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3510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文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乳房瘦小的人的乳房稳定地产生有魅力的乳沟和体积增大的漂亮的胸颈部(日文:デコルテ)的文胸。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文胸中,提出了在保持乳房形状的保持功能的基础上具有通过具备金属制的金属丝等将乳房漂亮地包入的矫正功能的文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近年逐渐流行在穿戴文胸时由罩杯将收容在罩杯内的乳房舒适地提起,且使由双球的乳房形成的乳沟显现在罩杯之间并形成漂亮的乳房线条。但是,由于罩杯的提起,使得金属制的金属线强力接触乳房的下部,长时间穿戴会产生不舒适感,这种情况受到指责。

为此,对罩杯本身进行改良而努力研究开发了在体现有魅力的乳沟的同时无金属丝的文胸。作为该罩杯的改进例,提出了将构成罩杯的上侧片、下侧片和胸口侧片共3张片缝合而一体化的结构。据此,在由罩杯将收容在罩杯内的乳房舒适地提起时,由胸口侧片承接靠内侧的也包括具有某种程度体积的赘肉在内的乳房,不使乳房向胸口侧挤出地使乳沟显现在罩杯之间,形成漂亮的乳房线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乳房的体积千差万别,作为在体积欠缺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强调乳房线条的文胸,提出了对专利文献2进行了改进的文胸(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记载的文胸由覆盖乳房的上侧且在其腋下侧端部安装肩带的上侧乳房保持面部、覆盖乳房的下侧的下侧乳房保持面部、以及覆盖乳房的胸口侧的胸口侧乳房保持面部构成,使用在所述胸口侧乳房保持面部的内面形成隆起部的、通过模压成形将发泡面料成形为罩杯状的文胸的罩杯,通过肩带的提起,将被收纳在罩杯内的乳房(也包括从腋下、后背聚集到乳房侧的赘肉)向隆起部方向推压,它被推压在隆起部的内周面的壁,进而,被推起到胸口侧,在胸口塑造出漂亮的胸颈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0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43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204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对比文件3中,像上述那样,在包括赘肉在内乳房还具有某种程度的体积的情况下其是相当有效的文胸,但是,由于隆起部被一体地形成在罩杯的胸口侧乳房保持面部的内面,所以,朝向隆起部靠近的乳房被动地向上方改变方向,无法谋求乳房提升。再有,在为中年人、或包括赘肉在内乳房也几乎没有体积的情况下,由隆起部的内周面的壁推起的体积本身几乎不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有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文胸,该文胸对像这样包括赘肉在内也几乎无法期待体积的人、尤其是乳房的心窝部分没有体积且下垂的中年人,不仅能够在乳房显现胸部的乳沟,还能够将乳房自然地推起,在胸口显现漂亮的胸颈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文胸10,所述文胸10由

覆盖乳房B的一对罩杯;

从罩杯20的肋部延伸出的侧片40;以及

从罩杯20的上端40起设置到侧片的肩带50,所述文胸的特征在于,

左右罩杯20在由从该罩杯20的相邻的心窝部20a起向上转弯的罩杯20的上边20d的竖起部分28与从心窝部20a起在罩杯20的下边20p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缘部29包围的大致三角形S的部分重叠地配设大致三角形的三角垫70,将三角垫的2个边70b、70c装配在所述竖起部分28和所述水平缘部29,其余的1边70a以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的状态被敞开。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文胸10,所述文胸10由

覆盖乳房B的一对罩杯20;

设有罩杯20的前身31;

从前身31的肋部延伸出的侧片40;以及

从罩杯20的上端起设置到侧片40的肩带50,所述文胸的特征在于,

左右罩杯20在由从该罩杯20的相邻的心窝部20a起向上转弯的罩杯20的上边20d的竖起部分28与从心窝部20a起在罩杯20的下边20p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缘部29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重叠地配设大致三角形的三角垫70,将三角垫70的2个边70b、70c装配在所述竖起部分28和所述水平缘部29,其余的1边以从罩杯的内面离开的状态被敞开。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或2的罩杯20,

