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653阅读:2329来源:国知局
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



背景技术:

夏天高温季节,通常户外温度可以达到36-38度,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工作环境温度甚至高于40度,比如舰艇轮机舱,高速运动中的装甲车,坦克车,三夏大忙时的拖拉机驾驶舱,炼钢炉前,甚至战斗机中,有资料显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因天气炎热,装甲车内温度高达70度,迫使士兵弃车徒步巡逻;我国南方的西沙,南沙群岛的边防前线官兵,坚持在城市交通指挥岗位上的交警,露天作业的建筑工地工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会使人大量出汗,严重的导致中暑,通常遇到高温天气时,人们需要降低环境温度,如开动空调机,冲凉,或者躲在树荫下以降低高温对人体的冲击。但是很多情况下处于户外或特定环境中的人员是无法躲避高温酷暑的。同时针对沙漠等地区,日间最高温70-80℃,夜间最低温零下5-10℃,没有一种高效的恒温衣,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同时使用用方便,此领域即使在国际发达国家也属空白。

为此很多国家在研制适合高温酷暑下使用的降温服,1989年美国海军舰船上的水兵为了降温而采用了在前后兜里装满冰水的降温方法。这种原始的降温方法是把装有冰水的软管缝在背心里,用水泵使其循环,这种降温系统也可以称为个人冷却系统。此系统用泵使约2升冰水循环,冷却时间大约能维持35-45分钟。此系统可与防化服、防爆服同时使用,由于制冷时间过短,因此一直未能广泛应用。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进入海湾地区时,为使地勤人员在有化学战剂存在的酷暑下正常工作,美空军为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Fairchild)投资了386万美元,研制生产了一种新型间歇性多人降温系统。该系统由空调器、化学战剂过滤器和背心三部份组成,空调器产生的冷气流经软管通入化学战剂过滤器,然后再通入防护服的背心内,以起到降温作用。该系统可同时为10名地勤人员供送冷气。

据报道:派驻阿富汗执勤的英国士兵乘坐弯刀(scimitar)坦克巡逻沙漠地区时,车内的最高温度可达70℃。为了解决降温问题,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套简易降温系统:把两条喉管插进上衣和裤子,接入坦克通风口,把户外较低温空气抽进衣服,可以使温度降至58℃。

另据报道:美国海军航空兵系统司令部正开发一种称为“制冷盔甲”的背心式空调系统。整套系统只有笔记本大小,重5公斤,相当于目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员使用的防弹罩。使用时,只需将其安装在飞行员背心的前部,用背带悬挂在肩上即可。“制冷盔甲”是一种便携式、双循环冷却装置。为达到制冷效果,“制冷盔甲”背心内备有一小水袋,利用空气和水之间的温差吸收周围的热气。该系统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一套过滤吹风管将周围的空气吸进位于进气口一侧的空气调节器,经过调节的空气从出气口进入飞行服内的导管,达到降低飞行员体温的目的。系统开始运转后,内部电扇就会打开,并释放冷气。

以将飞行员周围的温度降低18℃。“制冷盔甲”系统采用电池供电,不受飞机供电系统的影响,即使飞行员离开飞机后也可以使用。该系统预期将于3年后装备F/A-18“大黄蜂”战斗机。

美军为应付酷热的侵袭,军方目前正加紧研发具备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单兵装备,以确保部队在炎热环境下的战斗力。由“美国陆军士兵系统研究中心”(又名纳蒂克实验室)开发的“拦截者”风冷式战术背心,就是基于这一需求研制的首批实用化装备。它采用蜂窝状结构,并通过电动换气扇促进空气在防护服和皮肤之间的空隙中流通,从而达到制冷和辅助排汗的效果。据介绍,该产品从去年开始就配发给驻扎在巴格达以及提克里特地区的部队试穿,根据反馈意见,设计者今后还将对其进行改进,包括采用兼容性更好的电池,减轻引擎重量,降低风扇噪音等等。

