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228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带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构成带子的链节构件连结而成的钟表用、装饰用等的带子。



背景技术:

图30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30的(b)为从上方观察图30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0的(c)为从下方观察图30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1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31的(b)为表示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31的(c)为从上方观察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1的(d)为从下方观察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2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从背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2的(b)为图32的(a)的背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现有技术中,作为带子的链节构件的结构,已知有(1)通过压制加工、锻造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形成的结构(以下,称为“无缝型(無垢タイプ)”)、(2)将无缝材料组合而成的结构(以下,称为“独立个体型”)、(3)对板状构件进行冲压、弯曲、成形等压制加工而得的结构(以下,称为“金属板型”)、(4)在一体成型的链节构件上缠绕板状构件而得的结构(以下,称为“卷绕型”)等。

在表带等当中,作为加以连结的链节构件,有立体感的稳重的外观受到人们喜爱。因此,已知有像图30的(a)~(c)所示那样通过压制加工、锻造加工等来一体成型外链节部102和中链节部103的“无缝型”链节构件110。近年来,需要分别在表壳、表带的设计上下工夫而对钟表本身扩展设计多样化。因此,为了让人看到外链节部102和中链节部103是否由独立构件形成,需要对外链节部102和中链节部103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加工,从而产生带子的高级感。然而,在一体成型的“无缝型”中,无法以廉价且容易的方式让人分辨外链节部102和中链节部103是否为独立构件,此外,由于要对外链节部102和中链节部103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加工,因此加工成本高昂。因此,在“无缝型”链节构件110中,难以获得高级感。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已知有像图31的(a)~(d)那样将无缝材料组合而成的“独立个体型”链节构件120。在该情况下,以独立个体制作外链节部122和中链节部123并加以组合。如图31的(b)所示,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2个外链节部122通过连结片125而在背侧连结在一起。在中链节部123上设置有嵌合至连结片125的阶差部124,使用销160插入至中链节部123的销孔170内,从而将外链节部122和中链节部123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让人看到外链节部122和中链节部123为独立个体的构件,从而获得有立体感的稳重的外观,吸引力也很高。然而,采用使两外链节部122与连结片125成为一体的复杂的链节形状的话,必须进行加工精度高、耗费成本的加工,加工工序也多且繁杂,从而存在品质不稳定的情况。

相对于此,“金属板型”减少了手工作业下的组装部分而谋求低成本化,因此已知有像专利文献1~5等那样的大量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加以连结的1个链节构件是将1块平板折成3层而成为无缝材料状。虽然带子宽度方向的侧面进行了研磨加工而使得重叠在一起的板片的交界不显眼,但仍然无法获得无缝材料的高级品的印象。而且,用以连结链节构件彼此的卷绕片会在背面表现为接头,因此有时会产生因接头的毛刺而伤到手臂这一问题。专利文献2中,链节构件背面具有凹凸部相咬合的部分,从而也有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想办法使弯折接合部看不到,但是与专利文献1一样,重叠在一起的板片的交界在带子宽度方向的侧面露出,无法获得无缝材料的高级品的印象。专利文献4中,加以连结的1个链节构件是形成使1块平板的顶端缘彼此嵌合而使连结变得牢固的板片之后,利用其他平板从上下夹住该板片的顶端缘彼此的接头并加以焊接而重叠在一起而成,但仍然会产生与专利文献1类似的问题。专利文献5中,重叠在一起的板片的交界在带子宽度方向的侧面露出,从而也呈现出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已知有在链节构件上卷绕板状构件而成的“卷绕型”形式的图32及图33的表带。其是在图30所示的无缝型链节的中链节部上缠上1块板状构件而构成的。如图32及图33所示,卷绕在中链节部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彼此在背面以接头的形式出现,因此,会产生在佩戴手表时等端部的角、毛刺伤到手臂的皮肤这一问题。由于背面有接头,因此外观上也缺乏高级感。

作为与“卷绕型”相近的链节,在专利文献6中揭示有一种位于表带的一端部的表壳安装链节。该表壳安装链节安装在表壳的带子安装部,是以如下方式构成:利用由不锈钢等的金属板构成的覆盖构件覆盖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链节本体。然而,由于覆盖构件的两端部存在于表壳安装链节的背面,因此有与图32及图33的表带同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昭59-005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昭59-029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1-0087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实开昭59-034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实公昭56-051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11-192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实公昭62-000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实公平04-0140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子,该带子在链节构件上局部卷绕板状构件而谋求设计多样化的扩大,而且想办法通过彼此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来使得板状构件的接头不易被看到,以生出是由无缝材料形成的这样的高级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带子,它是利用转动轴将多个链节构件以可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该带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板状构件和供该板状构件卷绕的被卷绕构件,所述被卷绕构件具有与相邻的链节构件相对的侧部,将所述板状构件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所述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

发明的效果

由于卷绕在链节构件上的板状构件的接头位于通过彼此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而不易被看到的部位,因此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高级感。尤其是在板状构件使用金、铂之类的贵金属的情况下,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而产生特别的效果。此外,也不存在因卷绕在链节构件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等的皮肤这一情况,肌肤触感也良好。进而,由于卷绕至链节构件的板状构件的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可与链节构件分开进行,因此可追求各种设计多样化,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谋求大幅的成本削减。

附图说明

图1的(a)~(c)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6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8的(a)~(d)分别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

图9的(e)~(h)分别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16的(a)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图16的(b)及图16的(c)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前视图,图16的(d)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图16的(e)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前视图,图16的(f)及图16的(g)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

