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紫外线黄变的纽扣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687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饰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耐紫外线黄变的纽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纽扣是衣服上用于两边衣襟相连的系结物,其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连接衣服的门襟,现已逐渐发展为除保持其原有功能以外更具有艺术性及装饰性,即纽扣已经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装饰品。

纽扣按其材质的分类,可以分为天然类、化工类以及其他材质,在这其中化工类纽扣又分为有机扣、树脂扣、尿素扣、喷漆口、电镀扣与钦扣等。近年来树脂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树脂纽扣又具有耐磨性好、耐高温性好以及品种各式各样,颜色光鲜亮丽等诸多优点,而且树脂纽扣加工比较容易,生产速度快,相对价格也比较便宜,还可以制造出很多风格各异,形状千奇百怪的纽扣。因而,树脂纽扣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的青睐。目前,树脂纽扣在纽扣生产领域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树脂纽扣的基础原料为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纽扣尤其是浅色树脂纽扣在长时间的光照以及穿着过程中,容易发生黄变,而影响服装的美观,同时,树脂纽扣在生产之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符合国际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

在国际贸易法规中,ISO105B02和AATCC16是较常用的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这两种标准均采用氙灯耐光色牢度仪进行测试,模拟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测试纺织品在阳光照射下的褪色程度。纽扣与服装密不可分,测试时也是做成衣检测,因此纽扣的检测方法也采用纺织品的标准进行测试。而日晒色牢度仪大多采用氙弧灯管模拟太阳光,由于氙弧灯管功率较大,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测试的塑料制品不但会褪色,浅色类产品的黄变程度更加明显,特别是白色类纽扣在AATCC 16标准测试后黄变程度明显,判定时只能在3级以下,而标准必须达到3.5级以上,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的纽扣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耐紫外线黄变纽扣具有较好的耐光色牢度,变色级别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混合浆料,包括: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与受阻胺类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混合浆料中还包括0.5~2重量份的稀释剂与0.1~2重量份的色浆。

优选的,所述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或异辛酸钴;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环己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光稳定剂HPT、紫外线吸收剂UV-4360、紫外吸收剂GW-540和水杨酸苯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0.6~1.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促进剂的含量为0.8~1.0重量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2~1.5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95~99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0.6~1.2重量份的促进剂混合搅拌后再加入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得到混合浆料;

将所述混合浆料经过成型工艺后,得到耐紫外线黄变纽扣。

优选的,所述成型的工艺包括离心成型、浇铸成型或滴胶填充工艺。

优选的,所述混合搅拌之前还加入0.5~2重量份的稀释剂与0.1~2重量份的色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的纽扣,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光稳定剂、促进剂与固化剂经制备后得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纸质板材纽扣的混合浆料,其包括0.2~1.5重量份的紫外吸收剂,95~99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0.6~1.2重量份的稀释剂,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与受阻胺类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本申请在制备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混合浆液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紫外线吸收剂,并通过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使制备的纽扣具有较高的耐光色牢度,黄变程度较弱,变色级别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纽扣A测试前后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混合浆料,包括: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与受阻胺类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本申请所述混合浆料中的原材料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在耐紫外光黄变中作为其它组分的载体,可增强紫外线吸收剂与其他组分的结合力。在本发明中,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树脂,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其可以为邻苯型树脂、间苯型树脂和对苯型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来源可以为市售产品,可以为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得到。本申请中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含量为95~99重量份,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含量优选为96~98重量份,更优选为97重量份。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紫外吸收剂,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的,本申请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选自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与受阻胺类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示例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选自光稳定剂HPT、紫外线吸收剂UV-4360、紫外吸收剂GW-540和水杨酸苯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来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市售产品,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手段制备得到。本申请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使纽扣的耐光色牢度较好,削弱紫外线对颜色的破坏。本申请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0.2~1.5重量份,在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6~1.0重量份,更优选为0.7~0.9重量份。

本申请所述混合浆料中还包括促进剂,所述促进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促进剂,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本申请所述促进剂优选为环烷酸钴和或异辛酸钴。所述促进剂的含量为0.6~1.2重量份,更优选为0.8~1.0重量份。本申请所述混合浆料中的固化剂以促进混合浆料的固化。所述固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处不进行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固化剂优选选自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环己酮中的一种。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1.0~1.5重量份,更优选为1.2~1.4重量份。本申请所述固化剂与所述促进剂含量过少,则会使树脂固化不完全,导致纽扣的耐光色牢度性能降低。

本申请所述混合浆料中还包括色浆与稀释剂,所述色浆用于调节混合浆料的颜色,所述色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所述色浆的含量为0.1~2重量份,在实施例中,所述色浆的含量优选为0.5~1重量份。

本申请所述稀释剂用于调节紫外线吸收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粘度。本申请所述稀释剂的含量为0.5~2重量份,在实施例中,所述稀释剂的含量为0.8~1.5重量份,更优选为1.0~1.3重量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2~1.5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95~99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0.6~1.2重量份的促进剂混合搅拌后再加入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得到混合浆料;

