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24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衣。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到中年后,多数男性腹部偏大,会出现刚买没多久的上衣就不能穿了 ;或者,在冬天寒冷的季节,由于在上衣内多穿了几件内件,出现的上衣穿不上的情况;或者,在天气变暖和后,卸掉内件后出现的上衣太肥大穿上后不合身的情况。综上所述,现有的上衣的衣身是固定的,容易出现上衣的衣身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能够解决现有的上衣容易出现衣身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左前衣片、右前衣片、左后衣片、右后衣片、第一侧衩、第二侧衩、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件、第三连接部件、与第三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四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侧衩设置所述上衣左侧的侧缝处,所述左前衣片的靠近左后衣片的一侦U、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一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左后衣片的靠近左前衣片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一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侧衩设置所述上衣右侧的侧缝处,所述右前衣片的靠近右后衣片的一侦U、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右后衣片的靠近右前衣片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在上述上衣中,所述上衣还包括:4条嵌条;所述左前衣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左后衣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右前衣片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右后衣片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之间设有所述嵌条。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公拉链,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公拉链。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公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或者,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公拉链。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一侧衩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所述第二侧衩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在上述上衣中,所述左前衣片包括:左前衣片面料和左前衣片里布;所述左后衣片包括:左后衣片面料和左后衣片里布;所述右前衣片包括:右前衣片面料和右前衣片里布;所述右后衣片包括:右后衣片面料和右后衣片里布;[0015]其中,所述左前衣片面料、嵌条、第一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的一边和左前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左后衣片面料、嵌条、第二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的另一边和左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右前衣片面料、嵌条、第三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一边和右前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右后衣片面料、嵌条、第四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另一边和右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在上述上衣中,所述嵌条的最外侧边缘与缝合线之间的距离为0.5cnTl.0cm0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一侧衩的顶角的取值范围为5°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侧缝处缝合第一侧衩,在右侧侧缝处缝合第二侧衩。通过设置在第一侧衩上方的拉链打开或者闭合左侧缝处,通过设置在第二侧衩上方的拉链打开或者闭合右侧缝处,实现上衣的腰围和下摆的缩小或者放大,能够解决现有的上衣的衣身是固定的,容易出现衣身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衣身正常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衣身展开状态示意图3是图2中上衣的反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侧缝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第一侧衩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第一侧衩后的衣身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衣身正常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衣身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上衣的反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上衣的侧缝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第一侧衩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第一侧衩后的衣身展开示意图。由于本发明提供的上衣左侧与右侧对称,为了便于描述,结合图1至图6,针对所述上衣的左前衣片和左后衣片结合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包括:左前衣片101、右前衣片、左后衣片102、右后衣片、第一侧衩103、第二侧衩、第一连接部件104、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件105、第三连接部件、与第三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四连接部件;第一侧衩103设置上衣左侧的侧缝处,左前衣片101的靠近左后衣片102的一侧、第一连接部件104和第一侧衩103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左后衣片102的靠近左前衣片10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件105和第一侧衩103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第二侧衩设置上衣右侧的侧缝处,右前衣片的靠近右后衣片的一侧、第三连接部件和第二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右后衣片的靠近右前衣片的一侧、第四连接部件和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为了使得缝合的侧缝处更加美观。同样以所述上衣的左侧为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衣的左前衣片101包括:左前衣片面料1011和左前衣片里布1012 ;左后衣片102包括:左后衣片面料和左后衣片里布。由于左前衣片面料与左前衣片里布的缝合方式与左后衣片面料与左后衣片里布的缝合方式相同,故在图4中仅展示左前衣片面料1011和左前衣片里布1012之间的缝合方式;右侧的右前衣片与右后衣片之间缝合第二侧衩的方式与左侧相同。其中,所述上衣的面料不限,可以选用各种化纤或者羊毛混纺面料。第一侧衩103的一边设置在左前衣片面料1011和左前衣片里布1012之间,第一连接部件104设置在左前衣片面料1011与第一侧衩103之间。具体为,第一侧衩103的一边侧缝在左前衣片面料1011和左前衣片里布1012之间,通过夹车缝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同样的,第一侧衩103的另一边设置在左后衣片面料和左后衣片里布之间,第二连接部件105设置在左后衣片面料与第一侧衩103的另一边之间。具体为,第一侧衩103的另一边侧缝在左后衣片面料和左后衣片里布之间,通过夹车缝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第二侧衩的一边设置在右前衣片面料和右前衣片里布之间,第三连接部件设置在右前衣片面料与第二侧衩之间。具体为,第二侧衩的一边侧缝在右前衣片面料和右前衣片里布之间,通过夹车缝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第二侧衩的另一边设置在右后衣片面料和右后衣片里布之间,第四连接部件设置在右后衣片面料与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之间。具体为,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侧缝在右后衣片面料和右后衣片里布之间,通过夹车缝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衩103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由于单层的第一侧衩下口边为毛缝不干净会显得单薄不美观。较佳的,第一侧衩103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具体可以参见图5所示,该第一侧衩103的两条侧边的长度与前衣片101和后衣片102的相缝合的侧缝的长度相同。另外·,为了所使得衣身的放宽更加合理,第一侧衩103的顶角的角度的取值范围为5° ^30°。