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链带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36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拉链用链带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拉链用链带,该拉链用链带(100、200、300)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101、201、301)及带主体部(102、202、302),其中,带主体部(102、202、302)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107、207、307)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纬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本发明的链带具有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网状构造。
【专利说明】拉链用链带及拉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链带。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该链带的拉链。
【背景技术】
[0002]除了服装、箱包、鞋类及百货用品这样的日用品之外,在帐篷等工业用品中,拉链大多被用作开闭工具。一般来讲,拉链主要由一对长条带、沿着各带的一侧缘缝合的作为拉链的啮合部分的许多个链齿、以及通过使链齿啮合及分离来控制拉链的打开或合上的拉头这三个部分构成。
[0003]作为拉链用的带,大多使用通过编织经纱和纬纱而得到的机织物制带。图7表示拉链用的机织物制带的基本构造。该图7是日本实公平5 - 42731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第I图,图中所示的带由利用经纱2和纬纱3编织成的链齿安装部A及带主体部B构成。链齿安装部A是安装链齿的部分,带主体部B缝合于物品的主体部分。利用安装线5将链齿I安装在链齿安装部A。此外,带主体部B的端部能够设置防脱散用的织边线8。
[0004]在专利文献I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利用稀疏的组织构成带主体部也不会产生褶皱或错位、而且能够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对象的廉价的链带。而且,为了达到该目的,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如下内容:链齿安装部A做成密实地编织成的组织部,带主体部B的经纱或者纬纱中的至少任一者使用将复丝作为芯材且其表面涂敷了合成树脂的纱线,并使各纱线的交叉部熔接而形成稀疏的网状的组织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 - 42731号公报
[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最近的运动服装等领域中,为了防止穿着时内部闷热,大多要求透气性,拉链也需要满足该要求。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链带中,由于带主体部成为网状的稀疏的组织,因此被认为透气性比较高,但由于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涂敷了合成树脂,并且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因此存在链带变得过硬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来的,其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网状构造来确保透气性、并且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拉链用链带。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链带的拉链。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带主体部的编织组织上下功夫改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创作了由以下内容确定出来的发明。
[0013]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是一种拉链用链带,其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及带主体部,其中,带主体部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其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
[0014]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一技术方案中,网状部的各开口的面积为0.36mm2?6mm2。
[0015]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将其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大于各组的纬纱的的合计粗细。
[0016]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由3根?5根经纱,各组纬纱由3根?5根纬纱构成。
[0017]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
[0018]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构成各组经纱的最外侧的经纱和构成各组纬纱的最外侧的纬纱从由I / 1、1 / 2及2 / I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从由3/3及4/4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
[0019]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带主体部被分为接近链齿安装部的第I部和远离链齿安装部的第2部,第I部是上述网状部,第2部具有编织密度比上述网状部的编织密度高的编织组织。
[0020]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第I部的经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
[0021]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纬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
[0022]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部的经纱和纬纱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两种纱线的捻系数为每I分特2.0T / M以上。
[0023]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网状部的上述开口是在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状。
[0024]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在各组经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而且在各组纬纱中,最外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
[0025]在本发明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在链带的上端及下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在网状部的整个横向方向上以夹着链带的正反面的方式粘贴有加强膜。
[0026]本发明在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包括本发明的上述链带的拉链。
[0027]发明的效果
[0028]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网状构造来确保透气性、并且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拉链用链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0030]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
[003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
[0032]图4是从截面看到的安装有链齿的一对链带的示意图。
[0033]图5表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链带的拉链的一例子。
[0034]图6表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链带的拉链的另一例子。
[0035]图7是表示日本实公平5 - 42731号公报(专利文献I)的第I图所记载的拉链用机织物制带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1.链带
[0037]在本发明中,将包括链齿安装部及带主体部的拉链用的机织物制链带作为对象。链齿安装部是安装链齿的部分,带主体部是缝合于物品的主体部分的部分。此外,链带也能够在带主体部的侧缘部还包括用于设置防脱散用的织边线的织边(日文:耳部)。也能够在链齿安装部沿着链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注射链齿或金属链齿时所使用的芯线部。
