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服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73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服手套,属于手套尤其是保温服用手套领域。



背景技术:

高寒地区,保证作战、训练人员及其他作业人员手的温度和灵活性至关重要。人的手部,特别是手指处于肢体末端,表面积大,血循环差,产生热量的肌肉组织少,因而特别易于遭受低温影响,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永久性损伤。为保证这类人员的手部免受冻害和维持正常功能,自古即有各种各样的手部保温的被服装备。但这些装备都处于在保暖、功能、重量等矛盾的权衡之中,高保暖、高灵活、重量轻的手套仍然是高寒地区作战,作业研制的重要装备。

现在市场中的绝热型保温服一般三指手套、两指手套,为了解决作业人员手的温度和灵活性问题,填充保温层是目前最主要的解决手段。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210190655.0,名称为:一种高保温高灵活的球瓣状手套,公开了一种高保温高灵活的球瓣状手套,其包括指掌部、袖管、拇指瓣、四指瓣、袖口固定

带,分指指套、指窝和粘胶粒构成,其特征是整个手部由填充厚实的保温材料构成外部保温层,指掌部由并拢后呈球状内部中空的拇指瓣和四指瓣组成,捆指瓣和四指瓣的内侧分别设置拇指指窝和四指指窝,于指窝基部联连游离的弹性软织物指套,指套远端背侧与指窝的相对应处设置粘胶粒;指掌部延伸形成袖管,袖管末端外面设置袖口固定带,袖口固定带上设置分挡固定的粘胶粒。

但使用这样的保温服手套,使用时手指仍然不灵活,当需要进行一些细小复杂工作时,不方便进行操作,当工作遇到锋利的物件时,手套容易被割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保温手套的缺陷,提出一种使用方便、快捷穿脱、手指使用灵活、可进行复杂繁琐工作、牢固不易被割破的保温手套,可以解决目前市场上绝热型保温服用手套使用不方便、不灵活、不可进行复杂繁琐工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服手套,包括:两指手套、五指手套和连接绳,所述的两指手套通过连接绳连接于保温服的袖口上,五指手套缝绣在保温服袖口上,缝绣成一体;所述五指手套可插入两指手套,具体是五指手套的拇指插入两指手套的拇指,五指手套的其余手指插入两指手套的余部。

进一步,所述五指手套外层涂有绝缘橡胶层,构成五指手套主体,在手掌部位分布设有多个凸起,增大摩擦;内层设有隔热保温层,可防止在高温环境下手部被烫伤,同时起到保温作用,使手部血液流动顺畅。

进一步,所述两指手套还包括:外层、保温层和金属丝网层,外层由弹性软织物构成,整个手部内层填充有厚实的保温材料构成保温层,并于保温层与弹性软织物接连处镶嵌一层金属丝网层,防止手套被割破,更牢固。

进一步,所述连接绳内部设有金属丝线,连接牢固。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服手套,五指手套外面套上两指手套,采用五指手套,使用灵活,同时可脱卸两指手套,方便,快捷,可进行复杂繁琐工作;(2)五指手套缝绣固定在保温服袖口上,与保温服构成一体,使用时不会出现滑脱、进水的现象;(3)五指手套主体为涂有绝缘橡胶层,在手掌部位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小颗粒,增大摩擦;内层设有隔热保温层,可防止在高温环境下手部被烫伤,同时起到保温作用,使手部血液流动顺畅,与手更贴合,使用时手指更灵活;(4)两指手套的保温层与弹性软织层接连处镶嵌一层金属丝网层,连接绳内部设有金属丝线,防止手套被割破,使手套更牢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两指手套1、五指手套2、连接绳3、保温服袖口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服手套,包括:两指手套1、五指手套2和连接绳3,所述两指手套1通过连接绳3连接于保温服的袖口4上,五指手套2缝绣固定在保温服袖口4上,缝绣成一体;所述五指手套2可插入两指手套1中。

进一步,所述五指手套2外层涂有绝缘橡胶层(图中未示出),构成五指手套2主体,在手掌部位分布设有多个凸起或多条平行相间分布的条形凸筋,增大摩擦;内层设有隔热保温层,可防止在高温环境下手部被烫伤,同时起到保温作用,使手部血液流动顺畅。隔热保温层包括:铝膜层和贴在该铝膜层内侧面上的无纺布层。铝膜层用于防止高温热辐射。

所述两指手套1还包括:外层、保温层和金属丝网层(图中未示出),外层由弹性软织物构成,整个手部内层填充有厚实的保温材料构成保温层,并于保温层与弹性软织物接连处镶嵌一层金属丝网层,防止手套被割破,更牢固。

所述连接绳3内部设有金属丝线,连接牢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