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690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提包,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的作为挎肩包使用的新式手提包,属于箱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提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随身物品,通常用来存放个人物品,如:手机、钱包、化妆品、文件等,基于其靓丽的外观和材质,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位。男士手提包偏向于商务和休闲,而女士手提包除了普通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是搭配服饰,彰显个性。

现行手提包的材质、款式繁多,适于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通常,人们会在手提包上配设一根跨肩带,安拆后可使手提包作为挎肩包使用。但是,跨肩带通常不会放置在手提包内,手提包携带方式的转变较为不便,缺乏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手提包,该手提包结构设计合理,款式新颖,其包带之间的搭配组合可使手提包作为挎肩包使用,且该种结构转变操作方便,转变后的使用性能稳定,有效的丰富了手提包的实用性。

本发明是一种新式手提包,该手提包包括包体和包带,材质均为皮质,所述的包体上部开口,并设置拉链,所述的包带由左包带和右包带组成,两者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所述的左、右包带的一端均能与包体分离,且分离端之间能够配合连接,形成一跨肩带结构。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包带的分离端与包体之间采用纽扣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包带的分离端设置在其本体的前部,分离端上为纽扣结构,与其相配合连接的包体上为纽扣孔结构。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右包带的分离端设置在其本体的后部,分离端上为纽扣孔结构,与其相配合连接的包体上为纽扣结构。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包带分离端上的纽扣结构与右包带分离端上的纽扣孔结构相配合,形成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包带为质地柔软的羊皮、牛皮或人造革材质,其宽度约为1.5-1.6cm,厚度约为2-3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手提包,该手提包结构设计合理,款式新颖,其左、右包带之间的搭配组合可使手提包作为挎肩包使用,且该种结构转变操作方便,成型后的使用性能稳定,有效的丰富了手提包的实用性,可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式手提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式手提包的挎肩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组件的标记如下: 1、包体,2、包带,3、拉链,4、左包带,5、右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式手提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式手提包的挎肩式结构示意图;该手提包包括包体1和包带2,材质均为皮质,所述的包体1上部开口,并设置拉链3,所述的包带2由左包带4和右包带5组成,两者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所述的左、右包带的一端均能与包体1分离,且分离端之间能够配合连接,形成一跨肩带结构。

本发明提及的新式手提包中,左、右包带的分离端与包体1之间采用纽扣连接;具体为:左包带4的分离端设置在其本体的前部,分离端上为纽扣结构,与其相配合连接的包体1上为纽扣孔结构;右包带5的分离端设置在其本体的后部,分离端上为纽扣孔结构,与其相配合连接的包体1上为纽扣结构;上述纽扣连接的连接性能稳定,拆装方便,可确保手提包良好的外观性能及使用性能。

上述左、右包带的分离端分别与包体1分离后,将左包带分离端上的纽扣结构与右包带分离端上的纽扣孔结构进行配合,并形成新的纽扣连接,此时的手提包即可作为挎肩包使用;结构转变快捷,连接性能稳定。

上述左、右包带为质地柔软的羊皮、牛皮或人造革材质,其宽度约为1.5-1.6cm,厚度约为2-3mm;该结构设计可确保手提包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式手提包,其特点是:该手提包结构设计合理,款式新颖,其左、右包带之间的搭配组合可使手提包作为挎肩包使用,且该种结构转变操作方便,成型后的使用性能稳定,有效的丰富了手提包的实用性,可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