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用滑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729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用滑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扣,尤其系一种带用滑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包上,会设置调节背带长度的滑扣,滑扣包括构成“日”字形的扣体,扣体主要由外框和中间横栓构成,横栓两端与外框对应的两侧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即:横栓与外框为整体结构。这种结构的滑扣,在使用时,先将背带的一端固定在中间的横栓,再让背带身穿过扣体的两个“ 口 ”字孔,这种设置虽然比较好调节背带的长度,但是,固定背带长度的力只有背带身与中间横栓(或横栓上的背带一端)的摩擦力,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其固定力明显不够,甚至容易因打滑,造成背带会越来越长,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因固定力不足而容易打滑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固定力强且不易打滑的带用滑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用滑扣,包括构成“日”字形的扣体,扣体主要由外框和中间横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横栓两端与外框对应的两侧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此款带用滑扣,由于横栓为滑动式设置,即:横栓在外框中可以(上下)移动,当需要调节背带长度时,让中间横栓移向中间的位置,调节完后,只需放手,中间的横栓就会自动向下滑移,从而挤压穿越外框两个“口”字孔的背带身,由于挤压之力可以调大,固定力强,因此背带身无法滑动,实现背带稳定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外框系由左右两条纵杆及其上下两条横杆围成密闭框体,左右两条纵杆的内壁上开有形状和大小相对应的滑槽,横栓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滑槽内;即:中间的横栓可沿两侧滑槽稳定地向下滑移。作为更佳的方案,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纵杆中部,另一端延伸入一侧的横杆内,这种滑槽延伸入横杆内的方式,可使横栓(受垂重力作用)更好地迫紧穿越外框两个“ 口”字孔的背带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款带用滑扣,由于横栓为滑动式,S卩:横栓在外框中可以上下移动,当需要调节背带长度时,让中间横栓移向中间的位置,调节完后,只需放手,中间的横栓就会自动向下滑移,从而挤压穿越外框两个“口”字孔的背带身,由于挤压之力可以调大,固定力强,因此背带身无法滑动,实现背带稳定的长度。(2)再有,由于滑槽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纵杆中部,另一端延伸入一侧的横杆内,这种滑槽延伸入横杆内的方式,可使横栓(受垂重力作用)更好地迫紧穿越外框两个“ 口 ”字孔的背带身,其固定力更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用滑扣的俯视图。图2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扣在调节背带长度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滑扣在调节背带长度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用滑扣,它可应用在背包、单肩挂包等需要调节背带长度的任何产品上,这种滑扣包括构成“日”字形的扣体1,扣体I主要由外框11和中间横栓12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横栓12两端与外框11对应的两侧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上述外框11系由左右两条纵杆2及其上下两条横杆4围成密闭框体,左右两条纵杆2的内壁上开有形状和大小相对应的滑槽5,横栓12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滑槽5内;其中,上述两侧滑槽5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纵杆2中部,另一端延伸入一侧的横杆4内。工作原理:见图3和图4所示,当需要调节背带3长度时,让中间横栓12移向纵杆2中间的位置,调节完后,只需放手,中间的横栓12就会自动沿两侧滑槽5向下滑移,从而挤压穿越外框两个“口”字孔的背带3,由于滑槽另一端延伸入一侧的横杆4内,使紧贴该横杆内侧面的背带3,受横栓12挤压之力更大,固定力更强,因此背带3无法滑动,实现背带3稳定的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带用滑扣,包括构成“日”字形的扣体(1),扣体(I)主要由外框(11)和中间横栓(12)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横栓(12)两端与外框(11)对应的两侧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用滑扣,其特征是,所述外框(11)系由左右两条纵杆(2)及其上下两条横杆(4)围成密闭框体,左右两条纵杆(2)的内壁上开有形状和大小相对应的滑槽(5),横栓(12)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滑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用滑扣,其特征是,所述滑槽(5)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纵杆(2)中部,另一端延伸入一侧的横杆(4)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用滑扣,包括构成“日”字形的扣体,扣体主要由外框和中间横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横栓两端与外框对应的两侧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此款带用滑扣,由于横栓为滑动式,即横栓在外框中可以移动,当需要调节背带长度时,让中间横栓移向中间的位置,调节完后,只需放手,中间的横栓就会自动向下滑移,从而挤压穿越外框两个“口”字孔的背带身,由于挤压之力可以调大,固定力强,因此背带身无法滑动,实现背带稳定的长度。
文档编号A44B11/00GK203028282SQ2012207127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陈亚玲, 李建明 申请人:陈亚玲, 李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