据报道,我国南沙守礁部队部队装备了自动降温的专用服装,已通过专家鉴定。该型服装由热区岛礁迷彩服、热区岛礁内衣裤、护膝护肩、遮阳凉帽、高腰防刺鞋等组成,具有防紫外线、抗菌防臭、导湿快干和冷却降温功能。

目前,我国另一款新型的便携式单兵降温系统业已研发成功,该降温系统由降温背心和制冷系统组成;制冷系统中分别有电池、泵和作为冷源的冰袋,以及其它部件。使用时将背心和制冷系统相连接,开启电源后,利用制冷系统中的水泵将冰袋的冰水通过热循环注入背心中,使其循环达到制冷功能,并通过热敏传导使系统达到恒温效果。经测试,在40摄氏度环境下,背心的最低制冷时间为6小时,并且可以通过更换冷源方式提供持续制冷。系统根据要求可将温度设定为18摄氏度、20摄氏度以及2 2摄氏度等,其特点是恒温效果好,同时,还可按需求为使用者提供饮用冰水。该系统总重量为2.2公斤(不带饮用水),带饮用水时重4-5公斤。由于该款便携式单兵降温系统的降温背心可贴身穿着,制冷系统可作为背负放入行军背包中,对于单兵还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较适合单兵使用;另外该系统还可以作为坦克、直升飞机、歼击机等的降温装备。因此它将广泛运用于空军、海军以及陆军等在高温环境下作战的部队,从而保持士兵体力而提升战斗力。但是,战争条件下能否提供大量的冰是一个问题。

现有悉知恒温衣、制冷衣种类繁多,其制冷方法主要分为6大类,蒸发制冷、相变材料恒温(吸热放热)、半导体制冷、携带冷源制冷(风冷或液冷)、小型压缩机制冷、踏步动力制冷。

蒸发制冷如中国专利CN201610048990-一种蒸发型制冷衣等,其缺点是蒸发时需要有风才能使用(密闭空间无法使用),制冷效率低,持续时间短。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相变材料恒温(吸热放热)如中国专利CN200410043157-可转换款式的智能制冷服、CN200920297088-温控储能制冷服等,其缺点是制冷或制热效率低,仅能升高或降低人体体表环境3-5℃,且需要人体出汗或外界能量预先改变相变材料形态,才能达到恒温目的。使用不便,制冷或制热效率不高,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半导体制冷如中国专利CN200820038275-半导体制冷服、CN200920216817-恒温衣服等,其缺点是制冷能效低,设备笨重,且使用空气作为能量载体(吹冷风或暖风)。冷风或暖风所携带的能量尚未与人体进行较好的热交换即快速离开人体,能量浪费较大。且部分专利使用太阳能供电,能效转换率极低,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携带冷源制冷(风冷或液冷)如中国专利CN200920124785-一种制冷衣装置、CN201420781566-一种制冷衣等,其缺点是全系统需要添加制冷原(如冰水、冰块等),依靠空气或水循环实现与人体的热交换,其中很大一部分制冷量被冰盒或水袋等制冷原自然散发而消耗掉了,人体实际使用的制冷能量较小,且必须提前准备冰块或冰水,使用时间较短能量利用率不高。且使用时间短,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小型压缩机制冷如中国专利201020604331.3-人体降温装置、201120000654.6-微气候人体降温系统及其制冷系统、201120011323.2-便携式双压缩机制冷系统等等,其系统使用小型压缩机制冷,能耗较大,整体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且由于使用了压缩机,其在较颠簸的情况下会影响其制冷效率。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踏步动力制冷如中国专利CN201120308017-踏步动力液冷衣、CN201510513655-节能环保空调衣等,其全系统依靠人体化学能转化动能在利用动能结合压缩机结构降温,但未考虑到人体制造动能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利用人体动能为压缩机结构提供动力的同时势必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把人体、压缩机、制冷服看做一个封闭系统(不考虑外界环境干扰),利用此系统长时间运作反而会增加全系统的热量(因为人体消耗了化学能,产生热量远大于压缩机的制冷量)。即使系统假设成立也必须运动才能制冷,原地不动的情况下失去制冷功能。且不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需求。

