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35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头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不使帽体壳的强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换气的头盔。头盔具备帽体壳(3)和沿帽体壳(3)的内面配置的冲击吸收构件(4),帽体壳(3)具有左右一对护脸部(9),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安装着侧部包边构件(22);在该头盔中: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侧设置向上方切成的切口凹部(50),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形成为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山形;在侧部包边构件(22)上,形成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成山形且上下变宽了的大宽度部(52),在此大宽度部(52)上设有空气取出孔(55)。
【专利说明】JHL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乘坐摩托车时等佩戴的头盔。
【背景技术】
[0002]乘坐摩托车时等佩戴的头盔,具备帽体壳和沿帽体壳的内面配置的冲击吸收构件,帽体壳具有左右一对护脸部,在左右护脸部的下端缘安装着侧部包边构件。
[0003]在此种以前的头盔中,在帽体壳的左右护脸部设置空气取出孔,使得从此空气取出孔取出头盔内的空气,对头盔内进行换气(例如,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7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因此,以往,当对帽体壳施力时,存在从空气取出孔的部分在帽体壳发生裂纹等,使帽体壳的强度下降的问题。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能够在不使帽体壳的强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换气的头盔。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1]本发明的用于课题解决的的具体技术手段如下。
[0012]解决此技术性课题的本发明的技术的手段是一种头盔,该头盔具备帽体壳3和沿帽体壳3的内面配置的冲击吸收构件4,帽体壳3具有左右一对护脸部9,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安装着侧部包边构件22 ;在该头盔中:
[0013]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侧设置向上方切成的切口凹部50,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形成为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山形;
[0014]在侧部包边构件22上,形成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成山形且上下变宽了的大宽度部52,在此大宽度部52上设有空气取出孔55。
[0015]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侧部包边构件22,具有与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嵌合的截面为U字状的侧部嵌合部29和从侧部嵌合部29的下端突出的侧部折曲缘部30,侧部嵌合部29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以沿护脸部9的下端缘9a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方式弯曲成山形,侧部折曲缘部30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被做成从侧部嵌合部29大幅度地往下方突出的大宽度折曲缘部30a,在此大宽度折曲缘部30a上形成上述空气取出孔55。
[0016]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外表面上,形成外气引导面57,该外气引导面57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后开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或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前开口缘向前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内方的方式倾斜。
[0017]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上述空气取出孔55,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上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多个,上述外气引导面57分别配置在前后相邻的空气取出孔55之间,以随着从前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后侧开口缘向后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前侧开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
[0018]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上述帽体壳3具有从左右护脸部9的下侧向前方突出地从颚部到口进行覆盖的护颚部10,在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形成使呼气向上述空气取出孔55往后方流出的空气通路44。
[0019]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设置与上述空气通路44的前部连通的口连通孔46。
[0020]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端侦牝比与切口凹部50对应的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向下方突出,延伸至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侧,上述空气通路44的后部下侧位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侧并与侧部包边构件22的空气取出孔55连通。
[0021]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外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向左右方向内方陷入的通路形成槽,从而使上述空气通路44被形成在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