将混合浆料经过成型工艺后,得到耐紫外线黄变纽扣。

在制备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过程中,首先将原料混合制备得到混合浆料。混合浆料的制备并非将所有原料直接混合,本申请需要将固化剂最后进行添加,以防止不饱和聚酯树脂产生胶化;因此本申请首先将不饱和聚酯树脂、紫外线吸收剂与促进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混合后得到混合浆料。所述加入固化剂之前搅拌的时间优选为20~30min。

本申请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浆料经过成型工艺后,得到耐紫外线黄边纽扣。本申请所述成型工艺包括离心成型、浇铸成型或滴胶填充工艺,上述工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成型工艺,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示例的,所述离心成型工艺具体为:

将上述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离心片桶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平并固化成板材,再依次进行冲压、硬化、切削与抛光,得到纽扣成品。

所述浇铸成型的工艺具体为:

将混合浆料于棒机混合器中混合,再在铝管中浇铸成型,然后依次进行脱模、切割、切削与抛光,得到纽扣成品。

所述滴胶填充的工艺具体为:

将混合浆料倒入滴胶机中滴入半成品纽坯中,固化后,再依次进行脱模、切削与抛光,得到纽扣成品。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固化、冲压、硬化、切削与抛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此处不进行特别的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黄变纽扣,其由上述方案所述的紫外吸收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与固化剂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纽扣通过将两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添加至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并通过采用特定比例的促进剂、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使制备得到的纽扣的光色牢度较好,黄变程度较弱,变色级别较高。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纽扣的耐光色牢度可到4~5级。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耐紫外线黄变纽扣的制备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进行特别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将97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0.4重量份的光稳定剂HPT、0.3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UV-4360、1.3重量份的稀释剂、1重量份的白色珠光浆、0.02重量份的增白剂与1.0重量份的环烷酸钴在料桶中将搅拌器搅拌30分钟,依据产品的厚度计算好每片板的用料重量,然后加入1.0重量份的过氧化甲乙酮再搅拌3~5分钟,将得到的混合料倒入离心片桶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平并固化成板材;再用冲坯机冲切成所需规格的纽坯,将得到的毛坯分为两份;一份在一定饱和度的盐水溶液中完成纽坯后固化,所得的样品A采用巴氏硬度计测试纽坯硬度,得到纽坯硬度为20~25巴氏,另一份在后固化过程中采用常规热水处理,所得样品B采用巴氏硬度计测试纽坯硬度,得到纽坯硬度为10~12巴氏。

实施例2

按97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1.2重量份的稀释剂、1.2重量份的白颜料与0.4重量份的光稳定剂HPT在料桶中将搅拌器搅拌30分钟,按棒材花纹结构分成2份或多份,分别加入1.2重量份的异辛酸钴和1.5重量份的过氧化环己酮,搅拌均匀后经棒机混合器均匀混合,再根据花纹结构在铝管中浇铸成型成棒材;再用切坯机切成所需厚度的纽坯,在一定饱和度的盐水溶液中完成纽坯后固化,所得样品C采用巴氏硬度计测试纽坯硬度,得到纽坯硬度为22~26巴氏。

实施例3

将97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2重量份的稀释剂、1重量份的白颜料、0.35重量份的光稳定剂GW-540与0.5重量份的水杨酸苯酯在料桶中将搅拌器搅拌30分钟,再加入0.8重量份的环烷酸钴,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2重量份的过氧化甲乙酮再次搅拌均匀,倒入滴胶机的盛料装置中,经滴胶设备有序将树脂滴入刮有凹槽的半成品纽坯中,在常温条件下完成固化,4-6小时后再放入一定饱和度的盐水溶液中完成滴胶纽坯后固化,所得样品D采用巴氏硬度计测试纽坯硬度,得到纽坯硬度为18~20巴氏。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植被纽扣的组分包括:97.7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1.3重量份的稀释剂、1重量份的白色珠光浆与0.02重量份的增白剂,成型过程中其它工艺参数执行完全按实施例1,然后固化采用盐水处理,所得的样品E采用巴氏硬度计测试纽坯硬度,得到纽坯硬度为20~25巴氏。

实施例4

将以上实施例与对比例所得的5种纽坯,在造型机上对毛坯表面切削成所需的形状,然后抛光得到成品纽扣,再将这四款纽扣分别用ISO 105B02标准进行耐光色牢度测试,得到以下测试结果:

实施例1所得纽扣A:耐光色牢度4-5级(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的纽扣测试前后的照片,左侧纽扣为测试前的照片,右侧纽扣为测试后的照片);

实施例1所得纽扣B:耐光色牢度3-4级;

实施例2所得纽扣C:耐光色牢度3-4级;

实施例3所得纽扣D:耐光色牢度4-5级;

对比例1所得纽扣E:耐光色牢度3.0级。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