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56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特别是一种于不织布(无纺布)伞面上结合一补强层,以增加伞面强度,进而延长伞面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按,目前市售伞具所使用的伞布主要为经纬交错编织而成的织布或塑胶布两种, 而经纬交错编织的织布虽可应用于直伞骨或折叠伞骨,但因其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所以伞布会有缝隙,一旦风雨较大时,雨水会经由该缝隙渗入,造成遮雨效果不彰,而在阳光下使用时,阳光照射产生的紫外线亦会从该缝隙渗入,而无法达到抗紫外线(UV)的效果,因此, 经纬交错编织而成的伞布具有上述的缺失。而塑胶布制成的伞面防渗水效果虽然佳,但抗紫外线效果不彰,且塑胶布的结构强度不足,使其只能应用于直伞骨伞具中,若应用在折叠伞骨上,该塑胶布伞面容易因伞具的开合而破损,造成遮雨功能丧失。因此,目前市售的伞布材料皆有其缺失,如何制作出一种结构强度佳,且同时兼具抗紫外线及可应用于直伞或折伞中,方是当务之急的设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结构简单,更加美观大方, 能补强结构,还且透过浓色布体达到抗UV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能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以与不织布伞面紧密结合的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其中,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其中,该补强层与不织布伞面的结合方式包含涂布或含浸或贴合或淋膜或喷洒或泡沫或浸泡或直接添加在不织布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其中,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其中,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第二补强层。其中,该第二补强层的材料选自网状布或纸或发泡棉或塑胶布的其中一种。其中,该不织布伞面由超音波加工成无缝式的单一片或多片的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还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为颜色饱和度高的浓色不织布且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表面。其中,该不织布伞面上未设置补强层的另一表面上结合一增强整体强度的塑胶布。其中,该塑胶布的外表面结合有一印刷层或印花层。其中,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还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边缘以进行不织布伞面边缘强度的补强。其中,该补强层进行车边或折边或滚边或包边或花边或刺绣或蕾丝或打褶的至少其中一种的边缘强化处理。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层补强层,该补强层亦可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使补强层紧密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以达到结构补强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可于不织布伞布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塑胶布,该塑胶布系具有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布体,除透过塑胶布增加结构强度外,并透过浓色布体达到抗UV的效 O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可于不织布伞面上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该印刷层或印花层除具有增加伞面结构强度外,并兼具抗UV及广告行销及美观的效果。4.本实用新型采用不织布做为伞具的伞面,即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5.本实用新型的不织布伞面可制作成单片至观片,使其可应用于直伞或折叠伞或任何伞具中。

[0037]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具结构立体图。图2 是图1在IV-IV位置的断面构造图,显示了一种直伞的伞骨构造。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伞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了一种折伞的伞骨构造。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结合浓色塑胶布的断面图。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了在不织布伞面结合第二补强层60的断面图。图6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及第二补强层。图7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及印刷层或印花层。图8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印刷层或印花层。图9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印刷层或印花层及第二补强层。图10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 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印刷层或印花层及第二补强层。图11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边缘补强示意图。图12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边缘补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构造, 包括伞中棒10、伞骨20、不织布伞面30及补强层40 (见图幻;伞中棒10顶端固定有上巢体12,其上并套设有一下巢体11,下巢体11可于伞中棒10上、下移动,并将伞骨20安装上巢体12及下巢体11上,使下巢体11可带动伞骨20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该不织布伞面 30铺设于伞骨20可随伞骨20 —同张开和收合,该补强层40结合于不织布伞面3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并可渗入不织布伞面30中,使补强层40与不织布伞面30紧密结合,并经由渗入不织布伞面中,达到强化不织布伞面30强度的目的。且该补强层的材料可选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物,使补强层除增加不织布伞面的结构强度外,并可增添不织布伞布的附加功能,例如拨水功能或防水功能等。另外,补强层40与不织布伞面30的结合方式可为涂布或含浸或贴合或淋膜或喷洒或泡沫或浸泡或直接添加在不织布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另外,伞骨20为直伞的伞骨20,换言之,直伞的伞骨20是无法折叠收合,伞骨20 也可以是折伞的伞骨20a,如图3就是折伞的一种构造实施例,其中的伞骨20a至少具有两支首尾互相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一般而言这种伞骨20a的数目可以是两段式或是三段式或是四段式的构造,当伞具收折时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将可以折叠收合以缩小折伞的体积和长度。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出一种具有增加伞面强度的伞具,特别是透过对不织布伞面30的结构改良,达到结构补强的功效,因此, 不织布伞面30在伞骨20的构造部份可以是适用前述直伞构造(见图2),也可适用于折伞构造(见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于图1-图3所示的具有补强层40的不织布伞面3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可贴合一层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塑胶布50,依据物理法则,材料的密度愈高抗光线穿透的强度愈佳,因此,若塑胶布50的颜色浓度(亦可视为颜色的饱和程度)愈高,代表其透光率越低,使塑胶布50不但可具有增加不织布伞面30强度的功效,并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例如可以在系在塑胶布50的制作过程中加入较多的色粉或染料,例如在Ikg的塑胶原料中添加500g以下的色粉,以达到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塑胶布50,使得塑胶布50的颜色较浓厚进而获得浓色伞布,原则上不论何种颜色,同色的塑胶布50,浓色者的抗UV穿透能力会较浅色者优异,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浓色塑胶布50的颜色可以是白色,黑色,棕色,绿色和灰色或其他浅色或深色的其中任一种。