[0022]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形成从其内面向空气通路44连通的内气连通孔47。
[0023]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置左右一对脸垫36,在该各脸垫36上以内外贯通状形成与上述内气连通孔47连通的垫连通孔58。
[0024]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置左右一对脸垫36,在左右脸垫36上设置从脸垫36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侧向上方折回的插入卡定片41,通过使插入卡定片41穿过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插入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从而使脸垫36被保持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
[0025]在上述插入卡定片41的与空气取出孔55对应的部分设置空气孔59,在插入卡定片41上以覆盖空气孔59的方式添设网眼片60。
[0026]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左右脸垫36的前端彼此在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相互地向左右离开,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设置与上述空气通路44的前部连通的口连通孔46,此口连通孔46被配置在左右脸垫36的前端间。
[0027]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左右一对颚带65分别连结固定在左右护脸部9的内面侧,穿过上述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向下方突出,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被配置在与颚带65对应的位置。
[0028]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有左右一对脸垫36,比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端侧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及脸垫36的下部向上方凹入,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方,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与脸垫36的下部之间形成空隙通路68,上述空气通路44的下部侧与空隙通路68连通。
[0029]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性手段在于:在脸垫36的下部以内外贯通状形成与空隙通路68连通的垫连通孔58。
[0030]发明的效果
[0031]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侧部包边构件上设有空气取出孔,所以,不需要在帽体壳的护脸部设置空气取出孔,能够防止从空气取出孔的部分在帽体壳上发生裂纹,维持帽体壳的强度高。
[0032]而且,空气取出孔设在与切口凹部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侧部包边构件的大宽度部上,能够将空气取出孔相对于帽体壳配置在更高的位置,例如能在比连结帽体壳的前部下端与后部下端的线段高的位置配置空气取出孔。因此,能够由沿帽体壳的外侧方从前向后流动的风从空气取出孔向外部有效地吸引头盔内的空气,能够从设在侧部包边构件的大宽度部上的空气取出孔向外部取出头盔内的空气,对头盔内充分地换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头盔的侧视图。
[0034]图2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头盔的立体图。
[0035]图3是该图1的A-A线剖视图。
[0036]图4是该图3的B-B线剖视图。
[0037]图5是该头盔的包边构件的侧视图。
[0038]图6是该图5的C-C线剖视图。
[0039]图7是该头盔的脸垫的立体图。
[0040]图8是该头盔的脸垫的另一立体图。
[0041]图9是该头盔佩戴者正驾驶摩托车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2]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头盔的下部的背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根据【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4]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在图1?图4中,头盔I是全盔式的摩托车用的头盔,具备半球状的帽体壳3和沿帽体壳3的内面配置的冲击吸收构件4。
[0045]帽体壳3,由纤维强化树脂、硬质树脂或金属等形成,具有头顶保护部7、后脑勺保护部8、左右一对护脸部9,和护颚部10,护颚部10从左右护脸部9的下侧向前方突出,对从头盔佩戴者的颚部到口进行覆盖。
[0046]在帽体壳3上,在其下端如图2所示那样形成用于戴上头盔I的佩戴用开口 13。另外,佩戴用开口 13的开口缘,由后脑勺保护部8的下端缘8a、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和护颚部10的下端缘IOa构成。
[0047]在头顶保护部7与护颚部10之间,在左右护脸部9的前端部间形成前面开口窗
14。前面开口窗14由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板15开闭自如地覆盖。
[0048]冲击吸收构件4由泡沫聚苯乙烯等泡沫树脂形成,具有与帽体壳3的头顶保护部7对应的图示省略的头顶保护体、与后脑勺保护部8对应的图示省略的后脑勺保护体、与左右护脸部9对应的左右一对护脸体18,和与护颚部10对应的护颚体19。
[0049]另外,冲击吸收构件4的头顶保护体、后脑勺保护体、左右护脸体18,和护颚体19,它们可整体形成为一体,它们也可部分地形成为一体,也可分别个别地形成。另外,也可例如将护颚体19分割成左右一对护颚体侧部和护颚体前部这样3部分。
[0050]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安装着左右一对侧部包边构件22,在护颚部10的下端缘IOa安装着如部包边构件23,在后脑勺保护部8的下端缘8a安装着后部包边构件24。这些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前部包边构件23及后部包边构件24,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软质合成树脂形成。
