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56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伞具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改良的伞面的伞具结构。
背景技术
拜现代科技的进步所赐,人类的生活品质已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准,也使人们更加重视来自于环境中各种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而环境中常见的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UV)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威胁,近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迁,以及地球臭氧层产生的破洞,使得阳光中所含的紫外光对人体或其他生物的威胁更甚以往。为了避免紫外光 (下文简称为UV)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许多相关的抗UV商品纷纷被开发上市,这些商品包括有防晒乳、抗UV衣物和抗UV伞。抗UV伞主要是藉由伞面来阻止UV的穿透,伞面阻止UV穿透的能力则是依据制作的材料来决定;依据物理法则,材料的密度愈高抗光线穿透的强度愈佳。传统使用经纬纱编织的材料制作伞面,由于这类编织材料的组织存在有缝隙而且密度不高,依据物理法则可知紫外光容易穿透,抗UV能力较差;另外还有一些已知的伞面使用塑胶布作为主要材料,塑胶布的密度虽然优于编织材料,但是传统的塑胶布伞面使用浅色的塑胶布,由于浅色塑胶布的透光性较佳,所以紫外光也容易穿透,抗UV的效果仍然不佳。为了提高伞具抗UV的效果,已知的一种伞具如图1所示是在作为伞面40的塑胶布41中渗入一些添加物42 (见图2),例如添加可以吸收紫外光的材料,它们可吸收紫外线, 使其转化为分子振动能或热能的原理来消除紫外线的伤害,另一类的添加物42则是利用反射(reflect)或散射(scatter)光线的原理来阻隔紫外线,不论使用哪一种类的添加物 42,这种在作为伞面40的塑胶布41之中渗入添加物42的方式皆会增加制造成本,特别是使用较为昂贵的添加物42对制造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在伞面40的塑胶布41 之中渗入添加物42的制造过程也会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增加碳排放量,即使可以获得抗UV的功效,但也造成了环境保护上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抗UV功效的伞具结构,透过对伞面的改良,达到抗UV的功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具结构,其结构简单,提供实现了不用在伞面渗入添加物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抗UV的功效,同时还降低伞面的制造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其可应用于直伞或折迭伞或任何伞具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0011]其中,该伞面是由单一片或多片的该塑胶布或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其中,该伞面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还公开了一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 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印刷层,印刷层结合于伞面的表面。其中,该伞面是由单一片或多片的该塑胶布或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其中,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或下方。其中,该印刷层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还公开了一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结合于伞面的表面。其中,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该补强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下方。其中,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下方,该补强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其中,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补强层的上方。其中,该补强层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伞面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少伞面在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构造的一还具有涂布于浓色伞面表面的印刷层,印刷层可形成花纹、图案或是文字,具有增进美感或是广告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铺设于浓色伞面表面的补强层,具有增加浓色伞面的物理强度的功效。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添加于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内的抗菌材料,使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具有抗菌效果。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涂布于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内表面的超拨水层或拨水层,以达到防拨水的目的。

4[0036]图1 是传统伞具的平面构造图,显示了伞面的构造。图2 是图1在II-II位置的构造断面图,显示在塑胶布中渗入添加物的构造示意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具结构立体图。图4 是图3在IV-IV位置的断面构造图,显示了一种直伞的伞骨构造。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伞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了一种折伞的伞骨构造。图6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了在伞面顶面的印刷层所形成的图案。图8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浓色塑胶布、印刷层和补强层。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浓色塑胶布、印刷层和补强层。图10 是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浓色塑胶布、印刷层和补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中杆10、伞骨20 和伞面30(见图4);中杆10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下巢体,下巢体可于中杆上、下移动,并将伞骨安装上、下巢体上,使下巢体可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伞骨 20安装于中杆10的周缘能够以中杆10为中心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伞面30铺设于伞骨 20可随伞骨20 —同张开和收合,该伞面30为塑胶布或不织布制作而成。其中伞骨20可以是适用于直伞的伞骨20,换言之,直伞的伞骨20是无法折叠收合,伞骨20也可以是适用于折伞的伞骨20a,如图5就是折伞的一种构造实施例,其中的伞骨20a至少具有两支首尾互相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一般而言这种伞骨20a的数目可以是两段式或是三段式或是四段式的构造,当伞具收折时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将可以折叠收合以缩小折伞的体积和长度。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出一种具有抗UV功效的伞具结构,特别是透过对伞面30的结构改良,达到抗UV的功效,因此在伞骨20的构造部份可以是前述直伞构造,也可适用于折伞构造。依据物理法则,材料的密度愈高抗光线穿透的强度愈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透过增加伞面的颜色浓度(亦可视为颜色的饱和程度)的方式,使用浓色伞面为主要结构,可以提高抗UV穿透的强度,实现抗UV的功效。例如可以在伞面制作的过程中加入较多的色粉或染料,使得伞面30的颜色较浓厚进而获得浓色伞布,原则上不论何种颜色,同色的伞面30,浓色者的抗UV穿透能力会较浅色者优异,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浓色伞面30的颜色可以是白色,黑色,棕色,绿色和灰色或其他浅色或深色伞面30的其中任一种。另外,若浓色伞面30为塑胶布制作而成,在塑胶原料中添加较多色粉,例如在 Ikg的塑胶原料中添加500g以下的色粉,以达到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伞面。若浓色伞面为不织布制作而成,则在Ikg的水中添加500g以下的染色剂,以将伞面染成颜色饱和度为 50% 99%的高浓色伞面。上述比例仅为本案的较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案的专利范围。