其特征在于,将由左右罩杯20的上边20d的竖起部分28与从心窝部20a的下端起罩杯20的下边20p的水平缘部29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形成为与罩杯20的其余的部分T相比壁厚。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文胸10中,其特征在于,

三角垫70为软质发泡树脂制或被形成为软质袋状,是被装配的2个边70b、70c薄、越去向中央越使其厚度逐渐增加的缓冲垫状的结构。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文胸10中,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覆盖罩杯20的内侧的辅助垫81的收纳用的凹兜80,三角垫70被装配在该凹兜80的与罩杯20的所述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对应的部分。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文胸10中,其特征在于,

三角垫70的所述2个边70b、70c由粘扣带71a、71b装配。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以及2记载的发明,在半球状地向外侧鼓起的罩杯20的内侧,在由被配设成V形的竖起部分28与水平缘部29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重叠地配设大致三角形的三角垫70,将三角垫70的2个边70b、70c装配在罩杯20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竖起部分28和水平缘部29,将三角垫70的其余的1边(敞开边70a)以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的状态敞开,所以,在非穿戴时,敞开边70a和其附近部分成为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且向与罩杯20相反的方向鼓出并上浮的状态。

而且,若穿戴该文胸10,则如图12~13所示,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的三角垫70、尤其是敞开边70a和其附近部分(图4的格子的部分)填埋没有体积的乳房B的心窝部分,且朝向与罩杯20相反方向的三角垫70的鼓出力F主动地将该部分的乳房B的相当大的部分向罩杯20内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外侧挤出,提高乳房B整体的体积。而且,若由肩带50以心窝部20a为中心上拉罩杯20的侧缘25侧,则体积增大的乳房B被由罩杯20的下边20P整体性地提起,在胸口形成漂亮的胸颈部。

在技术方案3中,因为罩杯20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形成为比罩杯20的其余的其它的部分T壁厚,所以,三角垫70被该壁厚部分S挤出,通过与三角垫70的鼓出力F的协同效果,更加容易地增大体积、形成胸颈部。

在技术方案4中,因为三角垫70为软质发泡树脂制或被形成为软质袋状,是被装配的2个边70b、70c薄且越去向中央越使其厚度逐渐增加的缓冲垫状的结构,所以,在穿戴了文胸10时,三角垫70的壁厚的中央部分被推到罩杯20的内面,向乳房B侧挤出,增强了体积增大和胸颈部形成效果。

在技术方案5中,因为还设置了凹兜80,所以,通过将根据需要另行准备的辅助垫81插入凹兜80,还能够补助不足的体积。

在技术方案6中,通过设置粘扣带71a、71b,能够将三角垫70装拆于罩杯20的2个边70b、70c,若准备多种三角垫70则能够使用最佳的三角垫70。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文胸的主视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的文胸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文胸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X1-X1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2没有凹兜的情况下的主要部位后视图。

图5是图4的X2-X2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罩杯主体由2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的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7是在图5中,罩杯主体整体以相等厚度构成并设有更加壁厚的三角垫的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8是在图7中,罩杯主体整体以及三角垫以相等厚度构成的情况下的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9是在图6中,三角垫被设置成软质袋状的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在图5中,可装拆地设置有三角垫的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文胸的穿戴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X3-X3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Y-Y剖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文胸10的第1实施例如图1(a)(b)~图3所示,大致由左右一对罩杯20、没有从前身31而是直接从罩杯20的腋下侧端部延伸的侧片40或从安装有罩杯20的前身31的腋下侧端部延伸的侧片40、肩带50、安装有罩杯20的前身31、被缝制在罩杯20内面的胸口侧三角形的部分S的2个边70b、70c的三角垫70、以及被缝制在罩杯20的下边20p并将它们连结的连结带30构成。自不必说,前身31当然也可以包括在侧片40并从罩杯20的两肋部分设置侧片40。