[0051]如在图5中也表示的那样,前部包边构件23具有与护颚部10的下端缘IOa嵌合的截面为U字状的前嵌合部26和从前嵌合部26的下端向后侧折曲的前折曲缘部27,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具有与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嵌合的截面为U字状的侧部嵌合部29和从侧部嵌合部29的下端突出的侧部折曲缘部30。
[0052]前部包边构件23与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 —体地形成,前嵌合部26的左右后端侧以相对于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的侧部嵌合部29分别向前后连续的方式形成,前折曲缘部27的左右后端侧以相对于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的侧部折曲缘部30分别向前后连续的方式形成。
[0053]后部包边构件24,具有与后脑勺保护部8的下端缘嵌合的截面为U字状的后嵌合部32和从后嵌合部32的下端向前侧折曲的后折曲缘部33,与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另成一体地形成。
[0054]在图2?图4中,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护颚体19及护脸体18)的内侧设有左右一对脸垫36。左右脸垫36,具备板状的保形体37和安装在保形体37的内面上的缓冲体38,缓冲体38的内侧由布等被覆体39被覆,被覆体39的外周部等被缝在保形体37的外周部等,由被覆体39和保形体37包围缓冲体38。
[0055]如图7及图8也表示的那样,在脸垫36上形成后述的颚带65插通的穿带孔40。左右脸垫36的前端彼此在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相互地左右离开。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脸体18)上也与穿带孔40对应地形成有穿带孔。
[0056]在左右脸垫36上,分别设置从脸垫36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侧向上方折回了的插入卡定片41,通过使插入卡定片41穿过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插入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左右脸垫36被保持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
[0057]在图1、图3及图4中,在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设有左右一对空气通路44。此左右空气通路44是使呼气从护颚部10的前部侧向护脸部9的后部往后方流出的通路,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颚体19及护脸体18)的外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向左右方向内方陷入的通路形成槽,从而把此左右空气通路44形成在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颚体19及护脸体18)之间,各空气通路44在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从护颚部10的前部形成到护脸部9的后部。
[0058]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颚体19的前部)上,设有左右一对口连通孔46。各口连通孔46以内外贯通状形成在护颚体19的前部,分别与左右空气通路44的前部连通。左右口连通孔46,被配置在左右脸垫36的前端间的前侧,呼气通过口连通孔46向空气通路44的前部被送出。
[0059]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颚体19及护脸体18)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在图例中,相对于左右空气通路44各形成3个)从其内面与空气通路44的前后中途部连通的内气连通孔47。
[0060]在图1及图2中,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侧设置向上方切成的切口凹部50,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形成为从前后两侧朝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了的山形。
[0061]如图5也表示的那样,在侧部包边构件22上,形成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成为山形、上下宽度变宽了的大宽度部52。
[0062]在侧部嵌合部29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以沿与切口凹部50对应的护脸部9的下端缘9a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方式弯曲成山形。
[0063]侧部折曲缘部30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被做成从侧部嵌合部29大幅度地向下方突出的大宽度折曲缘部30a,此大宽度折曲缘部30a —面从侧部嵌合部29向左右方向的内方侧倾斜一面向下方突出。
[0064]侧部折曲缘部30的相比大宽度部52处于前侧的部分随着往前方去而从侧部嵌合部29往左右方向的内方侧逐渐加大程度地折曲,相对于前部包边构件23的前折曲缘部27的后部向前后连续。侧部折曲缘部30的相比大宽度部52处于后侧的部分也随着向后方去而从侧部嵌合部29往左右方向的内方侧逐渐加大程度地折曲。
[0065]在图1?图6中,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设有空气取出孔55。此空气取出孔55,在侧部折曲缘部30的大宽度折曲缘部30a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在图例中相对于左右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各4个)。
[0066]多个空气取出孔55,在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大宽度部52,配置在比连结帽体壳3的前部下端与后部下端的线段高的位置。
