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容置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3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容置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特别是指利用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设置于一容置箱体壁面来弯折容置箱体的壁面,使容置箱体能依使用者需求调整体积大小,以利携带或方便收纳摆放。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社会结构型态的改变,人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居住的空间也跟着相对的减少,尤其是民生物品种类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适当的规划收纳,生活的质量将会随之下降。而收纳物品不外乎使用收纳袋或收纳箱来装置物品,但现行市面上的收纳袋及收纳箱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大小,并无法配合在使用时具有相当的体积来装载物品,又在不使用时减少体积方便收纳。此外,在外出旅行时,旅行者往往会额外携带旅行箱,以备在旅行途中额外增加的行李或购买的纪念品使用。然而额外携带的旅行箱,除了造成旅行的不方便外,将额外的旅行箱放在装行李的箱体内,也会占有相当的体积,因而减少装载其他行李的空间。再者,有时购买的纪念品是需要放置在固定形状的容置空间中来避免损坏的,若额外携带的旅行箱是无法固定形状的袋体,也可能不适合用来装载礼品。另外,贩卖行李箱的展场中,除了展示的行李箱外,库存的行李箱将占据仓库一定的空间,常常使得仓库不够装载所有的库存商品,然而,若能在限制的仓库空间中,摆放更多的行李箱库存,将可以降低行李箱的贩卖成本。有鉴于所述收纳袋、收纳箱、旅行箱、行李箱之类的容置箱体具有既定体积而占据太多空间的问题,实有必·要创造一种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并将其设置于容置箱体的壁面,使得容置箱体的壁面得以弯折调整减少整体体积,以利于此类的容置箱体携带及收纳摆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两臂相互固定在某一特定角度上的铰链,使得加装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的物品可以被弯折或折迭固定于特定角度上。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的容置箱体,使得容置箱体的壁面可藉由铰链弯折固定于一特定角度上,减少容置箱体整体的体积,方便容置箱体的收纳及携带。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设有可固定弯折角度铰链的容置箱体,其中,所述铰链包含一第一铰链臂及一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及第二铰链臂围绕一轴件进行枢转,并于所述轴件上设有至少一卡固在所述第二铰链臂的限位板。所述第一铰链臂上另延伸设有至少一圆筒,并于所述圆筒内部装设有一以弹簧及滚珠组成的弹性限位件,所述圆筒开口处螺接有一螺钉,并由所述螺钉依序接设所述弹簧及滚珠,且所述滚珠半外露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抵触于所述限位板,使所述第一铰链臂沿着所述限位板外周缘枢转。所述限位板卡固于所述第二铰链臂上,并于周围设有一配合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卡合手段,所述卡合手段为至少一形成于所述限位板周缘的凹陷。当所述第一铰链臂相对第二铰链臂进行枢转时,第一铰链壁上的滚珠将沿着所述限位板的外周缘移动,并在移动至所述凹陷时,卡进所述凹陷中,使所述第一铰链臂停止枢转,所述第一铰链臂定位于所述卡合手段所形成的至少一定位点,此时,所述第一铰链臂相对第二铰链臂旋转一特定角度。于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特定角度介于0° 180°之间。而所述容置箱体,设有一具有收纳空间的主体,且所述主体设有位于相对侧的一后壁面以及一前壁面,且所述后壁面与前壁面之间共同邻接一组位于相对侧的底部壁面及顶部壁面,另于前壁面、后壁面、顶部壁面、底部壁面之间共同邻设有二侧部壁面,所述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并于所述铰链弯折成一特定角度时,所述壁面将顺着所述铰链的角度折迭,使所述后壁面及前壁面相对靠近,所述主体体积减小。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具有铰链的壁面可直接由两硬质板所构成,所述两硬质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臂、第二铰链臂固定,使所述两硬质板之间可以直接以所述轴件进行弯折。所述其中一硬质板与所述后壁面组接固定,而另一硬质板朝可向所述顶部壁面弯折,且所述前壁面顺势折迭于所述硬质板与底面之间,使得容置箱体体积减小,方便不使用时收纳。于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其中一硬质板与所述后壁面共同组接,而另一硬质板与所述前壁面共同组接。