图17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

图18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立体图。

图19为与图18的b-b线有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基部的俯视图。

图21为与图20的c-c线有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2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7的(a)为链节构件的背面侧两端部具有呈曲面状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下的沿带子宽度方向切割而得的链节构件的剖视图,图27的(b)为图27的(a)的e部的放大图,图27的(c)为说明链节构件的背面侧两端部呈曲面状凹陷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28为将图27的(a)的链节构件连结在一起的侧视图。

图29的(a)、(b)为使图27的(a)的链节构件成形的模具剖面的说明图。

图30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30的(b)为从上方观察图30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0的(c)为从下方观察图30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

图31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31的(b)为表示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31的(c)为从上方观察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1的(d)为从下方观察图31的(a)的现有技术的俯视图。

图32的(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从背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2的(b)为图32的(a)的背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3为表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各实施方式,对同一构成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以手表用带子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但并非一定限定于手表用,本发明也可运用于装饰用等发挥设计效果的带子。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是以链节构件的形态为所谓的基块、凸形、h形、e形等几个种类来说明本发明,但也可运用于其他形态。

(第1实施方式)

图1的(a)~(c)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10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1的(a)所示,第1实施方式是构成带子1的链节构件10的形状为俯视下大致四角形的情况下的基本实施方式。将该形状的链节构件10称为基块。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利用转动轴4将多个链节构件10以可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1。链节构件10由挖出有槽11m的链节构件基部11和板状构件12构成。沿链节构件基部11的带子1的长度方向卷绕有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在表背面以沿带子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槽11m,在该表背面之间的侧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槽11m。链节构件基部11是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被卷绕构件。卷绕至链节构件基部11的板状构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条,但也可为了设计效果而为多条。

槽11m的深度通常是设为板状构件的厚度程度,链节构件10的上表面设为链节构件基部11与板状构件12之间无阶差的平面状。但也可设为可从链节构件基部11看到板状构件12的侧面上部的一部分,或者,也可设为槽11m的深度比板状构件12的厚度深而在侧视下看不到板状构件12。所谓“埋入”,使用上的意思是指以上3种形态全部包括在内。在板状构件12使用贵金属的情况下,会特意使得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部分看上去是贵金属的无缝材料,因此有时设为可看到板状构件12的侧面上部。再者,链节构件基部11的槽11m也可仅设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任一面。此外,也可像后文叙述的那样不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设置槽11m而构成为板状构件12覆盖整面。

在各链节构件10上,在带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2处通孔5,所述通孔5供用以可转动地与相邻的链节构件10连结的转动轴4沿带子的宽度方向插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轴4以转动构件的形式由形成为扁平环状的物体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俯视下形成为四角。再者,当沿带子1的长度方向卷绕板状构件时,板状构件的被回卷部分的曲面所形成的回卷轴与通孔5一样朝向的带子的宽度方向。

在带子1中,无须所有链节构件10都是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卷绕板状构件12的构成,只要在至少一个链节构件基部11上卷绕有板状构件12即可。宜像散开等那样从设计角度在带子1中酌情挑选具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10。在本发明中,由转动轴4加以连结而构成带子的构件为链节构件,在链节构件使用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和未卷绕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的情况下,两方都是该带子的链节构件。在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基部11上具有与相邻的链节构件10相对的侧部11a、11b(此处称为带子长度方向的侧部)。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部11a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11d(链节构件基部11的表侧的槽11m的带子长度方向的端部)与下端部11e(链节构件基部11的背侧的槽11m的带子长度方向的端部)之间。在像前文所述那样链节构件基部11为没有槽11m的形状的情况下,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带子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为上端部11d和下端部11e。再者,配置该端部的也可为侧部11b。在图1的(a)的例子中,是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部11a配置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12a、12b,以覆盖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中央部分的4面(表背面及2个侧部)的方式卷绕板状构件12。再者,所谓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部,是指链节构件基部11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11d与下端部11e之间的侧面。(再者,侧部11a、11b是不卷绕板状构件12的状态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面,而图1的(a)是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图,因此,为了表示板状构件12的内部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部位,以虚线表示侧部及其引出线。其他实施方式也一样)

板状构件12形成为从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侧朝侧部11a、11b侧弯曲的形状,构成为连至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板状构件12的端部以其端面朝向下表面侧或上表面侧的状态配置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在图1的(a)的例子中,板状构件12形成为从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朝侧部11a侧弯曲的形状,连至两端部12a、12b。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12a、12b以其端面12t、12u朝向下表面侧或上表面侧的状态配置在上端部11d与下端部11e之间。这些端部12a、12b及端面12t、12u可相对配置。关于其他的板状构件的端部的构成,详情将于后文叙述。

通过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使得该弯曲而得的端部与相邻连结的链节构件相对,从而被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彼此隐藏而不易被看到,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此外,由于板状构件的接头(板状构件的两端部或一端部所处的部分)处于侧部,因此也不存在因卷绕在链节构件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的皮肤这一情况,肌肤触感也良好。

进而,由于卷绕至链节构件基部的板状构件的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可与链节构件基部分开进行,因此可追求各种设计多样化,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谋求大幅的成本削减。在无缝型链节的情况下,仅对链节构件的中央部实施镜面加工存在困难,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独立个体的板状构件12在被卷绕之前的笔直延伸的状态下预先进行好镜面加工,其后加以卷绕即可,加工、组装作业变得格外容易。并且,板状构件12在笔直延伸的状态下可进行的加工并不限于镜面加工,可容易地进行各种加工、表面处理。

如此,在表带、装饰带中,需要产出各种设计效果,而由于可在链节构件基部11和板状构件12上分别以独立个体的形式来进行镀敷、蚀刻还有利用喷砂的梨皮面加工、毛丝面加工,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加工。由此,分别以独立个体的形式进行了不同加工的链节构件基部11和板状构件12的装饰效果看上去很显著,因此可增加设计美观性。而且,由于板状构件12的接头处于侧部,因此可带来无缝材料形式的高级感。若在将板状构件12嵌入至链节构件基部11之前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成形,则组装将会简化。在对板状构件12进行蚀刻的情况下,若使得基底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表面加工可以被看到,则会获得特别的设计效果。

