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852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包括内层、表层和夹层,夹层位于内层和表层之间,用于制造内层和/或表层织物的材料采用植物蛋白纤维;或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或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夹层采用相变纤维制成的织物。相变纤维的纺丝原液中包括如下组分:相变物质、丝蛋白、水溶性物质、高分子聚合物、聚赖氨酸。本发明所制得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具有高温时吸收能量降温,低温时释放能量保暖的功效,内层、表层植物蛋白等纤维织物的使用在保证舒适的同时,具有卫生效果,是理想的服用织物。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相变多功能服装材料制备和 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针织内衣服装,大多数是由单层织物制成,虽然穿着舒适,但保暖性较差, 且穿着时间长后出现较难闻气味。若采用多层织物制成虽然保暖性有所提高,存在夏天闷 热等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能获得有舒适感的衣 着,以及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 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温度调控性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 视。
[0003] 相变纤维是利用物质相变过程中释放或吸收潜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性开发出来 的一种蓄热调温功能纤维。相变即表现在气、固、液三态的变化以及结晶、晶型转烃、晶体 熔融等物理过程,伴随着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变化,将PCM加入到纤维中,利用其固一液、固 -固态的相变,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吸、放热功能,并且保持温度相对恒定的特 性,制得相变纤维。PCM有无机、有机、复合之分。
[0004] 目前,相变储能材料(PCMs)已经成功的应用到被动式太阳房、节能建筑、空调系 统、废热回收、调温纤维与纺织品等领域。Vigo等人自80年代中期开始将中空纤维浸渍在 聚乙二醇PEG或塑晶材料的溶液或熔体中,使聚乙二醇或塑晶进入纤维内部,得到40-60°C 相变纤维。这种纤维的内径较大,相变物质残留在纤维表面,因此,使用耐久性较差。目前 已经商用化的微胶囊包覆相变材料或粉末。
[0005] 近年来,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复合相变纤维的研究也略有报道。McCann等首先 报道了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以长链烃为芯层,以Ti02-PVP为皮层的超细复合相 变纤维。陈长中等报道了静电纺PEG/CA储能调温超细复合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纺丝溶液 中不同PEG含量和分子量对复合纤维的形态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目前在相变纤维与其它功 能性纤维共同制成多功能服装材料上研究稍显薄弱,在产业化上存在难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能够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吸 收、放出热量来调节温度,达到穿着舒适度。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包括内层、表层和夹层,其特征在于:夹层位于内层和表层之间, 夹层采用相变纤维制成的织物。
[0008] -种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内层和/或表层织物的材 料采用植物蛋白纤维;或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60%_90% ;或薄荷纤维与棉纤 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70%_80%。
[0009] -种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中含有相变物质为石蜡 烃、多元醇类。
[0010] 一种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的纺丝原液中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计): 相变物质1-8份 丝蛋白 6-9份 水溶性物质750-990份 高分子聚合物30-60份 聚赖氨酸10-15份 其中水溶性物质为纤维素和甲壳素所组成,重量份比为10-14:3-6,纤维素为天然纤维 素;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组合;聚赖氨酸的聚合度 为25-30,其分子量为3780-4290 ; 所述纤维的主要性能: 相变温度为35-55°C吸湿率15%-17%湿断裂伸长率为64. 8%-70. 2%。
[0011] 一种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中的天然纤维素聚合度 为800-2000, a-纤维素含量>96%,聚乙烯醇或聚丙烯腈为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分子量为 42000-90000。
[0012] 一种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将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法制成针织、 机织或非织造布,采用针刺或粘合复合工艺将内层、表层与夹层复合形成内衣材料,其特征 在于相变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配置溶液A 将丝蛋白直接溶解在磷酸/甲酸的混合溶剂内,磷酸/甲酸重量比例为50 / 80-30 / 70,搅拌均匀制备成溶液A ; 2. 配置溶液B ① 在室温下,甲壳素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3小时生成碱甲壳素,压干后与0$在 0-30°C反应生成甲壳素磺酸酯,其中甲壳素、氢氧化钠和CS 2的重量比为1:1:2 ; ② 在室温下,棉浆柏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生成碱纤维素,压干后在室温下老化6-8 小时,再与CS2反应0. 5-2小时生成纤维素磺酸酯,其中棉浆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 为 0· 1-0. 8:3-10 ; ③ 将所述甲壳素磺酸酯、纤维素磺酸酯、氢氧化钠和水进行共混,搅拌30-60分钟,力口 入高分子聚合物、聚赖氨酸进行混合,得到溶液B ; 3. 