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83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伞装置,具体地,涉及ー种能够逆向撑开及闭合的伞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伞一般具有用来支撑伞面的多根长骨,各长骨的中部有活动部件,多根撑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活动部件,撑骨的另一端连接于能够沿伞杆自由滑动的滑块。然而无论是直伞或是折叠伞,在闭合时,都是使滑块向伞手柄方向移动,拉动撑骨从而带动长骨运动,使长骨的自由端向伞手柄方向收拢,从而使伞闭合。反之,使滑块向上方移动则可撑开伞。然而,在闭合上述结构的伞时,由于长骨的自由端的运动方向指向使用者,会给使 用者带来ー些不便。例如,持伞人在下雨天进入汽车内等较小空间,或穿过较小的房门进入房间时,通常,使用者首先在伞的遮挡下进入车门内,然后伸开手臂在车门外将雨伞收合并带入车内。也就是说,持伞人不能在完全进入车内后将伞收合,持伞人的身体一部分不得不露出到车门外才能将伞收合,这样,收合伞时,使用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雨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另外,在闭合上述结构的伞时,伞布的外表面朝外,如果是下雨天,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拥挤的走廊、地铁、公交车等)内,伞布上的雨水等会蹭到使用者和其他人的身上,从而给使用者和他人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逆向撑开及闭合的伞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杆(3);伞帽(2),其固定于上述伞杆(3)的顶端;第I滑块(11),其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上述伞杆(3);第2滑块(12),其安装于上述伞杆(3),可沿上述伞杆(3)在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伞帽(2)之间自由滑动,并可与上述第I滑块(11)连接和分离;伞布(7),其在上述伞装置(I)撑开时形成上述伞装置(I)的伞面;长骨(4),其一端连接于上述第2滑块(12),另一端与上述伞布(7)的周缘部连接,在上述伞装置(I)撑开时支撑上述伞布(7);以及撑骨(5),其一端连接于上述第I滑块(11),另一端连接于上述长骨(4)以带动上述长骨(4)运动,其中,在闭合上述伞装置(I)时,上述第I滑块(11)向上述第2滑块(12)移动并与上述第2滑块(12)连接,上述撑骨(5)的另一端推动上述长骨(4)的另一端向上述伞装置(I)的上方运动,使上述长骨(4)、上述撑骨(5)和上述伞布(7)逆向收拢于上述伞装置(I)的上方,并通过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 —体移动到上述伞装置(I)的底端,使上述长骨(4)、上述撑骨(5)和上述伞布(7)被逆向收拢于上述伞杆(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在闭合时先将第I滑块推向位于伞顶部的第2滑块,从而撑骨带动长骨向伞帽方向逆向收拢,第I滑块与第2滑块连接后一体地向伞手柄方向移动,使伞骨收拢于伞杆的周围使伞闭合。这样,在持伞人进入车内或穿过房门进入房间时,在车内或房间内即可将伞装置收合。逆向闭合伞装置还可以使伞布的外表面上翻到内侦牝所以不会将伞布上携帯的雨水蹭到使用者和他人的身上。作为ー个实施例,在撑开上述伞装置⑴时,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一体移动到上述伞杆(3)的顶部并分离,上述第2滑块(12)被固定,同时上述第I滑块(11)向下方移动并固定于上述伞杆(3)的中部,以使上述撑骨(5)带动上述长骨(4)的上述另一端向上述伞装置(I)的下方运动从而撑开上述伞装置(I)。根据本实施例,在撑开上述伞装置(I)时,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上移动,并在伞杆(3)的顶部分离,从而带动长骨(4)与撑骨(5)进行与逆向闭合相反的逆向撑开步骤。这样,使用者走出车厢或穿过房门走出房间时,持伞人可在车内或房间内将伞装置撑开。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伞杆(3)的顶部具有定位销(31),其能够凸出到上述伞杆
(3)的外部来卡止上述第2滑块(12),上述第2滑块(12)的内表面(121)与外表面(122)之间形成有定位销卡止槽(40),其能够与上述定位销(31)卡合以使上述第2滑块(12)固 定于上述伞杆(3)的顶部。根据本实施例,可弹出到伞杆(3)外部的定位销(31)与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这样,第2滑块(12)能够被稳定地固定于伞杆(3)的顶端。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伞杆(3)的内部嵌入有跳簧(34),其位于上述定位销(31)的下方,井能够凸出到上述伞杆(3)的外部,在上述定位销(31)卡合上述第2滑块(12)后,上述跳簧(34)卡止上述第2滑块(12)的下端面来支撑上述第2滑块(12)。根据本实施例,可弹出到伞杆(3)外部的跳簧(34)固定支撑第2滑块(12)的下端面,能够对第2滑块(12)进行加强固定。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第I滑块(1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35),其能够与设置于上述伞杆(3)中部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以使上述第I滑块(11)固定于上述伞杆(3)的中部。根据本实施例,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与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卡合能够稳定地将第I滑块11固定于伞杆(3)的中部。作为ー个实施例,第2滑块(12)的下端面形成有内部卡止槽(46),第I滑块(11)的上端面设置有内部连接体(54),其能够与上述内部卡止槽(46)卡合以使上述第I滑块
(11)与上述第2滑块(12)连接。根据本实施例,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与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体(54)卡合能够使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为一体。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第I滑块(11)包括连接杆(51),其沿伞杆⑶方向嵌入于上述第I滑块(11)的外表面,其顶部伸出到上述第I滑块(11)的上端面的外部,且其设置方向与上述内部连接体(54)的设置方向垂直,以及连接钩(52),其设置于上述连接杆(51)的顶部,并指向上述伞杆(3)的方向。在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连接吋,上述连接钩(52)能够与上述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并将上述定位销(31)压入上述伞杆
(3)的内部以使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 —体移动。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第I滑块(11)的连接杆(51)上具有的连接钩(52)与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连接钩(52)能够将卡合在定位销卡止槽(40)内的定位销(31)压入到伞杆(3)内。这样,连接钩(52)在将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为一体的同时还能够解除第2滑块(12)与伞杆(3)之间的卡合固定,使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能够一体地向下滑动。作为ー个实施例,伞杆(3)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定位孔(37),其能够与上述第I滑块