也可对板状构件12实施如图1的(b)、(c)中以一例的形式展示的文字16、符号/标记17、花纹等单个、多个表现体、设计美观体。在图1的(b)、(c)中,是呈凸状浮起,但当然也可加工成凹状。作为加工手段,通过压制加工等使文字16、符号/标记17等呈凹凸状浮起。在板状构件12中,不同于无缝材料,可容易地进行压制加工。不仅是压制加工,还可通过刻印、雕刻、蚀刻、激光加工等其他加工来实现显示、设计,关于加工处理工序,只要在卷绕至基底的链节构件11之前单独对板状构件进行加工、处理即可,因此可迅速且容易地进行。

如此可知,若将板状构件与链节构件设为独立个体,则可追求各种设计多样化。当然,链节构件基部11、板状构件12并不限于不锈钢材料,也可基于钛材料、合成树脂等材质进行多样化。针对第1实施方式而叙述过的内容基本上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是一样的。

(第2实施方式)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图6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立体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如图3、4所示,第2实施方式是利用转动轴4将多个链节构件20以可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1。本实施方式是将称为所谓的凸形的链节构件20通过相同的链节构件20彼此加以连结而成的带子。链节构件20由链节构件基部11和板状构件12构成。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基部11具有中链节部3和夹住中链节部3的2个外链节部2。以中链节部3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外链节部2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将相邻的链节构件20彼此连结在一起。外链节部2沿带子的长度方向自中链节部3突出。即,如图3的立体图所示,中链节部3朝前方突出,两侧的外链节部2朝后方突出。这种链节构件20的形状在俯视下严格而言并非凸形,但此处称为凸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节构件基部11的外链节部2和中链节部3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3中的上述前后方向称为链节构件的“前方”、“后方”。

在设为外链节部2朝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第1方向)突出、中链节部3相对于外链节部2朝前方(第2方向)突出的形状的情况下,转动轴4设置在一对外链节部2的各自突出的部分之间。各中链节部3以在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连结在一起,在构成链节构件基部11的各中链节部3上形成有位于后方的第1侧部3a和位于前方的第2侧部3b。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第1侧部3a,但也可配置在第2侧部3b。图3是像后文叙述的图6所示那样在中链节部3的第1侧部3a配置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的例子。

板状构件12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构成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一部分的中链节部3而卷绕。再者,当沿带子1的长度方向卷绕板状构件时,板状构件的被回卷的部分的曲面所形成的回卷轴与连结时的通孔5、5'一样朝向带子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构件12和中链节部3的宽度相同,但也可设为板状构件12的宽度比中链节部3的宽度窄(参考后文叙述的图10),也可将板状构件12设置为多条。在该情况下,可在中链节部3上在表背面以沿带子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槽而埋入板状构件12(侧面当然也有槽)。在带子1中,无须在所有链节构件基部11上卷绕板状构件12,只要在至少一个上卷绕有板状构件12即可。

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带子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供相邻的链节构件20和转动轴4贯通的通孔5、5'。如图3所示,通孔5设置在外链节部2上,通孔5'设置在中链节部3上。如图3所示,构成转动轴4的转动轴构件(连结用销)是以如下方式插入:从外链节部2的通孔5穿过中链节部3的通孔5'而穿入至外链节部2的通孔5。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相同的链节构件20连结而构成带子1。

参考图32及图33的现有技术,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存在于链节构件的背面,板状构件的接头配置在会被看到的位置。得不到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而且会发生因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的皮肤的情况。相对于此,通过像图5所示那样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构成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中链节部3的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3d与下端部3e(参考图6)之间,使得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接头被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彼此隐藏而不易被看到,中链节部3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进而,也不存在伤到手臂的皮肤这一情况。进而,在板状构件12和中链节部3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即便某些力沿宽度方向作用于板状构件12的靠近端部的部分,因端部附近抵接在外链节部2的内侧的侧部,从而板状构件12的端部也不会沿宽度方向移动而脱落。图6为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以接头的形式存在于链节构件20的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第1方向)的侧部3a的情况。另一方面,图7为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以接头的形式存在于构成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中链节部3的前方侧(第2方向)的侧部3b的情况。

再者,图6、图7所示的前方侧的侧部3b具有垂直面3s,还具有位于该垂直面3s与中链节部3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的斜面3p、曲面3q。在这种情况下,斜面3p的上表面侧的端部3g、曲面3q的下表面侧的端部3h分别为侧部3b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3p为曲面、3q为斜面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

例如,在斜面3p上配置板状构件12的端部的情况下,与像图32及图33的现有技术那样在链节构件基部的下表面配置板状构件的端部的情况相比,具有板状构件的端部不易被看到、不易因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的皮肤的效果。

其原因在于,配置在斜面3p这样的倾斜部分的板状构件12的端部通常从倾斜方向才看得到,此外,位于相较于上表面而言凹陷的部分。

但前文所述的效果在板状构件12的端部配置在垂直面3s时更好,因此优选这一方式。此外,在将板状构件12的端部配置在斜面3p、曲面3q的情况下,配置在相较于中链节部3的上表面、下表面而言更靠近垂直面3s的位置时前文所述的效果较好,因此优选这一方式。

通过像图6那样在中链节构件3的沿带子长度方向塌下的侧部3a配置板状构件12的端部,即便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侧部观察该部分,也会被外链节部2隐藏而看不到。此外,通过像图7那样在中链节部3的沿带子长度方向突出的侧部3b配置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比,板状构件12易于卷绕,组装性提高。

