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483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包括一钳本体,该钳本体包括下钳体、上钳体和铰接杆;下钳体上设有一下模座,下模座上安设有下模头;下钳体上开设有一贯穿孔,该贯穿孔内活动贯穿设有一上模杆,该上模杆的下端部设有上模头,该上模杆的上端部对应连设在上钳体上,该上模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本钳本体上只设置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铰接点,上模杆由上钳体和贯穿孔实现两点定位,钳本体结构十分简单,也容易操控,上模头始终保持与下模头上下相对设置,钉扣精准且力度均匀,带来优异的钉扣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上模头和下模头还设计为可拆解形式,当需要更换损坏的或者其他类型的上模头和下模头时极其简单便捷,实用性强,不会造成浪费。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钉扣用具,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衣扣的使用非常普通,传统衣扣结构较为简单,衣扣上面设有缝孔,衣扣采用缝线缝制在衣裤上,这种衣扣缝制较复杂,而且还不够牢固,经常会出现掉扣问题。为了克服衣扣缝制存在的缺陷,目前衣裤上大部分钮扣采用公扣件和母扣件相互钉合方式安装,该由公扣件和母扣件组合的公母钮扣根据材质不同主要分为塑料类和金属类,比如于衣领上安装的领扣或者装饰扣一般为塑料公母扣。所述公母钮扣钉合中其中母扣需要发生变形,目前通常采用台式打扣机,该台式打扣机较为大型笨重,一般只有特定制衣工厂配备并于固定场所作业,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自行安装或者更换公母钮扣,只能让专门的制衣店安装。
[0003]目前有出现手握式的打扣器(参见专利号201220235832.8),其便于携带,打扣也较为方便,但其结构设计较为繁杂,铰接点设置过多且不规则,打扣中较不容易掌控,而且还容易发生打扣偏差。所述打扣器只有在上下夹头夹合状态,上模具和下模呈上下正相对配合,而在其他状态下,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下相互倾斜呈八字型状,如此结构设计不利于精准打扣,而且钮扣上不同位置打扣力度也存在不均,打扣效果不佳。另外,所述打扣器其上、下模具是固定在相应夹头上,其只能适用于一特定公母扣款式的打扣作用,而且当出现上、下模具损坏时,只能将整个打扣器丢弃,造成一定浪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钉扣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控、钉扣效果优异等优点。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包括一钳本体,该钳本体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和铰接杆,该铰接杆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前端部活动铰接;所述下钳体的靠近其前端的下方位置一体设有一座面朝上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安设有下模头;所述下钳体的对应所述下模座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呈上下贯穿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内活动贯穿设有一上模杆,该上模杆的下端部设有上模头,该上模杆的上端部对应连设在所述上钳体上,该上模杆上套设有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上的弹性件。
[0008]所述下模头以可拆解方式安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上模杆的上端部以可拆解方式锁设在所述上钳体上。
[0009]所述下模头的工作面设有一沉置槽。
[0010]所述上模头呈顶针结构,该顶针结构上套设有一缓冲套。
[0011]所述下钳体和上钳体的后半段构成所述钳本体的手握部,该下钳体后半段的下表面为便于手指握持的波浪面结构,所述上钳体后半段呈后端部上翘状结构。
[001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钉扣时,手握钳本体的后半部,保持下钳体水平,将夹持面料的公母扣件放于下模头上,活动按压上钳体,由此带动上模杆于贯穿孔内竖直下移,直至上模头与下模头相互夹合,由此实现钉扣作用。本案钳本体上只设置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移位铰接点,钳本体结构十分简单,也容易操控,上模杆借由贯穿孔限位,上模头始终保持与下模头上下相对设置,钉扣精准且各区域力度均匀,带来优异的钉扣效果。进一步,本新型将上模头和下模头设计为可拆解形式,由此,当需要更换损坏的或者其他类型的上模头和下模头时极其简单便捷,实用性强,不会造成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上钳体 I下钳体 2
[0017]下模座 21贯穿孔 22
[0018]铰接杆 3下模头 4
[0019]沉置槽 41 上模杆 5
[0020]上模头 51弹性件 6
[0021]缓冲套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本案涉及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如图1-2所示,包括一钳本体,该钳本体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和铰接杆3,铰接杆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与上钳体I和下钳体2的前端部活动铰接。
[0024]所述下钳体2的靠近其前端的下方位置一体设有一下模座21,具体的,下钳体2的中底部一体设有一呈L型的连接部,下模座21悬空形成在该连接部的自由端部处,该下模座21的座面朝上并面向下钳体2设置。下模座21上安设有下模头4。下钳体2的对应下模座21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呈上下贯穿的贯穿孔22,该贯穿孔22内活动贯穿设有一上模杆5,该上模杆5的下端部设有上模头51,该上模杆5的上端部对应活动铰接在上钳体I上,该上模杆5上套设有弹性件6,该弹性件6的两端部分别弹性抵持在下钳体2和上钳体I上。
[0025]本新型钉扣机钉扣时,操作者一手握住钳本体的后端部,保持下钳体2水平,将夹持面料的公母扣件放于下模头4上,活动按压上钳体1,由此带动上模杆5于贯穿孔22内竖直下移,直至上模头5与下模头4相互夹合,由此实现钉扣作用。放开上钳体1,上钳体I在弹性件6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回弹,以此带动上模杆5 —起自动上移,上模头5与下模头4相互分离,为下一次钉扣作准备。
[0026]优选地,下模头4以可拆解方式安设在下模座21上,具体而言,下模座21上开设有一插槽,下模头4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插槽相匹配的插柱。对应所述上模头51 —体成型在上模杆5上,该上模杆5的上端部以可拆解方式锁设在上钳体I上,具体地采用螺钉锁设。
[0027]优选地,为了便于钉合过程中对公母扣件的定位,所述下模头4的工作面设有一沉置槽41。
[0028]优选地,上模头51呈顶针结构,该顶针结构上套设有一较软性的缓冲套7,比如橡胶缓冲套,该缓冲套7用于辅助定位公母扣件,并且还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公母扣件在钉扣过程中由于夹持挤压而受到损坏,该情况较适合对塑料材质的公母扣件的钉扣作用。
[0029]优选地,下钳体2和上钳体I的后半段构成钳本体的手握部,该下钳体2的后半段的下表面构成为便于手指握持的波浪面结构,上钳体I的后半段呈后端部上翘状结构,便于人的手部可靠握持操作。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钳本体,该钳本体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和铰接杆,该铰接杆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前端部活动铰接;所述下钳体的靠近其前端的下方位置一体设有一座面朝上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安设有下模头;所述下钳体的对应所述下模座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呈上下贯穿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内活动贯穿设有一上模杆,该上模杆的下端部设有上模头,该上模杆的上端部对应连设在所述上钳体上,该上模杆上套设有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上的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以可拆解方式安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上模杆的上端部以可拆解方式锁设在所述上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的工作面设有一沉置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头呈顶针结构,该顶针结构上套设有一缓冲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握式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钳体和上钳体的后半段构成所述钳本体的手握部,该下钳体后半段的下表面为便于手指握持的波浪面结构,所述上钳体后半段呈后端部上翘状结构。
【文档编号】A41H37/04GK203676234SQ20132070004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尤顺吉 申请人: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