(11)的上述定位块(35)卡合以使上述第I滑块(11)固定于上述伞杆(3)的底部。根据本实施例,伞杆(3)的底部定位孔(37)与第I滑块(11)卡合能够将一体滑动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固定在伞杆(3)的底部。作为ー个实施例,第I滑块(11)的内表面(111)与外表面(112)之间设置有弾性 体(55),且上述弾性体(55)的上端面与上述内部连接体(54)连接;上述弾性体(55)的外表面两侧设置有按钮(58),其向外凸出到上述第I滑块(11)的外部;以及上述弾性体(55)的外表面设置有半圆部(60),其与上述第I滑块(11)的上述连接杆(51)接触。其中,在分离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时,按压上述按钮(58)能够使上述弾性体(55)变形,从而带动上述内部连接体(54)脱离上述第2滑块(12)的上述内部卡止槽(46),上述半圆部¢0)将上述连接杆(51)顶起,使上述连接钩(52)脱离上述第2滑块(12)的上述定位销卡止槽(40)。根据本实施例,第I滑块(11)的内部具有弾性体(55),其上安装有内部连接体
(54)、按钮(58)和半圆部¢0)。通过按动按钮(58),变形的弾性体(55)能够带动内部连接体(54)和半圆部¢0)运动从而解除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之间的连接。这样,伞骨在逆向收拢于伞帽(2)的上方时,第I滑块(11)脱离第2滑块(12)能够使撑骨(5)带动长骨⑷的自由端向下运动,实现伞装置⑴的逆向撑开。作为ー个实施例,定位销(31)通过弹性部件(32)被连接于上述伞杆(3)内部的定位孔(33)中。根据本实施例,定位销(31)由弹性部件(32)连接固定于定位孔(33)内。这样,定位销(31)既可以被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以避免妨碍滑块的运动,又可以弹出到伞杆(3)的外部来卡合第2滑块(12)。作为ー个实施例,第2滑块(12)具有连接槽(43),其形成于上述定位销卡止槽
(40)的位置,从上述第2滑块(12)的外表面(122)向内表面(121)切入形成槽状,在上述第2滑块(12)的上下端面具有开ロ部,其中,在上述第I滑块(11)与上述第2滑块(12)连接时,上述连接槽(43)能够收纳上述连接杆(51)伸出到上述第I滑块(11)上端面外的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连接杆(51)嵌入于第I滑块(11)的外表面且顶部伸出到第I滑块(11)的上端面之外。因此,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时,第2滑块(12)上沟槽形状的连接槽(43)收纳连接杆(51),使连接杆(51)沿连接槽(43)运动从而使连接钩(52)准确地与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作为ー个实施例,第2滑块(12)的连接槽(43)内部具有定位销压入面(41a),其形成于上述第2滑块(12)上端面与上述定位销卡止槽(40)之间,在上述第2滑块(12)向伞杆(3)上方移动时,上述定位销压入面(41a)将上述定位销(31)压入上述伞杆(3)内部;以及卡止凸台(42),其形成于上述定位销卡止槽(40)与第2滑块(12)下端面之间,其中,在上述定位销(31)弹起后,上述卡止凸台(42)与上述定位销压入面(41a)卡合上述定位销(31)来限制上述第2滑块(12)的移动。根据本实施例,连接槽(43)的内部自第2滑块(12)的上端面到下端面依次形成有定位销压入面(41a)、定位销卡止槽(40)和卡止凸台(42)。这样,在第2滑块(12)向上滑动时,定位销(31)先被定位销压入面(41a)压入伞杆(3)内,之后弹出到定位销卡止槽(40)中。通过定位销(31)卡止在定位销压入面(41a)和卡止凸台(42)之间来将第2滑块
(12)固定于伞杆(3)上。作为ー个实施例,定位销压入面(41a)为上述沿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根据本实施例,定位销压入面(41a)为沿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利于在第2滑块(12)向上移动时将定位销(31)压入伞杆(3)中。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卡止凸台(42)具有沿上述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根据本实施例,卡止凸台(42)具有沿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既能够稳定地卡合定位销(31)又能够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时,将连接杆(51)抬起,从而使连接钩(52)借助弹カ将定位销(31)压入到伞杆(3)内。作为ー个实施例,伞布(7)设置于上述长骨(4)和上述撑骨(5)的下方,且其外周边缘固定于上述长骨(4)的上述另一端,内周边缘固定于上述第I滑块(11)。根据本实施例,伞布(7)位于伞骨的下方,在长骨⑷拉动伞布(7)逆向运动时,长骨(4)的受カ能够减小,从而实现伞骨向上方逆向收合。作为ー个实施例,伞帽⑵形成有多个收纳槽(81),其能够在上述长骨⑷收拢时,将上述长骨(4)固定于上述伞帽(2)。根据本实施例,在伞装置⑴逆向闭合时,通过多个收纳槽(81)收纳长骨⑷,防止伞骨向伞杆(3)的圆周方向运动从而发生扭转等缩短伞骨寿命的情況。作为ー个实施例,长骨(4)的上述另一端设置有伞布连接槽(82),其内部安装有与伞布(7)连接的弹性部件(83)。根据本实施例,长骨⑷与伞布(7)之间通过弾性部件(83)连接能够减小长骨
(4)与伞布(7)之间的拉力,从而利于延长伞骨与伞布(7)的寿命以及降低对伞骨及伞布制作材料的要求。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伞杆(3)底端连接有伞手柄¢00),其中,上述伞手柄(600)具有夹持机构(72),上述夹持机构(72)包括夹持部件(91a,91b),其能够打开和闭合;以及固定部件(92),其一端固定于ー个上述夹持部件(91a),其中,在上述夹持机构(72)打开时,上述夹持部件(91a,91b)打开,上述固定部件(92)的可活动的另一端与另ー个上述夹持部件(91b)接触,从而推压上述夹持部件(91b)。根据本实施例,伞装置(I)的伞手柄(600)具有夹持机构(72),其在能够打开状态为固定部件(92)推压接触夹持部件,从而能够将栏杆等外部物体卡入该夹持机构(72)以使伞装置(I)挂在栏杆上。作为ー个实施例,夹持机构(72)具有连接销(77),其将上述夹持部件(91a,91b)转动地固定于上述伞手柄¢00)。根据本实施例,可转动的夹持部件(91a,91b)由连接销(77)安装于伞手柄(600)。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伞手柄(600)具有滑槽(78),其沿轴方向形成于上述伞手柄(600)的外表面,其中,上述连接销(77)卡合于上述滑槽(78)内,并能够沿上述滑槽(78)滑动。根据本实施例,连接销(77)沿滑槽(78)滑动,能够使夹持机构(72)沿滑槽(78)滑动。作为ー个实施例,夹持机构(7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件(93)。根据本实施例,夹持机构(72)具有防滑部件(93),便于放置伞装置(I)。作为ー个实施例,上述伞手柄(600)具有开关部件(79),其设置于上述伞手柄(600)的外表面,井能够打开上述夹持机构(72)。根据本实施例,伞手柄(600)的夹持机构(72)具有开关部件(79),从而按动开关部件(79)能够方便地打开夹持机构(72)。