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26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伞固定结构,所述复数骨架上设置有伞面,所述中心轴上穿设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枢接雨伞骨架的复数承槽,所述滑座沿所述中心轴一方向移动,反向止逆;所述滑座包含有用于解除所述滑座与中心轴的结合关系使所述滑座相对所述中心轴反向移动的解掣机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在撑张雨伞时必须配合定位弹片进行定位或是定位弹片未定位而意外使得雨伞收合的问题。再者,因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定位弹片所以中心轴的结构强度不会遭到破坏,组装加工也更为简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加工方便且不需要使用定位弹片便可对雨伞进行定位。
【专利说明】一种雨伞固定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伞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下雨伞的主要的结构是在中心轴的一端设置可以撑张与收合的伞骨支架,中心轴的另一端设置把手,在雨伞骨架上设置伞面,伞骨上连接有沿中心轴轴向移动的定位块,当定位块朝把手移动时伞面呈收合状态,当定位块远离把手方向移动时伞面则被撑张,为了使伞面在收合或撑张时皆能有定位,因此中心轴上会设置上定位弹片与下定位弹片并配合定位块上的卡槽来达到张合定位的目的,这是一般常见的雨伞结构,但是这样的结构在使用上一直存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开伞时因为未将定位块推到定位并与上定位弹片卡合所以在松手时伞面又缩合回来,或是在按压定位弹片时会有夹手的问题,又或是在长久使用后定位弹片或是定位块的卡槽毁损而使雨伞无法固定等等。再者,为了要能在中心轴设置上下定位弹片,所以中心轴必须要被切开来设置缺口,所以中心轴的结构强度会被破坏,而且定位弹片的设置也是费时费工的加工程序,这些都是在使用雨伞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不需定位弹片便可任意定位的雨伞固定结构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握把,另一端设置有上巢座,所述上巢座枢设有复数骨架,所述复数骨架上设置有伞面,所述中心轴上穿设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枢接雨伞骨架的复数承槽,所述滑座沿所述中心轴一方向移动,反向止逆;所述滑座包含有用于解除所述滑座与中心轴的结合关系使所述滑座相对所述中心轴反向移动的解掣机构。
[0006]其中,所述滑座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端盖,所述外套管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外套管,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内径的小开口,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内径的大开口,所述外套管在小开口端的外周面设置复数个承槽,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斜面段,所述斜面段的内径由所述大口端朝所述小口端渐缩;
[0007]所述内套管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内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内套管,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内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外径的凸缘,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外径的凸环,所述凸缘处至少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内套管的外部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滚动件,所述内套管的凸缘端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第一通孔内,当所述穿孔对应落在所述外套管的斜面段时,所述滚动件被夹设于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斜面段之间;
[0008]所述端盖套设于所述内套管且内套管的凸环端与凸缘端分别落于所述端盖的两侧,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套管的大开口端连接。
[0009]其中,还包括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内套管的凸缘之间。
[0010]其中,所述端盖设置有环形底部,所述弹性件一端顶抵于所述端盖的环形底部,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内套管的凸缘。
[0011]其中,所述端盖设置有环绕环形底部设置的壁部,所述端盖以及所述壁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大开口端连接。
[0012]其中,所述滚动件为滚珠。
[0013]其中,所述穿孔沿所述内套管的径向设置。
[0014]其中,所述承槽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套管。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握把,另一端设置有上巢座,所述上巢座枢设有复数骨架,所述复数骨架上设置有伞面,所述中心轴上穿设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枢接雨伞骨架的复数承槽,所述滑座沿所述中心轴一方向移动,反向止逆;所述滑座包含有用于解除所述滑座与中心轴的结合关系使所述滑座相对所述中心轴反向移动的解掣机构。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在撑张雨伞时必须配合定位弹片进行定位或是定位弹片未定位而意外使得雨伞收合的问题。再者,因本发明不需要设置定位弹片所以中心轴的结构强度不会遭到破坏,组装加工也更为简便。本发明结构简单,组装加工方便且不需要使用定位弹片便可对雨伞进行定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伞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伞固定结构中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雨伞被撑张时图1中AA剖面的剖面图;
[0020]图5是雨伞被收合时图1中AA剖面的剖面图。
[0021]图中:10.中心轴、11.握把、12.上巢座、13.骨架、14.伞面、20.滑座、21.外套管、211.第一通孔、212.小开口端、213.大开口端、214.承槽、215.斜面段、22.内套管、221.第二通孔、222.凸环、223.凸缘、224.穿孔、225.滚动件、23.弹性件、24.端盖、241.环形底
部、242.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3]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雨伞固定结构包括中心轴10,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握把11,另一端设置有上巢座12,上巢座12枢设有复数的骨架13,骨架上设置有伞面14,中心轴10上穿设的滑座20可以沿中心轴的轴向移动,滑座20包括外套管21、内套管22、弹性件23以及端盖24。