罩杯20是覆盖乳房B的碗状的部件,由罩杯主体20h和根据需要而覆盖罩杯主体20h的表里两面的外观用布11形成。罩杯主体20h例如将在表面粘贴薄的保护布、以规定的发泡倍率发泡且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片材状的尿烷发泡面料模压成形成罩杯状,将它裁断成规定的罩杯形状。发泡面料中,有发泡倍率不同的发泡面料、即硬度不同的发泡面料,或者在它们上以规定的间隔贯穿设置了多个通气孔25的发泡面料等各种发泡面料,根据用途恰当地选择。

图3的罩杯主体20h是1个,其上边20d一面从左右罩杯20相邻的心窝部20a向上转弯一面急剧竖起,从上边20d的距心窝部20a的下端1/3左右(2/5~3/7)位置(将该部分作为竖起部分28)大幅转弯,向斜上延伸,达到终端20e。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与到距心窝部20a的下端1/3左右为止的竖起部分28的半径相比,超过1/3位置并且到达终端20e的部分的半径被设定得大。

罩杯主体20h的下边20p大致水平地延伸至距心窝部20a的下端1/3左右(2/5~3/7)位置(将该部分作为水平缘部29),从该水平缘部29向上方转弯而达到终端20q。而且,除后述的图7~9的情况以外,在模压成形罩杯主体20h时,将由该竖起部分28与水平缘部29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形成为与罩杯20的其余的部分T(即,除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部分)相比壁厚。另外,并非限定于此,但是,在该图中,与竖起部分28的长度相比水平缘部29的长度长一些。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厚度的变化被形成为,在罩杯主体20h的内面,厚度从与竖起部分28、水平缘部29以及所述其余的部分T的分界线t朝向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中央的部分逐渐增加。因此,在罩杯主体20h的外表面不产生接缝、高低差等不自然的线条,形成为平顺的凸球面。另外,分界线t的形状被形成为直线状或壁厚部分向其余的部分T侧稍许鼓起的圆弧状或者反之向心窝部20a侧稍许凹陷的形状。

在附图的实施例中,连接从竖起部分28的端P1到水平缘部29的端P2为止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与其余的部分T的分界线t被形成为直线或略微向其余的部分T侧弯曲的状态,但是,自不必说,并非限定于此,虽未图示出,但也可以使之向心窝部20a侧弯曲。另外,若要求罩杯20的通气性,则使用形成有将表里贯通的通气孔(未图示出)的发泡面料、连续气泡的发泡面料为好。

在这样形成的罩杯主体20h中,因为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由模压成形产生的压缩率比其余的部分T小,所以,留有伸缩性、柔软性,但是,由于从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脱离的其余的部分T被大幅压缩,所以,比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硬,伸缩性小。因此,在图1(b)中,在上边20的终端20e与下边20p的终端20q之间的部分安装肩带50的一端。另外,在图1(a)中,在前身31的上端部分安装肩带50的一端。

罩杯主体20h也可以像图3、图5那样,使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与其余的部分T相比压缩率小,但是,也可以像图6~9那样,使与该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相当的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也成为与其余的部分T相同的厚度,在该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将另行准备的主体垫20h2通过由模制进行的热粘合、粘接或将其全周缝制而一体化。或者,也可以将主体垫20h2的2个边通过热粘合、粘接或缝制在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的2个边(竖起部分28以及水平缘部29),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的其余的1边成为敞开状态,虽未图示出,但其与内侧的三角垫70成为双重。

在图1(a)的实施例中,在罩杯主体20h的表面像所述那样贴附外观用布11,从罩杯20的下边20p整体、即罩杯20的水平缘部29到侧缘25配设连结带30和前身31并沿连结带30缝制它们。再有,配设装饰用带12,以便覆盖罩杯20的下边部分,而且,配设蕾丝面料23并沿连结带30缝制,以便将罩杯20的两侧表面以及装饰用带12的两侧、前身31覆盖。另外,上述外观用布11可以使用素色或装饰面料(尤其是外表面),没有这些也可以。装饰用带12使用在长边方向示有伸缩性的氨纶布。