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撑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伞帽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长骨与伞布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长骨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从撑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的ー个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从撑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的ー个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从撑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的ー个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撑开状态的局部主视放大图;图IO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2滑块附近的局部左视剖面图;图IO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2滑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附近的左视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一体向下移动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一体向上移动时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一体向上移动时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一体向上移动时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0068]图18为图17中沿B-B线的剖面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与第2滑块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变形例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变形例的滑动状态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变形例的夹持机构的左视图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变形例的夹持机构动作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变形例的夹持结构另ー动作的示意图。附图标记 I.伞装置2.伞帽3.伞杆4.长骨5.撑骨6.伞手柄7.伞布11 第 I 滑块12 第 2 滑块31.定位销32.弹性部件33.销孔34.跳簧35.中部定位孔36.定位块37.底部定位孔40.定位销卡止槽41a.定位销压入面41b.定位销压入槽42.卡止凸台43.连接槽46.内部卡止槽51.连接杆52.连接钩54.内部连接块55.弾性体57.条状支撑部58.按钮59.条状连接部60.半圆部[0106]72.夹持机构77连接销78.滑动槽79.开关部件81.收纳槽82.伞布连接槽83.弾性部件84.滑槽91a.夹持部件91b.夹持部件92.固定部件93.防滑部件111 第I滑块内表面112 第I滑块外表面113.第I滑块空腔部121.第2滑块内表面122.第2滑块外表面123.第2滑块空腔部600.伞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I的实施方式。伞装置的整体结构首先,对伞装置I的整体结构及主要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撑开状态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包括伞杆3、位于该伞杆3顶端的伞帽2、位于该伞杆3底端的伞手柄6、安装于伞杆3的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与第2滑块12连接的长骨4和与第I滑块11连接的撑骨5、以及伞布7。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伞杆3为中空的杆结构,并通过顶端和底端的螺纹分别与伞帽2和伞手柄6连接。在伞杆3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止第I滑块11的底部定位孔3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伞帽2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伞帽2的外周上开有与长骨4数量相等的收纳槽81 (如图2所示)。当收合伞装置I时,收拢的多个长骨4分别收纳于收纳槽81中,这样能够限制收拢的长骨4沿伞杆3的圆周方向移动,避免长骨4发生扭转等降低使用寿命,同时还能使收合的伞装置I结构紧凑,携帯方便。如图I所示,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为近似圆筒形状,具有中空结构,其套在伞杆3的外部并能够沿伞杆3自由滑动。第I滑块11的底部设置有用干与伞杆3的底部定位孔37卡合的定位块35。第2滑块12安装于第I滑块11的上方、伞帽2与第I滑块11之间的位置。关于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的具体结构将在之后详细说明。多个长骨4 (比如,8个)的一端通过销钉可转动地连接固定于第2滑块12的上端面,另一端与伞布7的周缘部连接,并可上下自由活动。在伞装置I撑开时长骨4作为支撑伞布7的框架,其与伞布7连接的一端可以向下弯曲,以缓解撑开伞装置I时长骨4与伞布7之间的拉力。撑骨5的数量与长骨4相同,其一端通过销钉可转动的连接固定于第I滑块11的外表面,另一端通过销钉连接并支撑于长骨4 (例如连接于长骨4的大致中间部位)。伞布7设置于长骨4与撑骨5下方,其外周边缘固定于长骨4的可自由活动的一端、内周边缘优选固定于第I滑块11的中部。由此在伞装置I逆向闭合时,伞布7包裹收拢状态的长骨4和撑骨5。在伞装置I撑开时,伞布7形成伞装置I的用于遮挡雨水或阳光等的伞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伞布7设置于长骨4和撑骨5的下方,在长骨4拉动伞布7逆向运动时,长骨4的受カ减小。因此,伞布不会阻碍伞骨的逆向运动。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伞装置I在撑开的状态下,其第2滑块12固定在伞杆3的顶部,伞帽2的下方,第I滑块11由定位块35与形成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 (见图6)卡合而被固定于伞杆3的上下方向的中部。此时,一端与第I滑块11连接的多个撑骨5 (图中仅示出2个)将多个长骨4 (图中仅示出2个)撑起,长骨4撑开伞布7形成伞面。伞布与长骨的连接结构以下,參照图3 图5说明伞布7与长骨4的连接结构的ー个例子。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长骨4与伞布7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C-C 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长骨4的仰视图。如图3所示,长骨4的端部形成有伞布连接槽82,在该伞布连接槽82中安装有连接伞布7外周边缘的弹性部件83 (例如弹簧)。弹性部件83 —端的伸出伞布连接槽82的部分的端部85形成为球头形状,用于与伞布7的外周边缘连接并防止伞布7脱离。如图4所示,伞布连接槽82在长骨4的内部大致呈矩形,弾性部件83的一端固定于伞布连接槽82的外侧短边,即靠近长骨4尖端ー侧的短边。