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西服袖山高的确定方法,属于服装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服的设计尤其在男士高档西服的设计中,传统确定袖山高的方法:比例公式计算或运用袖窿弧线长短的比值推算袖山高等,都很难做到袖山高与衣身缝合后所形成的袖窿圆高完全吻合,然而袖山高与袖窿圆高是否完全吻合,直接影响袖子缝合后的外观美感及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 ,袖山高值精确的西服袖山高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西服的前裁片和与前裁片缝合的后裁片,采用如下操作步骤确定西服袖山高的值:
①.确定点与线:
前裁片的前肩线为XA,则A点为前肩点;后裁片的后肩线为VB,则B点为后肩点;缝合后的前裁片和后裁片的胸围线为KM;连接A、B,取线段AB的中点C,由C点垂直向下与胸围线KM相交与D点,则线段CD的长度为袖窿均深,CD的长度值在缝合前测量;前裁片的前胸宽线与前肩线XA交于O点,与胸围线KM 交于E点;后裁片的后背宽线与后肩线VB交于P点,与胸围线KM 交于F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袖窿的窿底宽,窿底宽EF的长度值通过测量得出;
②.确定袖山高线:
将A、B、F、E四点连接为矩形ABFE,则矩形ABFE的长为袖窿均深,矩形ABFE的宽即EF的长度值为窿底宽,线段CD为矩形ABFE的中线,其中CD=BF=AE,当前裁片和后裁片的袖窿缝合后,缝合后的袖窿为椭圆形,则A、B点缝合重合后与线段CD相交于G点, GD为椭圆的长半轴,则线段GD为袖山高线;
③.确定袖山高的值:
以窿底宽线EF为直径将椭圆分成NDYTN和ZGRWZ两个半圆以及位于两个半圆NDYTN和ZGRWZ之间的矩形ZNRY,矩形ZNRY与袖窿均深线CD相交与W和T点,则GW=TD,由于直径EF已知,可确定NDYTN和ZGRWZ两个半圆结合后的圆周长值, 则弧线GR的长度等于1/4圆周长,由步聚②可知,A、B点缝合后与线段CD相交于G点,则线段BR的长度等于1/4圆周长,由于CW=BR,TD=YF=1/2EF ,则CD= BF = BR+RY+ YF,可确定RY= CD-BR- YF,袖山高线的长度为GD=EF+RY。
本发明积极效果如下:本发明依托前、后裁片确定与衣服裁片所匹配的袖子袖山高值,在前、后裁片缝合之前确定出前后衣片缝合后所形成的袖窿圆高,袖窿圆高即为衣服所匹配的袖子袖山高,比传统的袖子确定袖山高方法更加合理,减少了西服在缝合配袖子的盲目性,提高制版效率,适于在大批量西服生产时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椭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矩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西服的前裁片1和与前裁片1缝合的后裁片2,采用如下操作步骤确定西服袖山高的值:
①.确定点与线:
前裁片1的前肩线为XA,则A点为前肩点;后裁片2的后肩线为YB,则B点为后肩点;缝合后的前裁片1和后裁片2的胸围线为KM;连接A、B,取线段AB的中点C,由C点垂直向下与胸围线KM相交与D点,则线段CD的长度为袖窿均深,CD的长度值在缝合前测量;前裁片1的前胸宽线与前肩线XA交于O点,与胸围线KM 交于E点;后裁片2的后背宽线与后肩线YB交于P点,与胸围线KM 交于F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袖窿的窿底宽,窿底宽EF的长度值通过测量得出;
②.确定袖山高线:
将A、B、F、E四点连接为矩形ABFE,则矩形ABFE的长为袖窿均深,矩形ABFE的宽即EF的长度值为窿底宽,线段CD为矩形ABFE的中线,其中CD=BF=AE,当前裁片1和后裁片2的袖窿缝合后,缝合后的袖窿为椭圆形,则A、B点缝合重合后与线段CD相交于G点, GD为椭圆的长半轴,则线段GD为袖山高线;
③.确定袖山高的值:
以窿底宽线EF为直径将椭圆分成NDYTN和ZGRWZ两个半圆以及位于两个半圆NDYTN和ZGRWZ之间的矩形ZNRY,矩形ZNRY与袖窿均深线CD相交与W和T点,则GW=TD,由于直径EF已知,可确定NDYTN和ZGRWZ两个半圆结合后的圆周长值, 则弧线GR的长度等于1/4圆周长,由步聚②可知,A、B点缝合后与线段CD相交于G点,则线段BR的长度等于1/4圆周长,由于CW=BR,TD=YF=1/2EF ,则CD= BF = BR+RY+ YF,可确定RY= CD-BR- YF,袖山高线的长度为GD=EF+RY。
本发明依托前、后裁片确定与衣服裁片所匹配的袖子袖山高值,在前、后裁片缝合之前确定出前后衣片缝合后所形成的袖窿圆高,袖窿圆高即为衣服所匹配的袖子袖山高,比传统的袖子确定袖山高方法更加合理,减少了西服在缝合配袖子的盲目性,提高制版效率,适于在大批量西服生产时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