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32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静电袜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防静电袜子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尤其是一种防静电袜子。
背景技术
[0002]袜子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生活用品,现有技术的袜子都是由普通的棉、涤纶等材 料制成的,在气候常年干燥的北方或是干燥的冬季经常会因为袜子带有电荷而使袜子吸附 一些灰尘、皮毛等,这样使得刚洗干净的袜子又会弄脏;袜子在穿上以后也会因为长时间与 人的皮肤或是鞋子摩擦而产生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因为无法抵消而造成静电效应,现有 技术袜子的这些缺点都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防止静电效应 产生的袜子。[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0005]防静电袜子,包括袜筒、袜端部、袜根部,袜筒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域,第一导电区 域距离袜筒的顶部距离为5-8cm,第一导电区域的面积为5-lOcm2,袜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导 电区域,第二导电区域的面积为5-lOcm2,袜根部上设置有第三导电区域,第三导电区域的 面积为5-lOcm2,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三导 电区域通过第二导线连接,其中第一导电区域、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三导电区域是通过铜制 导线纵横交织而成,中间夹杂有制备袜子材料的丝线。[0006]所述的第一导线至少为I根,至多为3根。[0007]所述的第二导线至少为I根,至多为4根。[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静电袜子,面对比较干燥的天 气,袜子在产生电荷之后通过设置的多个导电区域和导线的作用而使电荷相互中和,使袜 子不至于在洗净之后又会吸附一些灰尘、皮毛等赃物;在穿上袜子之后也会因为多个导电 区域和导线的传导作用,使得袜子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异种电荷相互中和,消除静电效应。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0011]防静电袜子,包括袜筒1、袜端部2、袜根部3,袜筒I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域11,第 一导电区域11距离袜筒I的顶部距离为5-8cm,第一导电区域11的面积为5-lOcm2,袜端部 2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区域21,第二导电区域21的面积为5-lOcm2,袜根部3上设置有第三导 电区域31,第三导电区域31的面积为5-lOcm2,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二导电区域21通过第一导线41连接,第二导电区域21和第三导电区域31通过第二导线42连接,第一导电区域 11、第二导电区域21和第三导电区域31是通过铜制导线纵横交织而成,中间夹杂有制备袜 子材料的丝线,其中第一导线41至少为I根,至多为3根,第二导线42至少为I根,至多为 4根。[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袜子,由于设置了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导电区域21、 第三导电区域31,通过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42将三个导电区域连接,可以使袜子上产生 的异种电荷相互抵消,有效的防止了洗净的袜子由于气候干燥和带电而吸附灰尘、皮毛等 赃物,袜子在穿上后摩擦所带的电荷也可通过导电区域和导线的作用,使袜子上的异种电 荷相互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权利要求1.防静电袜子,包括袜筒(I)、袜端部(2)、袜根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袜筒(I)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域(11),第一导电区域(11)距离袜筒(I)的顶部距离为5-8cm,第一导电区域(11)的面积为5-lOcm2,所述的袜端部(2)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区域(21),第二导电区域(21)的面积为5-lOcm2,所述的袜根部(3)上设置有第三导电区域(31),第三导电区域(31)的面积为5-lOcm2,所述的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二导电区域(21)通过第一导线(41)连接,第二导电区域(21)和第三导电区域(31)通过第二导线(42)连接,所述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导电区域(21)和第三导电区域(31)是通过铜制导线纵横交织而成,中间夹杂有制备袜子材料的丝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线(41)至少为I根,至多为3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线(42)至少为I根,至多为4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袜子,包括袜筒(1)、袜端部(2)、袜根部(3),袜筒(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域(11),第一导电区域(11)距离袜筒(1)的顶部距离为5-8cm,面积为5-10cm2,袜端部(2)上设置有面积为5-10cm2的第二导电区域(21),袜根部(3)上设置有面积为5-10cm2的第三导电区域(31),各导电区域通过铜制导线纵横交织而成,中间夹杂有制备袜子材料的丝线,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袜可以使袜子上产生的异种相互中和,达到消除静电效应的目的。
文档编号A41B11/00GK202857844SQ20122047299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王燕娜, 王镇夫 申请人:上虞市涌泉针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