当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不使用时,所述两硬质板将分别相对所述后壁面及前壁面进行枢转,而于其间的铰链则朝向顶部壁面移动弯折,进而减少容置箱体本身体积,使其可以较小的体积进行收纳。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可在主体的其中一组相对壁面上或相邻壁面上设有复数个所述铰链,使得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具有多种折迭样式,提升容置箱体的实用性及功能性。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所述收纳空间中,分别位于所述后壁面与顶部壁面的衔接处及后壁面与底部壁面的衔接处设有一可活动枢转的固定板,并于所述固定板及顶部壁面之间、固定板与底部壁面之间分别设有一转锁,供所述固定板与顶部壁面、底部壁面相互锁住固定;所述收纳空间中,位于所述后壁面与侧部壁面衔接的轴在线,进一步设有一可活动翻掀的侧部支撑片,并于所述侧部壁面上缘与前壁面的邻接处设有一定位件,使所述侧部支撑片得以固定于所述侧部壁面上,提供容置箱体侧部壁面的支撑力。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所述铰链配合装设容置箱体的可弯折处,使得容置箱体主体的壁面可向内弯折至一特定角度上,减少容置箱体的体积,使得具有硬质壁面的容置箱体也可以缩减体积,方便容置箱体在不使用时收纳携带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的分解图;图3A至图3B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第一实施样态的侧视剖面图;图4A至图4B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第二实施样态的侧视剖面图;[0022]图5A至图5B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第三实施样态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铰链设有二限位片及二弹性限位件的立体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B至图7D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收纳示意图;图8A至图8D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收纳示意图;图9A至图9C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收纳示意图;图1OA至图1OB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收纳断面图;图1lA至IlE图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收纳立体图;以及图12A至图12B为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侧部支撑片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铰链14限位板11第一铰链臂141凹陷111第一本体部20主体112第一凸部 21拉链结构
113贯穿孔22连接轴114螺接孔30后壁面115圆筒31第一片体116螺钉32第二片体117弹簧40前壁面118滚珠50底部壁面119弹性限位件51第一硬质板12第二铰链臂52第二硬质板121第二本体部60顶部壁面122第二凸部61第三硬质板123—第三凸部62—第四硬质板124贯穿孔70侧部壁面13轴件80收纳空间81固定板83定位件811转锁90滑轮82侧部支撑片9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10,主要设有一第一铰链臂11及一第二铰链臂12,所述第一铰链臂11设有一第一本体部111,并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11的边缘设有二第一凸部112,所述二第一凸部112分别设有一贯穿孔113,且所述贯穿孔113共同穿设有一轴件13。所述第一本体部111上另设有二螺接孔114,并于所述二螺接孔114之间设有一与所述轴件13垂直的圆筒115,所述圆筒115内部设有一螺钉116,螺接于所述圆筒115的开口处,供一由弹簧117及滚珠118组成的弹性限位件119设于所述圆筒115中,并由所述弹簧117 —端抵触于所述螺钉116上,另一端与所述滚珠118连接。所述第二铰链臂12设有一具有二螺接孔的第二本体部121,并于所述第二本体部121的边缘两外侧边分别设有一配合邻设于所述第一凸部112外侧的第二凸部122,并于所述第二凸部122之间设有二个第三凸部123,所述第二凸部122及第三凸部123上同样分别设有一贯穿孔124,共同配合形成于所述轴件13上,使所述第一铰链臂11与第二铰链臂12共同围绕所述轴件13进行枢转。所述轴件13上另设有一限位板14,位于所述二第三凸部123之间。所述限位板14固定于所述第二铰链臂12上,并于周围具有一配合所述滚珠118的卡合手段,所述卡合手段为至少一形成于所述限位板14周缘的凹陷141,当所述第一铰链臂11相对所述第二铰链臂12枢转时,所述滚珠118沿着所述限位板14外周缘移动,并在移动至所述凹陷141处时,所述滚珠118将受到所述弹簧117的弹力拉伸推进卡入于所述凹陷141中,使所述第一铰链臂11及第二铰链臂12停止枢转,并定位于至少一定位点上。