[0067]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折曲缘部30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外气引导面57。此外气引导面57处于空气取出孔55的后侧或前侧,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后开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或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前开口缘向前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内方的方式倾斜。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外气引导面57分别配置在与大宽度折曲缘部30a的前后相邻的空气取出孔55之间,以随着从前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后侧开口缘向后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前侧开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
[0069]如图3所示,在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脸体18)的下端侧未设置与切口凹部50对应的凹部,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脸体18)的下端侧比与切口凹部50对应的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往下方突出,延伸至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侧。上述空气通路44的后部下侧位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侦牝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多个空气取出孔55连通。
[0070]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述脸垫36上以内外贯通状形成与各内气连通孔47连通的多个垫连通孔58。此各垫连通孔58将被覆体39留下地跨在保形体37和缓冲体38上在左右方向形成。
[0071]在图3、图4、图7及图8中,在上述插入卡定片41的与空气取出孔55对应的部分设置空气孔59,在插入卡定片41的外面以覆盖空气孔59的方式添设网眼片60。
[0072]另外,空气孔59可相对于空气取出孔55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一致地配置,也可在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偏移一些地配置。
[0073]在被覆体39的下端部设置比保形体37向左右外方延长突出了的被覆体延长部61,被覆体延长部61的突出端部缝在插入卡定片41的下部外面。另外,在插入卡定片41的下端部与保形体37的下端部之间设置由布等形成了的连结片体63,此连结片体6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缝在保形体37的下端部外面上。连结片体6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与上述被覆体延长部61相互地重合,连结片体6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被覆体延长部61的突出端部及网眼片60的下部一起缝在插入卡定片41的下部外面,连结片体63和被覆体延长部61相对于脸垫36的下端部折曲自如地连结插入卡定片41。
[0074]如图1及图2所示,左右一对颚带65分别连结固定在左右护脸部9的内面侧,插通在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颚体19)的穿带孔及脸垫36的穿带孔40中,并且,穿过侧部包边构件22及脸垫36的左右内侧向下方突出。上述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被配置在与颚带65对应的位置。
[0075]根据上述第I实施方式,如头盔佩戴者乘坐在摩托车上行驶,则如图9所示,风从前向后流过帽体壳3的外侧。通过如图6所示那样由多个外气引导面57以向外侧方屈曲的方式对此风进行引导,使多个空气取出孔55的外侧方成为负压,能够从多个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吸引头盔I内的空气。因此,由在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空气取出孔55能够有效地向外部吸引帽体壳3内的空气,能够从多个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t二取出头盔I内的空气,使头盔I内充分地换气。
[0076]因此,不需要在帽体壳3的护脸部9设置空气取出孔,能够防止从空气取出孔的部分在帽体壳3上发生裂纹,能够维持帽体壳3的强度高。
[0077]而且,空气取出孔55设在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了的大宽度部52上,能够相对于帽体壳3在更高的位置配置空气取出孔55,例如在比连结帽体壳3的前部下端与后部下端的线段高的位置配置空气取出孔55,所以,能够由沿帽体壳3的外侧方从前向后流动的风,从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有效而且顺利地吸引头盔I内的空气。
[0078]另外,如图4所示,头盔佩戴者的呼气从左右脸垫36的前端间通过口连通孔46向空气通路44的前部送出,其后被送往空气通路44的后方,从多个空气取出孔55向头盔的外侧方排出。
[0079]此时,空气通路44的后部下侧由于位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侦牝与侧部包边构件22的空气取出孔55连通,所以,因为从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吸引上述头盔I内的空气的吸引力,进入了空气通路44的呼气也被向空气取出孔55吸引,所以,呼气顺利地向后方流过空气通路44,从空气通路44的后部下侧向空气取出孔55送出,从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顺利地排出。
[0080]另外,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形成从其内面向空气通路44连通的内气连通孔47,在脸垫36上形成与内气连通孔47连通的垫连通孔58,所以,通过垫连通孔58及内气连通孔47向空气通路44送出处于冲击吸收构件4及脸垫36的内侧的内气,不仅呼气,而且处于冲击吸收构件4及脸垫36的内侧的内气也能够通过空气通路44,从空气取出孔55顺利地向外部送出,能够更确实地对头盔I内进行换气。[0081]另外,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外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向左右方向内方陷入的通路形成槽,上述空气通路44形成在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所以,通过在冲击吸收构件4设置通路形成槽,能够在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简单地形成空气通路44。
