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钉修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8949阅读:2416来源:国知局
鞋钉修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鞋钉修整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可将鞋钉微修调整,使其能完整符合实行足部运行动态的修整方法。



背景技术:

钉鞋目前已广泛利用于运动场上,并有各种形式及用途供运动员们在软质地面穿着以辅助提高奔跑的速度。然而,针对亚洲的气候来说大致上的场地偏硬,因此,当钉鞋踩踏在硬质场地(此处所述的硬质场地非水泥地)时,在侧向移动的防守、刹车等动作,或跑步过程时,往往会有鞋钉与地面的反作用力问题,而让脚踝受伤,要让脚部处在流畅的运行状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拇指球位微低于水平线,而另一个就是鞋内要满足由后向前导流时由外向内的外高内低落差的应力导引路径。

一般触地面为平面的运动鞋可经由鞋垫厚度来解决运动时脚底踏位所需的沉陷量,但足球鞋或橄榄球鞋等具有鞋钉高度的钉鞋则无法单独经由鞋垫改善问题;一般钉鞋的鞋钉的内侧排与外侧排鞋钉是相等高度,但是在中排的鞋钉却会设定为偏短,而鞋钉能踩进土里的深度为2mm~3mm,因此,在侧向移动跟冲刺时,中排的鞋钉多数时间是处在腾空的状态,并没有加入应力分担的功能,等于是闲置状态,这样会直接造成在侧向移动时,所踏入的土地对鞋钉的反作用力会集中在内侧拇指球位下处的两颗或三颗鞋钉的位置处,在直线前进时鞋底的应力是呈跳跃式传导反作用力,使脚部无法达成一个完整的足部动态流程,此应力导引路径也无法达到脚掌内侧踏位微低于水平的踏面状态。当鞋钉踏不进土里形成该处鞋钉的巨大反作用力跟阻力,最终就是会让球员起步迟缓、侧向支撑费力、变向迟钝、肌耐力流失迅速等负面因素产生。

现在,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鞋钉修整方法,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钉修整方法,为了调整在跑动的过程中,把会阻碍脚掌应力传递及影响或破坏脚掌落地角度的鞋钉通过修改重新设定鞋钉的高度,让鞋钉依照这个规则架构下重新排列,让鞋钉可以符合脚掌落地的曲度,依照一定顺序接触地面并配合脚掌运行的过程去契合,通过鞋钉来半强制的实现这个足部动态流程;另外,可以让所有原本未接触地面没加入分摊压力的鞋钉,也能通过鞋钉的修改而加入在跑动时,可以处在同一个踏面上而把对脚掌的压力更均匀的分摊,以达到省力、流畅、分散压力的效果。

本发明鞋钉修整方法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主要指一种可将鞋钉微修调整,使其能完整符合实行足部运行动态的鞋钉修整方法,其鞋钉分布的区域包含有对应脚掌拇指位置处设有的内蹬出区、位于拇指球位的拇指球踏位区、基础区、回馈区及外侧落地区,于各区中设有鞋钉,以依据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引路径进行鞋钉修整,所述应力导引路径为由基础区经外侧落地区,再由外侧落地区往拇指球踏位区运行,再让回馈区应力导入拇指球踏位区后,一并由蹬出区输出,[如图2箭头所示],所述鞋钉修整方法的步骤如下:

a)以所述基础区的鞋钉为基准,且保留所述基础区鞋钉高度;

b)依据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引路径,针对足部首要接触地面的所述外侧落地区的鞋钉来对应所述基础区的鞋钉进行修整,让该外侧落地区的鞋钉短于所述基础区的鞋钉;

c)再依据应力由所述基础区导引至所述拇指球踏位区的路径,将所述拇指球踏位区的鞋钉修整归属在同一个踏面,使所述拇指球踏位区的鞋钉能同时接触地面;

d)同时所述回馈区顺由应力走向,让所述回馈区的鞋钉相对所述拇指球踏位区的鞋钉形成一倾斜角度(X),使应力导引路径由所述回馈区导入所述拇指球踏位区,而能由所述拇指球踏位区往所述内蹬出区输出。

其中将外侧落地区的鞋钉对应基础区的鞋钉修短,以让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向能由外侧落地区往拇指球踏位区域,而为使拇指球踏位区能承接应力而将足够的爆发力导引至内蹬出区,特将拇指球踏位区的数鞋钉修整,使其归属在同一个踏面可同时接触地面,让应力可顺利被导引而由内蹬出区输出,完成一跑步的足部动态;借此,让鞋钉可以符合脚掌落地的曲度,依照一定顺序接触地面并配合脚掌运行的过程去契合,通过鞋钉来半强制的实现足部动态流程的功效。

