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99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结构,具体指的是可以有效吸收步行者步行时产生的冲击,进而预防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问题的鞋底结构,由外底和在外底上形成的中底构成,该鞋底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以拱形支撑足弓,在中底中心的上部突出形成突起部分的足弓支撑部;压迫脚大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和脚二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之间的皮肤,在中底前侧方的上部纵向形成突起部分的压迫部。
【专利说明】鞋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结构,具体指的是可以有效吸收步行者步行时产生的冲击,进而预防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问题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鞋子具有保护双脚,提高步行或做事效率,与服装相搭配等多种功能,但从鞋子的基本功能来看,最重要的功能还是保护双脚。制作鞋子的材料从古代的秸杆、木材、皮革,发展到今天的橡胶、塑料或以上材料的混合材料。鞋子的结构受当地气候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地礼节、阶层的差别也能够通过鞋子体现出来。
[0003]鞋子按照露出脚背还是包住脚背的不同分为开放性鞋子和封闭性鞋子,也存在位于两者之间的形式。开放性鞋子主要有凉鞋、拖鞋、韩国的草履及日本的木屐等,封闭性鞋子有皮鞋、韩国的胶靴和木靴等,按照制作材料还可以分为皮鞋、胶鞋、布鞋及塑料鞋等。
[0004]最近,穿鞋步行或蹦跳时,来自地面的冲击主要被鞋子的外底和中底吸收,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吸收冲击的功能,采用多种材质和多种形态结构制作鞋子的外底和中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功能鞋。其中大部分是使用橡胶垫或海绵等软垫、压缩空气形成的空气管的,具有吸收冲击功能的鞋子,具体参考发明专利第2012-0095732号、发明专利第2012-0001149号、发明专利第2011-0095549号、发明专利第2010-0135373号、发明专利第2010-0121150号及发明专利第2010-0086685号等提案。
[0005]另外,总穿尖头高跟的鞋子或一些天生的身体原因会经常导致脚拇指外翻。所谓脚拇指外翻指的是脚大拇指向脚小拇指方向弯曲的骨骼畸形,变形逐渐加重的话,其他四个脚趾也会发生倾斜,进而会导致脚掌生茧,或诱发神经瘤等各种疾病,使行走成为问题。更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膝盖或臀部关节及腰部出现疼痛,这时就必须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0006]另外,在通过手术治疗脚拇指外翻时,接受手术的患者们在术后几个月期间都需要穿前端像凉鞋一样敞开的矫正鞋或为进行社会生活穿经骨科研制并特别制作的高价辅助性皮鞋,这种皮鞋的内侧不是曲线而是直线,鞋子前端的宽度也进行了扩大处理。
[0007]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那么为了使脚大拇指不再弯曲就必须一直使用辅助工具,长期持续进行拉伸脚大拇指的保存治疗。
[0008]不过,目前为止用于治疗脚拇指外翻的辅助工具只是被作为一种医疗器械而制作,所以其设计非常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用,而脚拇指外翻的主要治疗对象多为女性,这就使这种设计粗劣的辅助工具更加不受欢迎。另外,治疗脚拇指外翻的辅助工具通过束带强行把脚趾或骨骼拉紧,这就存在引发疼痛的问题。
[0009]另外,矫正脚拇指外翻的鞋子相关专利有:发明专利第2012-0032093号、实用新型第2012-0006986号、实用新型第2010-0006646号、已注册专利第0850316号、已注册实用新型第0457048号等。以上专利鞋都具有在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之间安装夹板、束带,使脚大拇指与脚二拇指不相互重叠的结构。因为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之间插入夹板、束带等物,所以给使用者带来穿鞋的不适感。

【发明内容】

[0010]技术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结构,可以有效吸收步行者步行时的冲击,防止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
[0011]技术方案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鞋底结构,包括,
外底和在外底上形成的中底。
[0012]该鞋底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以拱形支撑足弓,在中底中心的上部突出形成突起部分的足弓支撑部;压迫脚大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和脚二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之间的皮肤,在中底前侧方的上部纵向形成突起部分的压迫部。
[0013]建议所述足弓支撑部的突起高度以所述中底的上部为基准为iTllmm,所述足弓支撑部的下部宽度为38?42mm,长度为67?73mm。
[0014]另外,建议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形成容纳脚大拇指跖骨前部的矫正槽。
[0015]建议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横向形成至少可以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趾骨和脚二拇指趾骨的突起的矫正颌部分,所述矫正颌是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到脚小拇指为止所有脚趾趾骨部分,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横向形成的突起。
[0016]所述压迫部和所述矫正颌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连为一体,呈T字形。
[0017]建议所述中底上部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具有容纳脚后跟的弯曲槽,所述外底的上部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形成插入槽,在所述插入槽中插入硅制鞋垫。另外建议所述外底的后端具有向上13°?15°的倾斜角。
[0018]有益效果
本发明鞋底结构具有有效吸收步行者步行时的冲击,防止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问题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鞋底结构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图示图1的A-A线断面状态的纵断面概略图;
图3是图示图1的B-B线断面状态的纵断面概略图;
图4是图示脚放在中底上的状态的平面概略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鞋底结构的鞋子的概略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底;110:插入槽;
