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包括双层立体气袋、U形外壳、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和U形进排气板,所述双层立体气袋设置在的所述U形外壳内,该双层立体气袋包括后踵包覆部和两侧包覆部,U形进排气板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的后端面,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设置在该U形外壳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气袋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充气后形变程度大,且设有后踵包覆部和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充气后,能对鞋楦头进行全方位的包覆加压,包覆效果好,使鞋料快速成型,且成型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形状款式的鞋子成型,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现,使用寿命长,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头整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鞋子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市面上售卖的鞋子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
[0003]现有的鞋子生产工艺一般都是在鞋子制造前进行打样,然后将鞋子的制材放置在特定形状的鞋模上,以手工敲打、加压的方式使制材依鞋模的形状成型。
[0004]为此人们研发了一种气袋座,其包括U形外壳和平面片体,该平面片体可以采用橡胶片体或牛皮制成,该平面片体设置在U形外壳的U型腔位上,且该平面片体的周缘通过铁片压条固定连接在该U型腔位的内壁上,以使该平面片体与U型腔位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需成型时,将放有鞋料的鞋楦头置于U型腔位内,然后往所述密封空间内充气,平面片体膨胀,相应包覆在鞋楦头上,以实现包覆、加压、保压等工序。但是在多次充放气后,平面片体与铁片压条的连接处易破损,使用寿命短,而且仅依靠平面片体的形变,无法对鞋楦头进行全方位的包覆加压,特别是后踵部位,导致其包覆效果差,影响到成型效果,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包覆效果好,成型效果佳,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包括双层立体气袋、U形外壳、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和U形进排气板,所述双层立体气袋设置在的所述U形外壳内,该双层立体气袋的两侧对称向下弯折各形成一侧包覆部,中间位置向上凸起形成一后踵包覆部,所述U形进排气板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的后端面,且设有与所述双层立体气袋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设置在该U形外壳的前端面,且在双层立体气袋充气或放气时相应使两侧包覆部作相互靠拢或分离动作。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双层立体气袋上设有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适配的连接法兰面,该连接法兰面的周缘位置设有连接孔,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气道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连接法兰面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贴合,另一侧面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螺丝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固定,该U形进排气板通过后扣板固定在所述U形外壳的后端面上。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包括两摇板和一拉簧,两摇板的中部各通过一销轴对称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的前端面两侧,两摇板的下端对应向近其一侧的侧包覆部方向弯折形成一联动板,该联动板上设有驱动孔,并在所述侧包覆部的底面设有与该驱动孔相适配的驱动凸起,所述拉簧的两端对应连接在两摇板的上端。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外壳上设有加热装置和/或降温装置,可以搭配冷热成型,整型效果更好,以满足不同种类鞋子的成型工艺需求。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双层立体气袋为一端具有开口的袋体,即形成双层结构,充气后形变程度大,且设有后踵包覆部和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充气后,成型联动收夹机构能相应使两侧包覆部的下端作相互靠扰的动作,能对鞋楦头进行全方位的包覆加压,包覆效果好,使鞋料快速成型,且成型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形状款式的鞋子成型,而且还可以配加设有加热装置和/或降温装置,以搭配冷热成型,满足不同的成型工艺需求,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现,使用寿命长,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构示意图一。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构示意图二。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包括双层立体气袋
1、U形外壳2、成型联动收夹机构3和U形进排气板4,所述双层立体气袋I设置在的所述U形外壳2内,该双层立体气袋I的两侧对称向下弯折各形成一侧包覆部11,中间位置向上凸起形成一后踵包覆部12,所述U形进排气板4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2的后端面,且设有与所述双层立体气袋I相连通的气道41,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3设置在该U形外壳2的前端面,且在双层立体气袋I充气或放气时相应使两侧包覆部11作相互靠拢或分离动作。
[0017]具体的,所述双层立体气袋I上设有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4相适配的连接法兰面13,该连接法兰面13的周缘位置设有连接孔,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气道41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连接法兰面13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4相贴合,另一侧面设有连接板5,该连接板5通过螺丝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4相固定,该U形进排气板4通过后扣板6固定在所述U形外壳2的后端面上。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3包括两摇板31和一拉簧32,两摇板的中部各通过一销轴33对称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2的前端面两侧,两摇板31的下端对应向近其一侧的侧包覆部11方向弯折形成一联动板311,该联动板311上设有驱动孔,并在所述侧包覆部11的底面设有与该驱动孔相适配的驱动凸起111,所述拉簧32的两端对应连接在两摇板31的上端。
[0018]安装时,先将双层立体气袋I的连接法兰面13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4相贴合,所述连接板5的整体呈U字形,通过该连接板5的凹入部位卡套在双层立体气袋I上,并与连接法兰面13的另一侧面相贴合,然后通过螺丝7固定在该连接法兰面13上。后扣板6通过螺丝8固定所述U形进排气板4的后侧面,接着将双层立体气袋I放入所述U形外壳2内,最后通过长螺丝9依次贯穿后扣板6、U形进排气板4、连接法兰面13和连接板5,并旋入所述U形外壳2的后端面,实现将双层立体气袋I固定在所述U形外壳2内。相对于传统采用铁片压条使平面片体与U型腔位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的结构,安装更方便,且不易漏气和破损,使用寿命长。接着通过销轴33将两摇板31活动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2的前端面两侧,并使该摇板31下端上的驱动孔套在所述侧包覆部11底面的驱动凸起111上,然后将拉簧32的两端对应卡勾在两摇板31的上端上,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0019]较佳的,还可以在所述U形外壳2上设有加热装置和/或降温装置,可以搭配冷热成型,整型效果更好,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鞋子。
[0020]工作时,往双层立体气袋I内充气,由于双层立体气袋I为一端具有开口的袋体,即形成双层结构,充气后形变程度大,能较好地包覆在鞋楦头上。同时设有后踵包覆部12和成型联动收夹机构3,充气后,后踵包覆部12能包覆加压在鞋楦头的后踵部位,而与此同时,成型联动收夹机构3相应使两侧包覆部11的下端作相互靠扰的动作,使得包覆加压效果更全面,更好,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良品率,保证产品质量。
[002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气袋座,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双层立体气袋、U形外壳、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和U形进排气板,所述双层立体气袋设置在的所述U形外壳内,该双层立体气袋的两侧对称向下弯折各形成一侧包覆部,中间位置向上凸起形成一后踵包覆部,所述U形进排气板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的后端面,且设有与所述双层立体气袋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设置在该U形外壳的前端面,且在双层立体气袋充气或放气时相应使两侧包覆部作相互靠拢或分离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立体气袋上设有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适配的连接法兰面,该连接法兰面的周缘位置设有连接孔,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气道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连接法兰面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贴合,另一侧面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螺丝与所述U形进排气板相固定,该U形进排气板通过后扣板固定在所述U形外壳的后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联动收夹机构包括两摇板和一拉簧,两摇板的中部各通过一销轴对称设置在所述U形外壳的前端面两侦牝两摇板的下端对应向近其一侧的侧包覆部方向弯折形成一联动板,该联动板上设有驱动孔,并在所述侧包覆部的底面设有与该驱动孔相适配的驱动凸起,所述拉簧的两端对应连接在两摇板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外壳上设有加热>j-U ρ?α装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立体气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外壳上设有降温>j-U ρ?α装直。
【文档编号】A43D3/04GK204015316SQ20142028994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日
【发明者】朱论璋 申请人:朱论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