弾性部件83在伞布连接槽82中可沿形成于长骨4外表面的滑槽84(參照图5)来回伸縮来缓和长骨4与伞布7之间的受力。如图5所示,在弾性部件83的非固定端的端部85 (球头部分)与滑槽84之间的部分可以设置垫片87 (參照图3),伞布7的外侧边缘与弾性部件83的连接部位在该垫片87与端部85之间,从而既能避免伞布7从该弹性部件83上脱离,也能够避免伞布7的外周边缘卡入到滑槽84的内部,即卡入伞布连接槽82中。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向撑开和闭合伞装置I时,在长骨4带动伞布7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弹性部件83在伞布连接槽82中的自由伸缩来减小长骨4与伞布7之间的作用力,从而避免长骨4或伞布7发生弯折断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拢长骨4时,伞布7的ー边可由安装有弹性部件83的长骨4的一端向上拉动而向上翻起,另ー边在第I滑块11的带动下也向上移动。由此,伞布7与长骨4在伞装置I收合的过程中的受カ被极大地减小,从而能够消除伞布7对长骨4的运动的影响,并延长伞骨与伞布的寿命,降低对伞骨与伞布的制作材料的要求。伞装置的动作过程以下,结合图6 8来说明伞装置I逆向闭合及撑开的过程。图6 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从撑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在图6 8中,为了方便说明伞装置I的运动状态,省略伞布7等部件的显示。如图6 8所示,伞杆3上形成有与设置于第I滑块11底部的定位块35卡合从而固定第I滑块11的中部定位孔3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逆向闭合伞装置I时,首先解除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与第I滑块11底部的定位块35的卡合固定,使第I滑块11能够沿伞杆3向上方 滑动。由于撑骨5的两端分别与第I滑块11以及长骨4的中部附近连接,因此,当第I滑块11沿伞杆3向上方滑动时,撑骨5推动长骨4 (长骨4的一端因与第2滑块12连接而被固定),使长骨4的另一端向伞装置I的上方运动,S卩,与传统伞装置的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向运动。此时,伞布7也在长骨4的带动下向上翻起。之后,如图7所示,第I滑块11到达第2滑块12的位置,并与第2滑块12连接。此时,撑骨5推动长骨4逆向收拢于伞帽2的上方。伞布7也向上收拢。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的同时,第2滑块12与伞杆3之间的固定被解除。此时,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沿伞杆3向下方,即向伞手柄6的方向滑动。逆向收拢于伞装置I上方的撑骨5、长骨4和伞布7也随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向下方移动。如图8所示,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沿伞杆3 —体向下方,即伞手柄6方向滑动,直到伞杆3的底部。撑骨5、长骨4和伞布7也随之向下方移动到伞杆3的底部。此时,设置于第I滑块11底部的定位块35与形成于伞杆3底部的底部定位块37卡合,从而将一体连接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固定于伞杆3的底部。这样,长骨4、撑骨5和伞布7可逆向收拢于伞杆3的外侧周围,伞装置I完全收合。闭合的伞装置I在长度缩短的同时,还可使伞布7包裹在长骨4与撑骨5的外側,从而既可以对长骨4和撑骨5进行保护,也可以通过将伞布的外表面(遮挡雨水阳光等的一面)翻入内部,防止伞装置I收合后将伞布上的雨水等蹭到使用者或他人的身上。伞装置I的逆向撑开过程与上述闭合过程相反。在伞装置I处于闭合状态时,解除定位块35与底部定位孔37之间的卡合后,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沿伞杆3向伞装置I的顶部滑动。同时,分别与该第I滑块11以及第2滑块12连接的撑骨5和长骨4向伞杆3的顶部移动。当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到达伞杆3的顶部后相互分离,第I滑块11向下移动后,伞杆3的后述的定位销31和跳簧34(參照图9)弹出到伞杆3的外部,将第2滑块12卡止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在第I滑块11沿伞杆3向下滑动时,与第I滑块11连接的撑骨5带动一端固定于第2滑块12的长骨4从收拢状态变为撑开状态,即,长骨4的可自由活动的一端从竖直指向上方的状态向下方运动,伞布7在长骨4的带动下被打开。当第I滑块11移动到伞杆3的中部时,该第I滑块11底部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使该第I滑块11被固定于伞杆3的中部,此时由撑骨5带动的长骨4的可自由活动的一端倾斜地指向伞装置I的下方,即长骨4处于撑开状态。在长骨4的带动下,伞布7也在长骨4与撑骨5的下方完全张开,形成为伞装置I的伞面。[0157]伞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图9 图1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具体结构。图 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撑开状态的局部主视放大图。图IO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第2滑块12附近的局部左视剖面图。图IO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第2滑块12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11附近的左视放大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体向下移动的示意图。在图9 图14中,为了方便说明,分别省略了伞布7、长骨4等ー些部件的图示。伞杆的结构如图9所示,伞杆3上第2滑块12所在的位置处具有定位销31和跳簧34,伞杆3上第I滑块11所在的位置处形成有中部定位孔36。定位销31设置于伞杆3的顶部,可沿伞杆3的半径方向凸出到伞杆3的外部。如图10所示,伞杆3的顶部(伞帽2的下方)形成有销孔33,其内部有弾性部件32 (比如,弹簧),定位销31由该弹性部件32连接,从而能够被安装于销孔33内。如图9、图IO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跳簧34嵌入于伞杆3的内部、定位销31下方的位置。跳簧34可沿伞杆3的半径方向凸出到伞杆3的外部,在定位销31将第2滑块12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时,跳簧34可对第2滑块12的下端面进行支撑来加强对第2滑块12的固定。两个跳簧34的底边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即在图中,其剖面为斜边位于下方的直角梯形。这样,第I滑块11在向伞杆3的上方移动并连接第2滑块时,能够顺利地将跳簧34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第2滑块的结构以下,结合图9、10A、IOB详细说明第2滑块12的具体结构。如图9、10AU0B所示,第2滑块12内部形成有连接槽43、内部卡止槽46。在第2滑块12的、与定位销31对应处,形成有沿第2滑块12上下方向的狭长槽状的连接槽43,其在第2滑块12的上、下端面具有开ロ。第2滑块12的外表面122与内表面121之间为第2滑块空腔部123 (见图10A)。连接槽43从第2滑块外表面122向内切入第2滑块内表面121,形成为在第2滑块12的上、下端面具有开ロ的槽。在图IOA中,第2滑块12在伞杆3的右方部分均为连接槽43的内部空间。