在链节构件20的中链节部3的前方侧朝向表壳的安装部的情况下,在图6的由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形成的接头存在于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第1方向)的情况下,佩戴手表时接头位于各链节构件20上的表壳的相反侧,在看到指针、表盘时,接头成为死角而更不易被看到。

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便在像图5所示那样链节构件20彼此转动约30°左右的状态下,图5所示的前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第1方向)的侧部3a也会因后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前方侧(第2方向)的侧部3b到背面之间的部分与其相对而隐藏起来。进而,链节构件20彼此为可转动约30°以上的角度的连结结构,即便从图5的状态起转动30°以上的角度,图5所示的前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第1方向)的侧部3a也会因后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前方侧(第2方向)的背面与其相对而隐藏起来。因而,通过在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第1方向)的侧部3a配置板状构件12的端部12a、12b,不论链节构件彼此的转动角度如何,端部12a、12b都会被相邻的链节构件隐藏起来。这是因为后方侧的中链节部3为如下链节形状:相较于连结前方侧的中链节部3与后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转动轴而言更朝前方侧的中链节部3的侧部3a那一方突出(该情况下为凸形形状)。

如此,根据带子相对于表壳的安装方向、链节形状的不同,存在更不易被看到的侧部,但可以根据多个链节的连结状况来酌情设定是在中链节部3的前方侧设置接头还是在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设置接头。接头的位置是根据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卷绕方法来酌情设定的,但总之,宜在因相连结的相邻的链节构件20、外链节部2等而不易从表背面被看到的部位,设定在不会伤到手臂的皮肤的位置。满足这种条件的板状构件的接头的位置为链节构件基部的侧部3a或3b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

关于多个链节的连结状况与接头的可见状况的关系,通过目前的研究开发,结果获得了如下结果。可知,在链节构件20为凸形、板状构件12的端部位于中链节部3的后方侧的侧部3a的情况下,在包含板状构件12的厚度在内的链节构件的厚度为3mm至5mm左右的范围内,在连结时,若卷绕在中链节部上的板状构件12的表面与卷绕在相邻的中链节部3上的板状构件12的表面相互之间的间隙总的来说设为2mm以下,则即便像图5那样在转动后的状态下从倾斜方向观察,后方侧的中链节部3也会妨碍卷绕在前方侧的中链节部3上的板状构件12的端部的可见状况,简单来说就是看不到接头。

板状构件12形成为从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侧朝侧部侧弯曲的形状,构成为连至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板状构件12的端部以其端面朝向下表面侧或上表面侧的状态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侧部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在图6的例子中,板状构件12形成为从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侧及侧面侧朝侧部3a侧弯曲的形状,连至两端部12a、12b。板状构件12的端部12a、12b以其端面12t、12u朝向下表面侧或上表面侧的状态配置在上端部3d与下端部3e之间。这些端部12a、12b及端面12t、12u可相对配置。接着,针对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卷绕方法而说明其详情。再者,关于端面12t、12u,为了使得形成于板状构件12上的部位易于理解,在后面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图8的(a)中也有图示。

图8的(a)~(d)分别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图9的(e)~(h)分别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

接着,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沿带子1的长度方向的卷绕方法有图8、9的(a)~(h)的各种实施方式。当然,卷绕方法并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再者,链节构件基部11有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的链节构件基部、像图2实施方式那样由中链节部3和外链节部2构成的链节构件基部、以及后文叙述的第3实施方式之后所说明的形状的链节构件基部,而此处的说明可运用于各实施方式中的形状的链节构件基部。

该说明中所例示的是构成第2实施方式中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一部分的中链节部3,符号使用11。

图8的(a)是将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22、22'配置在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情况下的、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卷绕方法。关于板状构件12的嵌合部,将在图16中于后文叙述。此处为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22、22'分别为直线状而没有后文叙述的嵌合部的情况。

图8的(b)、(c)是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22配置在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情况下的、板状构件12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卷绕方法。在图8的(b)的情况下,一端部22与另一端部22'相重叠,另一端部22'隐藏在板状构件12的内侧,双方存在于1个侧部。在图8的(c)的情况下,一端部22露出于板状构件12的外侧,另一端部22'配置在另一侧部,隐藏在覆盖该部分的板状构件12的内侧。虽然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22配置在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但像图8的(b)、(c)那样将另一端部22'隐藏在了板状构件12的内侧而看不到。另一端部22'并不限于这些形态,只要配置在看不到或者不易被看到的位置即可。

图8的(d)是将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22、22'配置在一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情况,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22、22'(分别将内侧削成了斜面)埋入在剖面梯形形状的侧部的槽21内。两端部各自的内侧被削成斜面,在楔塞作用下被挤入(压入)时,容易进行两端部22、22'的接合的密接,使得两端部不易脱落。

图9的(e)是将板状构件12的各端部22、22'以不会脱落的方式包在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斜面上的情况。

图9的(f)是将板状构件12的各端部22、22'插入并埋在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槽21、21内的情况。

图9的(g)是将上下2块板状构件12、12'相对于链节构件基部11从上下包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并使各自的端部22、22'以相对的方式插入并埋在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槽21、21内的情况。

图9的(h)是将上下2块板状构件12、12'相对于链节构件基部11从上下包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并将各自的端部22、22'以与图8的(d)相同的方式压入并埋在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剖面梯形形状的槽21、21内的情况。再者,在图9的(g)、(h)中,将上方的覆盖表侧的板状构件设为第1板状构件12,将下方的覆盖背侧的板状构件设为第2板状构件12'。

在图9的(g)、(h)中,第1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第2板状构件12'的端部在侧部呈l形相对,以将端部22、22'插入至链节构件基部11的槽21内。若第1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第2板状构件12'的端部通过粘接、熔敷而相互连接,则也可以是直的。再者,也可通过粘接、熔敷将板状构件12的端部直接固定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

