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60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移动通信装置前部外表面和/或后部外表面的设备和/或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携带型平板计算机等受到普遍欢迎。我们不应该感到意夕卜,消费者想要防止他们的电子装置产生凹痕、刮痕或其他损坏。因此,制造商已生产了不同的套件、保护膜等以防止消费者的电子装置受到损坏。然而,不是所有的装置都适合用相同的保护方式来保护。例如,“直板”式移动通
信装置不会改变或滑开至其他操作方向。相反地,“滑盖”式移动通信装置可滑开、开启和/或在第二方向上外露袖珍键盘,因此,需设计在“开启”和“收合”操作状态下都可使用的套件。由于这些电子装置的多样化操作状态,这些“滑盖”式移动通信装置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事实上,由于使用者会反复地开启并收合“滑盖”式移动通信装置,因此,这些套件通常包含两部分,即用于保护屏幕和/或接近屏幕的手机边缘的顶部,以及用于保护该装置的后表面的底部。这两部分都是单独连接在该装置上的,通常使用一卡锁件(latchingmember)或藉由迫紧结合使该装置“卡入”套件中。然而,“卡锁式”套件可能不适用,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用来将保护套(protective case)设在手机上的卡锁机构可损坏键盘(如,刮过键盘可能会去除印于键盘键上的移印(pad printing)),并因为该卡锁件施加的摩擦力而阻碍手机的滑移动作。这些卡锁件也因为用来和其组设以固定在手机上的薄壁材料,而显得不可靠的且容易损坏或故障。另外,使用卡锁件或其他机械特征以将保护套设于手机的支撑结构具有极小的可容许公差(因为需知道该手机的确切制造规格才能适当地运作)且可导致装配不稳固。部分使用者可能会认为很恼人,其他使用者则可能觉得与其他不互相接触和/或摩擦的套件相比,此类保护装置的价格相对“便宜”。当移动通信装置,包括“滑盖”式装置变得更光滑或具有更薄形的外形设计时,这个特殊的问题才会被突显出来。利用一迫紧配合的轮廓结构的套件,以其顶部和底部表面设置在移动通信装置具有如下缺点,当使用者想要取出电池时,迫紧结合可能使该套件不易被去除。更糟的是,当使用者试图安装和/或去除此类盖子时,该盖子可能会损坏(如,刮痕、凹痕)该装置。因此,需要一种可解决上述缺点的移动通信装置用保护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护移动通信装置前部外表面和后部外表面的顶部保护部和底部保护部的装置和系统。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部和底部保护部就手机结构变化而言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耐受性且不妨碍键盘或袖珍键盘的使用。其中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该粘性套包含(1) 一顶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且围绕该顶侧的整个周边,该顶部保护件具有一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侧壁和一构成一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以及一第一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凹槽内,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一侧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且可移除地连接;以及
(2)一底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rear side)且围绕该后侧的整个周边并与该顶部保护件分离,该底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容置部,具有一第二侧壁和一第二底壁,该第二底壁构成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第二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凹槽内,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其中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可移除式保护装置,包含(1) 一壳体,供保护该移动通信装置的部分表面,该壳体包括一围绕该移动通信装置 表面的周边,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内侧壁;以及一第一内底壁,其周边为该第一内侧壁围设限制并构成一第一内凹槽,该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内底壁完全位于该壳体内;以及(2) —第一连接件,其设于该第一内凹槽内,该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大于该第一内凹槽的深度,藉此,该第一连接件部分凸出于该第一内凹槽,该第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层和一第二层,该第一层接触并粘附于该第一内底壁,该第二层固定在该第一连接件凸出该第一内凹槽的一部分上,且该第二层接触并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表面。其中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可移除式保护装置,包含(1) 一顶部保护件,供保护该移动通信装置的部分顶面,该顶部保护件具有二平行的纵向杆部和二平行的横向杆部,共同构成一四边形的外周缘,该顶部保护件具有一第一组壁,是于该第一纵向杆部内构成一第一凹槽;一第二组壁,是于该第二纵向杆部内构成一第二凹槽;一第三组壁,是于该第一横向杆部内构成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组壁,是于该第二横向杆部内构成一第四凹槽;(2) —第一粘性连接件,其设于该第一凹槽内以将该第一纵向杆部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一部分上;(3) —第二粘性连接件,其设于该第二凹槽内以将该第二纵向杆部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一部分上;(4) 一第三粘性连接件,其设于该第三凹槽内以将该第一横向杆部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一部分上;以及(5) —第四粘性连接件,其设于该第四凹槽内以将该第二横向杆部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一部分上;该保护装置更进一步包括(6) —底部保护件,供保护该移动通信装置的部分底面,该底部保护件具有一第五组壁,该第五组壁是构成一第五凹槽;以及(7) —第五粘性连接件,其设于该第五凹槽内以将该底部保护件可移除地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部分底面。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和底部保护件可不设有卡锁结构,以避免在用户使用该移动通信装置过程中互相接触,并允许该顶部和底部保护件的侧面成形为较细或较薄的结构。这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和该底部保护件可相互独立,并可藉一个或多个聚氨酯(polyurethane)或凝胶而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上。