配置溶液C 将相变物质溶解在酮、有机酸或DMS0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重量浓度为3-20%,制成 溶液C; 4. 混合溶液 将溶液A、B、C混合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经过滤、脱泡制成纺丝溶液; 5. 静电纺丝 将配制好的纺丝溶液液装入带针头的20-25mL的注射器中,用覆盖着铝箔的滚筒作为 接收装置,滚筒的转速为100_150r/min,喷丝头到滚筒的接收距离固定在7-18cm,纺丝溶 液的喂给速率为2-4mL/h,纺丝电压为10-16kV ;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备好的纤维毡放在真 空干燥箱中干燥12_24h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0013] 所述植物蛋白纤维可以是常规的植物蛋白复合纤维,也可以采用如CN1544729A (申请号2003101135578)所述的植物复合蛋白纤维。
[0014] 所述相变物质为石蜡烃、多元醇类,例如聚乙二醇(PEG)、季戊四醇、新戊二醇或戊 丙二醇等。
[0015] 采用重量比例为50 / 80-30 / 70的磷酸/甲酸混合溶液作为溶剂溶解丝蛋白能 够很好的保障溶液的浓度和稳定性,使得制成的纤维具有理想的形态结构和结晶结构,有 着良好的力学性能。
[0016] 将所述方法制得的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法制成针织、机织或非织造布,优选针织 材料。将内层、表层与夹层复合形成内衣材料。采用针刺、粘合等常规复合工艺。
[0017]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服装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所制得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具有高温时吸收能量降温,低温时释放能量保暖的 功效,内层、表层植物蛋白等纤维织物的使用在保证舒适的同时,具有抗菌效果,是理想的 服用织物。
[0018] 2)本发明所制得的纤维比通常的相变纤维具有更优异的柔韧性能和强度,其在吸 湿性、干湿断裂强度、干湿断裂伸长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所制得的相变共混纤维; 3)本发明原料明确,环境友好性高,具有很好的可纺性,适合产业化。
[0019]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但必须指出实施例只是对发明的进一步说 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 测试方法 采用Nicolet iS10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对纤维进 行红外光谱分析,KBr压片,波数范围为400?4000CHT1 ;采用SU1510扫描电子显微镜(日 本日立公司)对静电纺相变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DSC Q200差示扫描量热仪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析复合相变纤维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测试样品的质量约 为5mg,扫描温度范围为0~100°C,扫描速率为8°C /min,氮气流量为50mL/min。
[0021] 实施例1 配置纺丝溶液,其中包括如下组分: 相变物质8份 丝蛋白 9份 水溶性物质750份 高分子聚合物60份 聚赖氨酸10份 其中水溶性物质为纤维素和甲壳素所组成,重量份比为10: 6,纤维素为天然纤维素; 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为25,其分子量为3780 ; 具体步骤如下: 1.配置溶液A 将丝蛋白直接溶解在磷酸/甲酸的混合溶剂内,磷酸/甲酸重量比例为50:70,搅拌 均匀制备成溶液A ; 2. 配置溶液B ① 在室温下,甲壳素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3小时生成碱甲壳素,压干后与CS2在 0-30°C反应生成甲壳素磺酸酯,其中甲壳素、氢氧化钠和CS 2的重量比为1:1:2 ; ② 在室温下,棉浆柏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生成碱纤维素,压干后在室温下老化6-8 小时,再与CS2反应0. 5-2小时生成纤维素磺酸酯,其中棉浆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 为 0· 8:3 ; ③ 将所述甲壳素磺酸酯、纤维素磺酸酯、氢氧化钠和水进行共混,搅拌60分钟,加入高 分子聚合物、聚赖氨酸进行混合,得到溶液B ; 3. 配置溶液C 将相变物质石蜡烃溶解在甲基乙基酮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浓度为3-20%,制成溶液 C; 4. 混合溶液 将溶液A、B、C混合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经过滤、脱泡制成纺丝溶液; 5. 静电纺丝 将配制好的纺丝溶液液装入带针头的20mL的注射器中,用覆盖着铝箔的滚筒作为接 收装置,滚筒的转速为150r/min,喷丝头到滚筒的接收距离固定在7cm,纺丝溶液的喂给速 率为4mL/h,纺丝电压为10kV ;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备好的纤维毡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12-24h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0022] 将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法制成针织布,采用粘合复合工艺将内层、表层与夹层 复合形成内衣材料。内层为植物蛋白纤维;表层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 60%-90%〇
