地轴线A(参见图7)大致平行于在鞋穿着者侧向运动中由比赛场地表面赋予在外底2上的侧向剪切力的方向。以相似的方式,在后脚区域中的抓地元件被排列为使得这些区域中的元件的主轴线A平行于鞋穿着者在其它运动中外底上的预期力的方向。还如在图3中所示,前弯曲槽60大致定位在外底2的中线上并且将内侧区8-12从外侧区19-23分隔开。区域19-23的人字形物是大致对准的,其对准允许外侧外底的柔性, 但是有助于防止外底不稳定。后弯曲槽61将区域13-15从区域16到18分隔开,其中分支弯曲槽62和63分别向内侧和外侧延伸。较窄的弯曲槽将外底2的其他部分分隔开。具体地,窄弯曲槽将区域7和区域8,区域8和区域9,区域9的一部分和区域10的一部分,区域 20的一部分和区域21的一部分,区域21和区域22,区域22和区域23,区域23和区域7分隔开。在其它情况下,相邻区域的周边区域是连续的,且它们没有分隔弯曲槽(参见,例如区域11和12,区域19和20,区域13和14,区域17和18)。其他实施例可以具有弯曲槽的不同配置,或可以没有弯曲槽。包括柔性弹性体材料抓地元件可以增加外底2的抓地力到超过如果仅使用硬弹性体材料下的抓地力。相反,这样的抓地元件在硬弹性体材料周边区域中可显著变形的能力可以增加这些抓地元件的耐磨性。这在图8中示出接触区9的另一视图,来自图5中使用的相同横截面,但是颠倒180°以示出在比赛场地表面S上的外底2。图8示出了与表面S接触的接触区9,同时鞋1的穿着者沿与抓地元件31的主抓地轴线A平行的方向冲向鞋1的外侧。这样的状况是篮球鞋的典型使用场景。尽管图8示出了使用与硬弹性体材料所使用的类似的剖面线的表面S,表面S可以是硬木、水泥地或其他类型的表面。如图8所示,周边区域30相应表面S作用在外底2上的剪力稍稍变形。然而,由于抓地元件31由软弹性体材料制成且具有易于沿着这些元件的主抓地轴线A弯曲的横截面,元件31可以远比周边区域30大地变形。特别地,元件31可以变形以便于大体搁置在由周边区域30和表面S所限定的空间中。该使得元件31的更多的表面面积接触表面 S,但是允许周边区域30支撑大部分鞋1的穿着者的重量。接触区9的抓地力被增强,因为软弹性体材料相对于硬弹性体材料的更好的抓地性能,且由周边区域30提供的支撑降低了在元件31上否则可能会发生的磨损。尽管图8的实例假设作用在外底9上的力是平行于元件31的主抓地轴线A,在力没有完全平行于主抓地轴线A时相似的变形和结果将发生。例如,鞋1的穿着者可打篮球, 其导致沿Cl或C2方向跨外底2的剪力,如图1所示。沿这些方向中任一个的建立将仍具有平行于区域9抓地元件的轴线A的显著分量。因此,大部分由于这些元件的变形得到的抓地力将仍被提供,且抓地元件的磨损将仍被降低。外底1的其它接触区将以图8中所示相似的方式响应平行于在特定区域中抓地元件的主抓地轴线的剪力而工作。在特定区域中的抓地元件的取向可以基于具体外底被设计用于的活动中所将经受的预期力和动作来选择。例如,篮球鞋外底,譬如外底2,可以包括大量取向为大致平行于外底长度方向的抓地元件,以便于最大化对侧向力响应的抓地力。在区域15和16中的抓地元件可以取向为大致横向于外底长度,以便于增加在脚跟附近响应急停动作的抓地力。然而,外底2的抓地元件取向仅仅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抓地元件可以不同地取向。接触区的形状、数量和/或分布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改变。例如,根据其它实施例的外底可以包括多材料接触区(即具有不同硬度值的两种或多种弹性体材料),其覆盖的外底表面少于外底2中的情况。双或其它多材料接触区可以具有不同于图1 和3中所示的形状和/或尺寸。相似地,抓地元件的尺寸和形状也可以改变。平坦抓地元件不是必须是梯形而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一些抓地元件可以比其它抓地元件更厚。例如, 在插入件端部处的抓地元件可以比该插入件的其它抓地元件更薄。在特定接触区(或多个接触区中)中的一些或所有抓地元件可以不向外延伸超出较硬材料的周边。抓地元件并不必须是平坦的。作为一个实例,图9是在腔体134中具有多个弯曲抓地元件131的接触区109的底部平面视图。抓地元件可以具有其它非平坦的形状(例如复合曲线、人字形线等)。在接触区中的所有抓地元件并不必须彼此平行。抓地元件并不必须具有扁平边缘。例如,最初接触比赛场地表面的抓地元件的最外侧边缘可以是倒圆的。 抓地元件并不必须是对称的。大量其它变式是可能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大量其他变式是可能的。围绕较软材料的抓地元件的较硬材料的周边并不必须是连续的。例如,周边区域可以包括在暴露表面上的凸起和/或切割到暴露表面中的沟槽。这样的沟槽可类似于在图4中显示的沟槽64和65,或可以更深和/或更宽和/或更多。周边区域可以不完全围绕一组较软抓地元件。作为一个实例,形成在较硬材料中的腔体可以没有在所有侧上被封闭。作为另一实例,腔体侧的一部分可以是敞开的。在特定接触区中的所有的抓地元件并不必须连接到单个插入件。在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插入件并不必须是同质的。例如,抓地元件插入件可以由具有不同硬度值的材料混合而产生的非均质材料形成,其中该混合物具有低于形成围绕该非均质插入件的周边区域的材料硬度的总体或平均硬度。以相似的方式,周边区域可以由具有不同硬度值的材料混合而产生的非均质材料形成,其中该得到的混合物具有高于相应抓地元件插入件硬度的总体或平均硬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某些接触区(例如在前脚区域中)可以包括由第一软弹性体材料形成的插入件,而其它接触区(例如在脚跟区域)可以包括由第二软弹性体材料形成的插入件。该第一软弹性体材料可以比第二软弹性体材料更软,但是第一和第二软弹性体材料两者均比用于形成外底的其他部分的硬弹性体材料更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外底中的一些或所有抓地元件在未变形状态可以不显著延伸 (或完全不)超过周边区域的暴露表面。一个该实例显示于图10中,横截面示出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接触区9’的插入件34’。除了下文讨论的抓地元件的高度,该包含接触区9’的外底实施例可以类似于在图1-8中的外底2示例的实施例。在图10中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构造为类似于在图1-8中的具有相同参考标号的特征。特别地,除了下文中特别描述的,在图10中的周边区域30,,抓地元件31,,腔体32,,主体33,,插入件34,,基部35,,容器41’,腹板42’,内表面44’和暴露表面51’分别类似于结合前面的图描述的周边区域30, 抓地元件31,腔体32,主体33,插入件34,基部35,容器41,腹板42,内表面44和暴露表面 51。
