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行李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26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用行李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行李包。
背景技术
现在传统的行李包,主要是通过在行李包本体上设置有两根背带,这种设计只能背在双肩上,不能进行拖动。针对上述情况,又出现了一种在两根背带之间设计一根拉杆的结构,这样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又由于拉杆又直又硬,当背在后背时,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本低,比较舒适的两用行李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行李包本体,及用于连接行李包本体上端和下端的两根背带,及设置在两根背带之间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与行李包本体贴合,另一端延伸出行李包本体外;所述连接带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转动连接的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及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相对第一连接块转动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的第一旋转槽;所述相邻本体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槽和第二旋转轴。进一步地,所述行李包本体连接有一根连接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延伸出行李包本体外的一端设置有拉手。本实用新型的两用行李包,当需要拖动两用行李包时,将连接带的第二连接块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垂直的位置,此时,该连接带变成笔直的杆状,不能弯曲,即可支撑起行李包本体,又可实现拖动;当需要背在后背时,就将连接带的第二连接块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平行的位置,此时,连接带变成柔软的带状,再通过两根背带背起该两用行李包,背起来很舒服,使用也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两用行李包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用行李包中连接带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I和图2,所述两用行李包,包括行李包本体1,及用于连接行李包本体I上端和下端的两根背带2,及设置在两根背带2之间的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一端与行李包本体I贴合,另一端延伸出行李包本体I外;所述连接带3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转动连接的本体件30,所述本体件30包括第一连接块31,及与第一连接块31配合的、相对第一连接块31转动的第二连接块32 ;所述第一连接块31 —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3,所述第二连接块32 —侧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轴33配合的第一旋转槽34 ;所述相邻本体件3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槽35和第二旋转轴36。其使用方便,成本低,比较舒适。其中,所述行李包本体I连接有一根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延伸出行李包本体I外的一端设置有拉手4。本实用新型的两用行李包,当需要拖动两用行李包时,将连接带的第二连接块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垂直的位置,此时,该连接带变成笔直的杆状,不能弯曲,即可支撑起行李包本体,又可实现拖动;当需要背在后背时,就将连接带的第二连接块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平行的位置,此时,连接带变成柔软的带状,再通过两根背带背起该两用行李包,背起来很舒服,使用也方便。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 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行李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包本体,及用于连接行李包本体上端和下端的两根背带,及设置在两根背带之间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与行李包本体贴合,另一端延伸出行李包本体外;所述连接带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转动连接的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及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相对第一连接块转动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的第一旋转槽;所述相邻本体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槽和第二旋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用行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包本体连接有一根连接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用行李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延伸出行李包本体外的一端设置有拉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两用行李包,包括行李包本体,及用于连接行李包本体上端和下端的两根背带,及设置在两根背带之间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与行李包本体贴合,另一端延伸出行李包本体外;所述连接带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转动连接的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及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相对第一连接块转动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的第一旋转槽;所述相邻本体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槽和第二旋转轴。其使用方便,成本低,比较舒适。
文档编号A45C13/30GK202536336SQ2012200563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霞 申请人:张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