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8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鞋底为了获得在平整光滑地上的软化防滑效果,在款式上已有多种多样,其中一款是在鞋底与地面接触的一面上设置多个细小的直立柱状体结构。在穿着该种鞋底行走时,比普通鞋底确有较好的防滑作用。如把该直立柱状体设计成更细则能起到更好的软化防滑作用。但是这会严重影响耐磨上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耐磨寿命的考虑,这种鞋底的软化防滑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鞋底,旨在不影响耐磨效果情况下又能改善防滑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鞋底,其触地面上分布有若干柱状体,内仁面上对应所述柱状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以软化柱状体的凹坑。优选地,所述柱状体设计成由内向外的内小外大、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结构,多个一组,形成多组。优选地,所述柱状体设计成波浪三角形,具有断口和切割痕。优选地,所述柱状体设计成斜立、断口和切割痕的吸盘。优选地,所述柱状体内短外长,呈横条陈列、圆形陈列、条形陈列和/或多角陈列,多个一组,形成多组,布满鞋底。优选地,所述凹坑中灌注有轻质软性材料,该轻质软性材料灌注到凹坑后,坑面平齐。优选地,所述内仁面的其他不平整处也充填有所述轻质软性材料,内仁面平齐。优选地,所述柱状体被切割成若干两两相互紧贴的块状体。优选地,将柱状体切割成块状体的切割痕呈网格状。优选地,所述内仁面上对应所述柱状体的中间位置切割成两两相互紧贴的块状,或整个内仁切割痕呈网格状。优选地,两柱状体之间设有用以将泥土或沙石顶出的顶块。优选地,所述柱状体分布在鞋底的三个着力重点,且设计成内外多层断口吸盘。优选地,所述柱状体为断口条状或切割条状,分别设置在鞋底前掌和后掌的前、后、左、右位,设置在前后位的为横条结构,设置在左右位的为八字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柱状体的外底面经处理达到镜面的光滑效果。优选地,所述柱状体全部或局部设有拱桥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防滑鞋底上由于设置有柱状体,与触地面相对的内仁面上对应柱状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以软化柱状体的凹坑,使得鞋在穿着受力时,让柱状体产生中间下陷,周围显高,从而更具吸附力和支撑力的防滑效果,从而增大了鞋与地面的摩擦力,使鞋不易发生移动,改善了鞋的防滑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滑鞋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防滑鞋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防滑鞋底包括基底10,基底10与地面接触的触地面上分布有若干柱状体12,与触地面相对的内仁面上对应柱状体1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以软化柱状体12的凹坑11。本实用新型中,触地面是指鞋底与地面接触的面,内仁面是指与触地面相对、与鞋帮底面接触的面,该面上一般凸设有花纹。本实施例中,凹坑11从内仁面向触地面凹陷,可以为切割槽、孔、沟或线,用于软化与其位置对应的柱状体12,从而增大柱状体12的摩擦系数,提高鞋的防滑性能。凹坑11的结构和与柱状体12的位置关系,可在不影响穿着造成破裂、过分变形、不耐曲折的前提下,按适当的大小、宽窄、深浅、角度用切割的方式按需设计,从而达到软化鞋底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状体12有多种结构和分布形式。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12设计成由内向外的内小外大、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条状结构,多个一组,形成多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状体12多个一组,“内”是指由该组柱状体的内部,“外”是指该组柱状体的外部。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柱状体12设计成由内向外的内小外大、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方形结构,多个一组,形成多组。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状体12上还分布切割痕,柱状体12被切割成若干两两相互紧贴的块状体。具体的,可在鞋底成型后,通过切割工艺,将柱状体12分割成多个块状体,让切割后的两个块状体121之间由于弹性仍然紧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择将柱状体12分割成网格状,即在柱状体12表面形成的将柱状体12切割成块状体的切割痕呈网格状。由于呈切割痕呈网格状,柱状体12受力后,可向多个方向倾倒,因此进一步软化了柱状体12,增大了鞋底的摩擦系数。参见图7所示,柱状体12设计成波浪三角形,具有断口和切割痕13。该柱状体12也是由内向外的内小外大、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结构,多个一组,形成多组。参见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12设计成斜立、断口和切割痕13的吸盘。所谓斜立,即柱状体12的至少一侧与触地面形成锐角。所谓断口,即柱状体12通过缺口 14分割成多个分立的子块。本实施例中,柱状体12的形状和构造有多种方案,可以为直立柱状体也可以为斜立柱状体,所谓直立柱状体即其相对于触地面基本垂直,而斜立柱状体即其相对于触地面倾斜。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12为斜立柱状体,其至少一侧面与触地面形成锐角。