我国专利中已授权的制冷衣中,大多为直接液冷,风冷,供冷方式除了液冷外,还有个别的采用高聚物蒸发制冷,最新的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件制冷提供冷源如CN1156236,CN2508588, CN1695507, CN2648844, CN201213457等,天津工业大学研制的恒温服根据资料显示采用石蜡微胶囊包覆颗粒,制备出的相变材料大胶囊直径为4~9. 8mm,相变温度为28.2~25.4℃和32.1~28.5℃两种,储热量达150J/g以上,耐热和耐水性能良好。设计制造了具有夹层的恒温服,服装在环境温度38℃时,保持内部温度不超过30℃,持续时间达到2.5小时,据说该产品己小批量生产,并在部队试用,具有明显的降温和保温效果。但其使用前必须在冰箱保藏1小时或在2 5度室内放置3小时以上,且禁止水洗,2.5小时后必须放入冰箱复活方可再次使用,这给特定场合环境下的使用带来不便。

综上所述,研制一种重量轻,使用方便,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使用时间长,随时随地可以启用的恒温服装,且适应各类场合的需求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该衣服使用方便,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且可随时随地启用恒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包括热能隔绝结构、制冷结构、智能温控模块和设置在衣服本体内的发热结构;所述热能隔绝结构包括设置在服装本体内侧表面且可与人体相接触的服装用保温部和可与服装相连接的体外保温部;所述制冷结构的液冷导管均匀缝制在服装本体内;所述智能温控模块分别与制冷结构和发热结构电连接;

所述智能温控模块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且当温度超过28℃时,制冷结构把冷水灌入液冷导管中,液冷导管中的冷水与人体产生热交换,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当感测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至28℃时,发热结构和制冷结构均停止工作;当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以下时,智能温控模块对发热结构供电。

其中,所述智能温控模块包括用于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的电子温度感测原件和起供电作用的伺服电源,所述电子温度感测原件置于服装本体内,所述伺服电源置于体外保温部内,所述伺服电源通过连接线与电子温度感应原件,所述伺服电源通过连接导线与发热结构电连接,所述伺服电源还与制冷结构电连接。

其中,所述制冷结构还包括均设置在体外保温部内的制冷源、制冷水袋和与伺服电源电连接的水泵,且所述制冷源置于制冷水袋内,所述液冷导管的一端通过水泵连接制冷水袋,且所述液冷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水路循环结构后末端连接到制冷水袋上;所述水泵、制冷水袋、液冷导管和水路循环结构四者之间形成水路循环回流结构,制冷水袋内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经过水路循环回流结构后回到制冷水袋内。

其中,所述水路循环结构包括两个快速插板接头和两个水路分水管,所述液冷导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其中一个快速插板接头和其中一个水路分水管后形成两路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连接入另一个水路分支水管后形成一条水路,该条水路的液冷导管通过另一个快速插板接头后接入制冷水袋内。

其中,所述服装用保温部包括重叠在平面布与第一里布之间的第一高热阻层和第一热能反射层,且所述第一高热阻层的一面与平面布相贴合,所述第一热能反射层的一面与第一里布相贴合,且所述第一里布可与人体相接触;所述体外保温部包括面布卷和依次套设在面布卷内壁的第二高热阻层及第二热能反射层,且所述第二高热阻层及第二热能反射层之间夹持有第二里布;所述发热结构和分支管均设置在第一里布的底面;所述制冷水袋、伺服电源和水泵均容纳在第二热能反射层围合成的圈状腔体内;所述第一高热阻层和第二高热阻层均由高热阻材料制成,该高热阻材料为100%聚酯纤维。

其中,每个快速插板接头均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的底端接口处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母头的顶端接口处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适配的自闭锁卡扣;所述自闭锁卡扣与环形凹槽相适配卡接后,公头与母头固定插接;所述公头内设有可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且所述公头与母头断开时,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的底端延伸出公头的接口外后公头内围合成一密封腔体;所述母头内设有也可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所述母头的接口内开设有与公头的接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公头与母头固定插接后,公头的接口穿过通孔后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与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相接触,且液体可由公头畅通流入母头后流出;所述公头和母头的两端均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液冷导管。