在图1(b)的情况下,没有前身31地直接连接连结带30以及罩杯20的心窝部20a。与图1(a)的实施例相同。

三角垫70分为像图3所示那样被安装在设于罩杯主体20h的内面侧的凹兜80的情况,和像图5所示那样不设置凹兜80地单独安装的情况。另外,在为单独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还存在不缝纫地由粘扣带71a、71b安装的情况。再有,也有像图9那样形成为空心袋状的三角垫。这里,对图3的情况进行说明。

凹兜80由遍及罩杯主体20h的大致整个面设置的薄的布,缝制在罩杯主体20h的上边20d的大致整体以及下边20p的大部分(水平缘部29的整体和侧缘25的靠水平缘部29的部分),在从上边20d的终端20e附近起包括下边20p的终端20q的侧缘25的上部设置开口80a。若有需要,则能够利用该开口80a收纳另行准备的辅助垫81来谋求乳房B的体积增大。

三角垫70与罩杯主体20h同样,例如在表面粘贴薄的保护布,将以规定的发泡倍率发泡且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片材状的发泡聚氨酯面料裁剪成规定形状,模制形成为与罩杯主体20h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相同的大小(或相似形)。自不必说,也可以单纯裁剪成与罩杯主体20h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相同的大小(或相似形)并利用。另外,虽然通常使用软质发泡树脂制,但是,也可以是将2张软质片材的周围熔敷,且在内部装满空气的袋状的三角垫(图9)。

这样形成的三角垫70首先被缝制在凹兜80的与三角形部分对应的部分,然后,被配设成三角垫70抵达罩杯主体20h的竖起部分28与水平缘部29之间的三角形的部分S,三角垫70与凹兜80一起被缝制在罩杯主体20h。因此,三角垫70的装配边70b、70c被缝制在罩杯主体20h的形成V形的竖起部分28和水平缘部29。而且,被该装配边70b、70c夹着的未被缝制的其余的1边(敞开边70a)与罩杯主体20h的被形成为壁厚的三角形的部分S(在图7的情况下,三角形的部分S厚度相同)与壁薄的其余的部分T的分界线t同样,被形成为直线状或向外侧稍许鼓起的圆弧状。但是,在三角垫70中,并不优选使敞开边70a朝向内侧成为凹圆弧状。因为三角垫70通过将周围模压成形(或通过将三角形的全周围缝制)而压缩,使其厚度朝向中央逐渐增加,所以,恰好被形成为缓冲垫状。另外,三角垫70的发泡面料原则上可以使用与罩杯主体20h相同的发泡面料,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发泡倍率、比罩杯主体20h高的发泡面料(柔顺的发泡面料)、或者反之发泡倍率比罩杯主体20h低的发泡面料(硬的发泡面料)。

连结带30用于将左右一对罩杯20彼此连结。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连结带30,采用无金属线(没有在罩杯20的下边20p插入金属线骨)且厚实的起毛原料做成带状的非伸缩性连结带,将该带状的连结带30与前身31一起缝制或粘合在从各罩杯20的心窝部20a的下端到下边20p的终端20q为止的下边20p整体,由此,罩杯20彼此被连结(图1(a))。在为图1(b)的情况下,没有前身31地至少由连结带30连接。

另外,在图1(a)(b)的本实施例中,左右罩杯20的竖起部分28的相邻部分、也就是罩杯20的心窝部20a也被缝制一体化。从心窝部20a以上的部分(上边20d)自由。作为用于连结带30的起毛原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棉绒、棉绒布、丝绒、天鹅绒等。这里,连结带30采用厚实的起毛原料的目的是因为,尽管是无金属丝的但也提高连结带30本身的基材强度来用罩杯20的下侧稳稳地支承乳房B,并提高连结带30与肌肤接触时的穿戴感。

