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主动式警示功能与保温效果的智能衣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43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具主动式警示功能与保温效果的智能衣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案关于一种衣饰,尤其是一种同时具有主动式警示功能以及保温效果的衣饰。



背景技术:

常见用于衣物内取暖的物品包括有暖暖包、保温袋等,然而,这种物品仅能提供热能至身体的局部位置,而且所提供的热能并不均匀,亦不持久,且必须时常更换,因此在使用上并不实用。另外,对于时常需要处于户外环境的人(如交通警察、清洁队员、汽机车或脚踏车骑士、登山者、滑雪爱好者等)而言,所穿着的衣物除了必须有保暖的效果之外,还需要在衣物上呈现警示功能,以显示自己的位置,避免发生意外。

市面上兼具警示功能及保暖效果的衣物种类繁多。其中,为达到警示功能,衣物可贴有被动式发光的反射片/条,或可使用以电源供电的主动式发光装置,如LED灯等;而为达到保暖效果,衣物内可缝制导电纤维布或加装电热装置,以产生热能。

TW M251474提供一种热能保暖衣,其将活性碳纤维布作为发热体,缝制或黏扣或扣固于衣物上,该活性碳纤维布电性连接于电源控制器,通过该电源控制器调整该活性碳纤维布的开关及温度。然而,此热能保暖衣并未具有任何警示的功能。

TW M291720提供一种具电热装置的冷光显示衣,其于衣服内层设有电热装置(可挠曲的电阻丝、片状电热膜等),而在衣服表面设有冷光片,该电热装置与冷光片皆与电源电性连接,以调控电热装置的开关与温度以及冷光片的开关。

然而,虽然该等衣物兼具警示功能及保暖效果,但皆必须透过与衣物连接的电源才能控制衣物上发光及/或发热的装置,此对于用户而言仍有不便之处;另外,既有发热体或电热装置皆需通过温度控制装置来控制温度,因此在温度控制装置故障或其他不当使用时,发热体或电热装置的温度可能过高,而烫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主动式警示功能以及保温效果的衣饰。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饰,其包括:

穿戴装置,包括基布以及与该基布结合的发光组件及发热组件;

控制模块,其为电性连接至该发光组件及发热组件;及

智能控制装置,无线连接至该控制模块,以远程调控该控制模块;

其中该发光组件包含发光体及纱线,及

其中该发热组件包含直接设置于该基布的导电线路及碳胶层。

优选地,所述导电线路包含导电胶线路层或导电布。

优选地,所述导电布是以无电解电镀披覆有铜及镍的聚酯布料。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线路层为银胶线路层。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中银胶线路层与碳胶层的重量比例为约1:1、约2:1或约4:1。

优选地,所述碳胶层包含约20wt%至约80wt%的碳。

优选地,所述银胶线路层包含约40wt%至约80wt%的银。

优选地,所述基布为聚酯、尼龙、聚酯尼龙交织而成的织物、改质尼龙、改质聚酯、上述任二者或二者以上交织混纺布料或上述任二者或二者以上涂布或贴合聚胺基甲酸酯(PU)、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弹性体(TPU)或压克力树脂(acryl resin)布料。

优选地,所述发光体为电致发光(EL)组件或发光二极管(LED),且所述的发光组件是由所述的发光体与纱线交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的发热温度范围为约20℃至约60℃。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调整所述的发热组件的电流而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发热组件的发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穿戴装置上的发光组件及发热组件使该衣饰同时达到主动式警示功能及保温效果,且通过发热组件中的碳胶层,可使本实用新型衣饰达到恒温的效果,可不需使用温度控制器。再者,通过该控制模块能够控制该发光组件及发热组件的开关,另以智能控制装置远程调控该控制模块,更方便用户控制及调节该智能衣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导电线路的配置图。

图3A至图3E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导电线路与碳胶层的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文中有另外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尤其是在后述专利申请范围中),所使用的“一”、“该”、“所述”及类似用语应理解为包含单数及复数形式。另,为明确起见,附图中可能夸示各组件及区域的尺寸,而未按照实际比例绘示。

应了解在此说明书中所引用的任何数值范围欲包含其内所涵括的所有次范围。例如,从“20wt%至80wt%”的范围包括陈述的最小数值20wt%及陈述的最大数值80wt%之间所有的次范围(如从22wt%至78wt%、32wt%至67wt%、40wt%或60wt%)且包含该两数值,亦即包含等于或大于20wt%的最小值以及等于或小于80wt%的最大值的范围。因为所揭示的数值范围是连续的,因此他们包含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每个数值。除非另加说明,否则此说明书中指明的各种数值范围是概略值。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衣饰,其包括:

穿戴装置,包括基布10以及与该基布10结合的发光组件11及发热组件12;

控制模块20,其为电性连接至该发光组件11及发热组件12;及

智能控制装置30,无线连接至该控制模块20,以远程调控该控制模块20;

