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胸罩结构,包含一罩组及两背带。罩组具有两罩杯,罩组由内、外弹性布及其间之衬体所热压而成,且罩组于两侧罩杯底缘及外侧缘形成土台部,土台部与两侧罩杯的连接处形成框形边缘,框形边缘包含位于两侧之侧框缘、两侧框缘间之底框缘、及底框缘中间对应两罩杯内缘之连结部,底框缘连结部的最高点与底框缘最低点的距离为0~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最低点至罩杯对应乳房乳头点高度的一半,形成一种低连接的态样。此结构使罩组能利用土台部及框形边缘来保护罩杯,避免因拉扯而变形,且利用框形边缘之连结部呈低连接点的设计,使外拉作用力不致作用于罩杯内缘,罩杯不易发生变形的现象,能确保罩杯的造形美感,并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胸罩之罩杯定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系一种无需使用钢圈的 胸罩结构,藉以能增进穿着的舒适度,且能保持罩杯之造形美感。 胸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胸罩系一种供保护及衬托乳房之贴身衣物,近年来更强调其对两侧乳房的集中、 托高与胸线塑造等机能性功能,以充份展现出女性的美丽身材曲线,并要求其穿载起来的 贴合性与舒适度。一般胸罩如图1和图2所示,其系由一罩组50所组成,该罩组50具有两 相对乳房之罩杯55,且罩组50于两罩杯55下缘设有一连接用之土台56,又罩组50两相异 外侧分别连接有一条背带60,且两背带60可于穿戴者背部相对扣接,又罩组50与背带60 之两侧上缘间分别设有一条肩带65,供使用者穿挂于肩部。
[0003] 而传统罩组50的两侧罩杯55可以选自缝制之棉杯或热压的塑型杯,其中罩杯55 也可以是与土台56分离缝合或一体成型,而为了让罩杯55具有较佳的定型效果,避免其因 收纳或清冲而被挤压变形,故通常会于两侧罩杯55下缘邻近土台56处穿置有一钢圈58,以 阻隔穿着外拉时的作用力,确保各该罩杯55的原型,且提供各该罩杯55撑张效果,避免罩 杯55在收纳平置时任意塌陷。
[0004] 但由于罩组50之土台56在连接两侧罩杯55时,其对应两罩杯55的外侧缘系邻 近背带60之上缘,而对应两罩杯55的中间连接点高度则接近罩杯55的机心点(即各该罩 杯对应乳房乳头之中点,俗称BB点),以产生较佳的撑张效果。然当胸罩之罩组50罩杯55 未设钢圈58或将钢圈58抽出后,罩杯55因不具有撑张作用,而会产生塌陷变形的状况,且 当使用者在穿着时向外拉动时,由于土台56相对两罩杯55内缘的连接点较高,因此会被同 步向外拉力,进而破坏罩杯55的原型,造成罩组50之不仅易于变形损坏,也会破坏使用者 的胸型美感。
[0005] 故钢圈58对于罩组50之罩杯55定型极为重要,但是传统胸罩在穿着时,因罩杯 55底缘具有钢圈58,故在穿着时钢圈56会有压迫乳房下缘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到血液的流 动,且当胸罩脱除后,常会在胸部下缘留下深刻的压痕,长时间穿戴后,会导致穿戴的不舒 适感。更甚者钢圈的挤压,会使穿戴者腋下胁边的赘肉向外扩,从而形成副乳的情形,而有 损于胸型的美感。
[0006] 为了改善前述的问题,市面上有一种利用热压技术形成一体罩组之无钢圈胸罩被 开发出来,但因其设计未臻完善,虽然在其平置时具有一定的定型效果,然而当穿着向外拉 动时,其向外的拉力会同步带动土台,由于土台于两罩杯的中间连接点较高,因此被同步向 外拉压罩杯,而破坏了罩杯的形状,反而破坏了胸罩集胸与托高的功能,且易因拉扯而损 坏,缩短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
[0007]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现有胸罩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而藉由多年从 事相关产业的开发经验,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之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地创作 出一种胸罩结构,藉以克服现有胸罩因定型效果不彰所造成的不便与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胸罩结构,藉以能使胸罩在不具有钢圈时, 仍可产生撑张及定型之作用,避免胸罩之罩杯因拉力而变形,而能确保罩杯的胸型美感。
[0009] 又,本实用新型之次一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胸罩结构,其能在向外拉扯时,不致 由两罩杯内侧缘向外产生作用力,能减少其发生变形损坏的现象,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0] 再者,本实用新型之另一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胸罩结构,由于其不具有钢圈,故 不致产生压痕,而能提高穿戴之舒适度。
[0011]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一是:
[0012] 胸罩结构,其包含:
[0013] -罩组,其具有两相对人体乳房之罩杯,该罩组由一内弹性布、一外弹性布及一夹 置于其间之衬体所热压而成,且罩组并于两侧罩杯底缘及外侧缘形成一不具弹性伸缩性之 土台部,又该罩组分别定义有一上边缘及一下边缘,再者该土台部与两侧罩杯的连接处形 成一框形边缘,其中框形边缘包含位于两侧之侧框缘、两侧框缘间之底框缘、以及底框缘中 间对应两罩杯内缘之连结部,再者框形边缘之底框缘连结部的最高点与底框缘最低点的距 离为0?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最低点至罩杯对应乳房乳头点高度的一半,形成一种 低连接的态样;
[0014] 两背带,其分别设于该罩组土台部的两侧缘,且两背带自由端分设有可以相对选 择性扣接之扣合组件;
[0015] 藉此,组构成一无钢丝、且不易变形的胸罩结构。
[0016] 所述该罩组于该框形边缘之底框缘与下边缘间保持有一特定之距离,该距离为 1?4公分。
[0017] 所述该罩组的框形边缘之两侧侧框缘系呈向上外斜张状,供对两侧乳房产生向内 集中及向上提升之效果。
[0018] 所述该罩组与两侧背带系呈一体式结构,令内、外弹性布的外形轮廓包含罩组及 两侧背带,而衬体的外形轮廓则对应该罩组。
[0019] 所述该背带之内、外弹性布间于对应上、下缘间分别夹掣有一伸缩束带,又背带之 内、外弹性布于两伸缩束带呈未黏接状,用以产生更佳之收束效果,且可避免该胸罩结构因 背带松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0020] 所述该胸罩结构之内、外弹性布间于对应该罩组土台部两侧缘与两侧背带连接处 分别夹掣有一立设之支撑肋。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二是:
[0022] 胸罩结构,其包含:
[0023] -罩组,其具有两相对人体乳房之罩杯及一土台部,该土台部环设于两罩杯底缘 及外侧缘,又该两罩杯与土台部分别由一内弹性布、一外弹性布及一夹置于其间之衬体所 热压而成,使罩组产生不具弹性伸缩性之特性,又该罩组分别定义有一上边缘及一下边缘, 再者该土台部与两侧罩杯的连接处形成一框形边缘,其中框形边缘包含位于两侧之侧框 缘、两侧框缘间之底框缘、以及底框缘中间对应两罩杯内缘之连结部,再者框形边缘之底框 缘连结部的最高点与底框缘最低点的距离为〇?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最低点至罩 杯对应乳房乳头点高度的一半,形成一种低连接的态样;
[0024] 两背带,其分别设于该罩组土台部的两侧缘,且两背带自由端分设有可以相对选 择性扣接之扣合组件;
[0025] 藉此,组构成一无钢丝、且不易变形的胸罩结构。
[0026] 所述该罩组之框形边缘底框缘与罩组下边缘间形成一特定之距离,该距离为1? 4公分。
[0027] 所述该罩组的框形边缘之两侧侧框缘系呈向上外斜张状,供对两侧乳房产生向内 集中及向上提升之效果。
[0028] 所述该罩组于土台部对应两侧背带的内、外弹性布边缘间分别夹掣有一立设之支 撑肋。
[0029]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之罩组因能利用土台部及框形边缘来保护 罩杯,避免其因拉扯而变形,且配合框形边缘之连结部呈低连接点的设计,而能避免外拉力 量作用于罩杯内缘,令罩杯不易发生变形的现象,故能确保罩杯在收纳与穿着时的造形与 美感,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可增加其经济效益。
[0030]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乃特 举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技术领域】者能够 具体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习式胸罩的外观示意图;
[0032] 图2为习式胸罩在拉出钢圈后于承受横向拉扯力时的平面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的分解示意图,供说明其主要构件的组成状态;
[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的内侧平面示意图;
[0036]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于图3中A-A的断面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于图3中B-B的断面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于实际穿着时承受横向拉扯力的状态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40] 标号说明
