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坡跟鞋底及其坡跟鞋。
背景技术:
高跟鞋是指鞋跟特别高的鞋,会使穿此鞋的人的脚跟明显高于脚趾,从而使穿着者身高显得较高;同时,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因为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应运而生;由此,高跟鞋是现代女性爱美神器。
现有的高跟鞋,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细跟、粗跟、坡跟等,其中坡跟因穿着舒适,易走路的优点深受女性的喜爱。现有的坡跟鞋,其具体结构是鞋底位于脚后跟处为榫形的斜坡状,此榫形的斜坡状即为鞋根,与鞋底一体成型。
经实验表明7厘米是高跟鞋的健康极限,且5厘米以下是比较合理的鞋跟高度,过高的鞋跟会使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向上移,而且处于紧绷的状态,不利于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肌肉缺氧容易疲劳酸痛,甚至会抽筋;同时,鞋跟过高也是膝盖和腰痛的元凶,通常都是因为拿捏着穿高跟鞋走路的姿势造成的,因为鞋跟高,走路时重心会向前倾斜,为了保持平衡,腰部嵴柱会向后弯,时间一长,膝盖和腰部脊椎都会疼痛,综上得知,鞋跟过高的高跟鞋易造成穿用不舒适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健坡跟鞋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坡跟鞋的鞋跟过高造成腿部疲劳酸痛,抽筋,膝盖和腰部脊椎疼痛等穿着不舒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坡跟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坡跟鞋的鞋跟过高造成腿部疲劳酸痛,抽筋,膝盖和腰部脊椎疼痛等穿着不舒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保健坡跟鞋底,包括鞋底本体,以鞋底本体位于人体脚前掌的部位为前,位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该鞋底本体具有鞋底片和鞋后跟,该鞋后跟与鞋底片连接在一起,并处于鞋底片的后部处;上述鞋后跟为弹性鞋后跟,上述鞋后跟具有上横部、下横部、前竖部和后竖部,上述下横部处于上述上横部下方,且上述下横部与上横部均处于上述鞋底片上方,上述前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部的前端端部和下横部的前端端部对应连接在一起,上述上横部、前竖部与上述下横部形成有上空间,上述后竖部的上端端部与上述下横部的后端端部连接在一起,上述后竖部的下端端部与上述鞋底片的后端端部连接在一起,上述下横部、后竖部与上述鞋底片形成有下空间,上述上空间与上述下空间内均嵌装有弹性气囊。
上述弹性鞋后跟为橡胶后跟,上述弹性气囊为橡胶气囊。
上述鞋底片的中间部位处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支撑板,且上述弧形支撑板的上端端部与上述前竖部的前侧面连接在一起。
上述上横部的后端端部向上延伸有延伸支撑片。
上述延伸支撑片呈由下而上向上渐缩的V型片。
上述延伸支撑片呈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结构,上述上横部与上述下横部均为沿鞋底片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横板,且上述上横部呈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结构,上述前竖部和后竖部均呈向前凸的弧形结构,上述弹性气囊为沿鞋底片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采用保健坡跟鞋底制作的坡跟鞋,其还包括有鞋面,上述鞋面具有与人体脚前掌相对位的脚掌区,与人体脚心相对位的脚心区和与人体脚后跟相对位的脚跟区,上述鞋底本体位于鞋底片前端端部与弧形支撑板之间的部位为前掌贴合区,位于弧形支撑板的下端端部与上述前竖部的上端端部之间的部位为掌心贴合区,上述鞋面脚掌区的边沿与上述鞋底本体的前掌贴合区的边沿连接在一起,上述鞋面脚心区的边沿与上述掌心贴合区的边沿连接在一起,上述鞋面脚跟区的边沿与上述上横部的边沿连接在一起,上述延伸支撑片与上述鞋面的后端端面相贴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健坡跟鞋底,通过上、下空间内的弹性气囊与弹性鞋后跟的配合使脚后跟较为坚硬,能够支撑起人体脚后跟,并使脚后跟具有较佳的弹性,利用此弹性一方面可吸收地面对人体脚后跟的反作用力,使穿用着较为舒适,另一方面鞋后跟能够得到伸缩调节,使鞋后跟的高度保持在高跟鞋的健康极限高度和合理高度之间,大大减轻了足部疼痛和疲劳,避免了高跟鞋的鞋跟过高造成腿部疲劳酸痛,抽筋,膝盖和腰部脊椎疼痛等穿着不舒适的问题,使穿用者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不会感到很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坡跟鞋,正是采用上述的保健坡跟鞋底,使坡跟鞋的鞋后跟的高度保持在高跟鞋的健康极限高度和合理高度之间,大大减轻了足部疼痛和疲劳,避免了坡跟鞋的鞋跟过高造成腿部疲劳酸痛,抽筋,膝盖和腰部脊椎疼痛等穿着不舒适的问题,使穿用者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不会感到很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省略弹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坡跟鞋底制作的坡跟鞋的立体图。