其中该穿戴装置可为衣物、帽、手套、袜、鞋、围巾等。

其中该发光组件11包含发光体及纱线,及

其中该发热组件12包含直接设置于该基布10的导电线路121及碳胶层122。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光组件11及发热组件12是以并联方式配置,故发热组件12若有过载现象则可通过将溢流电流经发光组件11分流达到安全平衡。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基布10可为聚酯(Polyester)、尼龙(Nylon)、聚酯尼龙交织而成的织物、改质(如阳离子可染型)尼龙、改质(如阳离子可染型)聚酯、上述任二者或二者以上交织混纺布料或上述任二者或二者以上涂布或贴合聚胺基甲酸酯(PU)、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弹性体(TPU)、压克力树脂(acryl resin)布料,或其他所属技术领域所知悉的布料。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光体为电致发光(EL)组件或发光二极管(LED),而该发光组件11是由发光体与纱线交织而成。该纱线的材料为聚酯(Polyester)、尼龙(Nylon)、聚丙烯(PP)等。该纱线与基布10的材料可为相同或不相同。本文中所用的“纱线”用语为经纱与纬纱的泛称。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热组件12中的导电线路121可为直接印制于该基布10的导电胶线路层或缝制于该基布10的导电布。其中该导电胶线路层可为银胶线路层,该 银胶线路层包含约40wt%至约80wt%的银,优选的是约45wt%至约75wt%的银,更优选的是约50wt%至约70wt%的银;再者,该银胶线路层尚包含聚胺基甲酸酯或其他本领域熟知且合适的胶体成分。该导电布是一种具有导电材料于其上的布料,例如,于聚酯布料上以无电解电镀披覆铜及镍。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热组件12中的碳胶层122包含约20wt%至约80wt%的碳,优选的是约25wt%至约75wt%的碳,更优选的是约30wt%至约70wt%的碳;其中该碳胶层122中的碳是以碳球、碳管、导电碳黑等型式存在;再者,该碳胶层122尚包含聚胺基甲酸酯或其他本领域熟知且合适的胶体成分。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热组件12中银胶线路层与碳胶层122的重量比例可为约1:1、约2:1或约4:1,优选的是约2:1。

由于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12中包含碳胶层122,而就碳胶的特性而言,当温度升高时碳胶本身的电阻会上升(电流下降);输出功P=IV也同时下降,而不致使温度再上升而达到恒温(thermostat)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12可通过碳胶层122的存在即可达到恒温的效果,而可不需使用任何温度控制器。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热组件12的发热温度范围可为约20℃至约60℃,优选的是约25℃至约45℃,更优选的是约33℃至约41℃。通过碳胶层122中的碳含量与涂布量(次数)控制该发热组件12的发热温度,例如,碳含量越高则电阻值低,发热温度则高;衣饰中固定碳含量的碳胶122会因温度变化而改变电阻与电流达到衡恒温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导电线路121的宽度可为约1至约50mm,优选的是约1至约10mm,更优选可为约1mm、约2mm、约4mm、约8mm或约10mm;该导电线路121的长度可为约10至约500mm,优选的是约50至约250mm,更优选的是可为约50mm、约100mm、约150mm或约200mm。

请参看图2,其例示该发热组件12的总电阻约5Ω(直径1cm半圆,12组波并连12条,即一个波形长3.14cm,用1mm导电线路121宽度,电阻1.6Ω/cm,3.14*1.6=5.024Ω)。若发热面积总长宽要增加,每增加约2cm一个波形,就要加一组并连。可单一模块呈现或数个模块串联或并联呈现。

请参看图3A至图3E,其例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12中导电线路(121;如银胶线路层或导电布)及碳胶层122配置的态样。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态样中,因碳胶层122为发热恒温之用,因此为大面积印制;而导电胶线路层或导电布为电流传输而具有线条(路)设计。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控制模块20内建无线传输组件,并连接电源(21,如行动电源 等),用以分别调控对于该发光组件11及该发热组件12的电流与电压输出量,本实用新型除了以碳胶层122调控温度之外,亦可通过该控制模块20调整该发热组件12的电流而进一步调整该发热组件12的发热温度。该无线传输组件可为使用蓝芽、红外线、WIFI、NFC等通讯方式。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智能控制装置30为结合有编译软件(如APP)的智能型手机、平板、手表等装置,亦可为以微机系统为基础的无线电子系统。

通过该控制模块20能够控制该发光组件11及发热组件12的开关,另以智能控制装置30远程调控该控制模块20,更方便使用者控制及调节该智能衣饰的功能。

再者,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发光组件11及/或该发热组件12可与该基布10分离(而利用如魔鬼毡、扣等结合件与该基布10结合),以便于清洗或汰换。况且,除电源21可与衣饰分离之外,各电子组件皆已封埋(如以贴胶膜方式),而电源接点亦可以外接罩盖的方式保护,故此衣饰可直接清洗。

实例:

实施例1

在聚酯织物上以金属网版先印四层银胶而形成银胶线路层,再印两层碳胶而形成碳胶层,而呈现图3A的配置图形,该银胶线路层的宽度为约1mm,该发热组件的总电阻约5Ω,且在该聚酯织物上缝制电致发光组件,以获得穿戴装置。再将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银胶线路层及电致发光组件,则用户能通过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穿戴装置发热及/或发光,亦可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如遥控器、手机等),远程控制该穿戴装置发热及/或发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大致与实例1相同,不同的是在聚酯织物上以金属网版先印两层碳胶而形成碳胶层,再印四层导电胶而形成导电胶线路层,亦呈现图3A的配置图形。

实施例3

在聚酯织物上缝制导电布,该导电布是以无电解电镀披覆有铜及镍的聚酯布料,将该导电布裁切完成后再披覆2层碳胶而形成碳胶层,亦呈现图3A的配置图形,再于该聚酯织物上缝制电致发光组件,以获得穿戴装置。再将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导电布及电致发光组件,则用户能通过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穿戴装置发热及/或发光,亦可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如遥控器、手机等),远程控制该穿戴装置发热及/或发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大致与实例1、2或3相同,不同的是导电线路与碳胶层的配置方式如图 3B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大致与实例1、2或3相同,不同的是导电线路与碳胶层的配置方式如图3C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大致与实例1、2或3相同,不同的是导电线路与碳胶层的配置方式如图3D所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大致与实例1、2或3相同,不同的是导电线路与碳胶层的配置方式如图3E所示。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本技术者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可轻易完成改变或安排,均属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如后附权利要求书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