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16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的正面设置有与被保护的电子设备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匹配其他部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的具有磁性的金属片。该保护套能有效保护电子产品外壳免受磕碰损伤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通讯装置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当今移动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扰人们的问题,例如移动电子产品的物理损伤、在户外使用时因电能耗完而不能正常工作。常用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不小心,掉在地上或磕碰损伤等因素,对其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另外,在人们使用其观看视频等信息画面时,一直用手握持会很容易疲劳,容易造成人们使用该电子产品的一些不适;再者,就是该产品的蓄电问题,目前各大主流手机制造公司的移动手机电池板只能让人们在户外短时间内使用,我们使用过程中经常因为突然电池没电,而无法及时的与他人联系,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有效保护电子产品外壳免受磕碰损伤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的正面设置有与被保护的电子设备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匹配其他部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的具有磁性的金属片。
[0006]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背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所述第二凸出卡位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凸出卡位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连接;
[0007]所述支架本体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所述支架槽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使用时,将所述隐藏式支撑板拉出所述支架槽,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所述隐藏式支撑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形成夹角,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支撑。
[0008]其中,所述隐藏式支撑板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槽中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使用时,拉动所述卡接部,带动所述支撑部滑出所述支架槽,待滑至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架槽的开口部对应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支撑部的滑动,拉动所述卡接部带动所述支撑部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所述支撑部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的支撑。
[0009]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背面的背夹电池,所述背夹电池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出卡位,所述第一凸出卡位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一凸出卡位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背夹电池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连接。
[0010]其中,所述背夹电池的背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中设置有具有磁性的金属片,该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夹电池的背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所述第二凸出卡位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凸出卡位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背夹电池的连接;
[0011]所述支架本体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所述支架槽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使用时,将所述隐藏式支撑板拉出所述支架槽,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所述隐藏式支撑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形成夹角,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支撑。
[0012]其中,所述隐藏式支撑板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槽中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使用时,拉动所述卡接部,带动所述支撑部滑出所述支架槽,待滑至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架槽的开口部对应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支撑部的滑动,拉动所述卡接部带动所述支撑部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所述支撑部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的支撑。
[0013]其中,所述金属片为铁片或者镍片。
[0014]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L 5?3.5cm,深度为 O ?L Smnin
[0015]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的长度为6cm,宽度为2.5cm,深度为0.5mm。
[0016]其中,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功能按键及功能部位对应的功能孔。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通过在保护套本体上的第二凹槽用来容置被保护的电子设备,使其能免受磕碰损伤,起到有效保护电子设备外壳的作用;同时,保护套本体上的第一凹槽中放置具有磁性的金属片,用来与其他部件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在该保护套本体的外部连接其他的部件,如背夹电池或支架等,增加该保护套的功能,该保护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保护套的背架电池是在一侧设置带有磁铁的第一凸出卡位,在另一侧设置带有金属片的第三凹槽,而支架是在一侧设置带有磁铁的第二凸出卡位,在底部设置隐藏式支撑板,当需要为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将背夹电池设置在保护套本体上,利用保护套本体上带有金属片的第一凹槽与背夹电池上带有磁铁的第一凸出卡位配合并吸附,实现保护套本体与背夹电池的连接,该背夹电池方便携带,充电操作简便;若此时还需要将电子设备支撑在一定角度方便观看使用,可以在背夹电池的背面安装支架,通过支架上的带有磁铁的第二凸出卡位与背夹电池上的带有金属片的第三凹槽配合并吸附,实现支架与背夹电池的连接,再将支架上的隐藏式支撑板打开,即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支撑,方便不同角度的使用,该连接方式简便,即用即装,减轻使用电子设备造成的身体不适。当不需要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时,可以将背夹电池拿掉,直接将支架通过其上的带有磁铁的第二凸出卡位与保护套本体上的带有金属片的第一凹槽配合吸附,即可实现支撑,拆卸装配都很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分解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侧面示意图;
