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8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围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一种围兜。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习用的围兜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系一体成形在其薄片本体3设有领口部31,且其两侧裁切具有缺槽30以形成位于左、右两侧的带体32。前述围兜的长度可遮盖使用者腰部以下而具有围裙的使用功能。使用时,领口部31可供套于使用者2的颈部 22,而两带体32则供向后绑于使用者的腰部21 (另参阅图2、图3),前述的围兜虽经济方便可用完即抛弃而符合卫生要求,然而经使用后发现其仍存在如下缺失。1.由于人类头部一定比颈部大很多,必须将领口部31裁切加工成较大的尺寸,因此在使用时,颈部22与领口部31之间产生较大面积的外露部位D (请参阅图2、图3中的菱形网格线标示部位所示),而使该外露部位D很容易被喷到、溅到或沾到污物。在许多使用场合,该外露的部位D却是最重要的防护部位,所以大幅降低围兜的效用及安全性。2.由于领口部31的尺寸较大,很容易因使用者扭动或其它姿势动作造成薄片本体3上方偏移,导致无法完全遮盖胸前部位。3.薄片本体3的两侧裁切具有缺槽30,不但增加外露面积,相对造成较大的废料, 且又不符合环保的原则。4.当使用者头部比较大或头发比较多或者戴着头罩时,则无法穿过领口部31造成大问题。5.为了符合使用者的卫生要求,在美容院使用前述之围兜因外露部位D很容易掉入头发或在洗发时喷到、溅到或沾到泡沫、污水,或在染发时沾到染发剂。6.使用者在牙医洗牙或医疗时穿戴时该外露部位D会喷到、溅到或沾到牙科相关医疗所产生的污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兜,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围兜所存在的缺失, 使用时,腰部以及颈部皆被绑住固定,相对具有较佳的穿戴定位效果,避免因身体活动而导致围兜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兜,以适用于头部较大或头发比较多或戴着头罩的使用者。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兜,使用时,不但大幅减少外露部位,且制造加工生产时可相对减少废料并符合环保的原则。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兜,其系别适用于牙科医疗相关用途,也可适用于日常生活的相关用途。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兜,可利用薄片本体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绑于腰部,亦可选择将薄片本体中间偏上方左、右两侧另设的长条带体绑于颈部,既可适用于不同人的颈部大小,又可大幅减少外露面积以避免被喷到、溅到或沾到污物,相对达到较安全的围兜使用功能,且在使用时,腰部以及颈部皆被绑住固定,相对具有较佳的穿戴定位效果,避免因身体活动而导致围兜偏离、无法完全覆盖胸前的情形。[0015]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具体结构是。[0016]一种围兜,它包括一薄片本体,该薄片本体的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长条带体,该领口部左、右两侧也各设有长条带体。[0017]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以及与该纵向贯穿切缝上端相接的横向切缝,该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横向延至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由切痕所构成的横向易撕离线,各易撕离线外端与所述薄片本体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横向连接。[0018]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以及与该纵向贯穿切缝上端相接的横向切缝,该横向切缝由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端缘延伸至领口部左、右两侧,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0019]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至薄片本体上端的切缝,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由切痕所构成的横向易撕离线,各易撕离线外端延伸至左、右两侧的纵向切缝。[0020]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设有由切痕所构成一纵向易撕离线,该纵向易撕离线的下端与领口部连接,该纵向易撕离线的上端则延伸至该薄片本体的上端缘。[002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采用塑料、纸、布料或无纺布材质。[0022]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 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设有S形贯穿切缝,该S形贯穿切缝的下端并与领口部的上端缘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0023]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 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可进一步设有数切痕以构成S形易撕离线,该S形易撕离线的下端并与领口部的上端相接,进而当S形易撕离线撕离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0024]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 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领口部内缘的中间下方进一步设有纵向贯穿切缝,且领口部内缘的左、右两侧各设有弧形贯穿切缝,该两弧形贯穿切缝的下端并与前述纵向贯穿切缝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0025]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 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接近于领口部内缘部位进一步设有数切痕以形成位于领口部左、右两侧的两易撕离线,进而当撕离该两易撕离线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下。