所述弹性限位件119卡合于所述定位点时,所述第一铰链臂11与第二铰链臂12将会旋转于一特定角度上,所述特定角度介于0° 180°之间。如图3A至图3B所示,即本实用新型铰链10可由0°枢转至90°,并固定夹角90°的第一种样态;图4A至图4B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铰链10由0°枢转至180°的第二种样态;而图5A至图5B,则为所述第一铰链臂11由0°枢转至160°的第三种实施样态。以上所举的本实用新型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10叙述,为了方便说明,图标显示只有一个限位板14及一弹性限位件119,亦即本案铰链10上所设置的限位板14及弹性限位件119可具有一个以上,请参照图6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铰链10设有二限位片14及二弹性限位件119的实施样态图。请参照图7A至图7D所示的一种容置箱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容置箱体主要设有一主体20,所述主体20设有位 于相对侧的一后壁面30及一前壁面40,并于所述后壁面30与前壁面40之间共同邻接一组位于相对侧的顶部壁面60及底部壁面50,另设有二侧部壁面70位于相对侧与所述后壁面30、前壁面40、底部壁面50、顶部壁面60相互邻接。所述后壁面30、前壁面40、底部壁面50、顶部壁面60以及侧部壁面70共同构成一可收纳放置物品的收纳空间80,且于所述主体20后壁面30的靠近所述底部壁面50设有复数个方便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置于地面上拖拉移动的滑轮90,并于后壁面30靠近顶部壁面60位置设有一可伸缩式把手91,供使用者在拖拉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时,可以拉伸把手91,方便拖拉,或是在收纳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时,收缩把手91便于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壁面40设为一种可弯折的材料,且所述底部壁面50以一第一硬质板51及一第二硬质板52共同构成,并于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设有所述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10,所述铰链10的凹陷141朝向所述收纳空间80,使所述铰链10两铰链臂之间所夹设的夹角朝向所述收纳空间80。请参照图7B所示,当所述铰链10的第一铰链臂11及第二铰链臂12未相对枢转时,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平行展开,使得所述后壁面30与前壁面40展开至相对最远的位置,此时,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具有最大的收纳空间80。而如图7C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不使用时,所述与后壁面30连接的第一硬质板51保持不动,而第二硬质板52则朝向所述顶部壁面60弯折,而所述前壁面40则顺着第二硬质板52的弯折,随之向所述后壁面30相对靠近,进而缩减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的体积。于此实施例中,另一种可行方式为所述后壁面30与所述前壁面40同样设为可折迭的材料,并且在所述底部壁面50向顶部壁面60凹折后,所述顶部壁面60亦同样朝向底部壁面50凹折,使之成为如图7D所示的折迭样态,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整体将会更加缩小,更加便于收纳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请参照图8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壁面40同样设为可折迭的材料,而所述后壁面30设为可折迭材料的一第一片体31与一第二片体32,所述第一片体31与第二片体32之间设有一铰链10,并于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设有一铰链10,其中,所述设于第一片体31及第二片体32之间的铰链10的凹陷141朝向收纳空间80,且两铰链壁夹角朝向收纳空间80 ;所述设于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的铰链10的凹陷141朝向收纳空间80外部,亦即所述第一铰链臂11及第二铰链臂12之间所夹的夹角朝向所述收纳空间80外部。因此,请参照图8A所示,当本实施例中容置箱体欲折迭收纳时,将首先弯折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的铰链10,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的连接处则会朝向所述顶部壁面60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反折,所述前壁面40与后壁面30相对靠近。接着,请参照图SB所示,所述后壁面30的第一片体31亦藉由该处所设置的铰链10,相对所述第二片体32枢转,使之最后呈现如图SC及图8D所示的折迭样态。