[0023]图6是图4中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4中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图7中的支架隐藏了隐藏式支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7中的支架的一种支撑状态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7中的支架的另一种支撑状态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示意图;
[0029]图12是图11中的保护套与电子产品装配分解示意图;
[0030]图13是图11中的背夹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是图13中的背夹电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_电子设备;2-保护套本体;3-背夹电池;4-支架;21-功能孔;22-第一凹槽;23_第二凹槽;31_第一凸出卡位;32_第三凹槽;41_支架本体;42_隐藏式支撑板;411-第二凸出卡位;412_支架槽;421-卡接部;422_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设备I主要是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视频播放器等,也并不仅限于此。
[0035]图1至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2,保护套本体2的正面设置有与被保护的电子设备I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3,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匹配其他部件的第一凹槽22,第一凹槽22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的具有磁性的金属片。该保护套,通过在保护套本体2上的第二凹槽23用来容置被保护的电子设备1,使其能免受磕碰损伤,起到有效保护电子设备I外壳的作用;同时,保护套本体2上的第一凹槽22中放置具有磁性的金属片,用来与其他部件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在该保护套本体的外部连接其他的部件,如背夹电池或支架等,增加该保护套的功能,该保护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36]而且,该保护套本体2的侧面还设置有与电子设备I上的功能按键及功能部位对应的功能孔21。该功能孔21包括与电子设备I的充电口对应的充电孔,与电子设备I的耳机插口对应的耳机插孔等,但并不仅限于此,通过这些功能孔21可以保证电子设备I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不受影响,又能很好地保护电子设备I。
[0037]图4至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套除了包括保护套本体2之外,还包括设置于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的支架4,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支架本体4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411,第二凸出卡位411上设置有磁铁,第二凸出卡位411与第一凹槽22相配合设置,且磁铁与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支架4与保护套本体2的连接;支架本体41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412,支架槽412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42 ;使用时,将隐藏式支撑板42拉出支架槽412,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隐藏式支撑板42与支架本体41形成夹角,实现对支架本体41支撑。其中,隐藏式支撑板42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支架槽412中的支撑部422,支撑部422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支撑部422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421,使用时,拉动卡接部421,带动支撑部422滑出支架槽412,待滑至弯折部与支架槽412的开口部对应时,限位部限制支撑部422的滑动,拉动卡接部421带动支撑部422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支撑部422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支架本体41的支撑。
[0038]优选的,对隐藏式支撑板42进行弯折时,是根据隐藏式支撑板42上设置的弯折部来实现的,而弯折的角度可以预先设定,待弯折后,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在不受外力时自动恢复原状的限位装置,保证支撑的可靠性。
[0039]支架4安装在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通过隐藏式支撑板42来实现对保护套本体2的支撑,以及对保护套本体2中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的支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子设备I的放置状态为立放,如图9所示;另一种是电子设备I的放置状态为横放,如图10所示。无论是哪一种放置形式,都将更有利于使用者使用该电子设备I,增强其便利性的同时,使得使用更加舒适。
[0040]图11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套除了包括保护套本体2之外,还包括设置于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的背夹电池3,背夹电池3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出卡位31,第一凸出卡位31上设置有磁铁,第一凸出卡位31与第一凹槽22相配合设置,且磁铁与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背夹电池3与保护套本体2的连接。该背夹电池3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给电子设备I的电池充电的电源接口,连接该背夹电池3后,就可以很方便的给电子设备电池补充电量,使其能长时间有效的工作,保证不影响人们使用。该背夹电池方便携带,充电操作简便。
[0041]进一步地,该保护套的背夹电池3的背面设置有第三凹槽32,第三凹槽32中设置有具有磁性的金属片,其还包括设置于背夹电池3的背面的支架4,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支架本体4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411,第二凸出卡位411上设置有磁铁,第二凸出卡位411与第三凹槽32相配合设置,且磁铁与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支架4与背夹电池3的连接;支架本体41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412,支架槽412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42 ;使用时,将隐藏式支撑板42拉出支架槽412,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隐藏式支撑板42与支架本体41形成夹角,实现对支架本体41支撑。其中,隐藏式支撑板42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支架槽412中的支撑部422,支撑部422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支撑部422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421,使用时,拉动卡接部421,带动支撑部422滑出支架槽412,待滑至弯折部与支架槽412的开口部对应时,限位部限制支撑部422的滑动,拉动卡接部421带动支撑部422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支撑部422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支架本体41的支撑,也即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支撑。
[0042]当需要为电子设备I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将背夹电池2设置在保护套本体2上,利用保护套本体2上带有金属片的第一凹槽22与背夹电池3上带有磁铁的第一凸出卡位31配合并吸附,实现保护套本体2与背夹电池3的连接,这种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使得人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安装或者什么时候安装,而当不需要为电子设备I的电池充电时,可以将背夹电池3拿掉,减轻电子设备的背面的重量,使用更加舒适。