[0041] 10罩组,110内弹性布,120外弹性布,130衬体,101上边缘,102下边缘,11罩杯, 15 土台部,150框形边缘,151侧框缘,152底框缘,155连结部,16车缝线,18车缝线,20背 带,21扣合组件,30肩带,40伸缩束带,45支撑肋,50罩组,55罩杯,56 土台,58钢圈,60背 带,65肩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胸罩结构,随附图例示之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 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面、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 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 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实用新型之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 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
[0043] 而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的详细构成,则系如图3所示,其中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之 外观状态,而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状态。本实用新 型之胸罩具有一罩组10,该罩组10具有两相对人体乳房之罩杯11,而罩组10之目的在于 保护及衬托乳房,又该罩组10相异两外侧分别具有一背带20,且胸罩结构之罩组10与背 带2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分离式结构,且两背带20之相对端部分别具有一可相对扣接的 扣合组件21,而两背带20之目的在于利用扣合组件21供用户于背部选择性扣接,再者该罩 组10于两侧罩杯11上缘与两背带20上缘之预定位置间分设有一肩带30,两肩带30之目 的在于供穿挂于使用者肩部,如此可使胸罩可以稳定穿戴于用户胸部之预定位置。
[0044] 本实用新型之胸罩结构以罩组10与背带20为一体结构者为最佳实施例,至于本 实用新型之主要构成,则系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其系由一内弹性布110、一外弹性 布120及一衬体130所组成,其中内弹性布110、外弹性布120的外形轮廓包含罩组10及两 侧背带20 (如罩组与背带为分离式结构,则内、外弹性布的外形轮廓为对应罩组状),而衬体 130的外形轮廓则对应该罩组10,且衬体130系选自可热塑成型之泡棉、丝棉、直立棉或记 忆棉等,又该衬体130系夹置内弹性布110、外弹性布120之间,再经模具热压成型后,其中 罩组10于对应衬体130的区域形成两侧罩杯11,并于两侧罩杯11底缘及外侧缘形成有一 不具弹性伸缩性之土台部15。
[0045] 又该罩组10之两侧罩杯11分别定义有对应肩带30之上边缘101及对应土台部 15之下边缘102,再者该土台部15与两侧罩杯11的连接处形成有一框形边缘150,该框形 边缘150包含有位于两侧之侧框缘151、两侧框缘151中间之底框缘152、以及底框缘152 中央对应两罩杯11内缘之连结部155,而该框形边缘150两侧之侧框缘151顶端可接设于 罩组10之上边缘101,另该框形边缘150之底框缘152与土台部15上边缘101间保持有 一特定之距离L1,该距离L1可为1?4公分,又框形边缘150之两侧侧框缘151与底框缘 152连接处可呈弧角状,且框形边缘150之两侧侧框缘151系呈向上外斜张状,供对两侧乳 房产生向内集中及向上提升之效果,再者框形边缘150之底框缘152连结部155的最高点 与底框缘152最低点的距离L2为0?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152最低点至罩杯11 机心点B高度H1的一半,形成一种低位连接的态样,令胸罩结构之罩组10被向外拉扯时, 拉扯力不致由罩组10 土台部15之框形边缘150连结部155向外挤压两罩杯11内缘,以避 免该两罩杯11因挤压而变形。
[0046] 再者,该胸罩结构对应背带20处保持弹性伸缩作用,供胸罩结构可束紧于用户胸 部,且该胸罩结构之内弹性布110、外弹性布120间于对应两侧背带20的上、下缘间分别夹 掣有一伸缩束带40,又背带20之内弹性布110、外弹性布120于两伸缩束带40呈未黏接状 (如图7所示),用以产生更佳之收束效果,且可避免该胸罩结构因背带20松弛而缩短其使 用寿命,另该胸罩结构之内弹性布110、外弹性布120间于对应该罩组10 土台部15两侧缘 与两侧背带20连接处分别夹掣有一立设之支撑肋45,以防止该胸罩结构之两侧背带20向 外拉张时向中间收束,供确保背带20之包覆性,用以提升穿着舒适性、且避免产生副乳。
[0047] 藉此,组构成一无钢丝、且不易变形的胸罩结构。
[0048]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之实际运用,则系如图3、图5和图8所示,当该胸罩结构置于平 面时,罩组10之两侧罩杯11可受土台部15的框形边缘150定型作用,使其保持原有形状, 不致发生塌陷的状况,避免收纳时因挤压而变形,再者当该胸罩结构之两侧背带20被向外 拉张时,其外拉的作用力会被罩杯11外侧的土台部15阻隔,且由于土台部15框形边缘150 的连结部155较低,其产生的反作用力不会因而挤压该两罩杯11的内缘,两罩杯11也不会 因拉张而变形,故本实用新型之胸罩结构不需使用钢圈,即可达到定型之目的,于穿戴时不 致如习式具钢圈者产生压迫感,也可以避免因钢圈的挤压而形成副乳,有效提升穿戴之舒 适性及维持胸型美感。