其中,所述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自闭锁阀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公头内顶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自闭锁阀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压缩后,第一自闭锁阀门弹回公头的接口内后打开该接口的开口;所述第一弹簧复位后,第一自闭锁阀门弹出公头的接口外后关闭该接口的开口;所述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自闭锁阀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母头的内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自闭锁阀门连接;所述第一自闭锁阀门和第二自闭锁阀门上均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公头与母头插接后,所述第二自闭锁阀门与第一自闭锁阀门相接触挤压,且第二自闭锁阀门与第一自闭锁阀门相通,液体从公头顶端的软管接头依次流过公头的开孔、第一自闭锁阀门出口、第二自闭锁阀门进口和母头的开孔后从母头底端的软管接头流出。

其中,所述自闭锁卡扣包括第三弹簧、母头的接口外侧的按扣和安设在母头的接口内且与环形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按扣通过第三弹簧与凸起弹性连接,所述凸起弹入凹槽内后,所述公头固定插入母头内。

其中,每个软管接头均包括耐压锁扣和设置在第一自闭锁阀门或第二自闭锁阀门上方的阀门接口;所述阀门接口上设有多级第一倒勾,所述耐压锁扣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级与第一倒勾相适配的第二倒勾,每个第一倒勾与第二倒勾之间均形成一固定软管的夹持空间,所述耐压锁扣、软管和阀门接口三者之间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压紧连接后,第一倒勾和第二倒勾相适配压紧后将软管牢牢固定在夹持的挤压空间内。

其中,所述分支管和液冷导管均包括圆柱形软导管和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构成的承重龙骨结构,且所述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侧均内凹有与软管的外弧面相适配的内弧面,两个内弧面之间围合成与圆柱形软导管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弧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软导管固定在该弧形腔体内;所述圆柱形软导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两个力可抵消;所述圆柱形软导管为内部空心结构,且其内部形成液体流通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衣服设置有热能隔绝结构、制冷结构、智能温控模块和发热结构,智能温控模块可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当温度过高,则启动制冷功能;当温度过低,则启动发热功能;当温度适合,则同时关闭制冷和发热功能,由此可实现该衣服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且大大节约了能源。同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广泛用用于航空航天、军用、警用、消防、民生等多个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服装用保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体外保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快速插板接头的公母头断开连接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快速插板接头的公母头连接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快速插板接头的公母头连接时内部水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软管接头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冷导管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冷导管垂直方向受力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冷导管水平方向受力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热能隔绝结构 2、制冷结构

3、智能温控模块 4、衣服本体

5、发热结构 6、水路循环结构

7、软管接头 8、人体

11、服装用保温部 12、体外保温部

21、液冷导管 22、制冷源

23、制冷水袋 24、水泵

31、电子温度感测原件 32、伺服电源

33、连接线 34、连接导线

51、U型发热体 52、方型发热体

61、快速插板接头 62、水路分水管

63、分支管 71、耐压锁扣

72、阀门接口 73、软管

111、平面布 112、第一里布

113、第一高热阻层 114、第一热能反射层

121、面布卷 122、第二高热阻层

123、第二热能反射层 124、第二里布

211、圆柱形软导管 212、承重龙骨管

611、公头 612、母头

613、自闭锁卡扣 614、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

615、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 616、开孔

617、防护胶圈 721、第一倒勾

711、第二倒勾 6111、环形凹槽

6121、通孔 6141、第一弹簧

6142、第一自闭锁阀门 6151、第二弹簧

6152、第二自闭锁阀门 6131、第三弹簧

6132、按扣 613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 包括热能隔绝结构1、制冷结构2、智能温控模块3和设置在衣服本体4内的发热结构5;热能隔绝结构1包括设置在服装本体4内侧表面且可与人体相接触的服装用保温部11和可与服装相连接的体外保温部12;制冷结构2的液冷导管21均匀缝制在服装本体4内;智能温控模块3分别与制冷结构2和发热结构5电连接;

