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面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崇尚健康的生活,游泳这种运动适合绝大部分人群,能够进行全身肌肉的锻炼,并且在四个季节都适合进行运动。夏天的泳衣自然要求清爽快干,但是秋冬天气温较低,水分蒸发速度减慢,水分的蒸发会降低体温,保暖泳衣渐渐受到游泳爱好者的青睐。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耐氯泳衣面料的制备工艺【专利号:ZL201310323400.1;授权公告号:CN103422250 A】。这种超耐氯泳衣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织造工艺、整染工艺,所述原料为锦纶纤维和超耐氯氨纶纤维;所述织造工艺包括:整经、织造;所述整染工艺包括:预处理、预定形、染色、后定形。这种超耐氯泳衣面料的制备工艺,制作效率相对较低,后续污水处理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有制作效率高,更加环保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布层的制作,基布层采用经编机编织而成,基布层的材料为涤纶;
b、染色,通过染色装置对编织出来的基布层进行染色,所述的染色装置包括染缸,染缸包括呈筒状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开口端端面上固定有圆形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能沿导轨滑动,所述滑块上设有延伸向缸体内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转动连接有清洗辊,所述清洗辊竖直设置且清洗辊的周面与缸体的内壁贴靠,所述滑块上设有驱动清洗辊转动的转动电机;
c、保暖层的制成,保暖层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为棉线,经线的线密度为9.5-11.6tex,纬线的线密度为8.1-9.3tex;
d、选择内层和外层;选择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型PU膜作为内层和外层;
e、复合,通过复合设备将外层复合到基布层的一侧面,将保暖层的一侧面复合到基布层的另一侧面,将内层复合到保暖层的另一侧面,从而形成保暖泳衣面料;
在需要清洗缸体的内壁时,启动转动电机,同时滑块沿着导轨滑动,清洗辊转动将经过的缸体内壁上的染料清洗干净,从而能准确得到缸体内染液中染料的浓度,在连续染色过程中能准确添加活性染料的量,保证扎染的质量;通过上述结构能自动对缸体内壁进行清洗,清洗效率高。
所述缸体的内壁上还竖直固定有容纳桶,所述清洗辊能位于容纳桶内,所述容纳桶的截面呈半环形,所述容纳桶包括固定片和插接片,所述固定片和插接片的弧度大小均为1/4圆弧,所述固定片竖直固定在缸体上,所述缸体的内壁上竖直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片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能插接到插接槽内且插接片的另一侧能与固定片贴靠。在不使用清洗辊的时候将清洗辊设置在容纳桶,在需要清洗缸体时,先将插接片从插接槽取出,因此清洗辊能从插接片一侧移动出容纳桶,清洗辊先正转一圈,在反转一圈回到容纳桶内,最后将插接片重新通过插接槽定位至缸体上,从而将清洗辊设置在容纳桶内。
所述清洗辊的上端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出延伸部的上端,所述转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与转动轴连接。
所述延伸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防护罩位于清洗辊的外侧。防护罩能避免清洗辊转动时的水滴飞溅。
所述滑块的底面上开有供导轨穿过的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位于中部的一侧槽壁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竖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导轨的侧面贴合抵靠。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作用到导轨上从而推动滑块沿着导轨滑动。
所述的染缸的缸体还与一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脱氮池,反硝化脱氮池通过水管与染缸相连通,在水管中设置有阀门,所述反硝化脱氮池内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竖立隔板,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流通缺口,所述反应池的下部设置进液管,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出液管;所述反应池内设置若干排列的反应板,所述反应板的两侧设置滤布网,两层所述滤布网之间放置玉米芯填料,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中部贯穿铰接轴,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上部贯穿上推拉杆,所述上推拉杆由上油缸驱动连接,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下部贯穿下推拉杆,所述下推拉杆由下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沉淀池内由低向高设置多级台阶,所述多级台阶具有网状夹层的台阶面,所述网状夹层内放置玉米芯填料,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排渣阀门。
首先废水由进液管流入反应池的底部,当反应池中注入一定量的废水后,启动上油缸和下油缸,以使成排的若干反应板绕铰接轴摆动,以通过反应板的摆动而搅动池内的废水,使得其增加湍流度多次穿过反应板,进而增加净化反应次数,提高净化反应效率;当反应池逐步注满时,经过多次反应处理的水由流通缺口逐渐溢流到沉淀池中,进而在沉淀池中平稳沉淀,同时在其水位逐步上涨时逐级通过多级台阶,再次进行二次净化反应,直至由位于顶部的出液管流出;定期可开放排渣阀门,以使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淤泥进行间隔排放,避免过渡堆积。
所述多级台阶的台阶面由下向上倾斜,其倾斜角度的范围是5°~15°。将台阶面设置成逐级向上微倾斜的状态,以引导水流沉淀泥沙后,清澈水层逐步向上渗出。
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升降坝,所述升降坝的旁侧设置刻度尺。通过对升降坝的调控,可按照刻度尺控制流通缺口的大小,以便控制反应池进入沉淀池的流量。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泥槽,所述排渣管连接于导泥槽的末端。利用导泥槽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池底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流入排渣管排出。
所述进液管上设置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设置出液控制阀。