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和该底部保护件可不提供互补的向内压力就可套在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各部件上。这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和该底部保护件也可相互独立,并可藉一个或多个聚氨酯或凝胶而粘附于该移动通信装置上,以使该保护件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相应边缘间产生一间距。一种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该粘性套包含一顶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且围绕该顶侧的整个周边,该顶部保护件具有一第一容置部,具 有一第一侧壁和一构成一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一第一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凹槽内,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一侧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且可移除地连接;一底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且围绕该后侧的整个周边并与该顶部保护件分离,该底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容置部,具有一第二侧壁和一第二底壁,该第二底壁构成一第二凹槽;一第二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凹槽内,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上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底壁之间具有一压克力树脂层相连接。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第一连接件的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压克力树脂层之间具有一 PET薄膜相连接。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三容置部,具有一第三侧壁和一第三底壁,该第三底壁构成一第三凹槽;一第三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三层且设于该第三容置部的第三凹槽内,该第三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三容置部的第三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三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三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一第四容置部,具有一第四侧壁和一第四底壁,该第四底壁构成一第四凹槽的;一第四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四层且设于该第四容置部的第四凹槽内,该第四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四容置部的第四底壁粘性连接,该第四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第四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五容置部,具有一第五侧壁和一第五底壁,该第五底壁构成一第五凹槽;一第五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五层且设于该第五容置部的第五凹槽内,该第五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五容置部的第五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五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第五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第一连接件是连接该顶部保护件和该滑盖式手机的单独组件。[0033]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第一连接件是连接该底部保护件和该滑盖式手机的单独组件。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顶部保护件成形为无卡锁结构。所述的用于保护滑盖式手机从开启位置滑至收合位置的粘性套,其中,该底部保护件成形为无卡锁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移动通信装置前部外表面和后部外表面的顶部保护部和底部保护部的装置和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耐受性,可灵活地根据需要使用或者去除,且不妨碍滑盖式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

图IA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移动通信装置组装有一顶部保护部和一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移动通信装置组装有一顶部保护部和一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后视图;图IC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移动通信装置组装有一顶部保护部和一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侧视图;图ID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移动通信装置组装有一顶部保护部和一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图;图IE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下的顶部保护部和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图;图IF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下的顶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分解图;图IG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对相应的容置部与连接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近视图;图IH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下的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粘性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剖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底部保护部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