同样的,第二侧衩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第二侧衩的形状与第一侧衩103相同,较佳的,第二侧衩的大小和材料与第一侧衩103都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衣还包括:4条嵌条106 ;该嵌条106分别用于遮挡住第一连接部件104、第二连接部件105、第三连接部件和第四连接部件,避免出现直接裸露第一连接部件104、第二连接部件105、第三连接部件和第四连接部件,而显得上衣不够美观的问题。其中,左前衣片101与第一连接部件104之间设有嵌条106 ;左后衣片102与第二连接部105件之间设有嵌条106 ;右前衣片与第三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106 ;右后衣片与第四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106。较佳的,嵌条106对折后设置在所述上衣上,以图4中左前衣片为例,嵌条106对折后设置左前衣片面料1011与第一连接部件104之间。其中,对折后的嵌条106的开口方向朝内,被缝合在面料和里布之间,对折后的嵌条106的顶部朝外,遮盖住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件。即嵌条106的宽度以能遮盖住对应的连接部件为宜,具体为嵌条106最外侧边缘与缝合线之间的距离为0.5cnTl.0cm,较佳为0.75cm。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左前衣片面料1011、嵌条106、第一连接部件104、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103的一边和左前衣片里布1012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左后衣片面料、嵌条、第二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的另一边和左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右前衣片面料、嵌条、第三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一边和右前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右后衣片面料、嵌条、第四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另一边和右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具体参见图4所示,在图4中,左前衣片部分为展开示意图,左后衣片部分为缝制完成后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104为公拉链,第二连接部件105为母拉链;或者,第一连接部件104为母拉链,第二连接部件105为公拉链。第三连接部件为公拉链,第四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或者,第三连接部件为母拉链,第四连接部件为公拉链。具体为,采用尼龙开口拉链中的一片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方式中的第一连接部件,尼龙开口拉链中的另一片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方式中的第二连接部件。设置的嵌条106可以在拉链拉合后,遮盖住拉链,能够使得侧缝处的功能设计完全隐形,可以使得此上衣同样具有合身的修型结构,在天气暖和后,减少了内件,还能合身穿着。在天冷的时候,拉开拉链,可以多穿几件内件也不会显得很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部件作为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例如粘合扣。参见图5和图6所示,第一侧衩103的底边的长度a,第一侧衩103的中部的宽度b,在正常情况下,所述上衣的腰围的尺寸为W,下摆的尺寸为h。由于在所述上衣的左右两侧都增加了所述第一侧衩,则在衣身展开的情况下,即拉开拉链后,所述上衣的腰围的尺寸为w+2b,下摆的尺寸为h+2a。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侧缝处缝合第一侧衩,在右侧侧缝处缝合第二侧衩。通过设置在第一侧衩上方的拉链打开或者闭合左侧缝处,通过设置在第二侧衩上方的拉链打开或者闭合右侧缝处,实现上衣的腰围和下摆的缩小或者放大,能 够解决现有的上衣的衣身是固定的,容易出现衣身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另外,能够解决随着天气的变化,搭配适合该上衣内件服装的厚薄或件数的变化,现有的上衣难以满足此内件变化的空间需求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上衣的衣身是固定的,容易出现衣身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包括:左如衣片、右如衣片、左后衣片、右后衣片、第一侧衩、第二侧衩、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件、第三连接部件、与第三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第四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侧衩设置所述上衣左侧的侧缝处,所述左前衣片的靠近左后衣片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一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左后衣片的靠近左前衣片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一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侧衩设置所述上衣右侧的侧缝处,所述右前衣片的靠近右后衣片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所述右后衣片的靠近右前衣片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衣还包括:4条嵌条; 所述左前衣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左后衣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右前衣片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嵌条;所述右后衣片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之间设有所述嵌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公拉链,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母拉链; 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公拉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公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母拉链; 或者, 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公拉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衩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 所述第二侧衩由菱形布片对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衣片包括:左前衣片面料和左前衣片里布;所述左后衣片包括:左后衣片面料和左后衣片里布;所述右前衣片包括:右前衣片面料和右前衣片里布;所述右后衣片包括:右后衣片面料和右后衣片里布; 其中,所述左前衣片面料、嵌条、第一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的一边和左前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所述左后衣片面料、嵌条、第二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一侧衩的另一边和左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所述右前衣片面料、嵌条、第三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一边和右前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所述右后衣片面料、嵌条、第四连接部件、对折而成的第二侧衩的另一边和右后衣片里布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条的最外侧边缘与缝合线之间的距离为0.5cnTl.0cm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衩的 顶角的取值范围为5° ^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左前衣片、右前衣片、左后衣片、右后衣片、第一侧衩、第二侧衩、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第三连接部件、第四连接部件;第一侧衩设置上衣左侧的侧缝处,左前衣片的靠近左后衣片的一侧、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一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左后衣片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件和第一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第二侧衩设置上衣右侧的侧缝处,右前衣片的靠近右后衣片的一侧、第三连接部件和第二侧衩的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右后衣片的一侧、第四连接部件和第二侧衩的另一边依次贴合后缝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能够解决现有的上衣容易出现衣身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文档编号A41D3/00GK203105664SQ20122073641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熊昔云, 吴志泽 申请人: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