图10~1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上的板状构件12的各种卷绕方法的立体图。侧部、上端部、下端部、槽等的符号和引出线仅在需要进行说明的图10中加以图示,在图10~12、图14、图15中加以省略,以避免图变得复杂。

板状构件12可沿带子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卷绕至中链节部3或外链节部2。本发明中的所谓侧部,并非一定只是沿带子的长度方向配置时的侧部。

不同于板状构件12与中链节部3的宽度相同的图3的情况,图10的实施方式是将板状构件12以比带子的宽度方向的中链节部3的全宽短的方式卷绕在中链节部3上的情况下的形态。

图11的实施方式为图3与图10的折衷型,是如下情况下的形态:在一部分中链节部3上,以比带子的宽度方向的中链节部3的全宽短的方式将板状构件12卷绕在中链节部3上,在其他部分的中链节部3上,使板状构件12与中链节部3的宽度相同。在图11所图示的例子中,板状构件12的带子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中链节部3不自外链节部2突出的部分较短、在中链节部3自外链节部2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突出的部分较长。

图12的实施方式是不将板状构件12卷绕在中链节部3上而是沿带子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两侧或单侧的外链节部2上的情况下的形态。当然,也可将板状构件12卷绕至外链节部2和中链节部3两方。

图13的实施方式是将板状构件12沿带子的宽度方向卷绕在中链节部3上的情况下的形态。在图13所图示的例子中,在中链节部3自外链节部2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突出的部分的、沿带子宽度方向形成的槽3m内卷绕有板状构件12。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宽度方向的侧部3f。如此,在沿中链节部3的带子宽度方向卷绕板状构件12的情况下,为了卷绕板状构件12而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表侧和背侧形成的槽3m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为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端部3d和下端部3e。此外,在中链节部3为没有槽3m的形状的情况下,供板状构件12卷绕的中链节部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带子宽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为上端部3d和下端部3e。在外链节部的情况下,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位置也是一样的。

不同于图13的情况,图14的实施方式是在两侧或单侧的外链节部2上沿带子的宽度方向卷绕板状构件12的情况下的形态。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外链节部2自中链节部3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突出的部分卷绕有板状构件12。

图15的实施方式是在中链节部3上沿带子的长度方向和带子的宽度方向这两方呈十字形卷绕板状构件12的情况下的形态。板状构件12形成为十字形状。再者,也可在外链节部2上利用十字形的板状构件加以卷绕。在图15的例子中,在中链节部3自外链节部2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突出的部分上,沿带子的宽度方向卷绕有板状构件12。

在图13~15的情况下,卷绕在链节构件上的板状构件的接头配置在因彼此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而不易被看到的位置。即,在图13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相连结的相邻的链节构件的外链节部2上的带子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侧部相对,由此,板状构件的接头隐藏起来。此外,在图14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相连结的相邻的链节构件的中链节部3上的带子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部相对,由此,板状构件的接头隐藏起来。图15的情况下的带子的长度方向的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实施方式2一样配置在后方,被相连结的相邻的链节构件的中链节部3隐藏,带子的宽度方向的板状构件12的端部与图13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配置在前方,被相连结的相邻的链节构件的外链节部2隐藏。

在图13~图15的情况下,通过限制相邻的链节构件20的相互的转动范围,即便从带子宽度方向的侧部观察带子,板状构件12的端部也始终被与其相邻的外链节部3或中链节部2隐藏,可使其不易被看到。进而,在图15的情况下,与对链节构件基部11的表面直接实施装饰加工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赋予十字形状这样的复杂的装饰。

此外,在像图12那样沿外链节部2上的带子的长度方向卷绕板状构件12的情况下,优选将板状构件12的端部配置在外链节部2不自中链节部3沿带子的长度方向突出那一方的侧部。在该情况下,连结在图12的前方侧的链节构件(未图示)的外链节部相较于穿过图12所示的中链节部3的通孔的转动轴而言更朝接头侧那一方突出。由此,与图5中说明过的情况一样,成为该突出的相邻的外链节部的侧部到背面之间的任一部分与接头相对的状态。因而,不论链节构件彼此的转动状态如何,板状构件12的接头都会隐藏起来。

图16的(a)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图16的(b)及(c)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前视图。图16的(d)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图16的(e)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前视图。图16的(f)及(g)为表示板状构件的嵌合部的立体图。这些图只是板状构件12的立体图,省略了链节构件基部11的显示。

图16的(a)是在链节构件基部(未图示)的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利用楔子形状的嵌合部13、14使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相互嵌合,从而防止在链节构件20的厚度方向上的分离。只要能防止厚度方向上的分离,则形成于板状构件的两端部的各嵌合部能以两端部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采用任意的可嵌合的形状。在图16的(a)中,采用的是图16的(b)作为楔子形状。将板状构件12从笔直的状态弯曲成图16所示的形状并卷绕至链节构件基部11之后,通常板状构件12会发生反弹,导致两端部的接头发生松动。若利用楔子形状的嵌合部13、14使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相互嵌合,则可防止这种反弹所引起的松动。此外,在楔子形状的情况下,即便产生使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分开这样的张力、扭转力,也会因楔塞作用而不会分开。

在板状构件的两端部通过嵌合部13、14而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在两端部中的一方(或双方)形成有间隙部15。在将板状构件12卷绕嵌合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之后,实施过镜面加工等的板状构件12的表面发生损伤等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拆下板状构件12加以更换等修正处理。设计间隙部15的目的在于从间隙部15撬开嵌合部13、14,从而将板状构件12从链节构件基部11上剥下。此处为由圆弧形成的间隙部,但并非一定限定于此。也可像图16的(c)那样将嵌合部13、14的直线两端部相互隔开而形成间隙部15。此外,若在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的背侧形成斜面而可供刮刀等的顶端插入至链节构件基部11的侧部与斜面之间,则在撬开嵌合部13、14时可容易地进行,因此较为有利。

