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7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
背景技术
在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中,例如有着下述的姿势修整衣服,S卩、为了进行姿势的修整,而包括具有强束紧力的带状束紧部。此种姿势修整衣服已公开于专利文献I 6中。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第一束紧部从穿着者的腹部中央通过左右肋骨的下端部并在背后相互连结,第二束紧部从穿着者的腹部中央开始分为左侧与右侧,通过荐骨部的后方而在荐骨部的下部的后中心处相互连结。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束紧部在比肩峰稍靠后中心侧处从人体的斜方肌上部的肩峰侧的端附近部分通过肩甲骨内上角附近,且通过第七胸椎 第九胸椎中的任一胸椎附近而延伸至相反的腋侧的肋骨下部附近。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束紧部在背后中央附近处呈交叉的X字 状。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束紧部贴合在后身的上部且作为布料而衬在里面。在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束紧部与本体部一体地成型在下胸围周边部分与从肩甲骨到背后呈交叉形状的交叉区(cross zone)部。在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姿势修整衣服中,束紧部是在背后的上部侧,将在相同方向上倾斜排列的至少3根带状部以2组左右对称配置并且相互交叉而配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8-1443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9-25000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6336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24839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13833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053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此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中,在进行身体扭转这样的动作时,会给穿着者带来束缚感。这是由于束紧部难以追随穿着者的动作,从而束紧部绷紧所引起。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实现修整功能与运动追随性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本发明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包括本体部,其具有伸缩性,且以与穿着者合身的方式形成;以及束紧部,其设置在从本体部的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到达相当于腰部周边的部位的区域,且在穿着状态下发挥修整功能。束紧部以腰部周边侧具有比肩甲骨侧相对容易伸缩的性质的方式将伸缩性调整构件安装在本体部而形成。根据该构成,以腰部周边侧具有比肩甲骨侧容易伸缩的性质的方式将伸缩性调整构件安装于本体部,从而形成用于修整姿势的束紧部。因此,在穿着者进行身体扭转、弯腰这样的动作时,腰部侧的束紧部容易追随穿着者的身体的活动而移位。因此,能够同时实现修整功能与运动追随性。在背侧,下后锯肌(inferior posterior serratus muscle)从位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第九 第十二肋骨朝向斜下方以大致V字状延伸,以使该第九 第十二肋骨下降而帮助呼气。根据该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束紧部设置在本体部的背侧的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到达腰部周边的区域,且以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延伸,因而使沿着下后锯肌而向下的力发挥作用,从而可使背侧的第九 第十二肋骨下降。由此,前侧的肋骨上升,肩相对于体轴而向背侧旋转,也就是,肩打开。这样,能够以扩胸并拉伸背肌的方式进行姿势的修整。另外,优选的是作为伸缩性调整构件包括布料;束紧部以腰部侧的下边部的至少
一部分从本体部游离的方式将布料安装在本体部而形成。例如,在将整个束紧部缝接在衣服本体部时,如上述那样,有时束紧部难以追随穿着者的动作,而束紧部的缝接部分会绷紧。由此,在进行身体扭转这样的动作时,会给穿着者带来束缚感。然而,根据该构成,束紧部的下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本体部游离(例如,不进行缝接),因而可使束紧部的下边部容易追随身体扭转这样的穿着者的动作,从而束紧部的下边部不易绷紧。结果,可减轻穿着者的束缚感。优选的是作为伸缩性调整构件包括树脂材料;且束紧部通过以相对于腰部侧的下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比其他部分少的方式,将树脂材料涂布于本体部而形成。根据该构成,束紧部的腰部侧的下边部的至少一部分比其他部分容易伸展地形成,从而束紧部的下边部容易追随身体扭转这样的穿着者的动作。因此,可使束紧部的下边部不易绷紧。结果,可减轻穿着者的束缚感。此外,优选的是束紧部包括第一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延伸至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以及第二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左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延伸至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且以与第一束紧部相交或者重合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束紧部包括第一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经由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而到达腰部的左侧周边;以及第二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左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经由后中心线周边而到达腰部的右侧周边;第一束紧部与第二束紧部以在后中心线周边重合或相交的方式形成。根据本发明,可同时实现修整功能与运动追随性。


图I是从前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正视图。图2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侧束紧部的重合区域与肩甲骨及下后锯肌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5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