[0038]在本发明的链带中,带主体部包括网状部。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的网状构造。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骨架起到对链带赋与强度的作用,开口起到提高透气性的作用。而且,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该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日文:交错密度)。换言之,与各组经纱中的处于比处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靠内侧的位置的经纱相比,各组经纱中的处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密度相对较高,同样,与各组纬纱中的处于比处于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靠内侧的位置的纬纱相比,各组纬纱中的处于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与经纱的交织密度相对较高。
[0039]各组经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纬纱是指区划各开口的经纱和纬纱,由于这些纱线的交织密度较高,因此能够保持开口的形状而防止错位。此外,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通过使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较低,在经纱和纬纱上作用有使他们向各组的内侧靠近的力,因此更加不易产生错位。相反,在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较高或者,使他们的交织密度与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相同时,经纱和纬纱易于向各组的外侧方向移动,因此易于产生错位。
[0040]在此,在对象是经纱的情况下,交织密度是指经纱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走线而以恒定次数横穿纬纱的期间里通过位于纬纱之上或之下而与纬纱交织的次数,在对象是纬纱的情况下,交织密度是指纬纱在链带的宽度方向上走线而以恒定次数横穿经纱的期间里通过位于经纱之上或之下而与经纱交织的次数。可以说交织次数越多该交织密度越高。例如,与经纱上浮到I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I根纬纱之下的I / I (经纱/纬纱)组织相比,经纱上浮到两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两根纬纱之下的2/2组织的交织密度相对较小。
[0041]在本发明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分别由3根以上的纱线构成。其原因在于,利用编织组织形成抑制了错位(经纱和/或纬纱在链带的宽度方向或链带的长度方向上错位)的网状构造、确保强度。但是,若构成各组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过多,反而易于产生错位,或者易于使开口面积占链带的比例变小而使透气性受到损害,因此,优选是各组经纱由3根?5根经纱构成,各组纬纱由3根?5根纬纱构成。
[0042]因而,在本发明的链带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构成各组经纱最外侧的经纱和各组纬纱的最外侧的纬纱从由I / 1、1 / 2及2 / I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从由3/3及4/4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
[0043]在此,经纱为I / I的编织组织是指经纱上浮到I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I根纬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经纱为I / 2的编织组织是指经纱上浮到I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两根纬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经纱为2 / I的编织组织是指经纱上浮到两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I根纬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经纱为3/3的编织组织是指经纱上浮到3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3根纬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经纱为4 / 4的编织组织是指经纱上浮到4根纬纱之上接着下沉到4根纬纱之下的编织组织。同样,纬纱为I / I的编织组织是指纬纱上浮到I根经纱之上接着下沉到I根经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纬纱为I / 2的编织组织是指纬纱上浮到I根经纱之上接着下沉到两根经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纬纱为2 / I的编织组织是指纬纱上浮到两根经纱之上接着下沉到I根经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纬纱为3 / 3的编织组织是指纬纱上浮到3根经纱之上接着下沉到3根经纱之下的编织组织,纬纱为4/4的编织组织是指纬纱上浮到4根经纱之上接着下沉到4根经纱之下的编织组织。
[0044]此外,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及各组纬纱优选的是由纬纱形成的链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由经纱形成的链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及各组纬纱优选是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大于各组的纬纱的合计粗细。并且,优选是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在链带中,与纵向抗拉强度相比,更加重视横向抗拉强度,这样,通过这样使纬纱整体的粗细大于经纱整体的粗细、使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能够强化横向抗拉强度。因此,在本发明的链带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纟韦纱中,经纱为3根、纟韦纱为4根,或者经纱为4根、纟韦纱为5根,抑或经纱为3根、纬纱为5根。
[0045]通过改变各组经纱和纬纱组与组相互间的间隔,能够将网状部的开口调整为期望的大小。若开口的面积变大,则透气性越上升,然而链带的强度容易下降,因此,根据透气性与强度的平衡性而适当地设定他们即可,例示地讲,各开口的面积能够设为0.36mm2?6mm2,优选的是能够设为Imm2?4mm2。
[0046]由于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网状部的骨架之间的间隙成为开口,因此,开口基本上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但优选的是即使是相同的面积的情况下,使开口为在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状。其原因在于,由此纬纱的根数密度相对地升高,因此能够强化链带的横向抗拉强度。例示地讲,开口的长宽比能够为1:
1.1?1:3.0,典型能够为1:1.2?1:2.0。
[0047]在本发明的链带的一实施方式中,带主体部能够分为接近链齿安装部的第I部和远离链齿安装部的第2部,能够将第I部设为上述网状部,将第2部设为编织密度比上述网状部的编织密度高的编织组织。由此,例如能够设为对于第I部,为了确保透气性而空着而不与物品的主体部分缝合,而对于第2部,能够以较高的缝合强度缝合物品的主体部分。在此,编织密度是指链带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0048]在本发明的链带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将形成第I部的经纱做成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由于第I部是网状部,因此,从透气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充分地确保开口,在这一点上,通过使用加捻较多的经纱,能够抑制纱线变形而损坏,因此能够抑制开口堵塞。做成实施了加捻的纱线也有助于确保开口的强度、即防止错位。另一方面,第2部通过使用加捻较少的纱线,能够抑制链带变得过硬,而做出柔软的手感。
[0049]同样,在本发明的链带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纬纱做成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在织物的构造上,一般来讲纬纱是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横穿链带,因此,纬纱通常在第I部和第2部使用相同的纱线。因而,纬纱通过做成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能够在确保第I部的网状构造用的开口的同时、抑制在第2部链带变得过硬,而做出柔软的手感。
[0050]对于链齿安装部,出于与带主体部的第2部同样的考虑,也能够将链齿安装部做成编织密度比上述网状部高的编织组织。此外,链齿安装部通过使用加捻比网状部少的经纱,能够抑制链带变得过硬,而做出柔软的手感。
[0051]在确保网状部的开口的方面,优选的是形成网状部的经纱和纬纱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两种纱线的捻系数每I分特为2.0T / M (捻度/米)以上,典型讲能够设为2.0T / M?