[0082]另外,在左右脸垫36上,设置从脸垫36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侧向上方折回了的插入卡定片41,通过把插入卡定片41穿过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插入到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从而使脸垫36被保持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所以,由插入卡定片41,能够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简单而且确实地保持左右一对脸垫36。
[0083]而且,在上述插入卡定片41的与空气取出孔55对应的部分设置空气孔59,在插入卡定片41上以覆盖空气孔59的方式添设网眼片60,所以,能够防止由插入卡定片41封闭空气取出孔55而变得不能从这里向外部取出头盔I内的空气。
[0084]另外,左右一对颚带65分别与左右护脸部9的内面侧连结固定,穿过上述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向下方突出,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被配置在与颚带65对应的位置,所以,当从佩戴用开口 13戴头盔I时,通过相互地向左右方向外方拉左右颚带65,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与脸垫36及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部一起向左右方向外方以裙状大大扩张,因此,能够从佩戴用开口 13轻松地将头插入头盔内,能够容易地戴上头盔I。
[0085]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 (护脸体18)以其下端缘形成为与对应于切口凹部50的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大致同一高度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形成得短,比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及脸垫36的下部向上方凹,在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方,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与脸垫36的下部之间,形成由侧部包边构件22、脸垫36,和连结片体63围成的空隙通路68。而且,空气通路44的下部侧与空隙通路68连通,在脸垫36的下部以与空隙通路68连通的方式以内外贯通状形成垫连通孔58。此垫连通孔58在左右脸垫36上形成I个或前后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其它的点是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场合同样的构成。另外,在此实施方式的场合,第I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气连通孔47可以被省略,也可设置。
[0086]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通过与第I实施方式的场合同样地由多个外气引导面57以向外侧方屈曲的方式对沿帽体壳3的外侧方从前向后流动的风进行引导,能够由在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空气取出孔55有效地向外部吸引帽体壳3内的空气,能够从多个空气取出孔55向外部取出头盔I内的空气,对头盔I内充分地换气。
[0087]而且,头盔佩戴者的呼气从左右脸垫36的前端间通过口连通孔46向空气通路44的前部送出,其后被送往空气通路44的后方,进入空隙通路68,从空隙通路68通过多个空气取出孔55向头盔I的外侧方排出。
[0088]另外,处于脸垫36的内侧的内气通过垫连通孔58向空隙通路68送出,不仅呼气,而且处于脸垫36的内侧的内气也能够通过空隙通路68从空气取出孔55顺利地向外部送出。
[008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头盔I虽然是具有护颚部10的全盔式的头盔,但头盔I不限于全盔式的头盔,也可以是没有护颚部10的3/4盔式的头盔。[009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设置4个空气取出孔55,但设置空气取出孔55的个数不限于此,也可设置I?3个或5个以上。
[009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外表面在前后方向形成通路形成槽,使呼气向空气取出孔55往后方流出的空气通路44形成在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但作为其替代结构,也可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中在前后方向形成通路形成孔,在作为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内形成使呼气向空气取出孔55往后方流出的空气通路44。另外,也可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外表面在前后方向形成向左右方向内方陷入的通路形成槽,在作为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与脸垫36之间形成使呼气向空气取出孔55往后方流出的空气通路44。
[009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设有左右一对口连通孔46,但作为其替代结构,也可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设置I个口连通孔46,使此口连通孔46与左右空气通路44的前部连通。
[0093]附图标记说明:
[0094]I 头盔
[0095]3 帽体壳
[0096]4 冲击吸收构件
[0097]7 头顶保护部
[0098]8 后脑勺保护部
[0099]8a 下端缘
[0100]9 护脸部
[0101]9a 下端缘
[0102]10 护颚部
[0103]IOa下端缘
[0104]13 佩戴用开口
[0105]14 前面开口窗
[0106]15 防护板
[0107]22 侧部包边构件
[0108]23 前部包边构件
[0109]24 后部包边构件
[0110]26 前嵌合部
[0111]27 前折曲缘部
[0112]29 侧部嵌合部
[0113]30 侧部折曲缘部
[0114]30a大宽度折曲缘部
[0115]32 后嵌合部
[0116]33 后折曲缘部[0117]36脸垫
[0118]41插入卡定片
[0119]44空气通路
[0120]46口连通孔
[0121]47内气连通孔
[0122]50切口凹部
[0123]52大宽度部
[0124]55空气取出孔
[0125]57外气引导面
[0126]58垫连通孔
[0127]59空气孔
[0128]60网眼片
[0129]65颚带
[0130]68空隙通路`
【权利要求】
