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腕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腕带扣。
背景技术:
腕带扣与带体一起使用,在扣合时将带体佩带于腕部,但现有的腕带扣在扣合后,带体容易从腕带扣中松动、脱落,影响腕带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腕带扣,本实用新型中腕带的带体不易脱落,可靠性更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腕带扣,包括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相扣合,并在两者的内侧形成穿带位,在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的内侧均设有咬齿。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咬齿呈排状。所述咬齿包括条形体及齿部,齿部为多个,多个齿部在条形体上排成排状。所述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均包括连接侧及扣合侧,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的连接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咬齿靠近连接侧,且排状咬齿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连线平行。设于所述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内侧的两个咬齿相对,且在扣合状态下,第一个咬齿靠在第二个咬齿的侧部。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在使用时,腕带的带体穿过腕带扣的穿带位,当腕带扣的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扣合之后,腕带扣上的咬齿将带体卡紧,避免带体从腕带扣中滑脱,可靠性更高。2、所述咬齿呈排状,在卡紧带体时,使带体受力更均匀,避免带体受力不均匀而将带体拉断。3、在打开时,由于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一般从扣合侧脱开,所以咬齿靠近连接侧,避免受力时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脱开,排状咬齿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连线平行,咬齿将带体卡紧后可以保证带体均匀受力。4、且在扣合状态下,第一个咬齿靠在第二个咬齿的侧部,可以使腕带的带体在两个咬齿之间形成多处弯折,避免带体从腕带扣处脱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腕带扣在扣合时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腕带扣在打开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0019]10、第一扣体,20、第二扣体,30、咬齿,31、条形体,32、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腕带扣,包括第一扣体10及第二扣体20,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相扣合,并在两者的内侧形成穿带位,在第一扣体10及第二扣体20的内侧均设有咬齿30。其中,所述咬齿30同时设于第一扣体10的内侧及第二扣体20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咬齿30相对设置。所述咬齿30呈排状。所述咬齿30包括条形体31及齿部32,齿部32为多个,多个齿部32在条形体31上排成排状。所述第一扣体10、第二扣体20均包括连接侧及扣合侧,第一扣体10、第二扣体20的连接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咬齿30靠近连接侧,且排状咬齿30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连线平行。本实施例的优点是1、在使用时,腕带的带体穿过腕带扣的穿带位,当腕带扣的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扣合之后,腕带扣上的咬齿30将带体卡紧,避免带体从腕带扣中滑脱,可靠性更高。2、所述咬齿30呈排状,在卡紧带体时,使带体受力更均匀,避免带体受力不均匀而将带体拉断。3、在打开时,由于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 —般从扣合侧脱开,所以咬齿30靠近连接侧,避免受力时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脱开,排状咬齿30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连线平行,咬齿30将带体卡紧后可以保证带体均匀受力。4、且在扣合状态下,第一个咬齿靠在第二个咬齿的侧部,可以使腕带的带体在两个咬齿30之间形成多处弯折,避免带体从腕带扣处脱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腕带扣,包括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相扣合,并在两者的内侧形成穿带位,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的内侧均设有咬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腕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咬齿呈排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腕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咬齿包括条形体及齿部,齿部为多个,多个齿部在条形体上排成排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腕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均包括连接侧及扣合侧,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的连接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咬齿靠近连接侧,且排状咬齿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连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腕带扣,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内侧的两个咬齿相对,且在扣合状态下,第一个咬齿靠在第二个咬齿的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带扣,包括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相扣合,并在两者的内侧形成穿带位,在第一扣体及第二扣体的内侧均设有咬齿。本实用新型中腕带的带体不易脱落,可靠性更高。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2874020SQ2012204588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许渊智 申请人:广州市宝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