3.0T / M。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优选的是每米纱线加捻400次以上,更优选的是每米纱线加捻500次以上,典型的是每米纱线能够加捻400次?600次左右。一根纱线既可以由单丝构成,也可以由将两根以上单丝集束成的复丝构成,甚至也可以由多根复丝构成。
[0052]形成第I部的经纱优选比形成链齿安装部及第2部的经纱细。由于第I部是网状部,因此,通过使用较细的纱线,能够获得使开口增大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通过在链齿安装部及第2部使用较粗的纱线而得到一定的带的厚度,能够获得手感较佳这样的优点。此夕卜,在链齿安装部处,通过具有一定的带的厚度,在注射成形拉链链齿时,难以发生漏熔液等。具体地讲,网状部所使用的每一根经纱的纤度优选的是设为例如84分特?560分特,更优选的是设为110分特?330分特。链齿安装部及第2部所使用的每一根经纱的纤度优选的是设为例如160分特?660分特,更优选的是设为330分特?560分特。纬纱优选的是设为与网状部的经纱同样范围的粗细。
[0053]作为本发明的链带所使用的纱线的原材料,能够使用以往一直使用的聚酯、尼龙、聚丙烯、丙烯酸等,但出于缝合性较佳、材料强度较高等的原因,优选的是聚酯。
[0054]在此,参照图1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链带(100)的编织构造。在该链带(100)中,依次排列有链齿安装部(101)、带主体部(102)及织边(103)。在链齿安装部(101)设有用于在安装注射链齿或金属链齿时提高安装强度的芯线部(104)。带主体部(102)由接近链齿的安装部(101)的网状构造的第I部(105)和远离链齿安装部(101)的编织密度较高的第2部(106)构成。
[0055]第I部(105)使用经纱和纬纱均为210分特的纱线,捻系数为2.48T / M。因而,经纱和纬纱是每米加捻约520次的纱线。此外,在第I部(105)中,由一组3根纱线的经纱和一组3根纱线的纬纱形成第I部的网状构造的骨架。在本发明中,纬纱是将两根纱线合并而作为I根纱线来对待,在图1中构成一组纬纱的6根纬纱计为3根纬纱。形成一组经纱的3根经纱中,左右两侧(各组中的最外侧的经纱)的两根经纱是I / I的编织组织,中央的I根经纱(各组中的内侧的经纱)是3 / 3的编织组织。形成一组纬纱的3根纬纱中,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各组中的最外侧的纬纱)是I / I的编织组织,中央的I根纬纱(各组中的内侧的纬纱)是3 / 3的编织组织。而且,开口 107形成在相邻的两组经纱(A组、B组)和相邻的两组纬纱(C组、D组)之间。在此,与开口 107接邻的经纱是A组及B组各自的最外侧的经纱,与开口 107接邻的纬纱是C组及D组各自的最外侧的纬纱。在各组经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例如,在各组经纱中,在内侧的经纱通过最外侧的纬纱的正面侧的情况下,最外侧的经纱通过最外侧的纬纱的背面侧。这一点对于纬纱来说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各组纬纱中,最外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纱线的根数或组织存在差异,但是也可以说成是相同的。对于经纱和纬纱,通过做成这样的构造,能够提高防止错位的效果。第I部的各开口(107)是在横向方向上长度为2mm、在纵向方向上长度为1.2mm的大小的长方形。
[0056]链齿安装部(101)及第2部(106)是由经纱为I / I及纬纱为2/2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具有固定网状部的位置的作用。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组织,此外,芯线并不限定于I根线,也可以编织两根线而得到。在链齿安装部(101)及第2部(106)中,经纱使用330分特的纱线,该纱线被实施假捻。假捻是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加捻,之后在相反方向上进行加捻的纱线,是大致未被加捻的状态。因而,链齿安装部(101)及第2部(106)的经纱比第I部(105)的经纱及纬纱的每米加捻次数少。
[0057]参照图2,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链带(200)图示了链齿安装部(201)及带主体部(202)各自的一部分。带主体部(202)由接近链齿安装部(201)的网状构造的第I部(205)和远离链齿安装部(201)的编织密度较高的第2部(206)构成。
[0058]第I部(205)使用经纱和纬纱均为210分特的纱线,捻系数为2.48T / M。因而,是每米加捻约520次的纱线。此外,在第I部(205)中,将4根经纱作为一组经纱并将4根纬纱作为一组纬纱,形成第I部的网状构造的骨架。像之前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纬纱是将两根纱线合并而作为I根纱线来对待,因此,在图2中构成一组纬纱的8根纬纱计入为4根纬纱。形成一组经纱的4根经纱中,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是由I / 2及2 / I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中央的两根经纱是4 / 4的编织组织。形成一组纬纱的4根纬纱中,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是由I / 2及2 / I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中央的两根纬纱是4 / 4的编织组织。第I部的各开口(207)是在横向方向上长度为1.8mm、在纵向方向上长度为Imm的大小的长方形。
