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3056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雨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伞,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淋肩的偏心伞。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般的雨伞在下雨的时候,一侧的肩膀容易淋湿,或者后背也容易淋湿,特别是后背背有包包时,包包更容易淋湿。而分析上述淋湿现象,会发现伞的中心会偏持伞手的一侧,同时位于身体的前方、左前方或者右前方,于是造成了持伞手的一侧伞空间浪费,与持伞手相对的一侧伞空间不够的情况,所以就出现肩膀和后背被淋湿的现象。

且雨伞在使用时,伞面上的水总是往伞面的边沿任意滑落,不小心就容易滴到旁人。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淋肩、防雨水任意滑落的发光偏心伞。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雨伞,具有伞面、伞骨和伞柄,所述伞面具有伞面主体,所述伞面主体的一侧延伸有延伸部,所述伞面上开设有具有引流和收集作用的封闭状阻水环;

所述伞柄连接有手柄,此手柄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伞柄具有依次连接的直柄部、螺旋部和伸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装夹部;所述螺旋部安装有与所述螺旋部配合旋转的启旋座,所述启旋座为中空状,其上端设有配合部,此配合部连接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配合的连接管,且此配合部开设有与所述螺旋部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阻水环倾斜设置于伞面上,所述阻水环的最低端设于所述延伸部。

所述阻水环设于对应所述伞面靠近周沿的位置,所述阻水环的最低端设于对应所述延伸部伞骨的珠尾位置。

所述伞面上设有具有发光作用的荧光体。

所述荧光体采用发光的荧光圈,所述荧光圈设于所述阻水环上。

所述启旋座的连接管为圆柱状,沿其轴向开设有一对缺口,位于此一对缺口之间的部分形成相对的弹性片和支撑片,此弹性片设有定位凸粒,所述容纳腔设有与此定位凸粒相适配的定位通孔。

所述启旋座的连接管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伞面采用不对称设计,所述伞面对应的伞柄所在中心轴的偏移方向与所述延伸部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雨伞,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伞面具有延伸部,使用中延伸部对应人的肩部或者后背,可以防止人的肩部或者后背淋湿;伞面设有阻水环,滴落在伞面的雨水由于重力作用沿着曲面状的伞面滑落,当滑落至阻水环位置时,被阻水环隔断滑落运动并收集,同时往低位的阻水环流动,流动方向统一,一定程度上防止雨水往伞面的边沿任意滑落而滴到旁人。

伞面上设有发光体,在雨天或者黑夜发光体会发光,机动车司机很容易注意到此处有人,从而进行躲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事故。同时在伞面上设置发光体还具有美观作用。

伞柄设置相配合的螺旋部和启旋座,启旋座限位于手柄的容纳腔内,当想要将伞面上的雨水甩掉时,将启旋座脱离容纳腔,手握住启旋座的支撑环往上推送,螺旋部带动伞柄,伞柄带动伞面进行旋转运动,伞面上的雨水和阻水环内的雨水沿伞边沿的切线方向飞出,此时,就可以轻松将伞面上的大部分雨水轻松甩掉。甩完后,将启旋座复位。操作过程快速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伞面本体与延伸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部与装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部与启旋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启旋座与手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启旋座与手柄的剖面图。

图中:

伞面-1; 伞面本体-1;

延伸部-12; 阻水环-13;

伞骨-2; 伞柄-3

直柄部-31; 螺旋部-32;

装夹部-33; 启旋座-34;

配合部-341; 通孔-342;

支撑环-343; 定位凸粒-344;

弹性片-345; 手柄-4;

容纳腔-41; 定位通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雨伞,包括伞面1、伞骨2和伞柄3,伞柄3连接有手柄4。伞面1呈曲面状。伞骨2支撑连接整个伞面1,且起到伞的折叠和收合作用。伞骨2的一端部设有珠尾,此珠尾具有引流作用。伞面1包括伞面本体11和延伸部12,延伸部12连接于伞面本体11的一侧。对应于伞面本体1和延伸部12连接处的伞骨2设有用于折叠和收合的铰接结构。伞面1上贴附有封闭状的阻水环13,阻水环13采用荧光材料制成,或者,阻水环13的外侧面或内侧面或顶面设有具有发光功能的荧光圈。

伞柄3的中心轴偏向远离延伸部12的一侧,伞面1分为靠近此中心轴的高位区域和远离此中心轴的低位区域。阻水环13分布于此高位区域并向设有延伸部12的低位区域延伸,阻水环13的最低位对应设于延伸部12的伞骨珠尾的位置,且阻水环13延伸至延伸部12的边沿,与延伸部12的边沿相通。