准备步骤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底部保护部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组设步骤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顶部保护部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准备步骤示意图;图3D为本实用新型顶部保护部设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组设步骤示意图;图3E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有顶部和底部保护部的移动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下的顶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分解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下的底部保护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前视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是移动通信装置101是屏幕部102是背部105是顶面110是后表面111是键盘面112、113是开口115是顶部保护件116是底缘120是底部保护件121是顶缘125是背面131是间距135、136、137、138 是连接件140是连接件145、146、147、148 是容置部151是侧壁152是底壁200是连接件205是第一拆卸层210是移动通信装置连接层(简称连接层201)215是PET薄膜层220是压克力树脂层225是顶部或底部保护件300是底部保护件305是PET薄膜层310是标签350是顶部保护件360是标签365是PET薄膜层375是移动通信装置400是顶部保护件405、410、415、420 是连接件425、430、435、440 是容置部450是底部保护件455、460是连接件465、470是容置部475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配合附图详述如后;其中,图示及相关叙述只是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不会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标中,组件符号用于表示相应的组件。图1A、1B分别为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前视图和后视图,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可为一滑盖式移动电话。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包含两部分,S卩,一屏幕部101和一背部102,该屏幕部101和该背部102可在如导轨结构上滑动而互相错位呈开启状态,以及滑动回复呈收合状态。如图1A、IB所示,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处于开启状态,于此,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具有四个彼此大致平行的外表面,如图IB所示,该屏幕部101的顶面105和背面125以及该背部102的键盘面111和后表面110,该顶面105周缘受一顶部保护件115的保护,该顶部保护件115是围设于该顶面105的整个周边以作为防护性装置,防止该顶面105产生刮痕、凹痕或缺口,该顶部保护件115不与该后表面110或该键盘面111的任何部分接触,该后表面110是覆盖有一底部保护件120并受其保护,该底部保护件120不与该顶面105或该背面125的任何部分接触,该键盘面111也完全不受该顶部、底部保护件115、120的阻碍 ’另夕卜,该键盘面111的周缘也不具阻碍,以令使用者不为该顶部、底部保护件115、120妨碍使用。图IB为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后视图,其中,该顶部保护件115和该底部保护件120设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上分别用于保护该顶面105和该后表面110。如图所示,该底部保护件120基本上覆盖于整个后表面110,该后表面110设有二开口 112、113供使用者使用摄影头及扬声器,且该后表面110不与该背面125或该顶部保护件115接触,藉此,当使用者开启或收合该移动通信装置100时,该底部保护件120便不会和该背面125或该顶部保护件Π5接触或摩擦。图IC为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侧视图。如图所示,该底部保护件120不与该顶部保护件115接触,因此,由一顶缘121围设界定的平面不同于该键盘面111形成的平面,更具体地说,比起该键盘面111形成的平面,该顶缘121界定形成的平面离该顶部101更远些。图ID是为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收合状态示意图。当该移动通信装置100为收合状态时,只有该顶面105和该后表面110两面外露,该背面125和该键盘面111则隐藏如图ID所示,由于收合状态下该背面125和键盘面111是隐藏的,因此,不管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状态如何,都不需要或不用像保护该外露的顶面105和后表面110那样保护该背面125和键盘面111。如图所示,该顶部保护件115的底缘116与该底部保护件120的顶缘121之间具有一间距131形成两者的间隙。图IE为该顶部保护件115与该底部保护件120未组装于移动通信装置100的状态示意图。该顶部保护件115设有四个连接件135、136、137、138,供可移除地将该顶部保护件115贴附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该四个连接件135、136、137、138包括第一组相互平行的连接件135、136,和第二组相互平行的连接件137和138,除了图IE所示的长条状外,该连接件135、136、137、138也可为其他形状且可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该连接件135、136、137,138可为直径O. 5厘米的圆形,且可设于该顶部保护件115的四个角上;另外,任何数量的连接件都是适用的,例如,基本上沿着该顶面105的周缘设置且具有相同形状(“开放状”)的一体成型连接件是适用的。该底部保护件120设有一连接件140用于可移除地将该底部保护件120贴附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 ;如图所示,该连接件140为一形状基本上类似于该底部保护件120的矩形贴片,然而,任何形状都可以(如,大的圆形、三角形或非几何形);其中一实施例中,制成该连接件140的材料与该连接件135、136、137、138的材料相同,请参见下面图2的详细叙述。图IF为该顶部保护件115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顶部保护件115设有容置部145、146、147、148 分别用于容纳该连接件 135、136、137、138。该容置部 145、146、147、148是为设于该顶部保护件115内的凹陷区域形成的凹槽。这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35、136、137,138的厚度可略大于该凹槽的深度,以使该连接件135、136、137、138只有局部凸出于该容置部145、146、147、148且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接触。图IG为其中一对相应的容置部146与连接件136的近视图。