所述出液管上的出液控制阀还与一深度处理装置相连接,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出液控制阀通过输送管与吸水池相连通,所述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所述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所述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所述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所述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上述细格栅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所述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所述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所述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所述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上述中间池的进水口。
先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再经细隔栅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和二沉池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排入生物膜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所述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所述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所述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所述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所述藻类检测池的底部铺设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所述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所述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所述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所述消毒设备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活性染料扎染连续染色用的染缸具有清洗效率高的优点。
2、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分成两种反硝化脱氮状态,一为在平流搅拌中进行,二为在溢流沉淀中进行,以优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现高质量的净化处理。
3、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染色装置染缸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染色装置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深度处理装置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1a、导轨;2、滑块;2a、延伸部;2b、条形滑槽;2c、安装槽;3、清洗辊;3a、转动轴;3b、转动电机;3c、同步带;4、容纳桶;4a、固定片;4b、插接片;4b1、插接部;5、防护罩;6、驱动电机;6a、驱动轮;7、反硝化脱氮池;8、竖立隔板;9、进液管;10、出液管;11、反应板;12、铰接轴;13、上油缸;14、上推拉杆;15、下油缸;16、下推拉杆;17、多级台阶;18、排渣管;19、吸水池;20、细隔栅;21、曝气池;22、二沉池;23、安全池;24、生物膜检测池;25、中间池;26、管道混合器;27、混合池;28、絮凝反应池;29、斜管沉淀池;30、过滤池;31、反冲洗系统;32、消毒设备;33、藻类检测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布层的制作,基布层采用经编机编织而成,基布层的材料为涤纶;
b、染色,通过染色装置对编织出来的基布层进行染色。
c、保暖层的制成,保暖层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为棉线,经线的线密度为9.5-11.6tex,纬线的线密度为8.1-9.3tex;
d、选择内层和外层;选择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型PU膜作为内层和外层;
e、复合,通过复合设备将外层复合到基布层的一侧面,将保暖层的一侧面复合到基布层的另一侧面,将内层复合到保暖层的另一侧面,从而形成保暖泳衣面料;
如图1、图2所示,步骤B中的染色装置包括染缸,缸体1的开口端端面上固定有圆形的导轨1a,导轨1a上设有滑块2,滑块2能沿导轨1a滑动,滑块2上设有延伸向缸体1内侧的延伸部2a,延伸部2a上转动连接有清洗辊3,清洗辊3竖直设置且清洗辊3的周面与缸体1的内壁贴靠,滑块2上设有驱动清洗辊3转动的转动电机3b。清洗辊3的上端具有转动轴3a,转动轴3a穿出延伸部2a的上端,转动电机3b通过同步带3c与转动轴3a连接。延伸部2a的下端面上固定有防护罩5,防护罩5截面呈半圆环形,防护罩5位于清洗辊3的外侧。防护罩5能避免清洗辊3转动时的水滴飞溅。
缸体1的内壁上还竖直固定有容纳桶4,清洗辊3能位于容纳桶4内,容纳桶4的截面呈半环形,容纳桶4包括固定片4a和插接片4b,固定片4a和插接片4b的弧度大小均为1/4圆弧,固定片4a竖直固定在缸体1上,缸体1的内壁上竖直开有插接槽,插接片4b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插接部4b1,插接部4b1能插接到插接槽内且插接片4b的另一侧能与固定片4a贴靠。在不使用清洗辊3的时候将清洗辊3设置在容纳桶4,在需要清洗缸体1时,先将插接片4b从插接槽取出,因此清洗辊3能从插接片4b一侧移动出容纳桶4,清洗辊3先正转一圈,在反转一圈回到容纳桶4内,最后将插接片4b重新通过插接槽定位至缸体1上,从而将清洗辊3设置在容纳桶4内。
滑块2的底面上开有供导轨1a穿过的条形滑槽2b,条形滑槽2b位于中部的一侧槽壁上开有安装槽2c,安装槽2c内固定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竖直设置,驱动电机6的电机轴上固定有驱动轮6a,驱动轮6a与导轨1a的侧面贴合抵靠。通过驱动电机6带动驱动轮6a转动,驱动轮6a作用到导轨1a上从而推动滑块2沿着导轨1a滑动。
在需要清洗缸体1的内壁时,启动转动电机3b,同时滑块2沿着导轨1a滑动,清洗辊3转动将经过的缸体1内壁上的染料清洗干净,从而能准确得到缸体1内染液中染料的浓度,在连续染色过程中能准确添加活性染料的量,保证扎染的质量;