配合图4-7所示,伞柄3包括一体连接的直柄部31、螺旋部32和装夹部33,直柄部31设于伞柄3的上端,装夹部33设于伞柄3的下端,螺旋部32连接于直柄部31和装夹部33之间。手柄4开设有圆柱状容纳腔41。装夹部33呈圆柱状并装置于容纳腔41内,装夹部33的底端与容纳腔41的底端通过转轴结构活动连接在一起(图中未标出),装夹部33在容纳腔41内可绕其轴向旋转任意角度且不会脱离容纳腔41。螺旋部32呈螺旋状。启旋座34呈中空状,其上端设有配合部341,配合部341连接有与圆柱状容纳腔41相配合的圆柱状连接管。配合部341开设有与螺旋部32相配合的通孔342,通孔342呈两头宽中部窄的结构,配合螺旋部32的螺旋状,使得螺旋部32可在此通孔342内沿其轴向做旋转运动。配合部341设有凸出设于启旋座34外侧壁上的支撑环343。所述圆柱状连接管沿轴向开设有一对缺口,位于此一对缺口之间的部分形成相对的弹性片345和支撑片,弹性片345设有定位凸粒344。容纳腔41相对于定位凸粒344的位置设有定位通孔42。定位凸粒344的形状和大小与定位通孔42相适配。安装后,启旋座34可活动套装于装夹部33上,甩水时,启旋座34通过通孔342活动于螺旋部32上。

使用时,启旋座34的连接管限位于手柄的容纳腔41内并抵靠于容纳腔41的腔侧壁上,定位凸粒344穿设于定位通孔42。装夹部33通过启旋座34的定位凸粒344和定位通孔42的相互配合与容纳腔41紧扣在一起,即伞柄3与手柄4紧扣在一起。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雨伞,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伞面1具有延伸部12,使用中延伸部12对应人的肩部或者后背,可以防止人的肩部或者后背淋湿;伞面1设有阻水环13,滴落在伞面1的雨水由于重力作用沿着曲面状的伞面1滑落,当滑落至阻水环13位置时,被阻水环13隔断滑落运动并收集,同时往低位的阻水环13流动,流动方向统一,一定程度上防止雨水往伞面1的边沿任意滑落而滴到旁人。

伞面1上设有荧光圈,在雨天或者黑夜荧光圈会发光,机动车司机很容易注意到此处有人,从而进行躲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事故。同时在伞面1上设置发光体还具有美观作用。

当想要将伞面1上的雨水甩掉时,按下定位凸粒344,通过弹性片345的弹性作用,将启旋座34脱离容纳腔41,手握住启旋座34的支撑环343往上推送,螺旋部32带动伞柄3,伞柄3带动伞面1进行旋转运动,伞面1上的雨水和阻水环13内的雨水沿伞面1的边沿的切线方向飞出,此时,就可以将伞面1上的大部分雨水轻松甩掉。甩完后,将定位凸粒344与定位通孔42相对位,按下弹性片345,使之产生弹性形变,将启旋座34的连接管装置于容纳腔41内,且将定位凸粒344再次卡设于定位通孔42内,即完成启旋座34的复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启旋座34和容纳腔41的结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4开设有方形柱状容纳腔41。启动座34为中空方形柱状,容纳腔41与启旋座34相紧配。启旋座34的上端设有设有配合部341,配合部341开设有与螺旋状的螺旋部32配合的通孔342。通孔342呈两头宽中部窄的结构,配合螺旋部32的螺旋状,使得螺旋部32可在此通孔342内沿其轴向做旋转运动。配合部341设有凸出设于启旋座34外侧壁上的支撑环343。配合部341连接有与圆柱状容纳腔41相配合的方形连接管。

启旋座34的方形连接管限位于手柄4的容纳腔41,不可旋转,方形连接管抵靠于容纳腔41的腔侧壁上。由于启旋座34与容纳腔41相紧配,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方形连接管不易脱离容纳腔41。当想要将伞面上的雨水甩掉时,手握住启旋座34的支撑环343往上推送,螺旋部32带动伞柄3,伞柄3带动伞面1围绕伞柄3进行旋转运动,伞面1上的雨水和阻水环13内的雨水沿伞面1的边沿的切线方向飞出,此时,就可以轻松将伞面1上的大部分雨水轻松甩掉。甩完后,只需将方形连接管与容纳腔41进行对位,然后将方形连接管重新内嵌装置于容纳腔41内,即可将启旋座34复位。

本实施例的伞柄3与手柄4的连接比实施例一更简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伞面1采用LED灯进行发光,用LED灯取代实施例一中的荧光圈。且LED灯分别设于伞面1的中心位置和边沿。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