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自然立体锥形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615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3D自然立体锥形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牛仔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3D自然立体锥形裤。



背景技术:

牛仔裤,又称“坚固呢裤”,是一种男女穿用的紧身便裤,具有耐磨、耐脏,穿着贴身、舒适等特点,一般采用劳动布、牛津劳动布等靛蓝色水磨面料,也有用仿麂皮、灯芯绒、平绒等其他面料制成的,统称为“牛仔裤”。最早出现在美国西部,曾受到当地的矿工和牛仔们的欢迎,在当代仍然十分流行。牛仔裤因为耐磨,有的面料柔软,穿在身上时尚而舒适,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形体的要求越来越高,瘦身减肥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腿部的减肥是瘦身过程中较难的问题,通常人们是通过药物或运动来达到瘦腿的目的,但药物的安全性很难让消费者放心,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没有时间。因而针对上述问题,为满足人们对于瘦腿的特定功能要求,有必要研发一种适用于人们穿着的瘦腿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瘦腿效果好的3D自然立体锥形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自然立体锥形裤,包括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前裤片,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后裤片,门襟,腰片以及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育克;所述腰片包括前腰片部和后腰片部,前腰片部的下边与一个前裤片的上边连接,后腰片部的下边与育克的上边连接,育克的下边与后裤片的上边连接;所述腰片为弧形结构,后腰片部中部设有V形开口;所述后裤片分别由后上裤片和后下裤片破缝拼接而成,后上裤片和后下裤片的拼接破缝位于整片后裤片的1/2处对应人体膝盖后窝处;所述前裤片对应人体膝盖部设有向着膝盖窝内的锥形省形成立体膝部;所述后下裤片从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后下裤片与前裤片缝合对应人体小腿处形成锥形裤腿。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上裤片包括后档部,两片后上裤片的后档部(2-3)对称缝合则对应人体裆部形成自然的微落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下裤片设有收省缝,收省缝一端与前裤片和后裤片的缝合处相连接,收省缝长度为拼接破缝长度的1/5,收省缝与拼接破缝之间的距离为5~8cm。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裤片上部设有前插袋。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裤片对应人体后臀处设有后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款式新颖,后上裤片和后下裤片破缝拼接而成以及锥形裤腿设计,均可以修长穿着者腿型,加强瘦腿效果,同时前裤片对应人体膝盖部设有锥形省形成立体膝部,档部微落,穿着舒适、有型,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裤片,2.后裤片,3.门襟,4.腰片,5.前插袋,6.后袋部,1-1.锥形省,2-1.后上裤片,2-2.后下裤片,2-3.后档部,2-4.拼接破缝,2-5.收省缝,4-1.前腰片部,4-2.后腰片部,4-3.V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的3D自然立体锥形裤,包括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前裤片1,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后裤片2,门襟3,腰片4以及形状、结构相同的两个育克;腰片4包括前腰片部4-1和后腰片部4-2,前腰片部4-1的下边与一个前裤片1的上边连接,后腰片部4-2的下边与育克的上边连接,育克的下边与后裤片2的上边连接;腰片4为弧形结构,后腰片部4-2中部设有V形开口4-3;后裤片2分别由后上裤片2-1和后下裤片2-2破缝拼接而成,后上裤片2-1和后下裤片2-2的拼接破缝2-4位于整片后裤片2的1/2处对应人体膝盖后窝处;前裤片1对应人体膝盖部设有向着膝盖窝内的锥形省1-1形成立体膝部;后下裤片2-2从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后下裤片2-2与前裤片(1)缝合对应人体小腿处形成锥形裤腿。

后上裤片2-1包括后档部2-3,两片后上裤片2-1的后档部2-3对称缝合则对应人体裆部形成自然的微落档结构;后下裤片2-2设有收省缝2-5,收省缝2-5一端与前裤片1和后裤片2的缝合处相连接,收省缝2-5长度为拼接破缝2-4长度的1/5,收省缝2-5与拼接破缝2-4之间的距离为6cm;前裤片1上部设有前插袋5;后裤片2对应人体后臀处设有后袋部6。

这种3D自然立体锥形裤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款式新颖,后上裤片2-1和后下裤片2-2破缝拼接而成以及锥形裤腿设计,均可以修长穿着者腿型,加强瘦腿效果,同时前裤片1对应人体膝盖部设有锥形省1-1形成立体膝部,档部微落,穿着舒适、有型,效果好。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