图6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7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8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9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0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1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2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3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 图14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5是从前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正视图。图16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7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8是忠实地表示从本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穿着状态的腋侧拍摄到的拍摄结果的图。图19是比较例的穿着状态,图19(a)是忠实地表示直立状态的图,图19(b)是忠实地表示从身体扭转状态的背侧拍摄到的拍摄结果的图。图20是本实施例的穿着状态,图20(a)是直立状态的图,图20(b)是忠实地表示从身体扭转状态的背侧拍摄到的拍摄结果的图。符号说明1、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 :姿势修整衣服;10、10A、IOB :本体部;12 :罩杯部;20 :前侧束紧部;22 :第一前侧束紧部;24 :第二前侧束紧部;26 :第三前侧束紧部;28 :重合区域;30、30A、30B、30C、30D、30E、30G、30H、30I、30J、30K :背侧束紧部;32、32A、32B、32C、32G、32H、32I :第一背侧束紧部;34、34A、34B、34C、34G、34H、34I :第二背侧束紧部;36、36A、36B、36C、36I :重合区域;40 :下摆束紧部;301、321、341、361 :下边部;30cl、32cl、34cl :后中心侧下边部;30sl、32sl、34sl :腋侧下边部;30s、32s、34s :腋边部;30u、32u、34u、36u :上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作为本发明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号。图I是从前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正视图,图2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I及2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包括本体部10、前侧束紧部20、背侧束紧部30、及下摆束紧部40。本体部10为所谓的背心(tank top)型的衣服,以与穿着者合身的方式形成。本体部10中可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例如可使用弹力网布(power net)、锻网(satin net)、经编网布(tricot net)、双向经编织物(two way tricot)、双向拉舍尔经编针织物(twoway raschel)等的布料。本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0中使用双向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本体部10具有前身与后身,通过将所述前身与后身沿着两腋侧的缝合线LI缝合而形成。在本体部10的前身,在与穿着者的乳房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着罩杯部12。而且,在本体部10的前身的肌肤侧设置着前侧束紧部20。前侧束紧部20是通过将衬布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在本体部10的后身的肌肤侧设置着背侧束紧部30。在本体部10的下摆部的肌肤侧设置着下摆束紧部40。前侧束紧部20以其束紧力比本体部10的束紧力强的方式,将衬布220、240、260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同样地,背侧束紧部30以其束紧力比本体部10强的方式,将衬布320、340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下摆束紧部40以其束紧力比本体部10的束紧力强的方式将衬布400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所述衬布中可使用难伸缩性或伸缩性的布料,例如可使用弹力网布、缎网、经编网布、双向经编织物、双向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等的布料。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束紧部20、背侧束紧部30、及下摆束紧部40中使用缎网。衬布320、34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伸缩性调整构件及布料。前侧束紧部20包括第一前侧束紧部22、第二前侧束紧部24及第三前侧束紧部26。第一前侧束紧部22从穿着者的胸部中央朝向腹部中央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一前 侧束紧部22的腹部中央侧的下端部呈大致V字状。第二前侧束紧部24配置在穿着者躯体的腋部,且相对于穿着者的体轴而左右对称地形成。第二前侧束紧部24从第一前侧束紧部22的腹部中央部分朝向左右肋骨的下部而向斜上方延伸。第三前侧束紧部26配置在穿着者躯体的下部,且相对于穿着者的体轴而左右对称地形成。第三前侧束紧部26从穿着者的腹部中央朝向左右腋侧而向斜下方向延伸。也就是,第三前侧束紧部26的上边部呈倒V字状。另外,第三前侧束紧部26形成后述的下摆束紧部40的一部分。利用所述第一 第三前侧束紧部22 26,除了可将穿着者的腹部上部到腹部下部勒紧之外,还可将腹部腋侧勒紧。而且,第一及第三前侧束紧部22、26在与穿着者的腹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大致菱形形状的重合区域28。该重合区域28包含本体部10、第一及第三前侧束紧部22、26,从而成为三片结构。利用该重合区域28,可强有力地支撑腹部中央周边的腹肌群,且可提高勒紧腹部的效果。而且,背侧束紧部30包括第一背侧束紧部32、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第一背侧束紧部32是将衬布320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第二背侧束紧部34是将衬布340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配置在穿着者躯体的上部,且相对于穿着者的体轴而左右对称地形成。第一背侧束紧部32从左侧肩甲骨的中间部朝向相反侧的右侧肋骨的下部而向斜下方延伸。另一方面,第二背侧束紧部34从右侧肩甲骨的中间部朝向相反侧的左侧肋骨的下部而向斜下方的腰部周边区域LB延伸。此处,图2、图3的符号LB表示腰部周边区域。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重合区域36。该重合区域36包含本体部10、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从而成为三片结构。因此,使比其他部分大的束紧力作用于穿着者的背后中央部分。而且,在重合区域36以外的部分,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并未重合,因而相比于背后中央部分,可减小发挥作用的束紧力。因此,在穿着状态下可使较大的束紧力作用于背后中央部,并且可降低作用于左右腋侧部分的束紧力。
另外,重 合区域36形成大致菱形形状,如图3所示,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A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B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上边部32u、腋边部32s及腋侧下边部32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下边部32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同样地,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上边部34u、腋边部34s、及腋侧下边部34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下边部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由此,腰部周边侧(也就是,接近腰部周边的一侧)的下边部321、341侧容易追随穿着者的身体的活动而移位。也就是,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重合区域36的上边部36u缝接在本体部10上,下边部361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结果,相比于上边部36u,重合区域36的下边部361处的束紧力较难发挥作用。