实务上,主要用于构成伞面30的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可以是单件式的设计,换言之是由单一片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构成完整的伞面30 ;在另一种可行方式,可以使用多片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铺设于伞骨20进而组成完整的伞面30 ;不论是单件式或是多片的设计,都可以被应用于直伞骨伞具或折叠骨伞具,并达到抗UV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的伞面30还包括涂布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表面的印刷层32 (见图6断面图),印刷层32可以选用油墨或颜料或其他材料,在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表面形成花纹、图案或是文字,可以增进伞面30的美感或是产生广告的效果。而印刷层32可以位于伞面30的顶面(见图7立体有花纹),换言之从伞面30的断面构造来看,印刷层32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上方,当伞面30被张开时就可以从伞面30的上方看到印刷层32所形成的花纹、图案或文字,进而在视觉上产生美感。而另一种实施例,也可以将印刷层32形成于伞面30的内侧面,换言之从伞面30的断面构造来看,印刷层32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伞具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的伞面30还包括一层补强层33 (见图8),补强层33所使用的材料可以选择包含纸类或不织布或人造纤维织布或发泡棉或AC胶或PU胶或PVC的其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该补强层33系用胶粘或涂布或喷洒其中的任一种方式,将补强层33附着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表面,可以藉由补强层33增加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物理强度,而依据补强层33在伞面30的断面构造的位置区分,还可以包括下列几种实施例。伞面30在图8的一种实施例的断面构造,其中补强层33形成于伞面30的内侧面, 印刷层32位于伞面30的顶面,换言之从伞面30的断面构造来看,印刷层32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上方,补强层33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下方。图9是伞面30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构造,其中补强层33形成于伞面30的顶面, 印刷层32位于伞面30的内侧面,换言之从伞面30的断面构造来看,印刷层32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下方,补强层33形成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上方。伞面30在图10所显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构造,其中印刷层32位于伞面30 的顶面,补强层33介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和印刷层32之间,换言之,就是先将补强层33利用加工技术附着于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的上方,然后再于补强层33的上方形成印刷层32。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的浓色伞面30或印刷层32或补强层33中可添加抗菌材料,使浓色伞面30或或印刷层32或补强层33具有抗菌功能。该抗菌材料的成份的中包含光触媒化合物、奈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至少其中一种或其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的浓色伞面或印刷层或补强层的表面上可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使浓色伞面具有拨水功能。依据物理法则,材料的密度愈高抗光线穿透的强度愈佳,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透过增加伞面30的颜色浓度的方式,使用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作为伞面的主要结构,就可以提高抗UV穿透的强度,实现抗UV的功效。除此之外,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其中的伞面30的结构使用的浓色塑胶布31或浓色不织布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介于0. 09% -0. 的添加物,其中的添加物可以是包含二氧化钛(Ti02),氧化锌(ZnO),二氧化硅(Silica),氧化锆(Zirconium oxide),氧化铝(Aluminum oxide),陶瓷粉末其中的任一种,藉由这些添加物对于UV的反射或吸收作用,更能提高浓色伞面30抗 UV的功效。另外,附件一为本案委请中国台湾检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抗UV测试的结果报告,检测结果可证明本案颜色饱合度为50% 99%的高饱合度伞面抗UV效果达到99%。本实用新型与习用物品相较下,更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伞面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少伞面在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构造的一还具有涂布于浓色伞面表面的印刷层,印刷层可形成花纹、图案或是文字,具有增进美感或是广告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铺设于浓色伞面表面的补强层,具有增加浓色伞面的物理强度的功效。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添加于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内的抗菌材料,使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具有抗菌效果。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中,还具有涂布于浓色伞面或补强层或印刷层内表面的超拨水层或拨水层,以达到防拨水的目的。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 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 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伞面是由单一片或多片的塑胶布或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伞面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
4.一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 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 一印刷层,印刷层结合于伞面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伞面是由单一片或多片的塑胶布或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或下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印刷层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
8.—种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杆,中杆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中杆上、下移动的下巢体; 一伞骨,伞骨安装在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 一伞面,该伞面铺设于该伞骨以随该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 一补强层,结合于伞面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该补强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下方,该补强层形成于该伞面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印刷层,该印刷层形成于该补强层的上方。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涂布或喷洒或浸泡有超拨水或拨水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抗菌剂或UV补强剂。
专利摘要一种伞具结构,包括中杆、伞骨和伞面;伞骨安装于中杆的周缘能够以中杆为中心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伞面设于伞骨可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且该伞面为塑胶布或不织布制作而成;在伞面制作过程中添加较多色粉,使成形的伞面呈现颜色较浓,饱合度较高,而形成一浓色伞布,依照物理法则,强度跟密度成正比,因此,若将伞面制作成较浓的颜色,即可降低透光率,进而提高抗紫外光穿透的强度,实现抗紫外线的功效。另外,并可于伞面的正面或反面上涂布印刷层,达到更佳的抗UV效果。或在伞面的正面或反面结合一补强层,以达强度补强的目的。
文档编号A45B25/02GK202335464SQ20112038652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硕修 申请人:李硕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