[0059]链齿安装部(201)及第2部(206)是由经纱及纬纱为I / I及2 / 2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具有固定网状部的位置的作用。链齿安装部(201)及第2部(206)使用经纱为330分特的纱线,该纱线被实施假捻。
[0060]参照图3,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链带(300)图示了链齿安装部(301)及带主体部(302)各自的一部分。带主体部(302)由接近链齿安装部(301)的网状构造的第I部(305)和远离链齿安装部(301)的编织密度较高的第2部(306)构成。
[0061]第I部(305)使用经纱和纬纱均为210分特的纱线,捻系数为2.0T / M。因而,是每米加捻约420次的纱线。此外,在第I部(305)中,3根经纱为一组经纱及4根纬纱作为一组纬纱,形成第I部的网状构造的骨架。像之前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纬纱是将两根纱线合并而作为I根纱线来对待,因此,在图3中构成一组纬纱的8根纬纱计入为4根纬纱。形成一组经纱的3根经纱中,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是由I / 2及2 / I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中央的I根经纱是4/4的编织组织。形成一组纬纱的4根纬纱中,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是由I / 2及2 / I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中央的两根纬纱是3 / 3的编织组织。第I部的各开口(307)是在横向方向上长度为2mm、在纵向方向上长度为Imm的大小的长方形。
[0062]链齿安装部(301)及第2部(306)是由经纱和纬纱为I / I及2 / 2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具有固定网状部的位置的作用。链齿安装部(301)及第2部(306)使用经纱为330分特的纱线,该纱线被实施假捻。
[0063]在此,图4表示从截面看安装有链齿(401)的一对链带(402)的示意图。虚线表示缝合有链带的物品的主体部分的布料(403)。X表示整个链带的宽度。Y表示网状部的宽度。Z表示链带的从带安装部侧的缘部到网状部的终端的宽度。
[0064]在网状部(404)的宽度Y过大时,链带变得过于柔软,成为所谓的挺括性差的布料。另一方面,在宽度Y过小时,透气性变差。因此,优选的是将网状部的宽度Y设为整个链带的宽度X的10%?50%。此外,在链带的从带安装部侧的缘部到网状部的终端的宽度Z过大时,缝制范围减少,而在宽度Z过小时,透气性恶化。因此,优选的是宽度Z设为宽度X的 30% ?60%o
[0065]2.柃链
[0066]在链带的链齿安装部安装有链齿时成为拉链牙链,在使左右的牙链啮合时成为拉链链条。而且,在拉链链条上安装拉头并根据需要安装止挡件时,完成拉链。
[0067]在本发明中,链齿的种类没有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以金属制链齿及注射成型在带上的树脂制链齿为代表的独立链齿、以及以螺旋状的树脂制链齿为代表的连续链齿。
[0068]此外,拉链的种类也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应用于带有下止的闭口产品、带有分离嵌插件的开合制品、反开、对头、对尾、及环形等所有形态的拉链。
[0069]图5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链带的拉链的一例子。在图5的拉链(500)中,在本发明的具有网状部(504)的链带(501)上沿着链齿安装部(505)的芯线(509)通过注射成形安装树脂制链齿(502),拉头(506)中穿入该链齿(502)的列。在树脂制链齿(502)的列的上端设有上止(507),在树脂制链齿(502)的列的下端设有分离嵌插件(508)。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部的宽度为链带的宽度的约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链带的从带安装部侧的缘部到网状部的终端的宽度为链带的宽度的约53%。优选的是拉头(506)在链齿安装部(505)上滑动,以位于供拉头(506)滑动的部位的外侧的方式具有网状部(504)。
[0070]优选的是在链带的上端及下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在网状部的整个横向方向上以从正反侧夹着链带的方式粘贴有加强膜。由此,能够获得加强膜易于紧密结合于链带的效果,此外,由于网状部不在上端或下端暴露,因此端部的强度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端粘贴有这样的加强膜(510)。
