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物体的提手组件和包括这种提手组件的物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6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物体的提手组件和包括这种提手组件的物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物体的提手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起或者移动物体的提手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这种提手组件的物体。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提起或者移动物体,诸如便携式仪器或者行李箱等的很多物体通常具有ー个提手。通过抓握提手,可以方便地移动该物体。现有物体的提手一般是通过螺钉或者铆钉等紧固件安装在物体的壳体上。安装提手时不仅需要的零部件数目较多,而且安装过程费时费力。暴露在外部的紧固件不仅影响整个物体的外观,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紧固件可能会松脱而导致提手松动甚至掉落。此外,现有技术的提手安装时还由于破坏了物体的整体结构而导致存在缝隙,这进ー步导致存在灰尘或者液体进入物体内部的风险。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提手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提手组件和包括这种提手组件的物体。该提手组件不仅零部件数目较少,而且可以简便快捷地安装。此外,该提手组件安装到物体上之后不容易从物体上脱落,而且不破坏物体的整体外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ー个方面,提供ー种提手组件,包括提手本体,所述提手本体上相对地形成有转轴;以及用于安装到所述物体的壳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提手本体的转轴的U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中的ー个上形成有凸出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中的另ー个上形成有相应的凹部,通过所述凸出部被接收在所述凹部中将所述盖板安装到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盖板上,以及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呈水平设置的细长条形状并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提手本体的凹腔、以及将由所述盖板扣盖的隆起部,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盖板的侧壁的内表面上,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隆起部上。优选地,设置在所述隆起部的端侧壁上的凹部向着所述隆起部的后侧是贯通的。优选地,在所述盖板的侧壁边缘上形成有至少ー个带有开ロ的延伸部,在所述壳体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当所述盖板装配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且将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突起接收在所述开ロ中。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提手本体由两个注塑而成的半部通过超声焊接而构成。优选地,所述转轴完整地形成在一个半部上,所述转轴是具有中心凹部的中空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另ー方面还提供ー种包括如上所述提手组件的物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零部件数目较少,而且可以简便快捷地安装。此外,该提手组件安装到物体上之后不容易从物体上脱落,而且不破坏物体的整体外观。

图I显示了安装在仪器壳体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图2显示了图I所示提手组件处于直立状态;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的提手本体;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的盖板;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将安装在其上的仪器壳体;图6是沿着图I中的线6-6的剖视图;以及图7是沿着图I中的线7-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以便携式监护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将要安装其上的物体示例,但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可以安装到诸如测量仪、工具箱、行李箱等的任何物体上。图I显示了安装在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图2显示了图I所示提手组件处于直立状态以便抓握。如图I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I包括提手本体3和安装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的盖板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I的提手本体3呈大体U形形状。大体U形的提手本体3的两个自由端部分别在内侧相对地形成有转轴9。当然,提手本体3也可以呈任何其它合适形状,例如半圆形。如图4所示,以倒置方式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的盖板5,盖板5具有大体立方体形状,其中立方体形状的盖板5的底侧壁和前侧壁是敞开的。盖板5的两个相对端侧壁11上分別具有大体U形凹槽13,用于接收提手本体3的转轴9。如图5所示,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形成有与提手本体3的形状大体对应的凹腔15,用于在提手本体3处于如图I所示的收纳状态时收容提手本体3。由于形成凹腔15从而在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形成了隆起部17。由于立方体形状的盖板5的底壁和前侧壁是敞开的,当盖板5装配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时盖板5可以扣盖在隆起部17上,从而使整个提手组件I具有整体外观。应理解的是,盖板5的形状不局限于大体立方体形状,可以为任何合适的其它形状,只要盖板5装配到物体的壳体上时可以扣盖在隆起部17上并且整个提手组件具有整体外观。而且,盖板5的其它壁是敞开的也是可行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盖板5装配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时并不通过诸如螺钉的任何紧固件固定,而是通过盖板5与壳体7之间的卡接配合而固定。具体地,如图4所示,提手组件的盖板5的两个相对端侧壁11和后侧壁19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凸出部Ila和19a。对应地,壳体7的隆起部17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1,如图5所示。当盖板5扣盖在隆起部17上,盖板5上的凸出部Ila和19a可以被卡接在各个凹部21中。为了防止盖板5从隆起部17上松脱,凸出部Ila和19a以及各个凹部21的尺寸可以选择成使它们紧密地卡接。在优选实施例中,端侧壁11上在大体U形凹槽13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凸出部11a,但应理解的是也可以只在大体U形凹槽13的一侧设置凸出部Ila或在每侧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凸出部。