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3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控制机构,准确地说是一种通过拉线拉动下巢打开伞面的雨伞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雨伞结构中,很多形式是通过拉线控制伞的开收,即在开伞时是以拉线结构拉起升下巢,从而达到开伞的效果;这些雨伞的拉线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发生大量的磨损,大大降低拉线的强度,容易损坏或断裂,导致自动开收伞无法正常工作。由于拉线的运动过程,大部分是在中棒内部,因此,拉线是否经过磨损,磨损程度如何等这种状况,作为消费者是无法知晓的,因此就会产生在使用过程中,自动开收伞的拉线损坏,或者其它部件损坏使自动开收伞无法工作,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因而,为了避免拉线产生意外损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多种开收伞结构的雨伞,以便于人们使用。
发明内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地是设计一种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在自动开收伞的自动功能失效时,能够通过手动方式控制开收伞,使自动伞能够在手动控制下进行开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便于人们对自动开收伞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适用于各种自动开收伞的手动控制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包括中棒及下巢,中棒具有外管和其它的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具有卡掣槽,下巢上具有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能够嵌入到卡掣槽中,通过卡掣槽和扣合装置的配合,使伞能够手动开收。所述扣合装置,其宽度小于卡掣槽的宽度,使扣合条能够嵌入到所述卡掣槽中,且卡掣槽设置于外管的上部,以便于进行开伞控制。所述下巢,其具有下巢体和推拉部,下巢体位于下巢上部,向下伸出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部套设有推拉部,推拉部位于下巢的下部;下巢体和推拉部之间设置扣合装置,通过下巢体和推拉部使扣合装置嵌入到卡掣槽中或解脱卡掣槽,从而达到控制开收伞的目的。上述的扣合装置,设置于推拉部的上部,扣合装置具有一卡扣部和一弹性部,卡扣部贴近于外管壁,卡扣部的外侧具有向下的斜坡,推拉部套设于该斜坡上;卡扣部的上方连接有弹性部,弹性部从卡扣部上部的外侧向内引出,以通过自身的弹性使卡扣部在没有外力压制的情况下能够脱离卡掣槽。[0012]上述的斜坡为倾斜的平面或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所述卡掣槽,为环形,自外管壁上向内凹陷形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改进,使自动开收伞能够在雨伞的拉线损坏或失效时,通过第二种手动方式控制开收伞,使自动伞能够在手动控制下进行开收,得以继续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适用于三折、四折、五折及六折等多种雨伞的手动开收控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收拢状态的伞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下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折自动开收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伞的部件主要包括有上巢1、伞骨2、中棒3、拉线4、下巢5和伞头6。其中,上巢1、伞骨2、中棒3、拉线4和伞头6的主要结构与现有自动开收伞相同,不再赘述。区别之处在于中棒3的外管31的上部具有一凹于外管31外表面的卡掣槽32,同时,下巢5上具有能够嵌入到卡掣槽32的卡掣部件,且该卡掣部件能够被推拉部51所控制。通常情况下,卡掣槽32可以是在外管31上形成的一个切口,或者是冲压形成的凹陷部,甚至可以是一个环状的凹陷部,只要不破坏外管31的结构和强度,都可以进行各样的设计。但是,对于下巢5,必须设计有能够控制的部件,以实现手动开收伞。参见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下巢的具体实现方式。图中,下巢5由两个部分构成下巢体56和推拉部51。下巢体56位于下巢的上部,其上面可设置滑轮,用以绕系拉线4。下巢体56向下伸出有连接杆55,连接杆55再向下延伸出插接杆54,连接杆55从扣合部52中穿过(或者从扣合部52的一侧穿过),插接杆54则插设于推拉部51中。下巢5上设置的能够控制的部件其核心为扣合部52,扣合部52连接有弹性的弹性部53,弹性部53从卡扣部52上部的外侧向内弯折引出,以通过自身的弹性使卡扣部52在没有外力压制的情况下能够脱离卡掣槽32。卡扣部52的外侧具有向下的斜坡,推拉部51套设于该斜坡上,而且该斜坡通常为斜面。开伞时,如图3所示,手推下巢5的推拉部51,因为外管31基本具有平滑的管壁,卡扣部52在未到卡掣槽32处时,不能起到卡扣左右,推拉部51推动卡扣部52和下巢体56向上运动,直至卡扣部52到达卡掣槽32处,推拉部51推动卡扣部52嵌入到卡掣槽32中,达到一个卡掣的效果,此时推拉部51能够顶持到下巢体56 ;同时伞骨2也得以打开,卡扣部52与卡掣槽32的配合,使伞骨能够稳固地撑开,达成开伞状态。收伞时,如图4所示,手向下拉下巢5的推拉部51,推拉部51首先脱离与下巢体56的接触,向下移动,从而给卡扣部52留出空间,卡扣部52在弹性部53的作用下,自然弹出于卡掣槽32 ;推拉部51再向下移动,推拉部51则带动插接杆54、连接杆55和下巢体56及卡扣部52 —起向下运动,直至伞骨2收拢,从而达到收拢伞骨的效果;如果进一步下拉下巢5,还可以使中棒收拢,达到完全收伞的效果。应当说明的是,不仅是上述的三折自动开收伞,其它的自动开收伞,甚至是手动开收伞,只要是通过拉线控制伞的开收形式的,都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第二种手动控制开收方式,为伞的开收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便于人们更为可靠、更为安全地使用雨伞。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实现方式是通过推拉式下巢扣合中棒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入现有的弓片式、上下巢互扣式、按钮式等一切手开伞的现有技术来实现第二种手动控制开收伞方式,使一支伞有两种有效的开收伞方式能够使用。因此,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列举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包括中棒及下巣,中棒具有外管和其它的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具有卡掣槽,下巢上具有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能够嵌入到卡掣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其宽度小于卡掣槽的宽度,且卡掣槽设置于外管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其具有下巢体和推拉部,下巢体位于下巢上部,向下伸出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部套设有推拉部,推拉部位于下巢的下部;下巢体和推拉部之间设置扣合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扣合装置,设置于推拉部的上部,扣合装置具有一^^扣部和ー弹性部,卡扣部贴近于外管壁,卡扣部的外侧具有向下的斜坡,推拉部套设于该斜坡上;卡扣部的上方连接有弾性部,弾性部从卡扣部上部的外侧向内引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斜坡为倾斜的平面或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槽,为环形,自外管壁上向内凹陷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雨伞的手动控制机构,其包括中棒及下巢,中棒具有外管和其它的节管,所述外管上具有卡掣槽,下巢上具有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能够嵌入到卡掣槽中,通过卡掣槽和扣合装置的配合,使伞能够手动开收。.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具有拉线结构的雨伞也能通过手动方式控制开收伞,从而具有多种开收伞的控制方式,便于人们使用。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2858074SQ2012202943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庄宜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