请参照图9A至图9C所示 ,于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壁面50设有所述铰链10位于所述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且所述凹陷141朝向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外部,供两枢转臂往容置箱体外部移动枢转。当所述铰链10的第一铰链臂11与第二铰链臂12之间未相对枢转前,所述容置箱体底部壁面50将会整个平行展开,如图9A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不使用时,即可将所述底部壁面50上的铰链10,第一铰链臂11及第二铰链臂12之间的衔接处向收纳空间80内部推进,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臂11及第二铰链臂12反折,进而减少容置箱体的体积,方便使用者收纳携带。请参照图1OA至图1O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述顶部壁面60进一步同样设有硬质材料的第三硬质板61及第四硬质板62,并于所述第三硬质板61与第四硬质板62之间设有所述铰链10,所述铰链10两铰链臂的夹角朝向容置箱体外,使得上设第三硬质板61与第四硬质板62可在所述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10向收纳空间80内移动弯折时,使得所述前壁面40与后壁面30相对靠近,减少容置箱体整体的体积。请参照图1lA至图1lE所示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容置箱体具体实施样态,所述容置箱体主体20的前壁面40与底部壁面50、顶部壁面60、侧部壁面70之间以一拉链结构21及一连接轴22连接,当所述拉链结构21拉开时,所述前壁面40可以所述连接轴22为旋转轴向上翻开,露出内部的收纳空间80。所述收纳空间80内部,位于所述顶部壁面60与底部壁面50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连接于所述后壁面30和顶部壁面60、底部壁面50衔接处的固定板81,所述二固定板81分别以所述后壁面30与顶部壁面60的衔接处以及所述后壁面30与底部壁面50的衔接处为轴,翻转于所述后壁面30和顶部壁面60、底部壁面50之间,当所述顶部壁面60与底部壁面50之间的铰链10两铰链臂展开时,所述固定板81则可翻转至所述顶部壁面60及底部壁面50的位置,并利用一转锁811将所述固定板81与所述第二硬质板52及第四硬质板62锁定,用以加强顶部壁面60及底部壁面50的支撑力,提供第一硬质板51与第二硬质板52之间及第三硬质板61与第四硬质板62之间展开的力量,增加容置箱体承重的强度。当准备将容置箱体体积缩小时,所述二固定板81与第二硬质板52、第四硬质板62之间的转锁811会转开解除锁定,所述二固定板81向所述后壁面30翻转,并且将所述顶部壁面60及底部壁面50上的铰链10向收纳空间80内部弯折,即可缩小容置箱体的体积,使本实用新型得以方便收纳放置。此时,所述前壁面40可再由上连接轴22向所述收纳空间80翻盖,形成如图1lE所示的样态。 请参照图12A至12B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后壁面30与侧部壁面70的共同轴在线分别设有二侧部支撑片82,所述侧部支撑片82可翻掀于所述后壁面30与侧部壁面70之间,并于所述侧部壁面70的上缘设有一定位件83,用以将所述侧部支撑片82固定于所述侧部壁面70上,增加侧部壁面70的支撑力,所述定位件83可行方式包含使用魔鬼毡、扣环、钮扣、拉链等等其中至少一种方式。当本实用新型容置箱体不使用时,便将所述侧部支撑片82由所述侧部壁面70往所述后壁面30翻下,接着将设于所述底部壁面50的固定板81同样往所述后壁面30翻,如图12B所示,此时就能把设于底部壁面50上的铰链10往所述顶部壁面60折迭,缩小容置箱体的体积。前述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所举的图式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的两铰链臂与所述容置箱体壁面为相互螺接组装的,然事实上,所述铰链10的两铰链臂亦可直接作为容置箱体的壁面,而不须另外将铰链臂螺接于壁面上。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熟悉本行业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铰链臂以及一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及第二铰链臂共同枢设于一轴件上可相互转动,并于所述轴件上设有至少一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臂的限位板,所述第一铰链臂上另设有至少一弹性限位件供抵触于所述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周围具有一配合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卡合手段,当所述第一铰链臂相对所述第二铰链臂枢转时,所述弹性限位件沿着所述限位板外周缘移动,而并且定位于所述卡合手段所形成至少一定位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件包含一由所述第一铰链臂延伸出的圆筒,一位于所述圆筒内的弹簧,以及一位于所述圆筒内的滚珠,所述滚珠一端抵触于所述限位板,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开口处进一步设有一螺钉,供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滚珠的相对端接设于所述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手段为至少一形成于所述限位板周缘的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限位件卡合于所述定位点时,所述第一铰链臂与所述第二铰链臂旋转一特定角度,所述特定角度介于O。 180。之间。