如图3所示,染缸的缸体1还与一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相连,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脱氮池7,反硝化脱氮池7通过水管与染缸相连通,在水管中设置有阀门,反硝化脱氮池7内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竖立隔板8,竖立隔板8的顶部设置流通缺口,反应池的下部设置进液管9,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出液管10;反应池内设置若干排列的反应板11,反应板11的两侧设置滤布网,两层滤布网之间放置玉米芯填料,若干反应板11的中部贯穿铰接轴12,若干反应板11的上部贯穿上推拉杆14,上推拉杆14由上油缸13驱动连接,若干反应板11的下部贯穿下推拉杆16,下推拉杆16由下油缸15驱动连接;沉淀池内由低向高设置多级台阶17,多级台阶17具有网状夹层的台阶面,网状夹层内放置玉米芯填料,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排渣管18,排渣管18上设置排渣阀门。
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的运作过程为,首先废水由进液管9流入反应池的底部,当反应池中注入一定量的废水后,启动上油缸13和下油缸15,以使成排的若干反应板11绕铰接轴12摆动,以通过反应板11的摆动而搅动池内的废水,使得其增加湍流度多次穿过反应板11,进而增加净化反应次数,提高净化反应效率;当反应池逐步注满时,经过多次反应处理的水由流通缺口逐渐溢流到沉淀池中,进而在沉淀池中平稳沉淀,同时在其水位逐步上涨时逐级通过多级台阶17,再次进行二次净化反应,直至由位于顶部的出液管10流出;定期可开放排渣阀门,以使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淤泥进行间隔排放,避免过渡堆积。
多级台阶17的台阶面由下向上倾斜,其倾斜角度的范围是5°~15°。将台阶面设置成逐级向上微倾斜的状态,以引导水流沉淀泥沙后,清澈水层逐步向上渗出。
竖立隔板8的顶部设置升降坝,升降坝的旁侧设置刻度尺。通过对升降坝的调控,可按照刻度尺控制流通缺口的大小,以便控制反应池进入沉淀池的流量。
沉淀池的底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泥槽,排渣管18连接于导泥槽的末端。利用导泥槽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池底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流入排渣管18排出。
进液管9上设置进液控制阀,出液管10上设置出液控制阀。
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分成两种反硝化脱氮状态,一为在平流搅拌中进行,二为在溢流沉淀中进行,以优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现高质量的净化处理。
如图4所示,出液管10上的出液控制阀还与一深度处理装置相连接,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19、细隔栅20、曝气池21,出液控制阀通过输送管与吸水池19相连通,曝气池21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22、安全池23及生物膜检测池24,生物膜检测池24内设置多层生物膜,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生物膜检测池24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第一回水管连接细格栅的进水口;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25、管道混合器26、混合池27、絮凝反应池28、斜管沉淀池29、过滤池30、反冲洗系统31、消毒设备32及藻类检测池33,藻类检测池33内培养有水藻,藻类检测池33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藻类检测池33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第二回水管连接中间池25的进水口。
深度处理装置,先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19,再经细隔栅20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21和二沉池22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21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22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23排入生物膜检测池24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21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22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21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26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26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26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27,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21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29,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29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30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31,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30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32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33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藻类检测池33的底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消毒设备32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缸体1;导轨1a;滑块2;延伸部2a;条形滑槽2b;安装槽2c;清洗辊3;转动轴3a;转动电机3b;同步带3c;容纳桶4;固定片4a;插接片4b;插接部4b1;防护罩5;驱动电机6;驱动轮6a;反硝化脱氮池7;竖立隔板8;进液管9;出液管10;反应板11;铰接轴12;上油缸13;上推拉杆14;下油缸15;下推拉杆16;多级台阶17;排渣管18;吸水池19;细隔栅20;曝气池21;二沉池22;安全池23;生物膜检测池24;中间池25;管道混合器26;混合池27;絮凝反应池28;斜管沉淀池29;过滤池30;反冲洗系统31;消毒设备32;藻类检测池3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