[0024]所述外套管21设置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沿所述外套管21的轴向贯穿所述外套管21,所述中心轴1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贯穿所述外套管21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内径的小开口,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内径的大开口,所述外套管21在小开口端212的外周面设置复数个承槽214,所述承槽214用于枢设雨伞的骨架13,所述第一通孔211内设置有斜面段215,所述斜面段215的内径由所述大口端朝所述小口端渐缩;
[0025]所述内套管22设置有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二通孔221沿所述内套管22的轴向贯穿所述内套管22,所述中心轴10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21,所述内套管22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外径的凸缘223,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外径的凸环222,所述凸缘223处至少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内套管22的外部与所述第二通孔221的穿孔224,所述穿孔224内设置有滚动件225,所述滚动件可以是滚珠或是滚柱。在本实施例中以滚珠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内套管22的凸缘223端设置于所述外套管21的第一通孔211内,当所述穿孔224对应落在所述外套管21的斜面段215时,所述滚动件225被夹设于所述中心轴10与所述斜面段215之间;
[0026]所述端盖24套设于所述内套管22且内套管22的凸环222端与凸缘223端分别落于所述端盖24的两侧,所述端盖24与所述外套管21的大开口端213连接。
[0027]还包括有弹性件23,所述弹性件23设置于所述端盖24与所述内套管22的凸缘223之间。用于提供该内套管22朝向该外套管小开口端212的弹力。在本施例中该弹性件23为一弹簧,一端顶抵于该端盖的环形底部241另一端顶底于该内套管的凸缘223。
[0028]参考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雨伞固定结构在操作时当使用者将该滑座20由握把端11朝该上巢座端12移动时该中心轴10相对于该滑座20是由小开口端212朝大开口端213移动,所以该等滚动件225会被推往斜面段215内径较大的这一边,因为斜面段215与中心轴10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该中心轴10可以顺利的相对于该滑座20移动,此时雨伞的伞面14可以被撑张。相反的,若该滑座10由该上巢座端12往握把端11移动时该中心轴10相对于该滑座20是由大开口端213朝小开口端212移动,所以该等滚动件225会被拉往斜面段215内径较小的这一边,因为斜面段215与中心轴10之间的距离变小所以该等滚动件225会被咬合在该中心轴10与斜面段215之间,此时该滑座20便无法再相对于该中心轴10移动,换言之,该滑座20相对于该中心轴10只能单向移动而反向止逆,即反向移动时即会被卡死,如此一来便可以达到使滑座20在中心轴10上的任何位置皆能定位的功能并且可以避免伞面14撑开后未定位又夹合回来的情形。
[0029]当要收合伞面时使用者只需将该内套管的凸环222朝远离该外套管21的方向拉,此时,该内套管22形成一解掣机构可以解除该滑座20与该中心轴10的结合关系,该内套管22会迫使该等滚动件225被推往斜面段215内径较大的这一边而使该滑座20可以再相对于该中心轴10移动,以使伞面14可以被收合。
[0030]本实施例中的滑座20也可以采用磁铁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原理从而实现雨伞沿中心轴一方向移动,反向止逆,从而达到撑张与收合的效果,在此不做具体描述。
[003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包括中心轴(10),所述中心轴(10)的一端设置有握把(11),另一端设置有上巢座(12),所述上巢座(12)枢设有复数骨架(13),所述复数骨架(13)上设置有伞面(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0)上穿设有滑座(20),所述滑座(2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枢接雨伞骨架(13)的复数承槽(214),所述滑座(20)沿所述中心轴(10) —方向移动,反向止逆;所述滑座(20)包含有用于解除所述滑座(20)与中心轴(10)的结合关系使所述滑座(20)相对所述中心轴(10)反向移动的解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0)包括外套管(21)、内套管(22)和端盖(24),所述外套管(21)设置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沿所述外套管(21)的轴向贯穿所述外套管(21),所述中心轴(1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贯穿所述外套管(21)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内径的小开口,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内径的大开口,所述外套管(21)在小开口端(212)的外周面设置复数个承槽(214),所述第一通孔(211)内设置有斜面段(215),所述斜面段(215)的内径由所述大口端朝所述小口端渐缩; 所述内套管(22 )设置有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二通孔(221)沿所述内套管(22 )的轴向贯穿所述内套管(22),所述中心轴(10)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21),所述内套管(22)的一端设置有较小外径的凸缘(223),另一端设置有较大外径的凸环(222),所述凸缘(223)处至少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内套管(22)的外部与所述第二通孔(221)的穿孔(224),所述穿孔(224 )内设置有滚动件(225 ),所述内套管(22 )的凸缘(223 )端设置于所述外套管(21)的第一通孔(211)内,当所述穿孔(224)对应落在所述外套管(21)的斜面段(215)时,所述滚动件(225)被夹设于所述中心轴(10)与所述斜面段(215)之间; 所述端盖(24)套设于所述内套管(22)且内套管(22)的凸环(222)端与凸缘(223)端分别落于所述端盖(24)的两侧,所述端盖(24)与所述外套管(21)的大开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弹性件(23),所述弹性件(23)设置于所述端盖(24)与所述内套管(22)的凸缘(2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4)设置有环形底部(241),所述弹性件(23)—端顶抵于所述端盖(24)的环形底部(241),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内套管(22)的凸缘(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4)设置有环绕环形底部(241)设置的壁部(242),所述端盖(24)以及所述壁部(242)与所述外套管(21)的大开口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225)为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224)沿所述内套管(22)的径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伞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槽(214)沿所述外套管(21)的径向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套管(21)。
【文档编号】A45B25/08GK203538559SQ20132064024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柳建华 申请人:柳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