侧片40是被缝制在前身31的两肋的由氨纶那样的强伸缩性的纤维原料形成的带状部件。而且,在一方的侧片40的顶端部安装被卡定件26(参照图1),在另一方的侧片40的顶端部安装被卡定于被卡定件26的搭钩27(参照图2)。而且,在图1(a)中,在两侧片40以及前身31的下边部分遍及全长缝制细且在长边方向具有强伸缩性的伸缩带41。与此相对,在图1(b)中,沿左右罩杯20的水平缘部29缝制伸缩带41。

肩带50防止罩杯20错位,且抬起并保持被收纳在罩杯20的乳房B,肩带50的一端被连接在前身31的上端(图1(a))或罩杯20的上边20d的终端20e(图1(b)),另一端被连接在位于后背侧的侧片40的上侧缘。

这里,对三角垫70的作用进行说明。除图7、8以外,罩杯20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像所述那样越去向中央越被形成为壁厚。而且,三角垫70也同样是越去向中央越被形成为壁厚的缓冲垫状,其装配边70b、70c被装配(缝制)在罩杯20的竖起部分28和水平缘部29,其余的1边70a以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的状态被敞开。其结果为,图4的格子图案所示的敞开边70a和其附近部分像图3那样从罩杯主体20h分离,向外鼓起,该部分具有向乳房方向(即,离开方向)的反弹力。换言之,因为三角垫70的敞开边70a未被缝制,所以,该被装配一体化了的周边相对于中央部分赋予向从罩杯20的内面分离的方向的反弹力。而且,因穿戴而向罩杯20的内面侧挠曲的三角垫70的鼓起的中央部分被推送到罩杯20的大致三角形的部分S的鼓起的中央部分,进行反弹并发挥作用,以便将三角垫70推回乳房B侧。

接着,是三角垫70与罩杯主体20h的三角形的部分S的关系,但是,基本上三角垫70与罩杯主体20h的三角形的部分S是相同形状,三角垫70的敞开边70a与三角形的部分S的分界线t是直线状。因此,在穿戴时,因穿戴状态而改变,但是以具有某种程度的离开空间D的状态重叠。在三角垫70的敞开边70a向外侧凸状弯曲并与三角形的部分S的分界线t相比向外侧伸出的情况下,敞开边70a成为将三角形的部分S的分界线t覆盖那样的形状,与乳房B平顺地接触。

接着,根据图11~13,说明本发明的文胸10穿戴时的三角垫70的作用。这里,重要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文胸10是谋求乳房B的体积增大和形成漂亮的胸颈部的文胸,尤其在包括赘肉在内该体积不足的情况下非常有效。若穿戴文胸10,则因侧片40的勒紧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张力和因肩带50的提起而产生的提起方向的张力作用于连结带30。据此,相同方向的力作用于被缝制在连结带30的罩杯20。即,在罩杯20中,由于肩带50的提起,乳房B的提起力以心窝部20a为中心作用在格子图案所示的下缘部分K,同时,由于因侧片40的勒紧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力,向罩杯20施加轻压乳房B那样的拉紧方向的张力。

而且,在穿戴时,乳房B自不必说,还将从肋到后背的赘肉汇集在罩杯20的胸口侧并收纳在罩杯20内,从而尽可能提高乳房B的体积。被收纳在罩杯20的乳房B如图12所示,因所述那样的拉紧方向的张力而由罩杯20轻压乳房B,但由于罩杯20的三角形的部分S从上按住三角垫70,所以,三角垫70从几乎没有体积的穿戴者的心窝部分填埋胸口部分,且以三角垫70的反弹力将与三角垫70相接的乳房B的胸口部分的微少的体积的一部分向外侧挤出。

尤其是,因为所述的三角形的部分S成为越去向其中央部分越使其壁厚大的构造,进而,三角垫70其2个边70b、70c被缝制一体化在罩杯20的竖起部分28以及水平缘部29,同样形成为越去向其中央部分越使其壁厚大的缓冲垫状,其余的1边成为敞开边70a,所以,壁厚部分彼此推挤,三角垫70尤其是斜线所示的敞开边70a的中心部分在从罩杯20的内面离开的方向被挤出,被强力地推到乳房B的胸口部分。据此,乳房B的相应部分被挤出到外侧。