[0023] 实施例2 配置纺丝溶液,其中包括如下组分: 相变物质5份 丝蛋白 7份 水溶性物质800份 高分子聚合物30份 聚赖氨酸10份 其中水溶性物质为纤维素和甲壳素所组成,重量份比为12:5,纤维素为天然纤维素; 高分子聚合物为聚醋酸乙烯;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为28,其分子量为4000 ; 具体步骤如下: 1. 配置溶液A 将丝蛋白直接溶解在磷酸/甲酸的混合溶剂内,磷酸/甲酸重量比例为80:30,搅拌 均匀制备成溶液A ; 2. 配置溶液B ① 在室温下,甲壳素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3小时生成碱甲壳素,压干后与CS2在 0-30°C反应生成甲壳素磺酸酯,其中甲壳素、氢氧化钠和CS 2的重量比为1:1:2 ; ② 在室温下,棉浆柏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生成碱纤维素,压干后在室温下老化6-8 小时,再与CS2反应0. 5-2小时生成纤维素磺酸酯,其中棉浆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 为 0· 6:7 ; ③将所述甲壳素磺酸酯、纤维素磺酸酯、氢氧化钠和谁进行共混,搅拌30-60分钟,力口 入高分子聚合物、聚赖氨酸进行混合,得到溶液B ; 3. 配置溶液C 将相变物质多元醇类溶解在DMSO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浓度为3-20%,制成溶液C ; 4. 混合溶液 将溶液A、B、C混合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经过滤、脱泡制成纺丝溶液; 5. 静电纺丝 将配制好的纺丝溶液液装入带针头的20-25mL的注射器中,用覆盖着铝箔的滚筒作为 接收装置,滚筒的转速为100_150r/min,喷丝头到滚筒的接收距离固定在7-18cm,纺丝溶 液的喂给速率为2-4mL/h,纺丝电压为10-16kV ;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备好的纤维毡放在真 空干燥箱中干燥12_24h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0024] 将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法制成非织造布,采用针刺复合工艺将内层、表层与夹层 复合形成内衣材料。内层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60%-90%。
[0025] 表层为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70%_80%。
[0026] 比较例 将聚丙烯腈中空纤维浸渍在PEG或塑晶材料的溶液或熔体中,使聚乙二醇或塑晶进入 纤维内部,得到相变纤维。
[0027] 将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法制成非织造布,采用针刺复合工艺将内层、表层与夹层 复合形成内衣材料。内层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60%_90%。
[0028] 表层为植物蛋白纤维。
[0029] 实骀结果 I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歹1 服装材料相变温度(°C) ^34 53 39 - 服装材料相变焓(J/g) ^ 103.35 108.10 108 - 相变纤维湿断裂强度(CN/dtex) 2.5 _3 Τδ~ 相变纤维湿断裂伸长率(%) 64.8 ~70.2 52 服装材料吸湿率(%) |l6 |l4 |l0 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具有优良的温度调节性能,兼有可呼吸性和舒适性,耐久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包括内层、表层和夹层,其特征在于:夹层位于内层和表层之 间,夹层采用相变纤维制成的织物。
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内层和/或表层织 物的材料采用植物蛋白纤维;或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60%-90% ;或薄荷纤维 与棉纤维混纺,其中棉纤维占70%-80%。
3.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中含有相变物质为 石蜡烃、多元醇类。
4. 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的纺丝原液中包括如 下组分(按重量计): 相变物质1-8份 丝蛋白 6-9份 水溶性物质750-990份 高分子聚合物30-60份 聚赖氨酸10-15份 其中水溶性物质为纤维素和甲壳素所组成,重量份比为10-14:3-6,纤维素为天然纤维 素;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组合;聚赖氨酸的聚合度 为25-30,其分子量为3780-4290 ; 所述纤维的主要性能: 相变温度为35-55°C,吸湿率15%-17%,湿断裂伸长率为64. 8%-70. 2%。
5. -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中的天然纤维素聚合 度为800-2000, a-纤维素含量>96%,聚乙烯醇或聚丙烯腈为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分子量为 42000-90000。
6. -种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多功能服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将相变纤维采用常规方 法制成针织、机织或非织造布,采用针刺或粘合复合工艺将内层、表层与夹层复合形成内衣 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变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配置溶液A 将丝蛋白直接溶解在磷酸/甲酸的混合溶剂内,磷酸/甲酸重量比例为50 / 80-30 / 70,搅拌均匀制备成溶液A ;
2. 配置溶液B ① 在室温下,甲壳素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3小时生成碱甲壳素,压干后与0&在 0-30°C反应生成甲壳素磺酸酯,其中甲壳素、氢氧化钠和CS 2的重量比为1:1:2 ; ② 在室温下,棉浆柏经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生成碱纤维素,压干后在室温下老化6-8 小时,再与CS2反应0. 5-2小时生成纤维素磺酸酯,其中棉浆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 为 0· 1-0. 8:3-10 ; ③ 将所述甲壳素磺酸酯、纤维素磺酸酯、氢氧化钠和水进行共混,搅拌30-60分钟,力口 入高分子聚合物、聚赖氨酸进行混合,得到溶液B ;
3. 配置溶液C 将相变物质溶解在酮、有机酸或DMSO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重量浓度为3-20%,制成 溶液C;
4. 混合溶液 将溶液A、B、C混合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经过滤、脱泡制成纺丝溶液;
5. 静电纺丝 将配制好的纺丝溶液液装入带针头的20-25mL的注射器中,用覆盖着铝箔的滚筒作为 接收装置,滚筒的转速为100_150r/min,喷丝头到滚筒的接收距离固定在7-18cm,纺丝溶 液的喂给速率为2-4mL/h,纺丝电压为10-16kV ;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备好的纤维毡放在真 空干燥箱中干燥12_24h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文档编号】A41B17/00GK104146356SQ201410369388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耿云花 申请人:滁州惠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