智能温控模块3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且当温度超过28℃时,制冷结构2把冷水灌入液冷导管21中,液冷导管21中的冷水与人体产生热交换,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当感测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至28℃时,发热结构5和制冷结构2均停止工作;当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以下时,智能温控模块3对发热结构5供电。发热结构5包括U型发热体和置于U性型发热体内的方型发热体52。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恒温制冷结构的衣服,智能温控模块3可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当温度过高,则启动制冷功能;当温度过低,则启动发热功能;当温度适合,则同时关闭制冷和发热功能,由此可实现该衣服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且大大节约了能源。同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广泛用用于航空航天、军用、警用、消防、民生等多个领域。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温控模块3包括用于感测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的电子温度感测原件31和起供电作用的伺服电源32,电子温度感测原件31置于服装本体4内,伺服电源32置于体外保温部12内,伺服电源32通过连接线33与电子温度感应原件31,伺服电源32通过连接导线34与发热结构5电连接,伺服电源32还与制冷结构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结构2还包括均设置在体外保温部11内的制冷源22、制冷水袋23和与伺服电源32电连接的水泵24,且制冷源22置于制冷水袋23内,液冷导管21的一端通过水泵24连接制冷水袋23,且液冷导管21的另一端通过水路循环结构6后末端连接到制冷水袋23上;水泵24、制冷水袋23、液冷导管21和水路循环结构6四者之间形成水路循环回流结构,制冷水袋23内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经过水路循环回流结构后回到制冷水袋21内。该结构中的液体可以循环使用,进而达到了节能省耗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水路循环结构6包括两个快速插板接头61和两个水路分水管62,液冷导管2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其中一个快速插板接头61和其中一个水路分水管62后形成两路分支管63,分支管63连接入另一个水路分支水管62后形成一条水路,该条水路的液冷导管21通过另一个快速插板接头61后接入制冷水袋23内。本结构中通过水路分水管可将液冷导管在服装本体内的水路分成几条,每路分支管和液冷导管都是一端进,另一端处,由此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回路。本案中并不局限于水路循环结构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只要能保证制冷结构是循环回流结构即可。

请进一步参阅图2-3,服装用保温部11包括重叠在平面布111与第一里布112之间的第一高热阻层113和第一热能反射层114,且第一高热阻层113的一面与平面布111相贴合,第一热能反射层112的一面与第一里布112相贴合,且第一里布112可与人体8相接触;体外保温部12包括面布卷121和依次套设在面布卷121内壁的第二高热阻层122及第二热能反射层123,且第二高热阻层122及第二热能反射层123之间夹持有第二里布124;发热结构5和分支管63均设置在第一里布112的底面;制冷水袋23、伺服电源32和水泵24均容纳在第二热能反射层123围合成的圈状腔体内。

热能隔绝结构的优势在于:该结构包括对服装部分进行隔热的服装用保温部10和对体外进行隔热的体外保温部11,这两个部分均设置有高热阻层和热能反射层,该热能隔绝结构利用高热阻层来隔绝接触热能传递,使用热能反射层来隔绝红外热辐射传递,两层结构搭配使用可隔绝90%以上的热能传递。上述结构的改进,把人体与整个制冷恒温系统利用热能隔绝结构包裹起来,隔绝外界环境温度对人体表面微环境的影响。可极大的节省能量损失。另外,把制冷结构的制冷水袋和水泵等放入体外保温部,可极大的节省能量损失。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热阻层113和第二高热阻层114均由高热阻材料制成,该高热阻材料为100%聚酯纤维。高热阻材料使用100%聚酯纤维制作0.3旦的超细纤维,并把此纤维大量聚集并形成该高热阻层。热能反射层由热能反射材料制成,其具体实施方案请参考中国专利《ZL201520625589.4-发热衣的热反射涂层结构》中热反射涂层的结构。