在图16的(d)的情况下,如图16的(e)所图示,嵌合部13、14形成为拼图一样的形状。在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有间隙部15。其他嵌合部13、14的形状也可为匙齿状。在将板状构件12的嵌合部设为这些形状的情况下,可防止反弹所引起的两端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松动,不仅如此,还可同时防止扭转力、拉扯力所引起的脱离。在图16的(f)的情况下,嵌合部13、14形成为波形一样的形状。嵌合部13、14形成为不在带子的厚度方向上嵌合而是在宽度方向上嵌合的形状。因而,在该情况下,可防止带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偏移。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通过粘接等而相互固定,或者固定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在该情况下,也是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两端部的一部分形成间隙部15,通过将刮刀等插入至此处而剥离粘接等,可撬开嵌合部13、14。在图16的(g)的情况下,嵌合部13、14的两端面是以斜面形成。在该情况下,嵌合部13、14不在带子的厚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嵌合,而是以嵌合部14的斜面将嵌合部13的斜面朝链节构件基部11侧挤压而不朝相邻的链节构件那一方突出的方式嵌合在一起。与图16的(f)的情况一样,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通过粘接等而加以固定,而且以可剥离粘接而撬开的方式在两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有间隙部15。进而,嵌合部14的朝向内部方向的斜面可供刮刀等的顶端部钩挂,因此在撬开嵌合部13、14时较为有效。

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卷绕固定板状构件12的情况下,在不将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形成为嵌合形状时,可利用压入、真空密接、粘接、铆接、磁力粘接、螺固等。此外,也可通过激光等对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进行熔敷。在图8、9的(a)~(h)的情况下、像图16的(a)~(g)那样将板状构件12卷绕至链节构件基部11的情况下,可预先将板状构件12预成形为易于卷绕的形状,由此,可极为简洁地进行卷绕板状构件12的加工工序。

图16的(a)~(e)所示的嵌合部13、14也可相互形成为公母关系相反的形状。

在图16的(a)~(e)所示的例子中,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厚度方向的上侧的嵌合部14为凸形状,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厚度方向的下侧的嵌合部13为凹形状。

在嵌合部13、14相互形成为公母关系相反的形状的情况下,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厚度方向的上侧的嵌合部14成为凹形状,配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厚度方向的下侧的嵌合部13成为凸形状。

图16的(a)~(e)所示的形成为凸形状的嵌合部14中,在链节构件基部11的宽度方向上,朝下表面侧突出的部分的长度比其左侧或右侧的不突出的部分的长度长。在该形状的情况下,接头的中央部分较长,其在靠近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下表面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将图16的(a)~(e)所示的嵌合部13、14相互形成为公母关系相反的形状的情况下,长度较长的接头的中央部分在靠近链节构件基部11的上表面侧的位置。因而,通过像图16的(a)~(e)所示那样将嵌合部14和嵌合部13分别形成为凸形状及凹形状,与形成为与此相反的形状的情况相比,可使接头更不显眼。

图17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图。图18为与图3的a-a线有关的剖视立体图。图19为与图18的b-b线有关的局部剖视图。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基部的俯视图。图21为与图20的c-c线有关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17中展示有通过外链节部2和中链节部3而形成于链节构件基部11的阶差δ。阶差δ的深度通常设为板状构件12的厚度程度,链节构件20的上表面设为链节构件基部11与板状构件12之间无阶差的平面状。但也可设为可从链节构件基部11看到板状构件12的一部分侧面上部,或者,也可设为阶差δ的深度比板状构件12的厚度深而在侧视下看不到板状构件12的侧面上部。在板状构件12使用贵金属的情况下,会特意使得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部分看上去是贵金属的无缝材料,因此存在设为可看到板状构件12的侧面上部的情况。不管怎样,只要设为板状构件12的下表面在侧视下看不到就好。

通常,若是通过压制加工、锻造来制造外链节部2与中链节部3一体化而成的链节构件基部11,则外链节部2与中链节部3的交界r会形成圆角部r(所谓的r部)。因此,板状构件12的下表面的角部等会顶在该r部上而朝图19的箭头方向卷起,从而存在交界的外形劣化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卷起的不良情况,沿外链节部2与中链节部3的交界在中链节部3的表背两面形成槽s。槽l优选在带子的侧视下被外链节部2隐藏的程度的长度。由此,如图21所示,槽s使得板状构件12的下表面的角部不会再顶在外链节部2与中链节部3的交界上,从而不会发生图19那样的卷起。

(第3实施方式)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

如图22~24所示,第3实施方式是将由2种链节构件30、40构成的多个链节构件交替地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1。本实施方式是将被称为所谓的h形的链节构件30经由与其连结的链节构件40、利用转动轴4可转动地连结在一起。链节构件30具有中链节部3、夹住中链节部的2个外链节部2、以及卷绕在中链节部3上的板状构件12。中链节部3和外链节部2构成链节构件基部11。以中链节部3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外链节部2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将链节构件30与链节构件40连结在一起。外链节部2自中链节部3朝带子长度方向的前后两方突出,链节构件基部11及链节构件30在俯视下构成为h形。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中链节部3上有与相邻的链节构件40相对的侧部3a、3b。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是将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侧部3a上的上端部3d与下端部3e之间。再者,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是将配置在中链节部3的厚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的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凹形状和凸形状,但当然也可将该两端部形成为与图22相反的凹凸形状。