6.一种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收纳空间的主体,所述主体的至少一壁面设有至少一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所述铰链主要设有一第一铰链臂以及一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及第二铰链臂共同枢设于一轴件上可相互转动,并于所述轴件上设有一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臂的限位板,所述第一铰链臂上另设有一弹性限位件供抵触于所述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周围具有一配合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卡合手段,当所述第一铰链臂相对所述第二铰链臂枢转时,所述弹性限位件沿着所述限位板外周缘移动,并且定位于所述卡合手段所形成至少一定位点,其中,具有所述容置箱体的壁面将顺着所述第一铰链臂及第二铰链臂的枢转弯折形成一折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壁面设有一位于相对侧的前壁面及后壁面,并于前壁面与后壁面之间设有一组位于相对侧的顶部壁面及底部壁面,另设有二侧部壁面位于相对侧,与所述前壁面、后壁面、顶部壁面及底部壁面邻接,所述前壁面、后壁面、顶部壁面、底部壁面以及侧部壁面共同构成所述收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收纳空间内,位于所述后壁面与顶部壁面及底部壁面衔接的两轴在线,分别设有一可活动枢转的固定板,并于所述固定板及顶部壁面之间、固定板与底部壁面之间分别设有一转锁,供所述固定板与顶部壁面、底部壁面锁住固定;而所述收纳空间中,位于所述后壁面与侧部壁面衔接的轴在线,设有一可活动翻掀的侧部支撑片,并于所述侧部壁面上缘与前壁面邻接处设有一定位件,用以将所述侧部支撑片固定于所述侧部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铰链的壁面是由两硬质板所构成,所述两硬质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臂、第二铰链臂固定,使所述两硬质板之间可以选择性以所述轴件进行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复数个铰链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其中一组相对或相邻的壁面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件包含一由所述第一铰链臂延伸出的圆筒,一位于所述圆筒内的弹簧,以及一位于所述圆筒内的滚珠,所述滚珠一端抵触于所述限位板,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开口处进一步设有一螺钉,供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滚珠的相对端接设于所述螺钉。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手段为至少一形成于所述限位板周缘的凹陷。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容置箱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限位件卡合于所述定位点时,所述第一铰链臂与所述第二铰链臂旋转一特定角度,且所述特定角度介于0° 18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固定弯折角度的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容置箱体,所述的铰链主要设有一共同枢转于一轴件上的第一铰链臂及第二铰链臂,其中,第一铰链臂另设有至少一弹性限位件,并于所述轴件上设有至少一供弹性限位件抵触移动的限位板,且限位板周围具有让弹性限位件进行定位的卡合手段。当第一铰链臂与第二铰链臂之间进行枢转时,弹性限位件将环绕限位板的外周缘移动,并定位于所述卡合手段所形成的至少一定位点。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将所述铰链应用于一容置箱体上时,所述容置箱体可藉由所述铰链减少容置箱体的体积,进而使得容置箱体在不使用时可以折迭起来,方便收纳或携带使用。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3098558SQ2013200777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陈继岳, 洪美惠 申请人:陈继岳, 洪美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