如上述的本发明鞋钉修整方法,其中,当外侧落地区鞋钉为B、C两颗时,该鞋钉B、鞋钉C相对基础区鞋钉A修短,且让鞋钉C短于鞋钉B,该步骤中鞋钉C短于鞋钉B约2mm~3mm,或者说当所述外侧落地区的鞋钉为上下两颗排列时,位于下侧的所述鞋钉短于位于上侧的所述鞋钉2mm~3mm。

如上述的本发明鞋钉修整方法,其中,进一步于拇指球踏位区的诸多鞋钉归属在同一个踏面后,让外侧鞋钉区的鞋钉相对拇指球踏位区的鞋钉形成一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相对水平线为3度-5度。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为:

本发明的一种鞋钉修整方法,为了调整在跑动的过程中,把会阻碍脚掌应力传递及影响或破坏脚掌落地角度的鞋钉通过修改重新设定鞋钉的高度,让鞋钉依照这个规则架构下重新排列,让鞋钉可以符合脚掌落地的曲度,依照一定顺序接触地面并配合脚掌运行的过程去契合,通过鞋钉来半强制的实现这个足部动态流程;另外,可以让所有原本未接触地面没加入分摊压力的鞋钉,也能通过鞋钉的修改而加入在跑动时,可以处在同一个踏面上而把对脚掌的压力更均匀的分摊,以达到省力、流畅、分散压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本发明钉鞋的鞋钉分布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鞋钉修整分布平面示意图一;

图3:本发明的鞋钉修整后视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鞋钉修整分布平面示意图二;

图5:本发明的鞋钉修整分布平面示意图三。

附图符号说明:

1 内蹬出区

2 拇指球踏位区

3 基础区

4 回馈区

5 外侧落地区

A、B、C、D、E、F、G、H、I、J 鞋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发明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附图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是本发明的鞋钉修整方法的鞋钉分布立体及平面示意图,就鞋钉的分布主要包含有对应拇指所设的内蹬出区1、位于拇指球位的拇指球踏位区2、基础区3、位于外侧的回馈区4及外侧落地区5,于各区中设有鞋钉,以依据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引路径进行鞋钉修整,其步骤如下:

a)以基础区3的鞋钉为基准,且保留基础区3鞋钉高度;

b)依据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引路径,针对足部首要接触地面的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来对应基础区3的鞋钉修整,让该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短于基础区3的鞋钉;

c)再依据应力由基础区3导引至拇指球踏位区2的路径,将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修整归属在同一个踏面,使其能同时接触地面;

d)同时位于外侧的回馈区4顺由应力走向,让回馈区4的鞋钉相对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形成一倾斜角度X,该倾斜角度X相对水平线为3度-5度,使应力路径由回馈区4顺拇指球踏位区2,而能由拇指球踏位区2往内蹬出区1输出。

首先,一般跑步时所踏出的方向很少有完全直线向前,通常会脚掌向外侧斜向施力,所以前进的方向会是朝向内侧斜向,然后,另一只脚自然使用脚掌外侧处来落地抵消斜向的动力与垂直的重力,最后,在通过转移至前掌内侧蹬出,依此重复而形成跑步动作;因此,当于跑步脚掌首要接触地面的就是外侧落地区5,当想修整鞋钉达到符合实行足部运行动态时,需通过下列步骤施作与判断,以下实际操作说明鞋钉修整的过程:

请参阅图2所示,于此实施例一为采用一包含有基础区3鞋钉A、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B、鞋钉C,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D、鞋钉E、鞋钉F、鞋钉G,回馈区4的鞋钉H、鞋钉J及蹬出区的鞋钉I的钉鞋作为说明,而一般钉鞋的内、外排鞋钉高度相同,而中排鞋钉则比内、外排鞋钉低,故需做修整使其达到符合实行足部运行动态,首先,如步骤a以内排位于拇指球踏位区2下方的基础区3的鞋钉A为基准,保留基 础区3鞋钉A的高度,该鞋钉A的高度必须予以保留不然会造成脚踏位还在身体前面时,应力就转移到脚掌内侧,造成足弓很大的压力,并降低球员在场上的耐久性及容易足底酸软,严重者会发生足底筋膜炎,且保留基础区3的鞋钉A高度的另一个优点为基础区3的鞋钉A会引导球员在踏步落地时,用鞋钉A本身所产生的阻力去微控脚掌的角度,让脚掌能在跑步时内侧脚掌微微上翻,形成让外侧脚掌易于落地的对地面角度(配合改短鞋钉C),而能适当的承接外侧踏步落地所传来的体重压力,让跑步的脚底感受就由如慢跑鞋一般的轻松无压力。