[0071]此外,图6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链带的拉链的另一例子。在图6的拉链(600)中,在具有网状部(604)的本发明的链带(601)的链齿安装部(605)上利用缝合线(603)缝合有螺旋状链齿(602),拉头(606)中穿入该链齿(602)的列。在螺旋状链齿(602)的列的上端设有上止(607),在螺旋状链齿(602)的列的下端设有下止(608)。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部的宽度约为链带的宽度的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链带的从带安装部侧的缘部到网状部的终端的宽度约为链带的宽度的52%。优选的是拉头(606)在链齿安装部(605)上滑动,以位于供拉头(606)滑动的部位的外侧的方式具有网状部(604)。
[0072]本发明的拉链通过缝合于各种物品,能够用作物品的开闭件,例如能够适当地应用于衣服、口袋、包、鞋(例:长筒靴、皮鞋)、帐篷、床垫、车辆用座椅等要求透气性的物品的开口部。为了打开或关闭物品,包括用于进行拉链链齿的啮合和解除啮合的拉头,但在不需要打开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拉链合上之后拆下拉头。
[0073]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0074]附图标记说明
[0075]100、链带;101、链齿安装部;102、带主体部;103、织边;104、芯线部;105、带主体部的第I部;106、带主体部的第2部;107、开口 ;200、链带;201、链齿安装部;202、带主体部;205、带主体部的第I部;206、带主体部的第2部;207、开口 ;300、链带;301、链齿安装部;302、带主体部;305、带主体部的第I部;306、带主体部的第2部;307、开口 ;401、链齿;402、链带;403、布料;404、网状部;500、拉链;501、链带;502、树脂制链齿;504、网状部;505、链齿安装部;506、拉头;507、上止;508、分离嵌插件;509、芯线;510、加强膜;600、拉链;601、链带;602、螺旋状链齿;603、缝合线;604、网状部;605、链齿安装部;606、拉头;607、上止;608、下止。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用链带,该拉链用链带(100、200、300)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101、201、301)及带主体部(102、202、302),其中, 带主体部(102、202、302)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107,207,307)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网状部的各开口(107、207、307)的面积为0.36mm2~6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大于各组的纬纱的合计粗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中的各组经纱由3根~5根经纱构成,各组纬纱由3根~5根纬纱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构成各组经纱的最外侧的经纱和构成各组纬纱的最外侧的纬纱从由I / 1、1 / 2及2 / I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从由3/3及4/4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带主体部(102、202、302)被分为接近链齿安装部(101、201、301)的第I部(105、205、305)和远离链齿安装部的第2部(106、206、306),第I部(105、205、305)是上述网状部,第2部(106、206、306)具有编织密度比上述网状部的编织密度高的编织组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形成第I部的经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纬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形成网状部的经纱和纬纱中的任一种纱线或者这两种纱线的捻系数为每I分特2.0T / M 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网状部的上述开口(107、207、307)是在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在各组经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而且在各组纬纱中,最外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 在链带的上端及下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在网状部的整个横向方向上以夹着链带的正反面的方式粘贴有加强膜(510)。
14.一种拉链,其中,该拉链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
【文档编号】A44B19/34GK103781378SQ20118007336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葛山满夫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