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13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该拉头包括一拉头本体,其前端部的内部设有一弹簧,后端部表面设有一突起部;一帽盖置于拉头本体上,且与拉头本体之间形成一供拉片进出的让位空间;一马钩设置在拉头本体和帽盖之间,前端部抵在弹簧上,且延伸出拉头本体外。中部与帽盖内设有的枢转轴枢转连接,后端部具有一与拉头本体的突起部相对应的挡止部,和插置于拉头本体上的勾部,挡止部与勾部叉开设置,以形成容置拉片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拉头不仅可实现拉片的自由拆换,且能够更保险的防止拉片的脱落,更容易实现拉头产品的组装,及提高拉头的自动化程度。
【专利说明】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用自锁拉头,尤其涉及拉片的可拆换式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可换拉片的拉头请参见中国专利文献2013.03.27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220523228.5的“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该专利产品是通过一设置在拉头本体缺口处一导拉块,使拉头本体、马钩以及导拉块之间定义出一供拉片置入的容置空间,当容置空间出现一缺口时,可取出拉片或置入拉片。并通过导拉块封闭住拉头与帽盖之间的缺口,以确保拉片不致脱落。该专利产品的导拉块设置方式繁琐,不利于拉头组装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工成本高。该专利产品还存在结构不稳定,极易出现拉片卡位、卡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该拉头不仅可实现拉片的自由拆换,且能够更保险的防止拉片的脱落,更容易实现拉头产品的组装,及提高拉头的自动化程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0005]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该拉头包括一拉头本体,其前端部的内部设有一弹簧,后端部表面设有一突起部;一帽盖置于拉头本体上,且与拉头本体之间形成一供拉片进出的让位空间;一马钩设置在拉头本体和帽盖之间,前端部抵在弹簧上,中部与帽盖内设有的枢转轴枢转连接,后端部具有一与拉头本体的突起部相对应的挡止部,和插置于拉头本体上的勾部,挡止部与勾部叉开设置,以形成容置拉片的安装空间。
[0006]进一步,所述拉头本体的突起部顶部呈弧状,且所述突起部的内、外两侧面自底部向弧状顶部倾斜过渡。
[0007]进一步,所述马钩前端部延伸出拉头本体外,以形成按压部。
[0008]本实用新型拉头的马钩弹性枢转设置在拉头本体和帽盖之间,使马钩上与勾部叉开设置的挡止部与拉头本体上的突起部配合形成弹性开关,顶部呈平滑过渡弧状的突起部,使拉片可直接顶开闭合的挡止部和突起部,以实现拉片的自动化组装,及拉片的自由拆换。受制于弹簧反弹力的作用,挡止部与突起部的闭合稳当,并使受弹簧压制的马钩勾部完成自锁功能。当拉片拉动马钩的挡止部向上动作时,可一体带动马钩的勾部解除弹簧的压制,从而解除马钩的自锁,且拉片被马钩的挡止部勾住,不会脱离马钩。马钩前端部形成的按压部,在更换拉片时,只需用外力对该按压部施压,可使得马钩枢转,从而在挡止部与突起部之间产生间隙,使拉片可以从该间隙处进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头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片安装过程示意图一;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片安装过程示意图二 ;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片安装过程示意图三;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头自锁解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如图1所示的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帽盖2和马钩3,马钩3设置在拉头本体I和帽盖2之间。拉头本体I和帽盖2的前端部具有一同心孔,一管轴5穿设在同心孔中并将帽盖2固定在拉头本体I上。
[0017]如图2-5所示的拉头本体1,其后端部的表面设有一突起部11,于该拉头本体I前端部的内部设有一弹簧6。所述突起部11顶部呈弧状,且该突起部的内、外两侧面自底部向弧状顶部倾斜平滑过渡,可轻松的导入拉片4。
[0018]所述的帽盖2与拉头本体I之间形成一供拉片4进出的让位空间A,且该帽盖2于管轴5的周边形成一凸圆弧21,该凸圆弧21可作为马钩3的枢转轴。
[0019]所述的马钩3的前端部抵在弹簧6上,并延伸出拉头本体I外,以形成按压部31。马钩3的中部形成圆弧凹槽32,该圆弧凹槽32与帽盖2的凸圆弧21枢转连接,实现马钩的解锁和自锁。马钩3的后端部为具有一与拉头本体I的突起部11相对应的挡止部34,和插置于拉头本体I上的勾部33。所述挡止部34和拉头本体I的突起部11配合形成弹性开关,拉片4可轻易顶开闭合的挡止部34和突起部11,轻松的进出帽盖2与拉头本体I之间的让位空间,实现拉片4的自动组装和自由拆换。所述挡止部34与勾部33叉开设置,以形成容置拉片4的安装空间B。
[0020]拉片安装过程如图2-4所示,拉片4从帽盖2与拉头本体I之间的让位空间A的缺口进入,并挤开马钩挡止部34和拉头本体突起部11而进入到安装空间B,实现拉片4的装入。弹性闭合在突起部11上的挡止部34受制于弹簧6反弹力的作用,挡止部34与突起部11的闭合稳当,能够在解锁和自锁过程中保证拉片4不会脱落。同时,马钩的勾部33在弹簧6的压制作用下完成自锁功能。且通过按压露出拉头本体I的马钩按压部31,可使马钩3围绕帽盖2内的凸圆弧31旋转,解除挡止部34与突起部11的闭合状态,经在挡止部34与突起部11之间产生间隙,以拉出拉片4,实现拉片的自由拆换。
[0021]如图5所示,当拉片4拉动马钩3的挡止部34向上动作时,可一体带动马钩3的勾部33解除弹簧6的压制,从而解除马钩3的自锁,因拉片4被马钩3的挡止部34勾住,不会脱离马钩。
[002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该拉头包括: 一拉头本体,前端部的内部设有一弹簧,后端部表面设有一突起部; 一帽盖,置于拉头本体上,且与拉头本体之间形成一供拉片进出的让位空间; 一马钩,设置在拉头本体和帽盖之间,前端部抵在弹簧上,中部与帽盖内设有的枢转轴枢转连接,后端部具有一与拉头本体的突起部相对应的挡止部,和插置于拉头本体上的勾部,挡止部与勾部叉开设置,以形成容置拉片的安装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本体的突起部顶部呈弧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内、外两侧面自底部向弧状顶部倾斜过渡。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换拉片的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钩前端部延伸出拉头本体外,以形成按压部。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3416879SQ20132042401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6日
【发明者】张田, 高秀忠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