此处,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中由上边部32u、上边部34u、腋边部34s所包围的区域P,及由上边部32u、上边部34u、腋边部32s所包围的区域Q以覆盖左右肩甲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区域P、Q的上端34t、32t分别相对于本体部10游离。因此,区域P、Q可减小作用的束紧力。由此,可防止肩甲骨的动作被抑制。另外,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中除所述区域Q、P外的区域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下摆束紧部40沿着本体部10的下摆部环绕着延伸。下摆束紧部40在后身以与穿着者臀部的圆形状相称的方式向下方大致凸状地弯曲。该情况下,姿势修整衣服I可恰好适合于穿着者臀部的圆形状,并且可防止姿势修整衣服I向上滑。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1,在本体部10的背侧,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重合区域36设置在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到达腰部周边的区域,且以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延伸,因此使沿着下后锯肌而向下的力发挥作用,从而可使背侧的第九 第十二肋骨下降。由此,前侧的肋骨上升,肩相对于体轴而向背侧旋转,也就是,肩打开。这样,能够以扩胸并拉伸背肌的方式进行姿势的修整。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1,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重合区域36中的下边部361的束紧力比上边部36u的束紧力弱,因而能够使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重合区域36的下边部361容易追随身体扭转这样的穿着者的动作,从而下边部361不易绷紧。结果,可减轻穿着者的束缚感。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1,以腰部周边侧具有比肩甲骨侧容易伸缩的性质的方式将衬布安装在本体部而形成了束紧部,因而在穿着者进行身体扭转、弯腰这样的动作时,腰部侧的束紧部容易追随穿着者的身体的活动而移位。因此,可同时实现姿势修整力与运动追随性。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如下示例进行了说明,即、不缝接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下边部321、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下边部341、重合区域36的下边部361,但例如也可将下边部361缝接在本体部10上。而且,也可缝接下边部361及与下边部361接近的下边部321、341的上侧部分,而不缝接下边部321、341的下侧部分。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1,下摆束紧部40沿着本体部10的下摆部而环绕着延伸,因而可减少本体部10的向上滑。结果,可保持背侧束紧部30的姿势修整力、及前侧束紧部20的腹部勒紧力。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姿势修整衣服I包括本体部10、前侧束紧部20、背侧束紧部30及下摆束紧部40之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仅包括背侧束紧部30的姿势修整衣服。而且,还可为包括除区域P、Q外的背侧束紧部30的修整衣服。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具有姿势修整功能的衣服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包括本体部10与背侧束紧部30的具有体型修整功能、即所谓的平滑(smoothing)效果的修整衣服。该情况下,在具有体型修整功能的衣服中,能够使束紧部不易绷紧。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实施方式而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前侧束紧部20、背侧束紧部30、及下摆束紧部40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而可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将例示背侧束紧部30的几个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图4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4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A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A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姿势修整衣服IA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背侧束紧部30A包括第一背侧束紧部32A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A。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A、34A在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向斜下方延伸这一方面与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有所不同。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A、34A也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重合区域36A。该重合区域36A也形成大致菱形形状,从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相当的位置开始以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向斜下方延伸。另外,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A、34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第一背侧束紧部32A的上边部32u、腋边部32s及腋侧下边部32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背侧束紧部32A的下边部32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同样地,第二背侧束紧部34A的上边部34u、腋边部34s及腋侧下边部34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二背侧束紧部34A的下边部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A、34A的重合区域36A的上边部36u缝接在本体部10上,下边部36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因此,即便穿着者进行身体扭转的动作,下边部361周边的背侧束紧部32A、34A也可追随穿着者的动作进行伸缩。该第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A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二变形例)图5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5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B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A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B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A。姿势修整衣服IB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A相同。背侧束紧部30B包括第一背侧束紧部32B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B。