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轮滑防护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滑防护袜。
背景技术:
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在一般体育运动中,袜子对运动员的脚起到了保护作用。在轮滑运动中,运动员的脚非常容易受伤,尤其是脚部容易与轮滑鞋相互摩擦,导致脚部磨损后出现红肿,破皮,水泡,起茧,骨质增生等情况。目前,一般运动袜,没有针对轮滑运动进行优化设计,因此,不能对进行轮滑运动的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滑防护袜,通过对袜子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使其能在轮滑运动中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脚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滑防护袜,包括袜底、袜帮和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帮靠近袜口处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厚部。进一步地,所述抹底的后根处设有加厚部。进一步地,所述袜帮对应于脚踝前侧处设有加厚部。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袜帮对应于脚背腱鞘处设有加厚部。进一步地,所述抹底对应于大脚U止处设有加厚部。进一步地,所·述袜底对应于中趾上方处设有加厚部。整双袜子可以使用竹炭纤维材料制作,达到排汗,舒适,速干的目的,更加适合轮
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保护效果好、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结构合理、穿着舒适等特点,能针对性地保护使用者在轮滑运动中免受伤害。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脚内侧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脚外侧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脚正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3,一种轮滑防护袜,包括袜底1、袜帮2和袜口 3,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袜帮2靠近袜口 3处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厚部20。在袜子相应部位的加厚,以减轻或消除轮滑时腿部由于长时间与轮滑鞋摩擦而极易引起的水泡,破皮,红肿,起茧,肤色改变等现象。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袜底I的后根处设有加厚部10。以防出现以下情况:1、脚跟被磨损后出现红肿,破皮,水泡,起茧,骨质增生等常见情况;2、轮滑鞋的内胆或内衬被磨损,使用寿命缩短;3、平地花式轮滑在进行前单轮等需要踮起脚尖的动作时脚跟抬离鞋底,导致难度动作更加难以完成。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袜帮2对应于脚踝前侧处设有加厚部21。消除某些轮滑鞋款严重磨损脚踝前侧的情况,保护脚部相应部位。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所述袜帮2对应于脚背腱鞘处设有加厚部22。防止轮滑鞋斜面芭扣勒紧,压迫,摩擦脚背导致脚背出现腱鞘囊肿的现象。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袜底I对应于大脚趾处设有加厚部11。针对平地花式练习的轮滑运动,特别是练习前单轮难度动作时,防止“大脚趾内侧起茧”的现象。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袜底I对应于中趾上方处设有加厚部12。防止某些轮滑鞋内侧线头摩擦中趾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效果好、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结构合理、穿着舒适等特点,能针对性地保护使用者在轮滑运动中免受伤害。整双袜子可以使用竹炭纤维材料制作,达到排汗,舒适,速干的目的,更加适合轮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以上所揭示的内容,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所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所能达成的效果等效或均等的内容,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完成的简易修改、修饰、改良或变化,都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主张的专利权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轮滑防护袜,包括袜底、袜帮和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帮靠近袜口处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防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底的后根处设有加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防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帮对应于脚踝前侧处设有加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防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袜帮对应于脚背腱鞘处设有加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防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底对应于大脚趾处设有加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防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底对应于中趾上方处设有加厚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滑防护袜,包括袜底、袜帮和袜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帮靠近袜口处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厚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保护效果好、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结构合理、穿着舒适等特点,能针对性地保护使用者在轮滑运动中免受伤害。
文档编号A41B11/02GK203137044SQ20132018619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虞昊 申请人:虞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