卷绕至中链节部3的板状构件12的宽度与中链节部3的带子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但也可缩短而设为图10的中链节部3的样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至中链节部3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板状构件12为1条,但也可为了设计效果而为多条。关于板状构件12的各种卷绕方法的形态,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第1、2实施方式是连结同一链节构件而构成带子1而构成的,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是将由2种链节构件30、40构成的多个链节构件交替地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1。第3实施方式的与链节构件30连结的链节构件40的形状在俯视下为大致四角形。在图22的情况下,在链节构件40上不卷绕板状构件12,将链节构件基部用作链节构件。也可使用在链节构件40上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图1的(a)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块,关于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40和不卷绕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40,考虑带子1的设计效果而采用任一方即可。如第3实施方式所展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并非必须仅连结同一链节构件而构成带子1,酌情任意选择相连结的链节构件即可。

在各链节构件30、40上,以转动轴4可沿带子的宽度方向贯通插入相邻的链节构件30、40的方式设置有通孔5、5'。如图22所示,通孔5设置在链节构件30的外链节部2上,通孔5'设置在链节构件40'上。构成转动轴4的转动轴构件(连结用销)是以如下方式插入:从链节构件30的外链节部2的通孔5穿过链节构件40的通孔5'而穿入至链节构件30的外链节部2的通孔5。

虽然以上的链节构件40上没有外链节部,但也可像图24所示那样,链节构件40'具有中链节部3'和夹住中链节部的2个外链节部2'。以中链节部3'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外链节部2'位于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将链节构件30与链节构件40'连结在一起。外链节部2'的带子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中链节部3'短,中链节部3'沿带子的长度方向从外链节部2'朝带子长度方向的前后两方突出。在该情况下,可在中链节部3'上卷绕板状构件12,也可不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由此,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接头因彼此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而不易被看到,从而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此外,由于板状构件的接头处于侧部,因此也不存在因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的皮肤这一情况,肌肤触感也良好。

(第4实施方式)

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立体图。图2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如图25、26所示,第4实施方式是利用转动轴4将多个链节构件50以可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1。本实施方式是将被称为所谓的e形的链节构件50通过相同链节构件50彼此加以连结而成的带子。多个链节构件50中的各方为如下形状:第1链节部6相对于第2链节部7朝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方向(图25的前方)突出,第2链节部7相对于第1链节部6朝位于第1方向的相反侧的第2方向(图25的后方)突出。在1个链节构件50中,第1链节部6、第2链节部7、第1链节部6、第2链节部7、第1链节部6以与图18相同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构成1个链节构件基部11。在第2链节部7上以覆盖整面的方式卷绕有板状构件12。关于板状构件12的各种卷绕方法的形态,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各链节构件50上,以转动轴4可沿带子的宽度方向贯通插入相邻的链节构件50的方式设置有通孔5、5'。如图25所示,通孔5设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第1链节部6的突出部分,通孔5'设置在链节构件基部11上的第2链节部7的突出部分。构成转动轴4的转动轴构件从链节构件50的第1链节部6的通孔5穿过构成相邻的链节构件50的第2链节部7的通孔5'、第1链节部6的通孔5、构成相邻的链节构件50的第2链节部7的通孔5'而到达至第1链节部6的通孔5。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第2链节部7上有与构成相邻的链节构件基部11的第2链节部7相对的侧部7a、7b(称为带子长度方向的侧部)。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第2链节部7的侧部7a、7b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7d与下端部7e之间。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是将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配置在侧部7a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7d与下端部7e之间。再者,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是将配置在第2链节部7的厚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的板状构件12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凹形状和凸形状,但当然也可形成为与图25相反的凹凸形状。

在以上所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链节构件基部11是由3列第1链节部6和2列第2链节部7构成。但并不限于此,链节构件基部11的构成也可为4列第1链节部6和3列第2链节部7,也可为n列第1链节部6和n-1列第2链节部7(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即,第4实施方式为如下形状:卷绕有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基部具有n列第1链节部6和n-1列第2链节部7,在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在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方向上比第2链节部7突出的第1链节部6、和在位于第1方向的相反侧的第2方向上比第1链节部6突出的第2链节部7。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将板状构件12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由此,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接头因彼此连结在一起的链节构件而不易被看到,从而获得无缝材料这样的美观性。此外,由于板状构件的接头处于侧部,因此也不存在因卷绕在链节构件基部上的板状构件的端部的勾刺、毛刺而伤到手臂的皮肤这一情况,肌肤触感也良好。

图27的(a)为链节构件的背面侧两端部具有呈曲面状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下的沿带子宽度方向切割而得的链节构件的剖视图。图27的(b)为图27的(a)的e部的放大图。图27的(c)为说明链节构件的背面侧两端部呈曲面状凹陷的形状的说明图。图28为将图27的(a)的链节构件连结在一起的侧视图。图29的(a)、(b)为使图27的(a)的链节构件成形的模具剖面的说明图。

接着,将图3、图27的(a)~(c)、图28作为一例加以参考,对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20的背面侧两端部的倾斜部v具有呈曲面状凹陷的剖面形状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链节部2的背面侧两端部形成为呈半径r的圆弧状凹陷的剖面形状。关于图27的(a)、(b)的呈曲面状凹陷的剖面形状,仿照制图符号的r,以下也称为“反r部形状”。其他部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反r部形状并不限于像图28所示那样在带子长度方向上倾斜部v的宽度固定、反r部形状固定,也可形成为倾斜部v的宽度、反r部形状沿带子长度方向发生变化。

