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旋转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9330阅读:1557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旋转拉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旋转拉杆,属于行李箱拉杆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201550780U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拉杆,设有固定杆、固定座、旋转轴和伸缩杆,固定杆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旋转轴设于固定座内腔且与固定座内腔转动配合,伸缩杆为中空杆,伸缩杆前端与旋转轴联动连接,伸缩杆前端的中心孔内设有跳珠装置,跳珠装置设有支座、推杆、弹簧和跳珠,支座设于伸缩杆前端的中心孔内,推杆设于支座上且与支座滑动配合,弹簧设于支座内,跳珠一端与弹簧连接,跳珠另一端露出伸缩杆,固定座上设有供跳珠解除的斜面和供跳珠嵌入的定位孔。上述专利文献中旋转式拉杆“当使用时,伸缩杆需要伸长,伸缩杆转动至一定角度后,跳珠会嵌入定位孔中,使伸缩杆定位。……当不工作时,伸缩杆需要伸收缩,则将第2节中空杆向前推动……,从而使第1节中空杆前端的跳珠装置的跳珠回收而不露出,这样跳珠离开定位孔,伸缩杆就可以向下回转。当伸缩杆转至初始状态时(伸缩杆与固定杆同轴心线时),伸缩杆可收入固定杆中”,上述旋转拉杆伸长后第1节中空杆的跳珠装置的跳珠率先与斜面接触, 后经转动进入到定位孔中从而锁定,由该专利文献中的内容可知,上述拉杆在使用时仅能锁定在一个位置,而不能在其它位置锁定,因此该拉杆只有一种使用状态,产品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合理的行李箱旋转拉杆,该旋转拉杆能够在两个位置实现锁定,使产品具有两种使用状态,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李箱旋转拉杆,包括面板、拉杆和手把,所述面板由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对合连接而构成,所述手把安装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固定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安装腔内,所述手把上设置有按钮,所述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锁定总成,所述锁定总成包括固定在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上的锁定总成座、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锁定总成座上的活动顶杆、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锁定总成座上的活动锁杆和为所述活动锁杆提供弹力的锁定弹簧,所述按钮通过联动结构与所述活动顶杆联动,所述活动顶杆与所述活动锁杆联动连接,进而通过所述按钮控制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伸缩移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移动路径上间隔设置有适于与锁舌锁定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移动路径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锁舌滑动配合的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弧 形限位槽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另一端,所述弧形限位槽的深度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孔由远到近逐渐变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弧形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面板上;

所述活动锁杆由锁杆一和锁杆二活动连接构成,所述锁定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杆一和锁杆二之间,所述锁杆一的锁舌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弧形限位槽配合,所述锁杆二的锁舌适于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面板内固定有金属嵌件,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金属嵌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轴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一个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为单节拉杆或者两节以上的多节拉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即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移动路径上设置有适于与锁舌锁定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将拉杆转动至不同角度位置时,使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配合从而实现在两个不同位置对拉杆锁定,从而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转换,从而提高旋转拉杆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的锁舌移动路径上 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锁舌滑动配合的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另一端,所述弧形限位槽的深度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孔由远到近逐渐变浅,采用上述结构,拉杆由第一位置(活动锁杆的锁舌与第二定位孔锁定配合时拉杆所在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活动锁杆的锁舌与第一定位孔锁定配合时拉杆所在位置)时,活动锁杆的锁舌脱离第二定位孔并从第二弧形限位槽内经过并与第一定位孔锁定配合,在拉杆旋转的过程中,由深到浅的弧形限位槽对活动锁杆的阻尼作用逐渐增大,这样一来,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拉杆的过程中,阻尼作用的存在具有的积极效果是能防止在拉杆瞬间失去作用外力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快速降落,从而避免可能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被锁定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总成的正向视图;

图6为图5所示锁定总成的侧向视图;

图7为图5所示锁定总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拉杆被锁定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面板;11-第一面板;111-第一定位孔;12-第二面板;121-第二定位孔;13-弧形限位槽;2-拉杆;3-手把;4-固定轴;5-按钮;6-锁定总成座;7-活动顶杆;8-活动锁杆;81-锁杆一;82-锁杆二;9-金属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一种行李箱旋转拉杆,如图所示,其包括面板1、拉杆2和手把3,所述面板1由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对合连接而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拉杆2为单节拉杆或者两节以上的多节拉杆,所述手把3安装在所述拉杆2的第一端,所述拉杆2的第二端通过固定轴4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之间的安装腔内,所述手把3上设置有按钮5,所述拉杆2的第二端设置有锁定总成,所述锁定总成包括固定在所述拉杆2的第二端上的锁定总成座6、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锁定总成座6上的活动顶杆7、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锁定总成座6上的活动锁杆8和为所述活动锁杆8提供弹力的锁定弹簧,所述按钮5通过联动结构与所述活动顶杆7联动,所述联动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说明,所述活动顶杆7与所述活动锁杆8联动连接(如通过活动顶杆7底端的斜面与所述活动锁杆8上的斜面配合实现 联动),进而通过所述按钮5控制所述活动锁杆8的锁舌伸缩移动,即在操作时,能通过按压按钮5带动活动顶杆7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动锁杆8移动,以使活动锁杆8上的锁舌发生伸缩移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8的锁舌移动路径上间隔设置有适于与锁舌锁定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采用上述结构,将拉杆2转动至不同角度位置时,使所述活动锁杆8的锁舌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配合从而实现在不同位置对拉杆2锁定,两个不同位置对拉杆锁定,从而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转换,从而提高旋转拉杆的实用性。此处所述锁定总成可采用专利文献CN201388672Y中公开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活动锁杆8的锁舌移动路径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锁舌滑动配合的弧形限位槽13,所述第一定位孔111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13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孔121对应设置在所述弧形限位槽13的另一端,所述弧形限位槽13的深度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孔111由远到近逐渐变浅。采用上述结构,拉杆2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锁杆8的锁舌则脱离第二定位孔121并从第二弧形限位槽13内经过并与第一定位孔111锁定配合,在旋转拉杆的过程中,由深到浅的弧形限位槽13对活动锁杆8的阻尼作用逐渐增大,这样一来,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拉杆2的过程中,阻尼作用的存在具有的积极效果是能防止在拉杆瞬间失去作用外力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快速降落,从而避免可能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和所述弧形限位 槽13设于所述第一面板11上,所述第二定位孔121设于所述第二面板12上;所述活动锁杆8由锁杆一81和锁杆二82活动连接构成,所述锁定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杆一81和锁杆二82之间,所述锁杆一81的锁舌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及所述弧形限位槽13配合,所述锁杆二82的锁舌适于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21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拉杆2的过程中,所述锁杆一81的锁舌与弧形限位槽13之间会产生阻尼作用,同时锁杆二82与第二面板12内壁之间也会产生阻尼作用,这样一来,活动锁杆8两侧受到相对一致的阻尼力度,提高了阻尼效果。作为变形,此处的锁定总成的结构可采用专利文献CN2520716Y中公开的结构,或采用专利文献CN201388673Y中公开的结构。实践操作中,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21可以设置在同一面板上。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11内固定有金属嵌件9,所述第一定位孔111设于所述金属嵌件9上,设置金属嵌件9起到加强作用,从而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产品组装,减少零部件数量,所述固定轴4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中的一个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拉杆2可以做成圆管,方管或异形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