参见图10至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状体12为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条形,多个一组,呈圆形阵列。该柱状体12可设置于鞋底的三个着力重点(前掌二个,后跟一个)或整双底纹。可根据人在穿鞋时易于滑动的方向,按不同侧重要求,设计成由直立或斜立或直斜混合的断口和不断口、内短外长、切割和不切割的、有小沟槽和无小沟槽、有对应和无对应、内窄外宽,内低外高(或一致)或均匀一致的条状结构,以利控制主要的滑动方向。根据整双鞋底的防滑要求,可以把着力重点防滑、滑动方向防滑、排油水要求防滑、排泥沙石要求的各种花纹结构,有、无着力重点的部分和全部设计上去(如图10至15所示,但不限于底型款式、花纹形状、花纹大小,分布比例,位置精准等等)。由于柱状体12内低外高、内窄外宽且呈圆形阵列,因此中部形成体积较大的空腔。当柱状体12受力而变形时,空腔可与地面产生较大的支撑力和吸附力,从而增强与地面的防滑效果。由于设有与柱状体12对应的凹坑11,柱状体12得到进一步软化,使空腔与地面的吸附力增大,从而进一步与地面的防滑效果。参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在尺寸较大的凹坑11中灌注比鞋底更轻的轻质软性材料,例如PU等。该轻质软性材料灌注到凹坑11后,其外表面可与内仁面平齐。由于灌注有轻质软性材料,可使凹坑处稍增大强度,不致使鞋底过度软化,使鞋底达到轻、软、牢固又防滑的效果。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内仁面上凸设有花纹,该花纹所围成的空间中也可充填有轻质软性材料。众所周知,内仁面上凸设花纹的目的在于减轻鞋底的重量,但这样一来会减少鞋底与鞋帮底面的接触面积,导致鞋底与鞋帮底面粘接不牢,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花纹所构成的空腔中也充填轻质软性材料,可增大鞋底与鞋帮底面的接触面积,增强鞋底与鞋帮底面的连接牢固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将柱状体12设置为断口条状或切割条状,分别设置在鞋底前掌和后掌的前、后、左、右位,设置在前后位的为横条结构,设置在左右位的为八字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在正常行走时易滑动的方向,能更好的产生防滑效果O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将触地面设置为平整光滑的镜面,以便在鞋底用在光滑地面上时产生较好的防滑效果。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两柱状体12之间设置有用以将泥土或沙石顶出的顶块13,该顶块13呈倒锥状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其触地面上分布有若干柱状体,内仁面上对应所述柱状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以软化柱状体的凹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设计成由内向外的内小外大、内低外高、内窄外宽的结构,多个一组,形成多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设计成波浪三角形,具有断口和切割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设计成斜立、断口和切割痕的吸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内短外长,呈横条陈列、圆形陈列、条形陈列和/或多角陈列,多个一组,形成多组,布满鞋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中灌注有轻质软性材料,该轻质软性材料灌注到凹坑后,坑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仁面的其他不平整处也充填有所述轻质软性材料,内仁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被切割成若干两两相互紧贴的块状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将柱状体切割成块状体的切割痕呈网格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仁面上对应所述柱状体的中间位置切割成两两相互紧贴的块状,或整个内仁切割痕呈网格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两柱状体之间设有用以将泥土或沙石顶出的顶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分布在鞋底的三个着力重点,且设计成内外多层断口吸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为断口条状或切割条状,分别设置在鞋底前掌和后掌的前、后、左、右位,设置在前后位的为横条结构,设置在左右位的为八字形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的外底面经处理达到镜面的光滑效果。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全部或局部设有拱桥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滑鞋底,其触地面上分布有若干柱状体,内仁面上对应所述柱状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以软化柱状体的凹坑。本实用新型防滑鞋底由于设置有凹坑,可软化柱状体,达到较好的防滑效果。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3152670SQ20132006965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杨孟龙 申请人:杨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