作为以往的构成带子的链节构件,使用的是不在其背面侧两端部形成倾斜部v、接近于链节构件的背面与侧面相交的角部有棱的形状的链节构件。使用这种形状的链节构件的带子的链节构件的背面与侧面相交的角部碰到肌肤时会让人感到不快,或者被角部挤压的肌肤凹陷而出现角部的痕迹。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带子佩戴在手臂上的状态下,外链节部20的背面侧两端部的倾斜部v的部分与肌肤隔开,带棱角的部位不会碰到肌肤。而且,对于始终接触带子的手臂而言,外链节部2的背面接触手臂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带子所带来的对肌肤的负担减少。再者,为了进一步减少带子所带来的对肌肤的负担,优选在链节构件20接触肌肤的位置不形成带棱角的形状的部位。因此,图27的(b)所示的外链节部2的背面与倾斜部v的交界部分u形成为不从外链节部2的背面突出的平滑的曲面。此外,如图27的(c)所示,在以手指w触碰链节构件的外链节部2的背面侧两端部时,手指顶端与凹形状的反r部形状的部分贴合,触碰时的不适感消失,触感提升。相对于此,也有像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中所记载的那样以直线状的锥形状构成链节构件背面侧的两端部的现有技术的带子。这种带子在以手指w触碰锥形状部分时,手指与锥形状部分是点接触,或者以手指的表面的一部分变形为平面形状的状态接触锥形状部分。因而,这些带子没有获得以手指w触碰反r部形状的部分时感受到的贴服感。进而,在像这些现有技术的带子这样将反r部形状的部分设为直线状的锥形状的情况下,是通过切削及研磨在链节构件上加工出锥形状。因而,这些现有技术的带子在锥形状的加工中需要2~3道切削工序、1~2道研磨工序。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反r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压制加工,以1道压制工序便可加工出反r形状的部分。

对通过利用模具的压制成型来形成外链节部2的情况下的反r部形状的部分的形成进行说明。如图29所示,模具本身形成有形状k(转印反r部形状的形状),目的在于从成型阶段起形成反r部形状。此外,关于图29的(a)的圆形标志g、h的部分,在压制成型的特性上,即便像图29的(b)的圆形标志i、j的部分那样没有在模具侧设置角部r,外链节部2上也会形成些许角部r。但是,为了制成目标形状,需要像图29的(a)的圆形标志g、h的部分那样使模具具有与目标值一致的角部r。本实施方式的外链节部2的背面侧两端部的加工当然不限定于压制成型,但压制成型在加工成本、加工时间的削减上较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呈半径r的圆弧状凹陷的剖面形状,但并非必定限定于此,倾斜部v的剖面形状也可设为呈任意曲面状凹陷的剖面形状。即,本实施方式为利用转动轴将多个链节构件以可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带子,其特征在于,在带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在多个链节构件各自的背面以跨及带子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从链节构件的内侧朝侧面厚度逐渐变薄的形状的倾斜部v,倾斜部v的剖面形状为呈曲面状凹陷的形状。进而,也可将背面与倾斜部v的交界部分u(参考图27的(b))形成为不从背面突出的平滑的曲面。本实施方式不仅可运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20,而是可运用于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基块型在内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在对该基块型链节构件运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宜将链节构件基部11的背面的带子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为反r部形状。进而,在将本实施方式运用于各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的情况下,不论各实施方式的链节构件有无板状构件12都可以运用,对未卷绕板状构件12的链节构件也可运用。

再者,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加入各种变更而得的实施方式。即,实施方式中所列举的具体构成仅仅只是一例,可酌情加以变更。

符号说明

1带子

2外链节部

3中链节部

4转动轴

5、5'通孔

10、20、30、40、50、60链节构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带子,它是利用转动轴将多个链节构件以可相互旋动的方式连结而成,该带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板状构件和供该板状构件卷绕的被卷绕构件,

所述被卷绕构件具有与相邻的链节构件相对的侧部,

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板状构件的两端部:使它们在所述侧部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相互相对,从而与所述相邻的链节构件相对而不易被看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构件形成为从所述被卷绕构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侧朝所述侧部侧弯曲的形状,具有连至所述至少一端部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构件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以防止在所述链节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板状构件的两端部的各嵌合部为所述两端部不相互重叠而可嵌合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构件的两端部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在所述两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有间隙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卷绕构件具有中链节部和夹住该中链节部的2个外链节部,

所述被卷绕构件以所述中链节部位于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外链节部位于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与相邻的链节构件连结,

所述外链节部沿所述带子的长度方向自所述中链节部突出,

将所述板状构件沿所述带子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卷绕在所述中链节部或所述外链节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卷绕有所述板状构件的被卷绕构件中,所述外链节部相对于所述中链节部被固定,

在所述一对外链节部之间或者自所述外链节部突出的所述中链节部上具有以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转动轴,

卷绕有所述板状构件的被卷绕构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相邻的链节构件连结,

所述相邻的链节构件不论其转动位置如何都与供所述板状构件的至少一端部配置的、所述中链节部或所述外链节部的侧部相对,所述端部被所述相邻的链节构件隐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各方具有如下形状的被卷绕构件:所述外链节部相对于所述中链节部朝所述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方向突出,所述中链节部相对于所述外链节部朝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侧的第2方向突出,

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外链节部之间,

各中链节部以在所述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相互连结在一起,

在构成所述被卷绕构件的各中链节部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1侧部和位于所述第2方向的第2侧部,

所述板状构件上的所述至少一端部配置在所述中链节部的所述第1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卷绕构件具有n列第1链节部和n-1列第2链节部,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且所述被卷绕构件为如下形状:沿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交替配置有:在所述带子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方向上比所述第2链节部突出的第1链节部、和在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侧的第2方向上比所述第1链节部突出的第2链节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卷绕构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面上,在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槽,以埋入在所述槽内的方式卷绕有所述板状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构件的至少一端部嵌入在形成于所述中链节部的侧部的槽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