(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除了利用薄片本体左、右两侧的长条带绑于腰部以外,亦可选择将左、右两侧的易撕离线撕开后绑于颈部,既可适用于不同人之颈部大小, 又可减少外露面积以避免被喷到、溅到或沾到污物,相对达到较安全的围兜使用功能,且在使用时,腰部以及颈部皆被绑住固定,相对具有较佳的穿戴定位效果,避免因身体活动而导致围兜偏离、无法完全覆盖胸前的情形。(2)本实用新型产品可一体成型,生产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用完即可抛弃,符合卫生要求。(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亦可选择将该纵向易撕离线撕开以适用于头部较大、或头发比较多或戴着头罩的使用者。(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不但可大幅度降低外露面积,在制造加工生产时可相对减少废??、符合环保要求。(5)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家庭的清扫、油漆、园艺或洗涤等日常生活相关用途,或适用于服务业(例如美容、美发)、工业等多种用途,特别适用于牙科医料相关用途。

图1是习用围兜的平面图。图2是习用围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3是习用围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右两侧的横向易撕离线撕开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参考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背视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片本体中间上方的纵向易撕离线撕开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平面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转台平面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无实施例的使用转台平面示意图。图 4-16 中1-薄片本体,103、14、17、196_ 切痕,10、101、102、104、105、18、194、 195、197、198-长条带体,11-领口部,12、13-切缝,191、192、193、199-贯穿切缝,1991、 El-下端,2-使用者,21-腰部,22-颈部,A、C、E、F、G-易撕离线,D-外露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如图4 8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围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一一体成形的可挠性且可折叠的薄片本体1,该薄片本体1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11以供使用者穿套,而该薄片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12以及与该纵向贯穿切缝12上端相接的横向切缝13,且该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13并横向延至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10 (如图5)以供绑于使用者的腰部21 (如图6、7),而该薄片本体1并在其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由数切痕14所构成的横向易撕离线A,各易撕离线A外端与前述薄片本体1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13横向连接,或者该薄片本体1左、右两侧的横向易撕离线A亦可分别由内向外延伸至薄片本体1左、右两侧的侧端缘,使用者2可视需要而选择将前述左、右两侧的易撕离线A撕开成长条带体18 (如图5)以供绑于颈部22 (如图6、7)而减少外露面积以避免被喷到、溅到或沾到污物,相对达到较完全的围兜使用功能,且在使用时,腰部21以及颈部 22皆被绑住固定,相对具有较佳的穿戴定位效果,避免因身体活动而导致围兜偏离、无法完全覆盖胸前的情形。[0050]再者,前述薄片本体1之中间上方进一步设有数切痕17以构成一纵向易撕离线C, 且该纵向易撕离线C的下端与领口部11连接,而该纵向易撕离线C的上端则延伸至该薄片本体1的上端缘,因此使用者亦可选择将该纵向易撕离线C撕开(如图8)以适用于头部较大、头发比较多或戴着头罩的使用者。[0051]图9-10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围兜包括一一体成形的可挠性且可折叠的薄片本体1,该薄片本体1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11以供使用者穿套,而该薄片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12,且各纵向贯穿切缝12 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1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10以供绑于使用者的腰部,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薄片本体1 的中间上方设有S形贯穿切缝199,该S形贯穿切缝199的下端1991并与领口部11的上端缘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101、102以供绑于使用者的颈部。[0052]图11-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围兜包括一一体成形的可挠性且可折叠的薄片本体1,该薄片本体1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11以供使用者穿套,而该薄片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12,且各纵向贯穿切缝12 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1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10以供绑于使用者的腰部,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薄片本体1的中间上方可进一步设有数切痕103以构成S形易撕离线E,该S形易撕离线E的下端 El (见图12)并与领口部11的上端相接,进而当S形易撕离线E撕离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 104、105 (见图12)以供绑于使用者的颈部。