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时,连接槽43收纳后述的连接杆51的伸出到第I滑块11上端面之外的部分。如图10AU0B所示,在连接槽43内部沿上下方向依次形成有倾斜的定位销压入面41a和卡止凸台42。定位销压入面41a和卡止凸台42之间形成有定位销卡止槽40,其与定位销31卡合时固定第2滑块12,还可以与后述的第I滑块11的连接钩52 (图11)卡合来连接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定位销压入面41a与伞杆3之间的空间为定位销压入槽41b (參照图10B)。在第2滑块12向上滑动时,定位销压入面41a将凸出到伞杆3外部的定位销31压入伞杆3内部(參照图16)。[0170]形成于第2滑块内表面121的卡止凸台42具有斜面,卡止凸台42从定位销卡止槽40 —侧到所述第2滑块12的下端面一侧的凸起高度逐渐变小。如图IOA所示,卡止凸台42和定位销压入面41a用于将定位销31卡止于定位销卡止槽40。如下所述,在第I滑块11向上滑动与第2滑块12进行连接吋,卡止凸台42将连接杆51抬起。这样,连接钩52在落入定位销卡止槽40时(參照图12、13),连接钩52将凸出到伞杆3外部并卡合于定位销卡止槽40中的定位销31压入伞杆3内(參照图12、13)。如图9、IOA所示,内部卡止槽46形成于第2滑块12的下端面,其向第2滑块12的内部凹进形成能够卡合后述的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块54的凹槽。第I滑块的结构以下,结合图9、11 13详细说明第I滑块11的具体结构。如图9、11所示,第I滑块1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51、内部连接块54、弹性体55、多个条状支撑部57、多个条状连接部59和按钮58。如图11所示,比如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杆51沿伞杆3的方向安装于第I滑块11的表面,底部嵌入第I滑块11、位干与第2滑块12的连接槽43相対的位置(參照图9),顶部向上伸出到第I滑块11的上端面以外。在连接杆51的朝向伞杆3的一面的顶部安装有连接钩52 (參照图11),用于与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连接杆51的朝向伞杆3 —侧的、安装连接钩52的位置的下方部位还与后述的半圆部60接触。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时连接杆51的伸出到第I滑块11外的部分收纳于连接槽43中,连接钩52与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如图9所示,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块54设置于第I滑块11的上端面、连接杆51两侧方向的位置。内部连接块54与后述的弾性体55连接。内部连接块54与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卡合,将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在一起。如图11 13所示,比如圆筒形状的弾性体55设置于第I滑块11的内表面111与外表面112之间。弾性体55因受カ可产生较大的形变,此时弾性体55上端面的内部连接体54因弾性体55的变形而收缩。如图9、11所示,在弾性体55的外表面两侧、比如内部连接体5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按钮58。如图13所示,作为ー个例子,按钮58和内部连接体54的数量均为两个。按钮58向外侧凸出到第I滑块外表面,通过按动两个按钮58可使弾性体55产生形变从而使两个内部连接体54之间的距离缩小。在弾性体55顶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连接杆51的朝向伞杆3的一面相接触的半圆部60。在按动按钮58而使弾性体55产生形变时,半圆部60产生位移向外凸起将连接杆51顶起(參照图18)。第I滑块内表面111与第I滑块外表面112之间由多个(比如,每层4个,3层共12个)条状支撑部57固定支撑,以避免中空的第I滑块11因受カ而产生变形。多个(比如2个)条状连接部5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I滑块外表面112的内侧和弾性体55,将弾性体55固定于第I滑块11的内部。第I滑块与第2滑块的连接以下结合图12 图1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在逆向闭合时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的连接过程。[0185]如图12所示,在逆向闭合伞装置I时,第I滑块11移动到伞杆3的顶部并与第2滑块12接触,位于第2滑块12下方用于固定支撑第2滑块12下端面的跳簧34 (參照图9)被第I滑块11压入伞杆3的内部。位于第I滑块11上端面的内部连接块54与位于第2滑块12下端面的内部卡止槽46 (參照图9)卡合。同时第I滑块11的连接杆51插入并收纳于第2滑块12的连接槽43 (參照图9、10A、10B)。连接钩52在经过卡止凸台42时,与连接杆51 —同被抬起,之后在连接钩52到达定位销卡止槽40的位置时,顶部被抬起的连接杆51因自身的弾性回复原状。这样,由于连接杆51的弾力,连接钩52在落入定位销卡止槽40时将卡合于定位销卡止槽40中的定位销31压入伞杆3内(參照图13)。因此,在第I滑块11连接第2滑块12的同时解除伞杆3对第2滑块12的固定,使第I滑块11能够与第2滑块12 —体地沿伞杆3自由滑动。之后,如图14所示,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下滑动后,设置于伞杆3顶部的定位销31和跳簧34弹出到伞杆3的外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向下移动直到第I滑块11底端的定位块35与伞杆3底部的底部定位孔37 (图中未示出)卡合固 定,使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固定于伞杆3的底部。第I滑块与第2滑块的分离以下结合图15 图19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在逆向撑开时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的分离过程。图15 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向上移动的不意图。图18为图17的B-B剖面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I的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5 图19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及其附近的相关部件,省略了长骨4等其余部件的图示。如图15所示,在撑开伞装置I时,首先解除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底部定位孔36 (图中未示出)的卡合,之后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伞杆3的顶部滑动。如图16所示,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伞杆3的顶部滑动时,第2滑块12将凸出到伞杆3外部的跳簧34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之后,定位销压入面41a将定位销31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如图17所示,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滑动到伞杆3的顶部时,具体讲,当定位销卡止槽40到达定位销31的位置吋,按动按钮58使弾性体55变形,从而使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块54脱离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 (图中未示出),并且使第I滑块11的连接钩52脱离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由此解除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的连接关系。