当保留基础区3的鞋钉A高度之后,依据足部运行动态的应力导引路径,将首要接触地面的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B、鞋钉C对应基础区3的鞋钉A而进行修整,让该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B、鞋钉C短于基础区3的鞋钉A;且让鞋钉C短于鞋钉B,而鞋钉C比鞋钉B短2mm~3mm为最佳,当所述外侧落地区的鞋钉为上下两颗排列时,位于下侧的所述鞋钉短于位于上侧的所述鞋钉2mm~3mm。此步骤让钉鞋落地时,能在不破坏脚掌良好的落地角度的情况下,而让两颗鞋钉B、鞋钉C可以处在同一个受力面上;因若是鞋钉C长会太早落地,反作用力会往上顶压力会集中在脚掌中段,进而干扰脚掌落地时的流畅度及提早产生多余的阻力,让力量传递过程增加耗损还有偏离流动的方向。因此,本发明让鞋钉C短于鞋钉B,且鞋钉B、鞋钉C可以处在同一个受力面上,减低分散了反作用力的强度,同时,增加承受压力的面积区域让脚掌能尽可能保持原本预期自然的落地曲线达成流畅的目的。

接着,步骤c为该拇指球踏位区2包含内排鞋钉D、鞋钉E及中排鞋钉F、鞋钉G,将鞋钉D、鞋钉E相对鞋钉F、鞋钉G修整长度,使其可同时接触地面,让拇指球踏位区2里的鞋钉D、鞋钉E、鞋钉F、鞋钉G归属在同一个踏面;如此,形成外排鞋钉高于内排鞋钉的状态,也就是内侧踏位处在较低的位置,同时,达成拇指球踏位区2里的四颗鞋钉D、鞋钉E、鞋钉F、鞋钉G归属在同一个踏面上,不管是蹬出前或是侧向动作时,拇指球踏位区2都可借由此四颗鞋钉D、鞋钉E、鞋钉F、鞋钉G去分摊压力跟积蓄力量,不会有中间鞋钉不加入分摊应力的情形出现,也不会有反作用力集中在鞋钉D、鞋钉E的现象。

该步骤d主要让位于外侧的回馈区4顺由应力走向,让回馈区4的鞋钉H相对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G、鞋钉E形成一倾斜角度X,即让外排鞋钉到内排鞋钉形成倾斜角度X,该倾斜角度X相对水平线最好控制在3度-5度;此范围能达到步行动态由 外侧踏位转移至内侧踏位时,脚掌底部向内侧导流应力,让脚掌跟球鞋能以几乎契合的频率往内侧踏位低点转移应力,转移的频率跟外脚掌因为脚跟抬高后外侧脚掌离开地面而往内侧转移的速度是接近一致的;如果倾斜角度太小效果会比较不明显,如果倾斜角度太大,则会让外侧踏位在一开始接触地面时,让脚底产生向内侧翻转的现象,脚掌就会太早改由拇指球位去承受重力,此时,脚踏位还处在身体的前方,而不是最适合拇指球踏位蹬出的身体后方,此现象会对足弓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会瓜分拇指球位原本该拿来蹬出的能量,造成启动吃力。

进一步在实施例一状态中该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为鞋钉B、鞋钉C两颗时,该鞋钉B、鞋钉C相对基础区3的鞋钉A修短,且修整保持鞋钉A高于鞋钉C,而鞋钉B高于鞋钉C,但需进一步确认外排鞋钉B、鞋钉H、鞋钉J需高于内排鞋钉D、鞋钉E、鞋钉I,形成一个明确且良好向内侧引导的鞋底应力导流环境;当修钉过程能符合上述的诸等步骤,即能完成一双指向性鲜明符合实行足部运行动态的球鞋。

另外,请参阅图4-图5所示,为鞋钉设置的实施例状态,如图4所示,该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为两颗,而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为三颗;接续,如图5所示,该外侧落地区5的鞋钉为一颗,而拇指球踏位区2的鞋钉为两颗;然而,于此所要表示的是无论钉鞋的鞋钉的分布设置为哪一种组合形态,其需将鞋钉分布为对应拇指所设的内蹬出区1、位于拇指球位的拇指球踏位区2、基础区3、位于外侧的回馈区4及外侧落地区5,以上述区域进行修整,即能达成让鞋钉符合脚掌落地的曲度,依照一定顺序接触地面并配合脚掌运行的过程去契合,通过鞋钉来半强制的实现足部动态流程的功效。

根据上述的步骤实施,特征求自愿者球员,于偏硬场地中执行足球、飞盘、橄榄球等运动,且实地测试下列项目:

1.同距离所花时间(改钉后时间是否缩短)

2.同时间所跑距离(改钉后所跑的距离是否比较远)

3.同距离内左右五次变向完成的时间(改钉后是否时间缩短)

针对改钉的体验者亲身感想(目前约有10位受测试者),以受测试者主观感受都同意上面三种测试的感觉,且同时具有共通的感受是如下:

1.踩在硬地上很舒适。

2.整体疲劳感降低很多。

3.踩在软硬适中的场地是最棒的。

4.与之前相比几乎没负担。

5.折返也比较不用收力。

6.疲劳值大大降低。

7.整体来讲相较于改钉之前的球鞋性能提升很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