如图10所示,每一个元件31,终止于大致与周边区域30,的暴露表面51,相同的水平。当经受剪切力时,插入件34’的抓地元件搁置于由周边区域30’和诸如图8中的表面S的比赛场地表面限定的空间中。尽管插入件34’的抓地元件可不像图8所示的插入件 34’那样多地变形,接触区9’的抓地力仍被增强,因为软弹性体材料相对硬弹性体材料更好的抓地性能,且由周边区域30’提供的支撑降低了在插入件34’的抓地元件上否则可能发生的磨损。图10的外底实施例的一些或全部其它接触区(例如类似于外底2的区域8和 10-23)也可以包括具有如图10所示的具有降低高度的抓地元件。在各种体育运动中,穿着者可能绕前脚区域所处的一个点(即穿着者脚的脚掌下方)枢转外底。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某些接触区的软弹性体插入件的构造被修改为进一步阻止由于这样的枢转脚部运动导致的变形和/或损坏。图IlA是根据一个这样的实施例的外地202的底部平面视图。图IlB是从类似于从图4的接触区9截取图5的截面视图的位置的接触区209的位置取的接触区209的截面视图。除了下文所讨论的特征,外底202可以与图3的外底2类似或相同。在图IlA和图IlB中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结构上类似于图1-8中具有相差200的相似参考标号的结构。特别地,除了下文中具体描述,接触区 207-223,弓部区域224,弯曲槽沈0力63,周边区域230,图IlA和图IlB中的抓地元件231, 腔体232,主体233,插入件234,基部235,容器M1,腹板M2,内表面244和暴露表面251 分别类似于图1-8中的接触区7-23,弓部区域M,弯曲槽60-63,周边区域30,图IlA和图 IlB中的抓地元件31,腔体32,主体33,插入件34,基部35,容器41,腹板42,内表面44和暴露表面51。外底202的插入件234(图11B)在一方面不同于外底2的插入件34(图幻。特别地,位于外底202中央附近的两对抓地元件被加厚的抓地元件297和298所代替。以相似的方式,接触区208插入件的一对抓地元件(图11A)被类似于元件297和298的抓地元件299所代替。元件297-299定位在外底202的可能在枢转脚步运动中经受显著扭转剪力的区域。这些区域可直接位于(或接近)穿着者的脚掌和/或穿着者的大脚趾(例如在对应于穿着者的第一跖骨的末端和/或第一近节指骨和/或第一远节指骨的区域中)。区域四7-四9的加厚横截面允许这些元件在这样的枢转脚步运动期间抵抗撕裂,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抓地元件297-299具有其它抓地元件厚度的至少两倍的厚度。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抓地元件297-299具有等于两个抓地元件231的厚度与在两个相邻元件231之间的间隔之和的厚度。诸如外底2这样和根据其它实施例的外底可以使用稍修改的现有技术来制造。例如,外底的软弹性体插入件(譬如图5的插入件34)可以由第一模制操作来形成。在这些插入件被形成之后,模制板可以移除以暴露这些插入件的基部部分(例如基部35),其将被放入完整外底的本体腔体(例如腔体32)中。移除的模制板然后可以被具有模制空间的第二模制板所代替,该模制空间对应于外底的硬弹性体主体(例如主体3 ,且该主体围绕软弹性体插入件模制到位。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已经基于示意和描述的目的而展示。前述说明并不是为了穷尽或限制实施例到本文中详尽描述或提及的精确形式。在上述教导的指引下,修改和变式是可能的或可以从各种实施例的实践中获得。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例被选择和说明以便于解释各实施例和它们的实际应用的原理和特性,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进行适于具体
12意图使用的各种修改之后制造和使用这些和其它实施例。从上述实施例的任何和所有特征置换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的相对于穿着者的保护物品或相对于被保护物品被穿着时的运动性能的物理元件的特征的引用并不需要实际穿着或相关运动的实际性能来满足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外底,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一个接触区包括弹性体周边区域和多个弹性体抓地元件,且其中对于每一个接触区,抓地元件比周边区域更软,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至少部分地被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所围绕,以及响应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由比赛场地表面施加的剪力,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大致包含在由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和比赛场地表面所限定的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在处于未变形状态时向外延伸超出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每一个接触区, 抓地元件沿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彼此平行,以及响应垂直于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的剪力,所述剪力是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由比赛场地表面施加的剪力,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大致包含在由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和比赛场地表面所限定的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每一个接触区, 抓地元件沿着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彼此平行;以及在该接触区中没有抓地元件沿着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具有大于25mm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五个抓地元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九个接触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五个抓地元件,且至少一些接触区包括多于五个抓地元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多个接触区中的每一个, 周边区域具有约68和约77之间的肖氏A(Shore Α)硬度值;以及抓地元件具有约42和约58之间的肖氏A硬度值。