1.一种头盔,具备帽体壳(3)和沿帽体壳(3)的内面配置的冲击吸收构件(4),帽体壳(3)具有左右一对护脸部(9),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安装着侧部包边构件(22); 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侧设置向上方切成的切口凹部(50),左右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形成为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山形; 在侧部包边构件(22)上形成与切口凹部(50)对应地向上方隆起成山形且上下变宽了的大宽度部(52),在此大宽度部(52)上设有空气取出孔(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侧部包边构件(22),具有与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嵌合的截面为U字状的侧部嵌合部(29)和从侧部嵌合部(29)的下端突出的侧部折曲缘部(30),侧部嵌合部(29)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以沿护脸部(9)的下端缘(9a)从前后两侧朝着前后中央往上方倾斜的方式弯曲成山形,侧部折曲缘部(30)的与大宽度部(52)对应的部分,被做成从侧部嵌合部(29)大幅度地往下方突出的大宽度折曲缘部(30a),在此大宽度折曲缘部(30a)上形成上述空气取出孔(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外表面上形成外气引导面(57),该外气引导面(57)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后开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或以随着从空气取出孔(55)的前开口缘向前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内方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取出孔(55),在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上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多个,上述外气引导面(57)分别配置在前后相邻的空气取出孔(55)之间,以随着从前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后侧开口缘向后侧的空气取出孔(55)的前侧开 口缘往后方去而逐渐迎向左右外方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上述帽体壳(3)具有从左右护脸部(9)的下侧向前方突出地从颚部到口进行覆盖的护颚部(10),在护颚部(10)及护脸部(9)的内侧形成使呼气向上述空气取出孔(55)往后方流出的空气通路(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 )上,设置与上述空气通路(44 )的前部连通的口连通孔(46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端侧,比与切口凹部(50)对应的护脸部(9)的下端缘(9a)向下方突出,延伸至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侧,上述空气通路(44)的后部下侧位于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的左右内侧并与侧部包边构件(22)的空气取出孔(5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外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向左右方向内方陷入的通路形成槽,从而使上述空气通路(44)被形成在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与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形成从其内面与空气通路(44)连通的内气连通孔(47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置左右一对脸垫(36),在该各脸垫(36)上以内外贯通状形成与上述内气连通孔(47 )连通的垫连通孔(58 )。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置左右一对脸垫(36 ),在左右脸垫(36 )上设置从脸垫(36 )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侧向上方折回的插入卡定片(41),通过使插入卡定片(41)穿过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插入护颚部(10)和护脸部(9)跟与它们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之间,从而使脸垫(36)被保持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 在上述插入卡定片(41)的与空气取出孔(55)对应的部分设置空气孔(59),在插入卡定片(41)上以覆盖空气孔(59)的方式添设网眼片(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左右脸垫(36)的前端彼此在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方相互地向左右离开,在位于头盔佩戴者的口的前侧的冲击吸收构件(4)上设置与上述空气通路(44)的前部连通的口连通孔(46),此口连通孔(46)被配置在左右脸垫(36)的前端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对颚带(65)分别连结固定在左右护脸部(9)的内面侧,并穿过上述侧部包边构件(22)的左右内侧向下方突出,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被配置在与颚带(65)对应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护颚部(10)及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内侧设有左右一对脸垫(36),与护脸部(9)对应的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端侧比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及脸垫(36)的下部向上方凹入,在冲击吸收构件(4)的下方,且侧部包边构件(22)的大宽度部(52)与脸垫(36)的下部之间形成空隙通路(68 ),上述空气通路(44)的下部侧与空隙通路(68 )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脸垫(36)的下部以内外贯通状形成与空隙通路(68)连通的垫连通孔(58)。
【文档编号】A42B3/28GK103796539SQ20118007334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村上猛 申请人:Ogk Kabuto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