[0049] 另如图9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另一较佳实施例,又该罩组10之两侧罩杯11与土 台部15系为分离式之多件结构,并系利用车缝线18予以缝接,又罩组10与两侧背带20亦 可为分离式之多件结构,并系利用车缝线16予以缝接,其一样具有前述之优点及功效。
[0050] 透过上述的设计及使用说明,本实用新型胸罩结构之罩组10因能利用土台部15 及框形边缘150来保护罩杯11,避免其因拉扯而变形,且配合框形边缘150之连结部155高 度设计,能产生极佳的定型作用,且不会将外拉力道作用于罩杯11内缘,令罩杯11不易发 生变形的现象,故能确保罩杯11在收纳与穿着时的美感,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再者因本 实用新型不会发生压迫乳房下缘的问题,也不会因挤压而形成副乳,可有效提升穿戴之舒 适性,并能确保其胸形美感,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且能提升其经济效益。
[0051] 综上所述,可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为一创意极佳之新型创作,除了有效解决习式 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幅增进功效,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创作或 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功效的增进,故本实用新型已符合新型专利有关新颖性与进步性的要 件,乃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
1. 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罩组,其具有两相对人体乳房之罩杯,该罩组由一内弹性布、一外弹性布及一夹置于 其间之衬体所热压而成,且罩组并于两侧罩杯底缘及外侧缘形成一不具弹性伸缩性之土台 部,又该罩组分别定义有一上边缘及一下边缘,再者该土台部与两侧罩杯的连接处形成一 框形边缘,其中框形边缘包含位于两侧之侧框缘、两侧框缘间之底框缘、以及底框缘中间对 应两罩杯内缘之连结部,再者框形边缘之底框缘连结部的最高点与底框缘最低点的距离为 0?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最低点至罩杯对应乳房乳头点高度的一半,形成一种低连 接的态样; 两背带,其分别设于该罩组土台部的两侧缘,且两背带自由端分设有可以相对选择性 扣接之扣合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于该框形边缘之底框缘与下边 缘间保持有一特定之距离,该距离为1?4公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的框形边缘之两侧侧框缘系呈 向上外斜张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与两侧背带系呈一体式结构,令 内、外弹性布的外形轮廓包含罩组及两侧背带,而衬体的外形轮廓则对应该罩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带之内、外弹性布间于对应上、下 缘间分别夹掣有一伸缩束带,又背带之内、外弹性布于两伸缩束带呈未黏接状。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胸罩结构之内、外弹性布间于对 应该罩组土台部两侧缘与两侧背带连接处分别夹掣有一立设之支撑肋。
7. 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罩组,其具有两相对人体乳房之罩杯及一土台部,该土台部环设于两罩杯底缘及外 侧缘,又该两罩杯与土台部分别由一内弹性布、一外弹性布及一夹置于其间之衬体所热压 而成,又该罩组分别定义有一上边缘及一下边缘,再者该土台部与两侧罩杯的连接处形成 一框形边缘,其中框形边缘包含位于两侧之侧框缘、两侧框缘间之底框缘、以及底框缘中间 对应两罩杯内缘之连结部,再者框形边缘之底框缘连结部的最高点与底框缘最低点的距离 为0?3公分以内、且不超过底框缘最低点至罩杯对应乳房乳头点高度的一半,形成一种低 连接的态样; 两背带,其分别设于该罩组土台部的两侧缘,且两背带自由端分设有可以相对选择性 扣接之扣合组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之框形边缘底框缘与罩组下边 缘间形成一特定之距离,该距离为1?4公分。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的框形边缘之两侧侧框缘系呈 向上外斜张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组于土台部对应两侧背带的内、 外弹性布边缘间分别夹掣有一立设之支撑肋。
【文档编号】A41C3/12GK203884707SQ201420245195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蔡佳真 申请人:蔡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