在优选实施例中,后侧壁19上设置有三个凸出部19a,但应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后侧壁19上设置多于或少于三个的凸出部19a。为了便于提手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凸出部Ila和19a优选为水平设置的细长条形状。此外,优选地,凸出部Ila和19a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便于盖板5的安装,设置在隆起部17的端侧壁23上接收盖板5的端侧壁11上的凸出部Ila的凹部21向着隆起部17的后侧(图5中向着读者侧)是贯通的。为了彻底防止盖板5装配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之后脱落,盖板5的顶侧壁 25的边缘还形成有至少ー个延伸部27,延伸部27带有开ロ 27a。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29。在盖板5装配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时,盖板5的延伸部27穿过壳体7上的通孔29并且将壳体7的内壁上的突起31接收在延伸部27的开ロ 27a中,使得盖板5无法从壳体7外部拆卸,确保整个提手组件3的可靠牢固连接。当然,延伸部可以形成在盖板5的其它壁的边缘上。为了防止灰尘或者液体进入盖板5并且进而进入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内,可以在盖板5与壳体7之间设置密封条。优选地,盖板5的端侧壁11和顶壁25与壳体7接触的边缘形成为阶梯形边缘33,密封条35设置在阶梯形边缘33上。在盖板5装配到便携式监护仪的壳体7上时密封条35被紧密地夹在壳体7与盖板5之间。当然,也可以在盖板5的端侧壁11和顶壁25与壳体7接触的边缘形成有用于部分地容纳密封条的凹入部。根据本实用新型,大体U形的提手本体3可以整体地形成,但优选地由两个注塑而成的半部3a和3b通过超声焊接而构成,两个半部3a和3b不必是对称的,从而使得转轴9完整地形成在一个半部例如半部3b上。提手本体3优选是中空结构,从而节省材料用量。在提手本体3的两个自由端部的内侧相对地形成的转轴9优选地也具有中心凹部9a,从而使得转轴9也大体为中空结构。这种中空的转轴9可以在提手本体3受カ时防止在转轴9上产生应力集中,从而确保提手本体3的承重能力。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I时,首先将提手本体3的转轴9安放在盖板5的大体U形凹槽13内,然后将盖板5的端侧壁11上的凸出部Ila沿着隆起部17的端侧壁23上的贯通凹部21向前推插盖板5,直到盖板5的后侧壁19上的凸出部19a被接受在相应的凹部21中、以及壳体7的内壁上的突起31被接收在盖板5的延伸部27的开ロ 27a中,从而使盖板5牢固可靠地安装到壳体7上。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的安装不需要任何诸如螺钉或铆钉的紧固件,安装过程简便快捷。而且,提手组件安装到壳体上之后不会从壳体上脱落,也不会破坏壳体的整体外观。通过设置在盖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条,还能够防止灰尘或者液体进入壳体内部。尽管已经结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这种详细描述仅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壳体上可以没有形成隆起部。在这种情况下,盖板上的凸出部直接被接收在形成于凹腔底壁和侧壁上的凹部中。此外,在以上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形成在盖板上的凸出部与形成在壳体上的凹部的相互配合将盖板安装到壳体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想到通过形成在壳体上的凸出部与形成在盖板上的凹部的相互配合将盖板安装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来 确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物体的提手组件(1),包括 提手本体(3),所述提手本体(3)上相对地形成有转轴(9);以及 用于安装到所述物体的壳体(7)上的盖板(5),所述盖板(5)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提手本体⑶的转轴(9)的U形凹槽(13);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和所述壳体(7)中的ー个上形成有凸出部,所述盖板(5)和所述壳体(7)中的另ー个上形成有相应的凹部,通过所述凸出部被接收在所述凹部中将所述盖板(5)安装到所述壳体(7)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手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盖板(5)上,以及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壳体(7)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呈水平设置的细长条形状并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提手本体⑶的凹腔(15)、以及将由所述盖板(5)扣盖的隆起部(17),所述凸出部形成在所述盖板(5)的侧壁的内表面上,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隆起部(17)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隆起部(17)的端侧壁(23)上的凹部向着所述隆起部(17)的后侧是贯通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5)的侧壁边缘上形成有至少ー个带有开ロ(27a)的延伸部(27),在所述壳体(7)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29),当所述盖板(5)装配到所述壳体(7)上时,所述延伸部(27)穿过所述通孔(29)并且将所述壳体(7)的内壁上的突起(31)接收在所述开ロ(27a)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与所述壳体(7)之间设置有密封条(35)。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本体(3)由两个注塑而成的半部(3a, 3b)通过超声焊接而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手组件(I),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完整地形成在ー个半部上,所述转轴(9)是具有中心凹部(9a)的中空结构。
10.ー种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提手组件(I)。
专利摘要一种提手组件包括提手本体,所述提手本体上相对地形成有转轴;以及用于安装到所述物体的壳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提手本体的转轴的U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相应的凹部,通过所述凸出部被接收在所述凹部中将所述盖板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这种提手组件的物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零部件数目较少,而且可以简便快捷地安装。此外,该提手组件安装到物体上之后不容易从物体上脱落,而且不破坏物体的整体外观。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2414343SQ2011205012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万海亚 申请人:深圳市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