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358阅读:2463来源:国知局
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苹果表的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iWatch又名Apple Watch,是苹果公司于2014年9月公布的一款智能手表,其表盘和表带之间通过卡体可插拔式连接,表带通过卡体上的连接件装在卡体上,而连接件通过螺钉紧固在卡体上。

每次更换或者上表带都需要使用螺丝工具松开紧固螺丝,取下连接件,再将表带装入连件中,最终将连接件通过紧固螺丝拧紧在卡体上,本结构在使用时存在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包括有卡体,还包括有可拆的生耳,所述卡体两端还凸出设置有两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开有用于安装生耳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生耳为可伸缩的弹力钢针,所述生耳两端和所述限位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和卡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和卡体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体上还开有和表盘上的凸扣体对应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数量为3个。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贯通所述卡体的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了可伸缩的生耳配合固定部上的限位孔的结构,连接器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拆装方便,便于用户自己更换表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卡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2,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器,包括有卡体1,还包括有可拆的生耳3,卡体1两端还凸出设置有两个固定部2,固定部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开有用于安装生耳3的限位孔4。

其中卡体1是用于和iwatch表盘相配合的,卡体1可拆安装在表盘侧面。

生耳3指的是固定表带与手表表盘之间的链接钢棒。在本实施例中生耳3为可伸缩的弹力钢针,弹性钢针两端和限位孔4相配合,具有传统表带的风格,而且拆装表带时相对于现有的螺纹紧固的方式更加方便,更加简单。

固定部2和卡体1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可采用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抛光,电镀,装配而成,也有通过CNC精雕成型,氧化,喷砂,装配而成。保证了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使用时不会过于容易损坏。当然,连接器的可以是金属材料制造而成,但是不限于金属,也可以是其他本身强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如碳纤维或高强度塑料等等。

表带的宽窄,现有尺寸有16mm,18mm,20mm,22mm,24mm,26mm等几种,限位孔4之间的距离和生耳3的长度可以根据表带类型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生产,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表带或手表。

卡体1上还开有和表盘上的凸扣体对应配合的凹槽,其中凹槽数量为3个,两个凹槽为穿过卡体1的通槽。

使用时,通过将先将表带装在卡体1的生耳3上,生耳3两端装在固定部2上相对设置的限位孔4,再将卡体1装入手表中预设的卡位,凸扣体和卡体1上凹槽相配合,完成连接器在表盘上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了可伸缩的生耳3配合固定部2上的限位孔4的结构,连接器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拆装方便,便于用户自己更换表带。

另外,应当明白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苹果表的表盘和表带的连接器,但不限于在其他手表上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