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B、34B在宽度变窄且形成大致X字形状这一方面与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A、34A有所不同。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B、34B也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重合区域36B。该第二变形例中,不仅重合区域36B,而且就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B、34B整体而言,也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由此,该第二变形例中,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B、34B整体上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第一背侧束紧部32B的上边部32u、腋边部32s及腋侧下边部32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背侧束紧部32B的下边部32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同样地,第二背侧束紧部34B的上边部34u、腋边部34s及腋侧下边部34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二背侧束紧部34B的下边部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第一背侧束紧部32B的上边部32k、第二背侧束紧部34B的上边部34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B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B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 的效果。(第三变形例)图6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6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C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二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B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C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B。姿势修整衣服IC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B相同。背侧束紧部30C包括第一背侧束紧部32C、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C。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C、34C在宽度变得更窄这一方面与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B、34B有所不同。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C、34C也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重合区域36C。该第三变形例中,不仅重合区域36C,而且就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C、34C整体而言,也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由此,该第三变形例中,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C、34C整体上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第一背侧束紧部32C的上边部32u及腋侧下边部32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背侧束紧部32C的下边部32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同样地,第二背侧束紧部34C的上边部34u及腋侧下边部34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二背侧束紧部34C的下边部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第一背侧束紧部32C的上边部32k、第二背侧束紧部34C的上边部34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C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C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四变形例)图7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7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D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A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D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A。姿势修整衣服ID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A相同。背侧束紧部30D在由I片布料形成这一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A有所不同。背侧束紧部30D以覆盖穿着者的背部中央的方式,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向下方延伸。也就是,背侧束紧部30D以整体上覆盖背部中央,由此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延伸。另夕卜,该背侧束紧部30D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背侧束紧部30D的上边部30u、腋边部30s及腋侧下边部30s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背侧束紧部30D的下边部30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四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D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五变形例) 图8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8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E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四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D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E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D。姿势修整衣服IE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D相同。背侧束紧部30E也由I片布料形成。背侧束紧部30E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形成大致菱形形状这一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D有所不同。背侧束紧部30E也从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相当的位置开始以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向斜下方延伸。另外,该背侧束紧部30E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背侧束紧部30E的上边部30u、腋边部30s及后中心侧下边部30c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背侧束紧部30E的下边部301未缝接在 本体部10上。