该被挤出的部分与被收纳在罩杯20的部分合流来使体积增加,由于罩杯20的连结带30的作用而抬起乳房B的下缘,并通过肩带50的提起力使之向胸口侧靠近。被这样有效地挤出且增加了体积的乳房B像上述那样,以心窝部20a为中心由肩带50将罩杯20的侧部分提起,据此,松密度增加了的乳房B从肋方向向心窝侧靠近,在胸口显现漂亮的胸颈部。此时,因为没有以往那样的金属线骨进入连结带30,所以,不存在勒入肌肤的情况,而是柔顺、无不舒适感地接触。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因为设置了凹兜80,所以,能够通过将另行准备的辅助垫81从开口收纳在凹兜80来谋求进一步的体积增大。

在第2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不设置凹兜80,而是将三角垫70直接缝制在罩杯主体20h的相应的部位来使用。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

图6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如所述那样,罩杯主体20h由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和与之连续的其余的部分T、以及分体的主体垫20h2构成,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和与之连续的其余的部分T的壁厚形成为相同厚度。主体垫20h2为了发挥与第1实施例的三角形的部分S相同的作用而形成为缓冲垫状,通过粘合、缝制或模制一体成形而形成在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其它的方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另外,主体垫20h2可以像所述那样全面粘合或全周缝制,但是,也可以将主体垫20h2的2个边装配在罩杯20的竖起部分28以及水平缘部29,将其余的边敞开,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垫20h2和三角垫70双重地发挥作用,能够谋求进一步的体积增大。

图7是第3实施例,罩杯主体20h整体以相同厚度被模制形成,三角垫70被配设在罩杯主体20h的三角形的部分S(或图6的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其2个边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被缝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罩杯主体20h的三角形的部分S没有厚度,所以,三角垫70的厚度相应地增加了这部分。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

图8是第3实施例的变形,罩杯主体20h以及三角垫70整体以相同厚度被模制形成,在罩杯主体20h的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1配设相同厚度的三角垫70,其2个边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被缝制。薄的三角垫70因半球状地鼓出到外侧的罩杯20的反作用力和该缝制而与上述同样地向乳房B侧卷曲。但是,由于罩杯主体20h以及三角垫70整体为相同厚度且薄,所以,上述的体积增大的效果比图7的弱。若在罩杯主体20h与三角垫70之间插入辅助垫81则其得到加强。

图9是将三角垫70做成空心袋状的情况,其穿戴、发挥的作用与海绵制的三角垫70相同。

图10是第4实施例,在三角垫70能够由粘扣带71a、71b装拆这点上不同。粘扣带71b的一方被沿罩杯20的竖起部分28以及罩杯20的下边20p的水平缘部29安装,粘扣带71a的另一方被安装在与它们相当的三角垫70的2个边。通过利用粘扣带71a、71b,能够设置多种三角垫70并选择最佳的三角垫来使用。在其它的方面,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图6~10的实施例中,虽然没有图示出三角垫70,但是,其也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装在凹兜80。另外,图中,箭头F示意性地表示像所述那样力施加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0:文胸;11:外观用布;12:装饰用带;20:罩杯;20a:心窝部;20d:罩杯的上边;20e:上边的终端;20h:罩杯主体;20h1:相当于三角的部分;20h2:主体垫;20p:罩杯的下边;20q:下边的终端;23:蕾丝面料;25:罩杯的侧缘;26:被卡定件;27:搭钩;28:罩杯的竖起部分;29:罩杯的下边的水平缘部;30:连结带;31:前身;40:侧片;41:伸缩带;50:肩带;70:三角垫;70a:敞开边(其余的一边);70b、70c:装配边;71a、71b:粘扣带;80:凹兜;80a:开口;81:辅助垫;B:乳房;K:下缘部分;D:离开空间;d:离开空间的分界线;F:鼓出力施加的方向;P1:竖起部分的端;P2:水平部分的端;S:三角形的部分;T:其余的部分;t:分界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