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拉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下翼片和引导柱,所述上翼片和下翼片两端分别连接形成前口和后口,所述引导柱设置在前口的中间,所述后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和右折缘,所述下翼片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所述条状隆起结构自引导柱沿直线延伸至所述后口的中间部位,所述引导柱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边缘呈现为锐角或者直角,所述上翼片和下翼片靠近所述前口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所述引导柱、圆盘、上翼片和下翼片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将两侧互相咬合的链牙闭合和分开,而且也能够有效的将上下相邻的链牙及时分开或闭合,保证了防水、闭气或防盗功能的发挥,使用操作简便。
【专利说明】同心圆拉头【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用的拉头,具体地,涉及一种同心圆拉头。
【背景技术】
[0002]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其中链牙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拉头有拉头主体和拉攀构造而成,其中上壳和下壳与连接柱连接并整体固定,上壳包括顶板和竖立于顶板顶部上的拉攀附 接部分,拉攀附接部分具有用于附接拉攀的空间,下壳由底板构成。
[0003]目前的行李箱、手提袋或雨衣等为了适用防水防盗或闭气的目的,提高其强度,普遍采用双层拉链这一技术方案,使得传统的普通拉头不再适用双层拉链,虽然现有的一些拉头也可以应用于双层拉链,但是引导柱只能将两侧互相咬合的链牙闭合和分开,无法及时有效的将上下相邻的链牙及时分开或闭合,影响了正常防水、闭气和防盗功能的发挥。
[0004]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效果更好的应用于双层拉链的拉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同心圆拉头,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将两侧互相咬合的链牙闭合和分开,而且也能够有效的将上下相邻的链牙及时分开或闭合,保证了防水、闭气或防盗功能的发挥,使用操作简便。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下翼片、引导柱、拉攀附接,所述上翼片和下翼片一端连接形成前口,所述上翼片和下翼片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所述引导柱设置在前口的中间,所述引导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翼片连接,所述引导柱的下端与所述下翼片连接,所述拉攀附接设置在所述上翼片的顶部,所述后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和右折缘,所述下翼片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所述条状隆起结构自引导柱沿直线延伸至所述后口的中间部位,所述引导柱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边缘呈现为锐角或者直角,所述上翼片和下翼片靠近所述前口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所述引导柱、圆盘、上翼片和下翼片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7]优选的,所述锐角为30°~60°,更优选的,所述锐角为45°。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翼片和下下翼片构成的前口和引导柱能够将两侧互相咬合的链牙闭合和分开,而且引导柱中间部位设置的圆盘能够有效的将上下相邻的链牙及时分开或闭合,保证了防水、闭气或防盗功能的发挥,使用操作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0012]图中:1为拉攀附接、2为下翼片、3为圆盘、4为前口、5为右折缘、6为后口、7为条状隆起结构、8为左折缘、9为引导柱、10为上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4]实施例1、一种同心圆拉头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10、下翼片2、引导柱9、拉攀附接1,上翼片10和下翼片2 —端连接形成前口 4,上翼片10和下翼片2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 6,引导柱9设置在前口 4的中间,引导柱9的上端与上翼片10连接,引导柱9的下端与下翼片2连接,拉攀附接I设置在上翼片10的顶部,后口 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8和右折缘5,下翼片2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7,条状隆起结构7自引导柱9沿直线延伸至后口6的中间部位,引导柱9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3,圆盘3的边缘的夹角为30°,上翼片10、下翼片2靠近前口 4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引导柱9、圆盘3、上翼片10、下翼片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16]实施例2、一种同心圆拉头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10、下翼片2、引导柱9、拉攀附接1,上翼片10和下翼片2 —端连接形成前口 4,上翼片10和下翼片2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 6,引导柱9设置在前口 4的中间,引导柱9的上端与上翼片10连接,引导柱9的下端与下翼片2连接,拉攀附接I设置在上翼片10的顶部,后口 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8和右折缘5,下翼片2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7,条状隆起结构7自引导柱9沿直线延伸至后口6的中间部位,引导柱9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3,圆盘3的边缘的夹角为45°,上翼片10、下翼片2靠近前口 4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引导柱9、圆盘3、上翼片10、下翼片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18]实施例3、一种同心圆拉头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10、下翼片2、引导柱9、拉攀附接1,上翼片10和下翼片2 —端连接形成前口 4,上翼片10和下翼片2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 6,引导柱9设置在前口 4的中间,引导柱9的上端与上翼片10连接,引导柱9的下端与下翼片2连接,拉攀附接I设置在上翼片10的顶部,后口 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8和右折缘5,下翼片2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7,条状隆起结构7自引导柱9沿直线延伸至后口6的中间部位,引导柱9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3,圆盘3的边缘的夹角为60°,上翼片10、下翼片2靠近前口 4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引导柱9、圆盘3、上翼片10、下翼片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20]实施例4、一种同心圆拉头[002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10、下翼片2、引导柱9、拉攀附接1,上翼片10和下翼片2 —端连接形成前口 4,上翼片10和下翼片2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 6,引导柱9设置在前口 4的中间,引导柱9的上端与上翼片10连接,引导柱9的下端与下翼片2连接,拉攀附接I设置在上翼片10的顶部,后口 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8和右折缘5,下翼片2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7,条状隆起结构7自引导柱9沿直线延伸至后口6的中间部位,引导柱9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3,圆盘3的边缘的夹角为直角,上翼片10、下翼片2靠近前口 4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引导柱9、圆盘3、上翼片10、下翼片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同心圆拉头,包括:上翼片(10)、下翼片(2)、引导柱(9)、拉攀附接(1),所述上翼片(10)和下翼片(2) —端连接形成前口(4),所述上翼片(10)和下翼片(2)另一端连接形成后口(6),所述引导柱(9)设置在所述前口(4)的中间,所述引导柱(9)的上端与所述上翼片(10)连接,所述引导柱(9)的下端与所述下翼片(2)连接,所述拉攀附接(I)设置在所述上翼片(10)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口(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折缘(8)和右折缘(5),所述下翼片(2)设置有条状隆起结构(7),所述条状隆起结构(7)自所述引导柱(9)沿直线延伸至所述后口(6)的中间部位,所述引导柱(9)的中间部位套设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边缘呈现为锐角或者直角,所述上翼片(10)和下翼片(2)靠近所述前口(4)方向的一端呈现为圆弧型,所述引导柱(9)、圆盘(3)、上翼片(10)和下翼片(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心圆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心圆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45°。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3735599SQ20132088501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夏勤连, 夏瑜 申请人:上海金星拉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