经实际测试在同等环境下装备有热能隔绝结构的恒温衣、制冷衣系统,其发热、制冷效能,持续时间等性能提升500-600%。

请进一步参阅4-6,每个快速插板接头61均包括公头611和母头612,公头611的底端接口处设有一环形凹槽6111,母头612的顶端接口处设有与环形凹槽6111相适配的自闭锁卡扣613;自闭锁卡扣613与环形凹槽6111相适配卡接后,公头611与母头612固定插接;公头611内设有可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614,且公头611与母头612断开时,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的底端延伸出公头的接口外后公头内围合成一密封腔体;母头612内设有也可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615,母头的接口内开设有与公头的接口相适配的通孔6121,公头611与母头612固定插接后,公头的接口穿过通孔后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614与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615相接触,且液体可由公头畅通流入母头后流出;公头和母头的两端均通过软管接头7连接液冷导管21。第一自闭锁阀门机构614包括第一弹簧6141和第一自闭锁阀门6142,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公头内顶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自闭锁阀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压缩后,第一自闭锁阀门弹回公头的接口内后打开该接口的开口;第一弹簧复位后,第一自闭锁阀门弹出公头的接口外后关闭该接口的开口;第二自闭锁阀门机构615包括第二弹簧6151和第二自闭锁阀门6152,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母头的内底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自闭锁阀门连接;第一自闭锁阀门和第二自闭锁阀门上均设有多个开孔;公头与母头插接后,第二自闭锁阀门与第一自闭锁阀门相接触挤压,且第二自闭锁阀门与第一自闭锁阀门相通,液体从公头顶端的软管接头依次流过公头的开孔、第一自闭锁阀门出口、第二自闭锁阀门进口和母头的开孔后从母头底端的软管接头7流出。

快速插板接头的优势在于:在公头的接口处设置环形凹槽,在母头的接口处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适配的自闭锁卡扣,通过两者的适配可加固公头与母头的连接,有效防止接头意外脱落;同时,公、母头内均设置有自闭锁阀门机构,当需要断开水路连接时,仅需按下母头上的自闭锁卡扣,即可断开公头与母头的连接,当连接断开时,公头与母头内部的自闭锁阀门机构将自动关闭,达到断开连接后立即封闭液体管线出口,防止内部液体流出的目的,当两者连接时,自闭锁阀门机构打开,液体可畅通流过。该结构既能防止接头意外脱落,同时内部带有自闭锁阀门机构,当公、母头连接时自闭锁阀门机构打开,液体可畅通流过。另外,本结构通过弹簧的作用,能实现自闭锁阀门的上下伸缩;当公头、母头两者插接后,由于距离的缩短,两个自闭锁阀门的接触,导致弹簧进行挤压,自闭锁阀门回缩,则从软管接头流入的液体可流入公头后,再流入母头。弹簧复位后,在弹簧的弹力下自闭锁阀门就会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自闭锁卡扣613包括第三弹簧6131、母头的接口外侧的按扣6132和安设在母头的接口内且与环形凹槽6111相适配的凸起6133,按扣通过第三弹簧与凸起弹性连接,凸起弹入凹槽内后,公头固定插入母头内。当公母头处于断开状态时,若是要两者连接,则按下按扣,公头插入后凸起卡入环形凹槽内,则锁死两个接口。第一自锁阀门的顶端边缘处套设有防水胶圈16,母头11内及第二自锁阀门142的底端处均套设有防水胶圈16,公头10与母头11插接后,公头的接口开口处的外壁套在母头内的防水胶圈内。两者插接后,自锁阀门的开孔会突破防水胶圈构成的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当公母头连接时自锁阀门打开,液体可畅通流过。当公母头连接断开时,自锁阀门自动关闭,防止液体流出。当需要断开水路连接时,仅需按下母头上的自闭锁卡扣,即可断开公头与母头的连接,当连接断开时,公头与母头内部的自动闭锁阀门将自动关闭,达到断开连接后立即封闭液体管线出口,防止内部液体流出的目的