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一个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不同于另一个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的取向方向。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抓地元件的大部分是大致平坦的,且是在其大部分高度上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悬臂梁。
1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外底,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一个接触区包括弹性体周边区域和多个弹性体抓地元件,且其中对于每一个接触区,抓地元件比周边区域更软,每一个抓地元件具有至少Imm的厚度,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限定了抓地元件通道,且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沿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取向方向彼此平行,且大致跨过该接触区的抓地元件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每一个接触区,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在处于未变形状态时向外延伸超出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以及响应垂直于该区域的抓地元件取向方向的剪力,所述剪力是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由比赛场地表面施加的剪力,在该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大致包含在由该接触区的周边区域和比赛场地表面所限定的空间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五个抓地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九个接触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接触区包括至少五个抓地元件,且至少一些接触区包括多于五个抓地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所述多个接触区中的每一个,周边区域具有约68和约77之间的肖氏A硬度值;以及抓地元件具有约42和约58之间的肖氏A硬度值。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抓地元件的大部分是大致平坦的,且为在其大部分高度上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悬臂梁。
18.一种鞋类物品,包括弹性体外底主体,具有限定于其中的多个腔体;以及多个弹性体抓地元件插入件,且其中对于每一个插入件,该插入件在这些腔体中的一个中被连接到该外底,且比限定了其中被附连该插入件的腔体的主体部分更软,该插入件包括多个向外延伸的抓地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一个抓地元件的大部分是大致平坦的,且为在其大部分高度上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悬臂梁,且其中每一个抓地元件具有至少Imm 的厚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对于每一个插入件,插入件的抓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处于未变形状态时向外延伸超出限定附连了该插入件的腔体的主体部分,以及响应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由比赛场地表面施加的剪力,该插入件的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大致包含在由限定附连了该插入件的腔体的主体的部分和比赛场地表面所限定的空间中。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多个插入件包括至少九个插入件,且每一个插入件包括至少五个抓地元件,且至少一些插入件包括多于五个抓地元件。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限定腔体的外底主体部分具有约68和约77之间的肖氏A硬度值;以及抓地元件插入件具有约42和约58之间的肖氏A硬度值。
全文摘要
一种耐磨损外底。鞋类物品可以具有外底,其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一个接触区包括由由较硬的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周边区域,和由较软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多个抓地元件。在特定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在形状上可以是大致平坦的,且沿着该接触区的取向方向平行排列。在未变形时,接触区中的抓地元件可从外底向外延伸超出接触区的周边区域。响应由穿着该鞋的人的运动导致的剪力,抓地元件能变形以便于搁置在由周边区域限定的空间中。
文档编号A43B13/24GK102342624SQ20111020622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F.J.多詹 申请人:耐克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