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396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



背景技术:

目前,安全帽是矿井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用具之一,尤其是对工作人员的头部进行防护,可以有效防止物体打击和坠落时对头部的碰撞。随着社会的发展,勘探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安全帽的透气排汗问题,夜间施工安全问题和准确定位等。现有技术的安全帽功能太过单一,不便于在井下这种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点使用,现有安全帽不具备通气排汗功能,在视野受到阻挡的井下,井上的人不能确定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且对施工过程需要携带记录数据的工具,但如果双手拿这些工具就会影响工作人员其它的操作,为此,我们推出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该安全帽可实现物品携带、夜间照明及定位等功能,可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包括带帽檐的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内侧设有人员定位芯片,所述帽壳的外侧设有用于卡接记录笔的支架,所述帽壳外位于帽檐的上部居中安装有灯罩底座,所述灯罩底座通过销轴连接有LED灯头,所述帽壳的内腔设有防护网罩,在帽檐处的底部设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的一端通过销钉连接有存储盖,所述存储盖的活动端设有卡扣,所述储物槽在与存储盖卡扣相对应的侧壁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卡接于卡扣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C”形卡接支架,方便记录笔的取出与放置。

优选的,所述帽壳的侧边下部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帽壳的底部沿边设有一圈排水槽。

优选的,所述帽壳上端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存储盖的下端面与帽檐下端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采矿用矿工安全帽,集安全防护、照明、人员定位及物品携带等功能为一体。头灯的位置底座与灯头通过销轴的设置,使得LED灯头可以调节角度,方便照明;帽壳外部侧面设置记录笔安放支架及帽檐底部设置的储物槽,方便放置记录笔及一些工作所需的小物件与纸张,可方便随时对采矿作业相关数据进行记录;通过人员定位芯片的设置,可以实时发出信号,将人员位置传递给接收装置,便于人员位置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帽檐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罩底座、2销轴、3 LED灯头、4帽檐、5排水槽、6人员定位芯片、7透气孔、8帽壳、9记录笔、10支架、11加强筋、12防护网罩、13销钉、14存储盖、15卡扣、16凸起、17储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采矿用矿工安全帽,包括帽壳8,所述帽壳8的右侧下部设有帽檐4,所述帽壳8的左侧内部设有人员定位芯片6,所述帽壳8的侧边中部设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背部卡接有记录笔9,所述帽壳8的右侧居中安装有灯罩底座1,所述灯罩底座1通过销轴2连接有LED灯头3,所述帽壳8的内腔设有防护网罩12,所述帽檐4的底部设有储物槽17,所述储物槽17的左侧通过销钉13连接有存储盖14,所述存储盖14的上端右侧设有卡扣15,所述储物槽17的右侧壁设有凸起16,所述凸起16卡接于卡扣15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0为“C”形卡接支架,方便记录笔9的取出与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帽壳8的侧边下部设有透气孔7,通过透气孔7的设置,可在使用安全帽时,起到透气排热的作用,增加安全帽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帽壳8的底部沿边设有排水槽5,通过排水槽5的设置,可使沿着安全帽滑落的雨水通过排水槽5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帽壳8的上端设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为对称设置,通过加强筋11的设置,可以加强安全帽的结构强度,增加安全帽的使用安全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盖14的下端面与帽檐4下端面平齐,通过存储盖14的设置,可以使储物槽17内存放的用于记录数据的采矿所需纸张保存完好。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LED灯头3的设置,可在人员进行采矿相关作业时,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方便工作,通过销轴2的设置,使得LED灯头3可以调节角度,方便照明,通过记录笔9的设置,方便对采矿作业相关数据进行记录,通过人员定位芯片6的设置,可以实时发出信号,将人员位置传递给接收装置,便于人员位置的精确定位,通过防护网罩12的设置,进一步的起到保护人员头部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