该第五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E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六变形例)图9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9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F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五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E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F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E。姿势修整衣服IF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E相同。背侧束紧部30F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形成大致V字形状这一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E有所不同。背侧束紧部30F也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另外,该背侧束紧部30F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背侧束紧部30F的上边部30u及后中心侧下边部30c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背侧束紧部30F的下边部30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背侧束紧部30F的上边部30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F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六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F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
(第七变形例)图10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0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G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五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E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G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E。姿势修整衣服IG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E相同。姿势修整衣服IG在由第一背侧束紧部32G与第二背侧束紧部34G的2片布料形成这一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E有所不同。也就是,第一背侧束紧部32G形成背侧束紧部30E的左半部分,第二背侧束紧部34G形成背侧束紧部30E的右半部分。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G、34G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形成大致菱形形状,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以覆盖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的方式向下方延伸。另外,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G、34G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
第一背侧束紧部32G的上边部32u、腋边部32s、后中心侧下边部32cl,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G的上边部34u、腋边部34s、后中心侧下边部34c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G、34G的下边部321、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七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G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八变形例)图11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1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H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七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G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H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G。姿势修整衣服IH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G相同。背侧束紧部30H也由第一背侧束紧部32H与第二背侧束紧部34H的2片布料形成。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H、34H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形成大致V字形状这一点与背侧束紧部30G有所不同。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H、34H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另外,该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H、34H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第一背侧束紧部32H的上边部32u、后中心侧下边部32cl,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H的上边部34u、后中心侧下边部34c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H、34H的下边部321、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第一背侧束紧部32H的上边部32k、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H的上边部34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H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八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H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九变形例)图12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2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I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七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G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1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G。姿势修整衣服II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G相同。