同时伞杆3的定位销31弹出到伞杆3的外部,与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从而将第2滑块12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具体过程如图18所示,按动两个按钮58后,剖面为圆形的弾性体55变为椭圆形状。即,内部连接块54处的直径变小而半圆部60处的直径变大。这样,两侧的内部连接块54之间的直径缩小使内部连接块54从第2滑块12底部的内部卡止槽46 (參照图9)中脱离,解除了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块54与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的卡合。同时半圆部60方向的直径距离增大使半圆部60向第I滑块11的外表面112方向移动并将连接杆51顶起,使连接杆51顶部的连接钩52脱离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 (參照图17),从而解除与卡止凸台42之间的卡合。被压入伞杆3内部的定位销31在弾性部件32的作用下凸出到伞杆3的外部,与形成于定位销压入面41a与卡止凸台42之间的定位销卡止槽40 (參照图17)卡合,从而将第2滑块12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在弾性体55变形时,用于连接弾性体55与第I滑块11的条状连接部59也相应 产生形变。之后,如图19所示,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分离后,定位销31将第2滑块12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此时将第I滑块11向下方滑动,被压入伞杆3内部的跳簧34凸出到伞杆3的外部,对第2滑块12的下端面进行卡止,強化伞杆3对第2滑块12的固定力度。之后,第I滑块11到达伞杆3的中部时,定位块35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将第I滑块11固定于伞杆3的中部(如图14所示)。伞装置的闭合及撑开过程的详细描述综上所述,在伞装置I处于撑开状态时,第I滑块11底部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第I滑块11被固定于伞杆3的中部。长骨4处于撑开状态。接着,解除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的卡合后,第I滑块11向第2滑块12滑动,使撑骨5带动长骨4的自由端向上运动,直到自由端运动到伞帽2的上方。伞布7在长骨4的带动下向上翻起。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连接吋,伞杆3的跳簧34被第I滑块11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第I滑块11的内部连接块54与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卡合。第I滑块11的连接杆51插入到第2滑块12的连接槽43中,连接杆51的连接钩52卡入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将伞杆3的定位销31压入到伞杆3的内部,解除伞杆3对第2滑块12的固定。由此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连接为一体并沿伞杆3自由滑动。撑骨5带动长骨4逆向收拢于伞帽2的上方。伞布7包裹于长骨4和撑骨5的外側。最后,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伞手柄6的方向滑动,直到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底部定位孔37卡合,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固定于伞杆3的底部。撑骨5与长骨4也在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最終收拢于伞杆3的外周侧。伞布7包裹在长骨4和撑骨5的外侧,且外表面朝向内側。伞装置I逆向撑开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即,首先解除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底部定位块37的卡合,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 —体地向上方滑动,从而带动处于收拢状态的长骨4、撑骨5以及伞布7向上移动。当第2滑块12到达伞杆3的顶部时,按动按钮58使第I滑块11内的弾性体55变形,该弾性体55带动内部连接块54脱离第2滑块12的内部卡止槽46,并带动半圆部60将连接杆51抬起从而脱离第2滑块12的定位销卡止槽40。由此,第I滑块11与第2滑块12分离。之后,向下移动第I滑块11,使伞杆3的定位销31以及跳簧34弹出到伞杆3的外部,从而将第2滑块12卡止固定于伞杆3的顶部。继续向下滑动第I滑块11时,与第I滑块11连接的撑骨5带动长骨4从收拢状态变为撑开状态。即,长骨4的、与固定于第2滑块12的一端相对的、可自由活动的另一端从竖直指向上方的状态开始向下方移动,伞布7在长骨4的带动下被打开。最后,第I滑块11的定位块35与伞杆3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该第I滑块11被固定于伞杆3的中部,此时长骨4的自由端倾斜地指向伞装置I的下方,即长骨4处于撑开状态。伞布7在长骨4与撑骨5的下方张开,形成为伞装置I的伞面。伞手柄的变形例在图I 19所示的以上实施方式中,伞手柄6为直杆状,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伞手柄也可有其他结构。以下,结合图20 2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伞装置的伞手柄的变形例。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60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600的滑动状态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伞手柄600的左视图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伞手柄600可为圆柱形的直手柄,其外表面安装有开关部件79,夹持机构72套在伞手柄600的底部外周,可沿伞手柄600的轴方向朝下滑动(參照图21)。该夹持机构7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ー个凸起的防滑部件93 (例如两个)。如图22所示,夹持机构72包括连接销77、夹持部件91a,91b、固定部件92以及防滑部件93。夹持部件91a,91b在闭合时构成伞手柄600的底部,使伞手柄600形成直杆形状。在打开时,其下端分开成一定的角度,将伞装置I挂在栏杆或支架等上。固定部件92为杆状部件,比如其固定端形成螺旋弹簧结构,由销钉可转动地固定于夹持部件91a的底端内部,从而使该固定部件92的自由端具有伸向夹持部件91b的底端内部并推压夹持部件91b的弾性回复力。具体讲,在固定部件92受向上的推力时,其自由端与夹持部件91b分离,使外部物体进入夹持机构72,将外部物体夹持在夹持机构72中。伞手柄600为中空结构,夹持部件91a,91b的内部为半圆槽。夹持机构72在闭合时,固定部件92被收纳于闭合的夹持部件91a,91b中。连接销77安装于夹持部件91a,91b的上端,将夹持部件91a,91b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可转动地固定于伞手柄600上。