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电脑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0784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电脑手提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尤其是一种手提的包。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平时携带的时候相对而言都比较容易,但是,平板电脑使用时需要人用手拿着,长时间的使用,如果没有一个支架,对手臂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影响手臂的健康。而如果随身携带一个平板电脑的支架,又会增加很多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作为支架的平板电脑手提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电脑手提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支承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止挡,所述支承面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压爪,并通过压爪将平板电脑压紧在支承面上,所述支承板的左右两侧壁还分别轴连接有侧边板,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内侧壁的下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侧边板的下部轴连接,在收起状态时,支承板、底板和侧边板组成一个顶部开口、而其他部位封闭的中空箱体,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支撑杆,所述支承板的外侧壁下部位置设有第一支撑位,所述底板的内侧壁上部相应位置设有第二支撑位,在作为支架状态时,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位和第二支撑位连接,从而支撑起支承板,支承板和底板的外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对应的拎手,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储物槽,并在上下方向上插接有封闭储物槽的门。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支承板的底端设置成圆弧形,所述支承板由内侧板和外侧板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外侧板内侧面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侧边板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通过螺母固紧,从而将支承板与侧边板轴连接在一起。

所述内侧板对应于外侧板的第一凹槽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通内侧板的内外侧面,压爪包括爪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转动轴配套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第二凹槽,并通过第三通孔将压爪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压爪的连接部连接。

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多个U形卡紧件,在收起状态时,所述U形卡紧件的一端插入底板的插孔中,另一端卡紧支承板的外侧壁。

所述凸台的一侧设有放置支撑杆的杆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支承板和侧边板可以转动,在不使用平板电脑时,可以将支承板和侧边板转动收起,形成箱体,方便携带,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可以将支承板和侧边板向外旋转,然后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形成支架,方便长时间使用。

2.本发明压爪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适应不同规格的平板电脑,且通过弹簧连接,可以自动回缩,使用方便。

3.本发明支承面的上下两端设有止挡,方便定位平板电脑。

4.本发明还设有多个U形卡紧件,可以使手提包在收起状态时更稳定,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内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侧边板的示意图。

图4是压爪的示意图。

图5是内侧板与外侧板组合成支承板的示意图。

图6是外侧板中第一转动轴与弹簧和压爪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支承板与侧边板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底板的示意图。

图9是底板与侧边板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底板、侧边板和支承板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收起状态时)。

图11、图12是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13是作为支架时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中底板的示意图(安装了门)。

图15是实施例2中支承板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2中底板的示意图(未安装门)。

图中标号:1支承板、11内侧板、111止挡、112第二凹槽、12外侧板、121第一凹槽、122第一通孔、123第一支撑位、13第一转动轴、14螺纹孔、15螺栓、2侧边板、21第二通孔、22第五通孔、3螺母、4压爪、41爪部、42连接部、421第三通孔、5平板电脑、6底板、61挡板、611第四通孔、62第二转动轴、63第二支撑位、64凸台、66插孔、67储物槽、68门、69杆孔、7支撑杆、8拎手、9弹簧、10U形卡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同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平板电脑手提包,包括支承板1,所述支承板1的支承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止挡111,所述支承板1的底端设置成圆弧形。所述支承板1由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可拆卸连接组成,具体可以如图5所示,在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置相应的螺纹孔14,并通过螺栓15固紧。

如图2所示,所述外侧板12的内侧面的中部位置设有横向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22。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内侧板11在与第一凹槽121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二凹槽112贯通内侧板的内外侧面,所述第二凹槽112可以设置成左右对称的两个,也可以只设置成从左至右的一个,图中示出的是两个。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21内设有第一转动轴13,第一转动轴13穿过所述第一凹槽121和两侧的第一通孔122,与两侧的侧边板2上的第二通孔21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3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且伸出第二通孔21之外,然后通过螺母3固紧,从而将支承板1与侧边板2轴连接在一起。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两个压爪4,并通过压爪4在左右两侧将平板电脑5压紧在支承面上。所述压爪4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承面上,但是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平板电脑,所述压爪4最好设置成可以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具体如下,所述压爪4包括爪部41和连接部42,为了增加爪部的弹性,所述爪部和连接部之间可以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连接部42上设有与第一转动轴13配套的第三通孔421,所述连接部42穿过内侧板上的第二凹槽112,并通过第三通孔421将压爪4套设在第一转动轴13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3上还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压爪的连接部42连接。这样设置后,可以将压爪4向左右两侧拉动,然后将平板电脑5放到左右压爪4之间,松开压爪4,在弹簧9的作用下,左右压爪4会向内收紧,待左右压爪4抵紧平板电脑两侧时,爪部41即可将平板电脑5压紧在支承面上。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底板6,所述底板6内侧壁的下部设有挡板61,所述挡板61上设有第四通孔611,第四通孔611内设有第二转动轴62,所述第二转动轴62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转动轴62的两端穿过侧边板下部的第五通孔22,然后通过螺母3固紧,从而将底板6与侧边板2轴连接在一起。

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手提包还包括有支撑杆7,所述支承板1的外侧壁下部位置设有第一支撑位123,所述底板6的内侧壁上部相应位置设有第二支撑位63,图中第一支撑位123和第二支撑位63均为凹孔,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固定放置支撑杆7即可。如图13所示,在作为支架状态使用时,所述支撑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位123和第二支撑位63连接,从而支撑起支承板1。

如图9到图13所示,支承板1和底板6的外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对应的拎手8,这样方便携带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侧边板2的高度比支承板1的厚度大,侧边板2、支承板1和底板6的规格需要计算准确,包括轴连接的位置也需要设置准确,如图10所示,在收起状态时,支承板1、底板6和两侧边板2的相应平面要保持平齐,从而支承板1、底板6和侧边板2组成一个顶部开口、而其他部位封闭的中空箱体。

以上结构,在收起状态时,侧边板2有可能与底板6会相互转动,且支承板1与侧边板2也可能会相互转动,为了使收起状态时,整个手提包形状稳定,如图10所示,所述手提包还设有多个U形卡紧件10,在收起状态时,所述U形卡紧件10的一端插入底板侧壁上的插孔66中,另一端卡紧支承板的外侧面。这样,在收起状态时,支承板、侧边板和底板就不会相互转动了。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如果需要使用平板电脑,可以将U形卡紧件10取下,然后翻转侧边板2和支承板1到适应位置,接着将支撑杆7的两端插入相应的支撑位中,支撑起支承板1,即可作为电脑支架,方便操作平板电脑。

实施例2:实施例1中,虽然在收起状态时,会形成中空箱体,但是这个中空箱体很难储放杂物,本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箱体空间的技术方案: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板6的内侧面上设有凸台64,所述凸台64上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储物槽67,并在上下方向上插接有封闭储物槽的门68,所述凸台的一侧还设有放置支撑杆的杆孔69。

需要放置杂物时,可以拉起门68,将杂物放入储物槽67中,然后插上门68即可。

此处需要说明,由于在底板的内侧面上设置了凸台,此时必须增大挡板的高度,同时增大侧边板的高度,计算好轴连接的位置,这样才能防止凸台影响支承板的旋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