背侧束紧部301也由第一背侧束紧部321与第二背侧束紧部341的2片布料形成。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1、341在如下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G有所不同,S卩、不仅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而且在背部中央及腰部中央形成大致V字形状。而且,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1,341在如下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G有所不同,即、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及腰部中央对应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重合区域361。该第九变形例中,不仅重合区域361,而且就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1、341整体而言,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由此,该第九变形例中,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1、34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第一背侧束紧部321的上边部32u、后中心侧下边部32cl、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1的上边部34u、后中心侧下边部34cl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1、341的下边部321、34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第一背侧束紧部321的上边部32k、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1的上边部34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I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亦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 该第九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I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十变形例)图13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3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J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九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I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J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1。姿势修整衣服IJ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I相同。背侧束紧部30J在由I片布料形成且宽度变窄这一方面与背侧束紧部301有所不同。背侧束紧部30J在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及腰部中央形成大致V字形状,从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的位置开始沿着下后锯肌的肌肉纤维而向斜下方延伸。另外,该背侧束紧部30J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束紧部。背侧束紧部30J的上边部30u及后中心侧下边部30c I缝接在本体部10上,其他部分并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就是,背侧束紧部30J的下边部301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另外,关于背侧束紧部30J的上边部30k,根据姿势修整衣服IJ的规格可缝接在本体部10上,也可不缝接在本体部10上。该第十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J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及本变形例中,表示了将前侧束紧部、背侧束紧部及下摆束紧部作为衬布而缝接在本体部上的一例,但也可将这些束紧部的衬布利用黏合剂等贴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列举了将衬布安装在本体部上而形成束紧部的示例,但也可代替将衬布安装在本体部上,而对本体部实施乳白加工(opalfinishing)(去除加工)而形成。具体来说,可考虑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束紧部的部分的伸长度比其他部分小。而且,可通过将聚酯或胺基甲酸酯等树脂涂布在本体部上而形成束紧部(树脂加工)。关于利用树脂加工来形成束紧部的情况,如果进行更具体说明则为以下所示。例如,对姿势修整衣服IA 1J、1L、1M的设置着背侧束紧部的部分涂布树脂材料。此时,使对背侧束紧部各边部中未缝接在本体部的下边部(例如,在姿势修整衣服IA的情况下,为下边部321、341)周边的树脂材料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减少。由此,使下边部周边比背侧束紧部的其他部分容易伸展。另一方面,使对重合区域(例如,在姿势修整衣服IA的情况下,为重合区域36)周边的涂布量比束紧部的其他区域多。由此,可使重合区域的伸长度比背侧束紧部的其他部分低,从而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A相同的效果。此处,列举姿势修整衣服IA为例进行了说明,关于姿势修整衣服IB 1J,也使背侧束紧部中未缝接在本体部10上的下边部周边的树脂材料的涂布量减少。此外,关于设置着重合区域的变形例,如上述般地,也可通过增加重合区域周边的树脂材料的涂布量,而获得与由衬布形成背侧束紧部的情况相同的效果。而且,本实施方式及本变形例中,也能以束紧力从上边部朝向下边部而逐渐减弱的方式,来形成背侧束紧部。因此,例如,就背侧束紧部而言,可改变经编(warp knitting)材料或圆编(circular knitting)材料的编织组织,或者可由多种布料构成,或者可在乳白加工或树脂加工中调整伸长度。以下,表示在树脂加工中调整伸长度的背侧束紧部的一例。 (第十一变形例)图14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4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K的构成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变形例不同,即、在姿势修整衣服I中包括背侧束紧部30K以代替背侧束紧部30。姿势修整衣服IK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背侧束紧部30K利用树脂加工而形成在本体部10上。背侧束紧部30K在与穿着者的背部中央对应的部分形成大致菱形形状,从与左右肩甲骨的下部相当的位置开始以覆盖下后锯肌的方式向下方延伸。就背侧束紧部30K而言,以如下方式而形成,即、从上边部30u朝向下边部301每隔规定的间隔便以区域P1、P2、P3的方式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区域中的每个区域变更树脂材料的涂布量,从上边部30u朝向下边部301依次逐渐容易伸展。由此,可减小下边侧的束紧力。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在上下方向上的8个区域P划分背侧束紧部的示例,但关于区域P的个数,也可根据姿势修整衣服的规格而以区域P的个数为2个以上的方式适当设定。该第十一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K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的效果。(第十二变形例)图15是从前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正视图,图16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5及图16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L不包括姿势修整衣服I的前侧束紧部20、下摆束紧部40,而包括将本体部10的长度缩短所得的本体部10A。姿势修整衣服IL的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相同。(第十三变形例)图17是从背面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M的里侧的背面图。图18所示的姿势修整衣服IM包括长度比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L更短的本体部IOB0其他构成与姿势修整衣服IL相同。