另外,亦可直接将不织布伞面30透过染剂或色粉制成颜色饱和度高的浓色不织布伞面30,例如在Ikg的水中添加500g以下的染色剂或色粉,以将不织布伞面30制成颜色饱和度高的浓色不织布伞面30,再与补强层40进行结合,使浓色不织布伞面30除具有结构强度佳的优点外,并兼具抗紫外线的功用。实务上,主要用于构成不织布伞面30,可以是单件式的设计,换言之是由单一片不织布构成完整的不织布伞面30 ;在另一种可行方式,可以使用多片不织布伞面30铺设于伞骨20进而组成完整的不织布伞面30 ;不论是单件式或是多片的设计,都可以被应用于直伞骨伞具或折叠骨伞具,并达到伞面结构加强及抗UV的功效。另外,该不织布伞面30结合于伞骨上系以单片 观片为最佳。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系于图1-图3所示的具有补强层40的不织布伞面3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可结合一第二补强层60,该第二补强层60为网状布或纸或发泡层或塑胶布的至少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物,以达到结构补强的目的。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其与图5的差异处在于,该具有补强层40的不织布伞面30其中一表面上可贴合一颜色饱合度高的塑胶布50,而另一表面可贴合第二补强层60,除达到结构补强的目的外,并具有抗UV的功效。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系于图1-图3所示的具有补强层40的不织布伞面3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可结合一印刷层70或印花层,印刷层70或印花层可以选用油墨或颜料等传统材料外,亦可使用环保大豆油墨,在不织布伞面30的表面形成花纹、图案或是文字,可以增进不织布伞面30的抗UV 效果或美感或是产生广告行销的效果。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可将图7所示的印刷层70或印花层结合于图4所揭露的浓色塑胶布50表面,以达到结构强度补强及抗UV效果。[0058]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可将图7所示的印刷层70或印花层结合具有补强层40的不织布伞面30的其中一表面,而不织布伞面30的另一表面则结合有图5所示的第二补强层60,以达到结构强度补强及抗UV效果。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可将图7所示的印刷层70或印花层结合于图4所揭露的浓色塑胶布50表面,而不织布伞面30的另一表面则结合有图5所示的第二补强层60,以达到结构强度补强及抗UV效果。图11及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该布织布伞面30的补强层可设置于边缘处,以对边缘直接进行强化的补强处理,该补强层40’可为图11所示例如车边或折边或滚边或包边或花边等其中一种,或者, 补强层4(Γ如图12所示,为例如蕾丝或刺绣等或打褶等其中一种,以避免不织布伞面30被撕扯破损,进而达到强化边缘的目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不织布伞面可以超音波方式来进行,透过超音波的加工方式,可使不织布伞面30无缝隙,犹如一体成型制作而成。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的不织布伞面30或印刷层70或印花层或补强层40中皆可添加抗菌材料,使不织布伞面30或或印刷层70或印花层或补强层40具有抗菌功能。该抗菌材料的成份的中包含光触媒化合物、奈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至少其中一种或其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该浓色塑胶布或浓色不织布伞面30齐颜色饱和度可为 50 % 99 %,使其抗UV效果可相对达到50 % 99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不织布伞面30或印刷层70或印花层或补强层40中皆可添加重量百分比介于10%以下的添加物,其中的添加物可以是包含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 (ZnO),二氧化硅(Silica),氧化锆(Zirconium oxide),氧化铝(Aluminumoxide),陶瓷粉末其中的任一种,藉由这些添加物对于UV的反射或吸收作用,更能提高不织布伞面30抗UV 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与习用物品相较下,更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层补强层,该补强层亦可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使补强层紧密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以达到结构补强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可于不织布伞布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塑胶布,该塑胶布系具有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布体,除透过塑胶布增加结构强度外,并透过浓色布体达到抗UV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可于不织布伞面上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该印刷层或印花层除具有增加伞面结构强度外,并兼具抗UV及广告行销及美观的效果。4.本实用新型采用不织布做为伞具的伞面,即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5.本实用新型的不织布伞面可制作成单片至观片,使其可应用于直伞或折叠伞或任何伞具中。[0071]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 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 一能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以与不织布伞面紧密结合的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与不织布伞面的结合方式包含涂布或含浸或贴合或淋膜或喷洒或泡沫或浸泡或直接添加在不织布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第二补强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补强层的材料选自网状布或纸或发泡棉或塑胶布的其中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不织布伞面由超音波加工成无缝式的单一片或多片的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
8.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 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为颜色饱和度高的浓色不织布且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不织布伞面上未设置补强层的另一表面上结合一增强整体强度的塑胶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布的外表面结合有一印刷层或印花层。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
12.—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 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边缘以进行不织布伞面边缘强度的补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进行车边或折边或滚边或包边或花边或刺绣或蕾丝或打褶的至少其中一种的边缘强化处理。
专利摘要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包括一伞中棒、伞骨、不织布伞面及补强层;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下巢体,下巢体可于伞中棒上、下移动,并将伞骨安装上、下巢体上,使下巢体可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不织布伞面固设于伞骨上,以形成一伞面,并可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该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并可同时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以加强伞布结构强度,该补强层的材料可选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物,使不织布伞面除达到结构补强外,并可视补强层材料的不同,而衍生不同的功能。
文档编号A45B25/18GK202335463SQ20112038652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硕修 申请人:李硕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