如图22所示,伞手柄600的侧面具有滑动槽78(图中仅示出ー侧)。滑动槽78形成于伞手柄600的两侧外表面并沿伞手柄600轴方向延伸。连接销77卡合于滑动槽78内。这样,连接销77既可以将夹持部件91a,91b固定于伞手柄600上,又能够带动夹持部件91a,91b沿滑动槽78上下滑动。两个防滑部件93分别设置于夹持部件91a,91b底端的外表面,呈向外凸起的半球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件93在夹持部件91a内部、连接固定部件92的部分为销钉,在夹持部件91a外部的部分为防滑部件93。伞手柄600防滑部件93可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制成。这样,在没有合适的固定伞装置I的场合,通过凸起的防滑部件93与墙壁等接触,可直接将收合的伞装置I倾斜地立于墙壁等处。开关部件79通过伞手柄600内部的连接机构(例如挂钩)与夹持机构72连接,这样,通过按动开关部件79即可打开夹持机构72,使持伞人用单手即可轻松地完成该操作。以下说明伞手柄600的动作过程。[0224]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I的伞手柄600的夹持机构72动作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夹持机构72处于闭合状态时,夹持部件91a,91b闭合成与伞手柄600匹配的滑盖。固定部件92收纳于夹持部件91a,91b的内部。开关部件79通过内部的连接机构将连接销77固定在滑动槽78的顶端,夹持机构72套在伞手柄600的底部外周(參照图20)。当按动开关部件79吋,连接销77与连接机构的连接被解除,夹持机构72沿滑动槽78滑下,夹持部件91a,91b的底端打开一定的角度,固定部件92横在夹持部件91a,91b的底端(參照图22)。如图23所示,固定部件92的活动端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与夹持部件91b分离。这样,栏杆或支架等可被卡入到夹持机构72的内部、夹持部件91a,91b之间。由于夹持机构 72的固定部件92的固定端被夹持部件91a固定,且形成弾性结构,因此固定部件92的活动端在不受向上的推力时可由于弹性回复カ伸向井推压夹持部件91b的底端内部。从而将伞装置I挂在栏杆上。在闭合夹持机构72时,将打开的夹持部件91a,91b闭合,使固定部件92收纳于闭合的夹持部件91a,91b中。向上推动夹持机构72使连接销77滑动到滑动槽78的顶端,连接销77与开关部件79的内部连接机构连接从而被固定。闭合的夹持机构72套在伞手柄600的底部外周。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I的伞手柄600的夹持结构72另ー动作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固定部件92的活动端还可伸出到夹持机构72的外部,作为挂钩使用。这样在没有支架或墙壁的情况下,可通过伸出伞手柄600之外的固定部件92将伞装置固定于桌面等平面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伞装置由于具有能够沿伞杆自由滑动并可相互连接和分离的第I滑块和第2滑块,并通过该第I滑块和第2滑块的滑动来带动伞装置的长骨和撑骨运动,从而实现长骨和撑骨沿与传统伞装置相反的方向(逆向)运动,使伞装置能够逆向撑开和收合,这样,在使用者进出如汽车、房间等狭小的空间时,无论是撑开还是闭合伞装置的操作都非常的方便,并且,由于伞装置逆向收合,因此伞布的使用面(即撑开时的上面)被上翻到内侧,即未接触到雨水的一面在外,这样,在进入拥挤的公共汽车或其它的公共场所时,使用后的伞装置也不会将雨水蹭到使用者即其他人的身上,从而避免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伞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伞杆3为圆柱形状的中空结构,且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直接套在伞杆3的外周,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伞杆3也可以具有凹槽,第I滑块11和第2滑块12通过其一部分卡合于该凹槽从而被安装于伞杆3上。伞帽2和伞手柄6也可以通过嵌入方式或卡合结构等实现与伞杆3的连接。跳簧34的设置数量并不仅限于2个,定位销3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作调整。伞手柄600也可以不设置开关部件79,即使用者可直接打开夹持机构72。伞手柄600的夹持机构72可不经滑动直接打开。夹持部件9Ia与固定部件92的一端也可以不通过销钉而是通过螺扣固定连接,且防滑部件9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作调整。另外,该夹持机构72内还可安装诸如手电筒等工具,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 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伞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杆⑶; 伞帽(2),其固定于所述伞杆(3)的顶端; 第I滑块(11),其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伞杆⑶; 第2滑块(12),其安装于所述伞杆(3),可沿所述伞杆(3)在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伞帽(2)之间自由滑动,并可与所述第I滑块(11)连接和分离; 伞布(7),其在所述伞装置(I)撑开时形成所述伞装置(I)的伞面; 长骨(4),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滑块(12),另一端与所述伞布(7)的周缘部连接,在所述伞装置(I)撑开时支撑所述伞布(7);以及 撑骨(5),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I滑块(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长骨(4)以带动所述长骨⑷运动, 其中, 在闭合所述伞装置(I)时,所述第I滑块(11)向所述第2滑块(12)移动并与所述第2滑块(12)连接,所述撑骨(5)的另一端推动所述长骨(4)的另一端向所述伞装置(I)的上方运动,使所述长骨(4)、所述撑骨(5)和所述伞布(7)逆向收拢于所述伞装置(I)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 —体移动到所述伞装置(I)的底端,使所述长骨(4)、所述撑骨(5)和所述伞布(7)被逆向收拢于所述伞杆(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撑开所述伞装置(I)时,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 —体移动到所述伞杆(3)的顶部并分离,所述第2滑块(12)被固定,同时所述第I滑块(11)向下方移动并固定于所述伞杆(3)的中部,以使所述撑骨(5)带动所述长骨(4)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伞装置(I)的下方运动从而撑开所述伞装置(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3)的顶部具有定位销(31),其能够凸出到所述伞杆(3)的外部来卡止所述第2滑块(12), 所述第2滑块(12)的内表面(121)与外表面(122)之间形成有定位销卡止槽(40),其能够与所述定位销(31)卡合以使所述第2滑块(12)固定于所述伞杆(3)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3)的内部嵌入有跳簧(34),其位于所述定位销(31)的下方,并能够凸出到所述伞杆(3)的外部, 