如图所示,该容置部146具有一侧壁147和一底壁148,该底壁148界定出该容置部146的凹槽。该侧壁147的周长小于该顶部保护件115的周长。当该连接件136置入该容置部146中时,该连接件136的三个侧面会抵顶该侧壁147和/或该底壁148,并留下一开放状侧面供以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接触。藉此,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将与该顶部保护件115相连接。图IH为该底部保护件120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底部保护件120设有一容置部150供容纳该连接件140。如图所示,该容置部150具有一侧壁151和一底壁152,该底壁152界定出该容置部150的凹槽。该侧壁151的周长小于该底部保护件120的周长。该容置部150是为设于该底部保护件120内的凹陷区域形成的凹槽。这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40的厚度可略大于该凹槽的深度,以使该连接件140只有局部凸出于该容置部150且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接触。当该连接件140置入该容置部150中时,该连接件140的三个 侧面会抵顶该侧壁151和/或该底壁152,并留下一开放状侧面供以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接触。藉此,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将与该底部保护件120相连接。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115和该底部保护件120可不包含将该顶部、底部保护件115、120组设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各部件上的卡锁件(latch)。这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115和该底部保护件120个别通过一个或多个聚氨酯或凝胶而组设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上。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115和该底部保护件120可不提供互补的向内压力即可组设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各部件上。这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115和该底部保护件120各别通过一个或多个聚氨酯或凝胶而组设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上。图2为连接件200的剖视图。该连接件200可为图IE中所示的连接件135、136、137、138和/或140并可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呈细条状的连接件136或呈大四边形连接件140),且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200的总厚度可为O. I 3毫米。该连接件200具有多层,例如,该连接件200具有一第一移除层205,该第一移除层205可在设于移动通信装置100之前就直接被去除。该第一移除层205可为一聚脂树脂或PET (polyesterterephthalate)薄膜,且在最初接触并完全覆盖于一移动通信装置连接层210(MCDA层,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ttachment layer,以下简称连接层 210),以在该连接层210的表面与移动通信装置100接触并相连接前保持该连接层210表面清洁并无碎片。该连接层210可由聚氨酯弹性体(polyurethane elastomer)制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层,如,塑料、硅胶或橡胶,使该连接层210与另一物体(如,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表面接触时具有较好的粘性,且容易在不损坏该物体表面的情况下,施力将该连接层210自该另一物体表面移除。另外,当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连接层210再次应用于另一物体的表面上时,几乎可保持其原有的粘性。换句话说,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可重复提供较好的粘性但仍易受使用者施加的分离力的影响。使用此类聚氨酯弹性体的好处是用户可根据需要使保护件(如,该底部保护件120)与移动通信装置(如,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相分离及相连接,以视需要频繁使用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内置电池。该连接层210另一侧可永久或暂时与一 PET薄膜层215相连接。该PET薄膜层215用于使该连接层210与一压克力树脂层220 (acryliclayer)相分离。该压克力树脂层220用于使该连接件200永久或暂时与顶部或底部保护件225 (如,该顶部保护件115或底部保护件120)相连接。藉此,当使用者试图使该顶部保护件115或底部保护件120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分离时,该连接件200仍然与该顶部或底部保护件225相连接,而该连接层210则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相分离。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压克力树脂层220涂覆有一粘合剂(如,压克力粘合剂或任何其他胶状物),以进一步加强该压克力树脂层220与该顶部或底部保护件225之间的支撑力。使用一个或多个连接件200可使保护件(如,顶部保护件115、底部保护件120)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耐受性的结构变化。换句话说,利用该连接件200可使保护件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为该连接件200不需设有机械连接装置(如,卡锁件)和/或迫紧配合的尺寸就可通过压缩来使该连接件200配合并组设在移动通信装置100上。图3A至3E为一顶部保护件350和一底部保护件300连接一移动通信装置375的方法示意图。如图3A所示,使用者撕掉一设于该底部保护件300上的标签310。撕掉该标签可去除一 PET薄膜层305,以露出连接件(未标出)。如图3B所示,使用者接着利用后侧(非屏幕侧)与最初由该PET薄膜层305覆盖的区域接触,将处于收合状态的该移动通信装置375置入该底部保护件300中。因此,该移动通信装置375通过该连接件(未标出)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这即为该底部保护件300与该移动通信装置375的组设过程。同样地,请参见图3C,使用者撕掉该顶部保护件350上的标签360 (及任何其他标签)而除去一 PET薄膜层365。如图3D所示,使用者只要将该顶部保护件350按压至该移动通信装置375的表面就可连接该顶部保护件350与该移动通信装置375的屏幕表面。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顶部保护件350不用于保护整个屏幕,而是作为保护该移动通信装置375的周缘的框架。或者,该顶部保护件350可包含一干净且透明的屏幕保护(如,薄膜或其他覆盖物)。