如第十二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L及第十三变形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M那样,在长度短的情况下,也可为仅包括背侧束紧部的形态。另外,本实施方式及本变形例中,例示了包括背心形状的本体部的衣服,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括具有前后身的罩杯部的衣服。具体来说,例如可作为连身衣(body suit)、长文胸(long brassiere)等具有前后身部分的文胸或运动型的文胸。
(实施例I)将图I及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I作为实施例而加以制作,且进行与比较例的对比评估。此处,相对于本实施例来进行对比的比较例,在如下方面与本实施例有所不同,即,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下边部321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下边部341缝接。本评估中,从腋侧拍摄分别穿着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状态。将该拍摄结果忠实地表示在图18中。图18中,实线表示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的穿着状态的拍摄结果,虚线表示比较例的穿着状态的拍摄结果。根据图18,穿着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的情况比起穿着比较例的情况,能够以扩胸、拉伸背肌的方式进行姿势的修整。而且,本评估中,从背侧分别拍摄穿着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状态。将该拍摄结果忠实地表示在图19及图20中。图19(a)是表示穿着比较例的直立状态的拍摄结果的图,图19(b)是表示穿着比较例而身体扭转的状态的拍摄结果的图。同样地,图20(a)是表示穿着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的直立状态的拍摄结果的图,图20(b)是表示穿着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而身体扭转的状态的拍摄结果的图。根据图19(b),比较例中,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下边部321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下边部341被缝接,从而束紧力相对较强,因而如部分C所示,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下边部321、341的缝接部分难以追随身体扭转这样的穿着者的动作,从而该缝接部分绷紧(因纵线标记弯曲而可知)。结果,给穿着者带来束缚感。另一方面,根据图20(b),第一背侧束紧部32的下边部321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4的下边部341未缝接,从而束紧力相对较弱,因而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下边部321,341容易追随身体扭转这样的穿着者的动作,从而下边部321、341不易绷紧。结果,可减轻芽着者的束缚感。这样,穿着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的情况比穿着比较例的情况,能够提高运动追随性。另外,如图19 (a)、图20 (a)所示,穿着本实施例的姿势修整衣服I的情况比穿着比较例的情况,即便在静止状态下,第一及第二背侧束紧部32、34的下边部321、341也不易绷紧,从而可减轻穿着者的束缚感。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其具有伸缩性,且以与穿着者合身的方式形成;以及 束紧部,其设置在从所述本体部的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到达相当于腰部周边的部位的区域,且在穿着状态下发挥修整功能; 所述束紧部以所述腰部周边侧具有比所述肩甲骨侧相对容易伸缩的性质的方式将伸缩性调整构件安装在所述本体部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伸缩性调整构件包括布料; 所述束紧部以腰部侧的下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本体部游离的方式将所述布料安装在所述本体部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伸缩性调整构件包括树脂材料; 所述束紧部通过以相对于腰部侧的下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比其他部分少的方式,将所述树脂材料涂布于所述本体部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紧部包括第一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延伸至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以及第二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左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延伸至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且以与所述第一束紧部相交或者重合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紧部包括第一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经由斜下方的后中心线周边而到达腰部的左侧周边;以及第二束紧部,其从相当于左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经由所述后中心线周边而到达腰部的右侧周边;所述第一束紧部与所述第二束紧部以在所述后中心线周边重合或相交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腹部束紧部,其从相当于腹部的部位向所述束紧部的与左右腋侧端部邻接或连接的位置延伸;以及 下方束紧部,其以经由背面侧的相当于荐骨周边的部位而到达相当于所述腹部的部位的方式环绕所述本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腹部束紧部,其从相当于腹部的部位向所述束紧部的与左右腋侧端部邻接或连接的位置延伸;以及 下方束紧部,其以经由背面侧的相当于荐骨周边的部位而到达相当于所述腹部的部位的方式环绕所述本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腹部束紧部,其从相当于腹部的部位向所述束紧部的与左右腋侧端部邻接或连接的位置延伸;以及 下方束紧部,其以经由背面侧的相当于荐骨周边的部位而到达相当于所述腹部的部位的方式环绕所述本体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修整功能与运动追随性的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其包括本体部(10),具有伸缩性,以与穿着者合身的方式形成;以及束紧部(36),设置在从本体部(10)的相当于左右肩甲骨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到达相当于腰部周边的部位的区域,且在穿着状态下发挥修整功能。束紧部(36)以腰部周边侧具有比肩甲骨侧相对容易伸缩的性质的方式将伸缩性调整构件安装在本体部(10)而形成。
文档编号A41C1/14GK102771904SQ2012101424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三宅让, 中野沙织, 堤浩子, 金村萌 申请人:株式会社华歌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