130:硅垫;30:中底;
310:足弓支撑部; 330:压迫部;
350:矫正颌;360:矫正槽;
370:弯曲槽。【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我们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鞋底结构进行如下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0022]图1是本发明鞋底结构的概略斜视图,图2是图示图1的A-A线断面状态的纵断面概略图,图3是图示图1的B-B线断面状态的纵断面概略图。
[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鞋底结构由外底10和在所述外底10上形成的包括足弓支撑部310和压迫部330的中底30构成。
[0024]所述中底30的足弓支撑部310是以拱形支撑足弓,在中底中心的上部突出形成的突起部分。所述足弓支撑部310以拱形支撑使用者的足弓,帮助双脚转动,使双脚能够很好地吸收经鞋底传导的冲击,进而最大程度地缓解双脚的疲劳。
[0025]我们期望所述足弓支撑部310的突出高度H以所述中底的上部为基准为扩11mm。所述足弓支撑部310的突出高度低于9mm时,不能有效安放并支撑使用者的足弓,步行时双脚会向前挤,而超过11_时,就会出现使用不适的问题。
[0026]另外,我们期望所述足弓支撑部下部的宽度W为38?42mm,长度L为67?73mm。所述足弓支撑部的宽度和长度过短或过宽时,会出现使用不适的问题,另外也可能无法有效安放、支撑使用者的足弓,进而无法有效吸收冲击。
[0027]图4是图示脚放在中底上的状态的平面概略图。
[0028]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中底30包括压迫部330。所述压迫部330是压迫脚大拇指脚趾关节912附近和脚二拇指脚趾关节922附近之间的皮肤,在所述中底30前侧方的上部纵向形成的突起部分。
[0029]如图4所示,所述压迫部330压迫脚大拇指脚趾关节附近和脚二拇指脚趾关节附近之间的皮肤,使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自然分开,从而具有防止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问题的效果。同时,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相互隔离还可以起到预防及治疗足癣的作用。
[0030]另外,如图1及图4所示,我们期望在所述中底30前侧方的上部形成至少可以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趾骨914和脚二拇指趾骨924部分的横向突起的矫正颌部分350。
[0031]所述矫正颌部分350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趾骨914和脚二拇指趾骨924部分,可以防止步行时脚趾打滑向前方滑动,并自然而然地促使脚趾相互分开,进而可以防止或矫正脚拇指外翻等脚趾变形问题,同时能够预防和治疗足癣。
[0032]另外,为使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更加自然地分开,我们期望所述矫正颌350安放脚大拇指脚趾关节附近的部分向外侧具有一定的倾斜角。
[0033]特别是如图1及图4所示,我们期望所述矫正颌350是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到脚小拇指为止所有脚趾趾骨914、924、934、944、954部分,在所述中底30前侧方的上部横向形成的突起。
[0034]另外,为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使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有效分开,如图1及图4所示,所示压迫部330和所述矫正颌350在所述中底30前侧方的上部连为一体,呈T字形。
[0035]另外,如图1所示,我们期望在所述中底30前侧方的上部形成容纳脚大拇指跖骨前部的矫正槽360。
[0036]如图4所示,脚大拇指跖骨前部置于所述矫正槽360中,脚大拇指趾骨因所述矫正颌而向上伸出,这就使脚大拇指和脚二拇指进一步分开。[0037]另外,我们期望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中底30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形成容纳脚后跟,可以使脚后跟很好地固定的弯曲槽370,进而提高步行的效率。
[0038]另外,我们期望如图3,所示在外底10的上部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即所述中底30的弯曲槽370下方形成插入槽110,所述插入槽110中插入硅制鞋垫130。插入硅制鞋垫130后,使用者步行时通过后脚跟传达的冲击就会被所述硅制鞋垫130所吸收,从而提高步行的效率,保护脚踝、膝盖等处免受冲击。
[0039]我们期望如图3所示,所述外底10的后端具有向上13° -15°的倾斜角,这样可以在步行时从脚跟着地到脚窝、脚尖着地,并且防止裤腿被鞋子踩到并卷起现象的发生。
[0040]图5是采用本发明鞋底结构的鞋子的概略图。
[0041]本发明鞋底结构如图5所示,可以与鞋帮100相结合,广泛应用于运动鞋、高尔夫鞋及皮鞋等多种多样的鞋子。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由外底和在外底上形成的中底构成; 所述中底包括: 以拱形支撑足弓,在中底中心的上部突出形成突起部分的足弓支撑部; 压迫脚大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和脚二拇指的脚趾关节附近之间的皮肤,在中底前侧方的上部纵向形成突起部分的压迫部; 在中底前侧方的上部形成的容纳脚大拇指跖骨前部的矫正槽; 至少可以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的趾骨和脚二拇指趾骨部分,在中底前侧方的上部横向形成突起部分的矫正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足弓支撑部的突起高度以所述中底的上部为基准为扩1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足弓支撑部的下部宽度为38?42mm,长度为67?7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矫正颌是安放支撑及压迫脚大拇指到脚小拇指为止所有脚趾趾骨部分,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横向形成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部和所述矫正颌在所述中底前侧方的上部连为一体,呈T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底上部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具有容纳脚后跟的弯曲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底的上部安放脚后跟的后侧方形成插入槽,在所述插入槽中插入硅制鞋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底的后端具有向上13°?15°的倾斜角。
【文档编号】A43B13/38GK103799613SQ201310315567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金昊琎, 朴玄 申请人:(株)艾茲特里夫, 金昊琎, 朴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