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重调节吊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71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重调节吊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首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重调节吊坠。



背景技术:

吊坠为一种悬挂佩戴的饰品,其材质贵金属或者矿石、水晶、玉石珍贵等制成。现有吊坠结构单调,整体的感觉是过于传统、老气,缺乏时尚感,人们并不满足于佩戴只由贵金属制成的吊坠,进而出现了贵金属和宝石镶嵌组合在一起的吊坠。但是该此种方式加工出来的吊坠,其结构是现有结构的贵金属吊坠与宝石单纯的结合在一起加工而成,同时会给人带来一种笨重的感觉,而且该结构的吊坠透光性差,宝石的美观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影响该吊坠的整体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的固定连接导致的宝石呆板不够灵动闪耀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宝石与吊坠活动连接的结构,宝石从视觉上更加灵活美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重调节吊坠,包括吊框、宝石镶口、宝石,所述吊框内设置连接环,所述宝石镶口相对的两侧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连接环,所述宝石固定于所述宝石镶口,所述宝石镶口的重心向下偏离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点的连线。

所述宝石镶口的上部(或下部)设置用于增加偏心的减重结构(或者增重结构)。

所述宝石镶口设置至少三根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脚,第一固定脚用于夹持所述宝石,所述宝石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脚之间。

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脚之间,所述宝石固定于所述固定环内。

所述固定环设置第二固定脚,所述宝石的上部卡设第二固定脚之间,所述宝石的底部抵接所述固定环的内环。

所述固定环的背向宝石镶口一侧的表面设置多个反光面。

所述连接杆远离宝石镶口的一端设置用于防止其从固定环滑脱的限位块。

所述吊框由两个仿生形框架相对设置和用于固定两个仿生形框架的连接部,所述仿生形框架为仿鹅形框架,包括首部、颈部和身部,所述两个仿生形框架呈“8”形交错连接,所述两首部相对设置,所述两颈部交错设置,所述两首尾相对设置,所述两身部相对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重调节吊坠,包括吊框、宝石镶口、宝石,吊框为一种敞开结构,便于展露宝石,另所述宝石镶口的连接杆与吊框的固定环连接,连接杆可绕连接环的中心自由旋转,因此在佩戴时,宝石更加灵动,会随身体而晃动,可从各个方向观赏到宝石的反射面,另外宝石镶口的重心向下偏离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连接点的连线,宝石镶口轻易恢复最佳的宝石展示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宝石镶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宝石镶口和固定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1、吊框,2、宝石镶口,3、宝石,4、固定环,11、连接环,21、连接杆,22、限位块,23、第一固定脚,41、第二固定脚,42、反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重调节吊坠,包括吊框1、宝石镶口2、宝石3,所述吊框1内设置连接环11,所述宝石镶口2相对的两侧设置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穿设于所述连接环11,所述宝石3固定于所述宝石镶口2的正面。本实施例中,正面为朝向佩戴者的前方用于展示的面,背面为紧临佩戴者的面。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依靠宝石自重调节位置的吊坠,包括吊框1、宝石镶口2、宝石3,吊框1为一种敞开结构,便于展露宝石3,另所述宝石镶口2连接杆21于吊框1的连接环11连接,连接杆21可绕连接环11的中心自由旋转,此在佩戴时,宝石3更加灵动,会随身体而晃动,显得更加闪耀,可从各个方向观赏到宝石3的反射面。

所述连接环11与所述连接杆21的连接点的连线相对所述宝石镶口2的重心偏离设置,在宝石3灵动闪耀的同时,通过上述宝石镶口2的重心偏离设置,使得当所述两个连接环11与所述两个连接杆21一一对应连接静止时,宝石镶口2的正面朝向所述吊框1正面,无论宝石3如何晃动,宝石3依然能自动回归最佳的展示位置。

所述宝石镶口2的上部设置用于增加偏心的减重结构,如减重缺口,或者在宝石镶口2的下部设置增重结构,如增重块。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宝石镶口2的上部的背面设置减重缺口(图中未标识),为了保证宝石镶口的美观,于宝石镶口的上部的背面设置减重缺口,通过设置减重缺口达到使宝石镶口重心偏离所述连接环11与所述连接杆21的连接点的连线。

所述宝石镶口2设置至少三根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脚23,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四根,第一固定脚23用于夹持所述宝石3,所述宝石3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脚23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脚23使宝石3固定,可通过各个视角观赏宝石3,便于展示宝石3。

设置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脚23之间,所述宝石3固定于所述固定环4内。宝石3为小体积物体,由于吊框1的存在,直接固定于第一固定脚23不便于夹持安装,而固定环4为规则物体,便于夹持伸入吊框1内安装固定。安装时,首先把宝石3固定于固定环4,再把固定环4固定于第一固定脚23,此安装方式虽然增加了步骤,但是每个步骤更加简单。另外也可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固定环4来更换不同尺寸的宝石3,增加本实施例中宝石3的选择性。

所述固定环4设置第二固定脚41,所述宝石3的上部卡设第二固定脚41之间,所述宝石3的底部抵接所述固定环4的内环。

所述固定环4的背向宝石镶口2一侧的表面设置多个反光面42,反光面42增加反射光,使宝石3更加炫丽。

所述连接杆21远离宝石镶口2的一端设置限位块22,限位块22防止连接杆21弯曲变形时宝石镶口2从连接环11滑脱。

所述吊框1由两个仿生形框架相对设置和用于固定两个仿生形框架的连接部,所述仿生形框架为仿鹅形框架,包括首部、颈部和身部,所述两个仿生形框架呈“8”形交错连接,所述两首部相对设置,所述两颈部交错设置,所述两首尾相对设置,所述两身部相对设置。吊框1仿生,使吊框1具有所仿生物的形状,使吊坠具有栩栩如生,本实施例为仿鹅形,具体来说,为仿天鹅形,以天鹅的高洁形象来意喻本吊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