[0043]若在给电子设备I充电的同时,还需要将电子设备I支撑在一定角度方便观看使用,可以通过背夹电池3的背面的支架4来实现不同角度的支撑,以满足上述需求。因此,该保护套在给电子设备的电池补充电量的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当充电完成时,可将背夹电池3拿掉,直接将支架4通过其上的带有磁铁的第二凸出卡位411与保护套本体2上的带有金属片的第一凹槽22配合吸附,由于背夹电池3、支架4与保护套本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简便,即用即装,灵活方便,拆卸装配都很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使用。
[00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与第三凹槽32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
3.5cm,深度为O?1.5mm。优选的,第一凹槽22与第三凹槽32的长度为6cm,宽度为2.5cm,深度为0.5_。该尺寸可根据保护套本体2的实际尺寸以及背夹电池3的实际尺寸来确定,此处的参数只用来解释该实施例,而并不用于限定该实施例。
[0045]在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片为铁片或者镍片。一般选用铁片,具有普遍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金属片与磁铁的位置对调设置,同样可以实现吸附连接的目的。同样地,上述实施例中,开设凹槽的部位与设置凸起的部位也可以互换,如在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设置凸起,而在支架的正面设置凹槽,并利用铁片与磁铁的吸附实现连接,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而且,对于凹槽或凸起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并不需要特定的限制,只需要两者在配合时能很好地实现配合即可。
[0046]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为电子设备提供除正面屏幕以外的全方位的保护,又具有便携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方便使用的移动配件产品。
[004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正面设置有与被保护的电子设备(I)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3),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匹配其他部件的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的具有磁性的金属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的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所述支架本体(4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411),所述第二凸出卡位(411)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凸出卡位(411)与所述第一凹槽(22)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支架(4)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连接; 所述支架本体(41)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412),所述支架槽(412)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42);使用时,将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拉出所述支架槽(412),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与所述支架本体(41)形成夹角,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41)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槽(412)中的支撑部(422),所述支撑部(422)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支撑部(422)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421),使用时,拉动所述卡接部(421),带动所述支撑部(422)滑出所述支架槽(412),待滑至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架槽(412)的开口部对应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支撑部(422)的滑动,拉动所述卡接部(421)带动所述支撑部(422)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所述支撑部(422)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41)的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背面的背夹电池(3),所述背夹电池(3)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出卡位(31),所述第一凸出卡位(31)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一凸出卡位(31)与所述第一凹槽(22)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背夹电池(3)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电池(3)的背面设置有第三凹槽(32),所述第三凹槽(32)中设置有具有磁性的金属片,该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夹电池(3)的背面的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所述支架本体(4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凸出卡位(411),所述第二凸出卡位(411)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凸出卡位(411)与所述第三凹槽(32)相配合设置,且所述磁铁与所述金属片对应吸合,实现所述支架(4)与所述背夹电池(3)的连接; 所述支架本体(41)的底侧设置有支架槽(412),所述支架槽(412)中可滑动设置有可弯折的隐藏式支撑板(42);使用时,将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拉出所述支架槽(412),并将其进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与所述支架本体(41)形成夹角,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41)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支撑板(42)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槽(412)中的支撑部(422),所述支撑部(422)上设置有弯折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支撑部(422)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421),使用时,拉动所述卡接部(421),带动所述支撑部(422)滑出所述支架槽(412),待滑至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架槽(412)的开口部对应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支撑部(422)的滑动,拉动所述卡接部(421)带动所述支撑部(422)的前段向后弯折,使得所述支撑部(422)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夹角,进而实现对所述支架本体(41)的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铁片或者镍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2)与所述第三凹槽(32)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3.5cm,深度为O~1.5_。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2)与所述第三凹槽(32)的长度为6cm,宽度为2.5cm,深度为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2)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电子设备(I)上的功 能按键及功能部位对应的功能孔(21)。
【文档编号】A45C13/02GK203424509SQ20132052693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宁 申请人:深圳市龙世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