图3E为该移动通信装置375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其中,该移动通信装置375连接有该顶部保护件350和底部保护件300。图4A、4B顶部保护件400和底部保护件450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这两个保护件类似于图IH所示的顶部保护件115和底部保护件120。因此,这里只叙述不同之处。然而,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会意识到这些不同之处仅仅是许多可能的变化中的一个例子。如图4A所示,该顶部保护件400与移动通信装置100的顶面105相连接,且其具有四个容置部425、430,435,440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405、410、415、420。该连接件405、410、415、420可移除地设于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顶面105。图4B为该底部保护件450与移动通信装置(如,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后表面(如,后表面110)组设示意图。该底部保护件450具有二容置部465、470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455、460。该连接件455、460可移除地连接该移动通信装置100的后表面110且横跨开设一开口 475,以使该开口 475不受限制。藉此,该连接件455可位于不同的位置,以使该开口 475继续不受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各种方式达成上述功能,但都不应违背本实用新型所属的装置的范围。上述实施例的叙述只是使得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易知,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前述图示实施例的具体细节,且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主要特性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可实施为其他特定形式。因此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应将所述实施例视作例示性而非限制性的,从而由附文权利要求书而非前述说明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因此任何改变,只要其属于权利要求等效物的含 义和范围中,就应视作属于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粘性套包含 一顶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且围绕该顶侧的整个周边,该顶部保护件具有 一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侧壁和一构成一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 一第一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凹槽内,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一侧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且可移除地连接; 一底部保护件,其可移除地连接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且围绕该后侧的整个周边并与该顶部保护件分离,该底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 一第二容置部,具有一第二侧壁和一第二底壁,该第二底壁构成一第二凹槽; 一第二连接件,具有一聚氨酯弹性体层且设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凹槽内,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后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底壁之间具有一压克力树脂层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的聚氨酯弹性体层与该压克力树脂层之间具有一 PET薄膜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 一第三容置部,具有一第三侧壁和一第三底壁,该第三底壁构成一第三凹槽; 一第三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三层且设于该第三容置部的第三凹槽内,该第三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三容置部的第三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三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三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 一第四容置部,具有一第四侧壁和一第四底壁,该第四底壁构成一第四凹槽的; 一第四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四层且设于该第四容置部的第四凹槽内,该第四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四容置部的第四底壁粘性连接,该第四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第四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保护件进一步包含 一第五容置部,具有一第五侧壁和一第五底壁,该第五底壁构成一第五凹槽; 一第五连接件,具有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第五层且设于该第五容置部的第五凹槽内,该第五连接件的第一侧与该第五容置部的第五底壁粘性连接,该第五连接件的第二侧藉该第五层与该滑盖式手机的一顶侧粘性及可移除地连接。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是连接该 顶部保护件和该滑盖式手机的单独组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是连接该底部保护件和该滑盖式手机的单独组件。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保护件成形为无卡锁结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粘性套,其特征在于该底部保护件成形为无卡锁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移动通信装置前部外表面的顶部保护部和/或后部外表面的底部保护部的设备和/或系统。该顶部保护部以及该底部保护部各具有一个或多个粘性件。各粘性件可在不失去其粘性的情况下让使用者根据需要(如,使用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内置电池)去除或使用该顶部保护部和底部保护部。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2714365SQ2012200014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
发明者夏哈·巴特, 查理·拉可拉, 薇薇安·周 申请人:西普利欧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