图中:
鞋底片 1 弧形支撑板 11
鞋后跟 2 上横部 21
下横部 22 前竖部 23
后竖部 24 延伸支撑片 25
弹性气囊 3 鞋面 4
脚掌区 41 脚心区 42
脚跟区 43 上空间 100
下空间 2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健坡跟鞋底,如图1、2所示,包括鞋底本体,以鞋底本体位于人体脚前掌的部位为前,位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该鞋底本体具有鞋底片1和鞋后跟2,该鞋后跟2与鞋底片1连接在一起,并处于鞋底片1的后部处。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鞋后跟2为弹性鞋后跟,优选的是采用高弹性天然橡胶制成的橡胶鞋后跟,此鞋后跟2具有上横部21、下横部22、前竖部23和后竖部24,上横部21与下横部22均呈沿鞋底片1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下横部22处于上横部21下方,且下横部22与上横部21均处于鞋底片1的后部上方,前竖部23竖立处于上横部的前端与下横部的前端之间,且前竖部23的上端端部与上横部21的前端端部下底面一体成型连接,前竖部23的下端端部与下横部22的前端端部上表面一体成型连接,该上横部21、前竖部23与下横部22形成有上空间100,此上空间100的尺寸优选的是:高为25mm,长为55mm;后竖部24竖立处于下横部22与鞋底片1之间,后竖部24的上端端部与下横部22的后端端部下底面一体成型连接,后竖部24的下端端部与鞋底片1的后端端部上表面粘接在一起,该下横部22、后竖部24与鞋底片1形成有下空间200,该下空间200的尺寸优选的是:高为35mm,长为55mm;所述的上空间100与下空间200内均紧嵌装有弹性气囊3,该弹性气囊为采用高弹性天然橡胶制成的橡胶气囊,该橡胶气囊优选采用的是沿鞋底片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健坡跟鞋底,通过上、下空间100、200内的弹性气囊3与弹性鞋后跟的配合使脚后跟2较为坚硬,能够支撑起人体脚后跟,并使脚后跟2具有较佳的弹性,利用此弹性一方面可吸收地面对人体脚后跟的反作用力,使穿用着较为舒适,另一方面鞋后跟能够得到伸缩调节,使鞋后跟的高度保持在高跟鞋的健康极限高度和合理高度之间,大大减轻了足部疼痛和疲劳,避免了高跟鞋的鞋跟过高造成腿部疲劳酸痛,抽筋,膝盖和腰部脊椎疼痛等穿着不舒适的问题,使穿用者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不会感到很累,穿着非常舒适。
再一优选的是:鞋底片1的中间部位处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支撑板11,且弧形支撑板11的下端端部与鞋底片1一体成型连接,弧形支撑板11上端端部与前竖部23的前侧面粘接在一起;上横部21的后端端部向上延伸有延伸支撑片25,此延伸支撑片25呈由下而上向上渐缩的V型片,其与鞋面的后端端部外表面相贴配合;这样,利用弧形支撑板11可对人体脚心起到支撑作用,再利用延伸支撑片25可使鞋面与穿用者的脚后跟较为贴合,行走时不易发生鞋子脱脚的问题,并可稳定后跟骨,防止后跟骨扭伤。
还一优选的是:延伸支撑片25呈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结构,上横部21呈向前倾斜设置的倾斜结构,前竖部23和后竖部24均呈向前凸的弧形结构,这样,使脚后跟2的整体造型类似弓形,其与鞋底片1结合后与人体的足弓造型相吻合,穿着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新颖坡跟鞋底制作的坡跟鞋,如图3所示,该坡跟鞋还包括有鞋面4,鞋面4具有与人体脚前掌相对位的脚掌区41,与人体脚心相对位的脚心区42和与人体脚后跟相对位的脚跟区43,鞋底本体位于鞋底片前端端部与弧形支撑板之间的部位为前掌贴合区,位于弧形支撑板的下端端部与前竖部的上端端部之间的部位为掌心贴合区,鞋面4的脚掌区41的边沿与鞋底本体的前掌贴合区的边沿粘接或缝合在一起,鞋面4的脚心区42的边沿与掌心贴合区的边沿粘接或缝合在一起,鞋面4的脚跟区43的边沿与上横部21的边沿粘接或缝合在一起,延伸支撑片25与鞋面4的后端端面外侧相贴配合,并粘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坡跟鞋,并非局限于采用本实施例的鞋面,也可采用其它鞋面,如四季鞋的鞋面,靴子的鞋面,凉鞋的鞋面等。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