请进一步参阅图7,每个软管接头7均包括耐压锁扣71和设置在第一自闭锁阀门或第二自闭锁阀门上方的阀门接口72;阀门接口72上设有多级第一倒勾721,耐压锁扣7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级与第一倒勾721相适配的第二倒勾711,每个第一倒勾721与第二倒勾711之间均形成一固定软管的夹持空间,耐压锁扣71、软管73和阀门接口72三者之间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压紧连接后,第一倒勾721和第二倒勾711相适配压紧后将软管73牢牢固定在夹持的挤压空间内。阀门接口上倒勾结构的设计,可增大接口与软管表面摩擦力,当内部压力增大,软管因高压而膨胀、变粗时,耐压锁扣从软管外部将其紧固,限制软管接口部分膨胀;同时,耐压锁扣内部的第二倒勾结构配合阀门接口的第一倒勾结构,将软管牢牢固定在阀门倒勾接口上,避免软管出现脱落的现象。常规阀门接口在压力超过0.14Mpa后,软管内壁因高压而膨胀、变粗,接口表面摩擦力极具减小,造成接口部位脱落。本专利结构利用阀门接口是倒勾结构来增大接口与软管表面摩擦力,耐压锁扣内里有倒勾结构并与阀门接口的倒勾结构互相匹配,利用固定螺栓将耐压锁扣、软管、阀门倒勾接口这三者紧压连接。在系统内部压力增大,软管因高压而膨胀、变粗时,耐压锁扣从软管外部将其紧固,限制软管接口部分膨胀。经实际测试,利用本结构连接的软管,其接头承压能力可达到6.9 Mpa。

请进一步参阅图8-10,分支管63和液冷导管21均包括圆柱形软导管和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构成的承重龙骨结构。以液冷导管为例,液冷导管21包括圆柱形软导管211和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212构成的承重龙骨结构;且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侧均内凹有与软管的外弧面相适配的内弧面,两个内弧面之间围合成与圆柱形软导管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弧形腔体,圆柱形软导管固定在该弧形腔体内;圆柱形软导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两个力可抵消;圆柱形软导管为内部空心结构,且其内部形成液体流通空间。分支管63和液冷导管21结构使用的优势在于:仅包括圆柱形软导管211和承重龙骨管212,且承重龙骨管是实心的,圆柱形软导管放置在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弧面所围合成的弧形腔体内;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圆柱形软导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如图9,当有垂直方向外力(人体重压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如图10,当有水平方向外力(人体扭动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由此不会进行运动压迫软管或使软管弯折,进而保证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避免导致液冷效果下降。

承重龙骨结构的设计,使得该圆柱形软导管具有外面一层的保护作用,且这两层作用力相反,因此不会有力作用在圆柱形软导管上对其进行压迫。两个承重龙骨管的材质与圆柱形软导管的材质相同。

经实际测试体重115KG的人坐在普通软管上,其整个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降低82.43%,使用本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的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仅降低3.52%。

本实用新型智能温控系统中带有电子温度感测原件与伺服电源,伺服电源同时为水泵与发热结构供电。全系统外部还添加有热能隔绝结构来隔绝系统外部的能量影响(热量或冷气)。当温控系统中的电子温度感测原件感测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超过28℃时,伺服电源启动并为水泵供电,水泵把制冷水袋中的冷水灌入服装中的液冷导管中,液冷导管中的冷水与人体产生热交换,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经过水路循环回流到制冷水袋中,并与制冷水袋内安装的制冷源产生热交换,重新把制冷液降温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降温循环系统。当温控系统中的电子温度感测原件感测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至28℃时,全系统停止工作(既不制冷也不制热),以节约能源。当温控系统中的电子温度感测原件感测到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在22℃以下时,伺服电源启动并为发热系统供电。从而达到为人体制热的目的。使用本系统可实现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例如环境温度60至70℃时,恒温衣内部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可控制在22℃至28℃之间,温降达到40至50℃。如环境温度-30℃时,发热系统启动,为全系统制热。恒温衣内部人体表面微环境温度可控制在22℃至28℃之间,温升可达到58℃。经过实际测试,全系统重量在3KG时制冷使用时间8小时,制热时间16小时。最大温控范围正负50至60℃左右。实现了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同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广泛用用于航空航天、军用、警用、消防、民生等多个领域。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