[0053]图13-1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围兜包括一一体成形的可挠性且可折叠的薄片本体1,该薄片本体1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11以供使用者穿套,而该薄片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12,且各纵向贯穿切缝12 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1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10以供绑于使用者的腰部。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薄片本体 1的领口部11内缘的中间下方进一步设有纵向贯穿切缝191,且领口部11内缘的左、右两侧各设有弧形贯穿切缝192、193,该两弧形贯穿切缝192、193的下端并与前述纵向贯穿切缝191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见图14)以供绑于使用者的颈部。图15-1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围兜,括一一体成形的可挠性且可折叠的薄片本体1,该薄片本体1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11以供使用者穿套,而该薄片本体1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12,且各纵向贯穿切缝12 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1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10以供绑于使用者的腰部。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薄片本体1 接近于领口部11内缘部位进一步设有数切痕196以形成位于领口部11左、右两侧的两易撕离线F、G,进而当撕离该两易撕离线F、G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197、198 (见图16)以供绑于使用者的颈部。另外,前述的可挠性且可折迭之薄片本体1系为塑料(例如PE)、纸、布料或无纺布等可折叠且具可挠性的材质。
前述实施例的围兜长度可遮盖至使用者2的腰部以下而具有围裙的使用功能,在实际制造生产时相关的技术特征可以制造多种尺寸规格,例如围兜下方的长度较长而足以遮盖使用者2的腰部2或腰部21以下而兼具围裙的使用功能。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围兜,它包括一薄片本体,该薄片本体的中间偏上方设有一贯穿的领口部,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长条带体,该领口部左、右两侧也各设有长条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以及与该纵向贯穿切缝上端相接的横向切缝,该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横向延至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由切痕所构成的横向易撕离线,各易撕离线外端与所述薄片本体左、右两侧的横向切缝横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以及与该纵向贯穿切缝上端相接的横向切缝,该横向切缝由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端缘延伸至领口部左、右两侧,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至薄片本体上端的切缝,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由切痕所构成的横向易撕离线,各易撕离线外端延伸至左、右两侧的纵向切缝。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设有由切痕所构成一纵向易撕离线,该纵向易撕离线的下端与领口部连接,该纵向易撕离线的上端则延伸至该薄片本体的上端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采用塑料、纸、 布料或无纺布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设有S形贯穿切缝,该S 形贯穿切缝的下端并与领口部的上端缘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中间上方可进一步设有数切痕以构成S形易撕离线,该S形易撕离线的下端并与领口部的上端相接,进而当S形易撕离线撕离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的领口部内缘的中间下方进一步设有纵向贯穿切缝,且领口部内缘的左、右两侧各设有弧形贯穿切缝,该两弧形贯穿切缝的下端并与前述纵向贯穿切缝相接,进而形成两长条带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兜,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本体上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纵向的贯穿切缝,且各纵向贯穿切缝的上端并纵向延伸至薄片本体的上侧端缘,进而形成位于该薄片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前述的薄片本体接近于领口部内缘部位进一步设有数切痕以形成位于领口部左、右两侧的两易撕离线,进而当撕离该两易撕离线后即形成两长条带体。
专利摘要一种围兜,可利用薄片本体左、右两侧的长条带体固定于腰部,亦可选择将薄片本体中间偏上方左、右两侧另设的长条带体固定于颈部,既可适用于不同人的颈部大小,又可大幅减少外露面积以避免被喷到、溅到或沾到污物,相对达到较安全的围兜使用功能,且在使用时,腰部以及颈部皆被固定,相对具有较佳的穿戴定位效果,避免因身体活动而导致围兜偏离、无法完全覆盖胸前的情形。
文档编号A41D13/04GK202233113SQ2011203579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郑凯鸿, 郑永柱, 郑羽良 申请人:宣德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