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立领大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628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立领大衣。



背景技术:

约1730年,欧洲上层社会出现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横向剪接,腰围合体,当时称礼服大衣或长大衣。19世纪20年代,大衣成为日常生活服装,衣长至膝盖略下,大翻领,收腰式,襟式有单排纽、双排纽。约1860年,大衣长度又变为齐膝,腰部无接缝,翻领缩小,衣领缀以丝绒或毛皮,以贴袋为主,多用粗呢面料制作。女式大衣约于19世纪末出现,是在女式羊毛长外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衣身较长,大翻领,收腰式,大多以天鹅绒作面料。西式大衣约在19世纪中期与西装同时传入中国。

但是现有的大衣功能性比较单一,款式过于陈旧,已不能满足大多穿着者的要求。同时,现有的大衣的衣领不与大衣本体连接为一体,是拼接后缝纫而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美观大方、制作简便的连立领大衣。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连立领大衣,包括大衣本体,大衣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口袋、纽扣、袖口以及衣领,所述衣领与大衣本体由一块布料一体裁剪成型,所述衣袖靠近靠近人体肩部部位的外缘缝合有扇形袖,所述口袋为斜插式口袋;所述大衣本体的下半部分设置有荷叶边的荷叶摆,所述荷叶摆和大衣本体之间通过拉链连接;所述衣领的领面上沿翻折线设置有可拆式的吸汗条。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大衣本体正面位置上设置有手巾口袋。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衣袖内侧靠近人体肘关节部位缝合有磁疗包。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大衣本体里衬的内侧设置有无纺布亲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大衣结构基础上,进行版型和工艺的改进,解决了大衣工业化省常中衣领与大衣本体安装不便问题,一体化制作,使得制作更加方便,美观更加美丽,穿着更加舒适,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保健理疗的功能,直接针对人体肘关节进行磁疗,提高了穿着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大衣本体;2、衣领;3、衣袖;4、扇形袖;5、拉链;6、荷叶摆;7、吸汗条;8、手巾口袋;9、口袋;10、磁疗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连立领大衣,包括大衣本体1,大衣本体1的正面上设置有口袋9、纽扣、袖口以及衣领2,所述衣领2与大衣本体1由一块布料一体裁剪成型,所述衣袖2靠近靠近人体肩部部位的外缘缝合有扇形袖4,扇形袖4的设计使得大衣整体效果更加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口袋9为斜插式口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衣本体1的下半部分设置有荷叶边的荷叶摆6,所述荷叶摆6和大衣本体1之间通过拉链5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大衣结构基础上增加荷叶摆6,增加了大衣整体的立体感和时尚感,解决大衣款式单一的缺陷,同时,拉链3结构设计,能够方便穿衣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方便快速卸下和安上荷叶摆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衣领2的领面上沿翻折线设置有可拆式的吸汗条7。吸汗条7使衣领2不易被弄脏,加上吸汗条7与衣领2为可拆式连接,方便了吸汗条7的清洗,有效减少了整件西服的清洗次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衣本体1正面位置上设置有手巾口袋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衣袖2内侧靠近人体肘关节部位缝合有磁疗包10。设置的磁疗包10具有保健理疗的功能,直接针对人体肘关节进行磁疗,提高了穿着人员的健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衣本体1里衬的内侧设置有无纺布亲肤层。亲肤层具有较高的亲肤能力,对接触皮肤无刺激,使得穿着者更加舒适。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