在所述定位销(31)卡合所述第2滑块(12)后,所述跳簧(34)卡止所述第2滑块(12)的下端面来支撑所述第2滑块(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滑块(1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35),其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伞杆(3)中部的中部定位孔(36)卡合以使所述第I滑块(11)固定于所述伞杆(3)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滑块(12)的下端面形成有内部卡止槽(46), 所述第I滑块(11)的上端面设置有内部连接体(54),其能够与所述内部卡止槽(46)卡合以使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滑块(11)包括 连接杆(51),其沿伞杆(3)方向嵌入于所述第I滑块(11)的外表面,其顶部伸出到所述第I滑块(11)的上端面的外部,且其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部连接体(54)的设置方向垂直,以及 连接钩(52),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51)的顶部,并指向所述伞杆(3)的方向, 在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连接时,所述连接钩(52)能够与所述定位销卡止槽(40)卡合,并将所述定位销(31)压入所述伞杆(3)的内部以使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 —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定位孔(37),其能够与所述第I滑块(11)的所述定位块(35)卡合以使所述第I滑块(11)固定于所述伞杆(3)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滑块(11)的内表面(111)与外表面(112)之间设置有弹性体(55),且所述弹性体(55)的上端面与所述内部连接体(54)连接; 所述弹性体(55)的外表面两侧设置有按钮(58),其向外凸出到所述第I滑块(11)的外部;以及 所述弹性体(55)的外表面设置有半圆部(60),其与所述第I滑块(11)的所述连接杆(51)接触, 其中,在分离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时,按压所述按钮(58)能够使所述弹性体(55)变形,从而带动所述内部连接体(54)脱离所述第2滑块(12)的所述内部卡止槽(46),所述半圆部¢0)将所述连接杆(51)顶起,使所述连接钩(52)脱离所述第2滑块(12)的所述定位销卡止槽(4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31)由弹性部件(32)连接于所述伞杆(3)内部的定位孔(33)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滑块(12)具有连接槽(43),其形成于所述定位销卡止槽(40)的位置,从所述第2滑块(12)的外表面(122)向内表面(121)切入形成槽状,在所述第2滑块(12)的上下端面具有开口部, 其中,在所述第I滑块(11)与所述第2滑块(12)连接时,所述连接槽(43)收纳所述连接杆(51)的、伸出到所述第I滑块(11)上端面外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滑块(12)的连接槽(43)内部具有 定位销压入面(41a),其形成于所述第2滑块(12)上端面与所述定位销卡止槽(40)之间,在所述第2滑块(12)向伞杆(3)上方移动时,所述定位销压入面(41a)将所述定位销(31)压入所述伞杆(3)内部;以及 卡止凸台(42),其形成于所述定位销卡止槽(40)与第2滑块(12)下端面之间, 其中,在所述定位销(31)弹起后,所述卡止凸台(42)与所述定位销压入面(41a)卡合所述定位销(31)来限制所述第2滑块(12)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压入面(41a)为沿所述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凸台(42)具有沿所述伞杆(3)上下方向的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布(7)设置于所述长骨(4)和所述撑骨(5)的下方,且其外周边缘固定于所述长骨(4)的所述另一端,内周边缘固定于所述第I滑块(11)。
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帽(2)形成有多个收纳槽(81),其能够在所述长骨(4)收拢时,将所述长骨(4)固定于所述伞帽(2)。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骨(4)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伞布连接槽(82),其内部安装有与伞布(7)连接的弹性部件(83)。
1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3)底端连接有伞手柄(600), 其中,所述伞手柄(600)具有夹持机构(72), 所述夹持机构(72)包括 夹持部件(91a,91b),其能够打开和闭合;以及 固定部件(92),其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夹持部件(91a), 其中,在所述夹持机构(72)打开时,所述夹持部件(91a,91b)打开,所述固定部件(92)的可活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夹持部件(91b)接触,从而推压所述夹持部件(91b)。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72)具有连接销(77),其将所述夹持部件(91a,91b)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伞手柄(60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手柄(600)具有滑槽(78),其沿轴方向形成于所述伞手柄¢00)的外表面, 所述连接销(77)卡合于所述滑槽(78)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78)滑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7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件(93)。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伞装置(I),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手柄(600)具有开关部件(79),其设置于所述伞手柄(600)的外表面,并能够打开所述夹持机构(7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向开合的伞装置(1),包括顶端连接伞帽(2)的伞杆(3)、自由滑动地安装于伞杆(3)的第1滑块(11)、自由滑动地安装于伞杆(3)的、第1滑块(11)与伞帽(2)之间,并与第1滑块(11)连接的第2滑块(12)、伞装置(1)撑开时形成伞装置(1)的伞面的伞布(7)、一端连接上述第2滑块(12),且在伞装置(1)撑开时作为支撑上述伞布(7)的框架的长骨(4)以及一端连接上述第1滑块(11),另一端连接上述长骨(4)以带动上述长骨(4)活动的撑骨(5)。该伞装置(1)能够逆向撑开及闭合。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2396643SQ2011205503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田中哲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世普劳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